收藏 分享(赏)

DB61T - 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doc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6540804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T - 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DB61T - 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DB61T - 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DB61T - 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DB61T - 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XXXX XXDB XX陕 西 省 地 方 标 准DB/2016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Asphalt Conerete Cross-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erete Composite Pavement(编制说明)2016发布 2016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由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与长安大学共同开展的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研究课题提出,该

2、课题对复合路面层间处治技术、沥青混合料设计、施工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延志吴高速公路等项目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路面结构能够很好地适应山区地形复杂、桥隧构造物占比高、交通量大及轴载重等特点,鉴于此,特制定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技术规范 ,对该路面结构进行标准化,以技术标准提升研究成果并建立推广应用的平台,提升路面结构建设,完善路面结构形式。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技术规范地方标准项目被列入 2016 年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受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项目编号为 SDBXM76-2016) ,由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为主要承担单位,负责组织该标准的制订工作。1.2

3、 主要起草单位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长安大学。1.3 主要起草人员起草组组长:常海洲,申爱琴。主要工作:对标准编制进行全面审核;对一些关键指标进行研究;组织定期召开标准编制讨论会议,研究进展和实施深度,并根据标准编制进展情况对下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布置。起草组副组长:郭寅川,赵宝俊。主要工作:对标准编制进行全面审核;负责室内试验,对一些关键指标进行研究。起草组成员:郑盼飞,李博成等。主要工作:参与编制本标准;负责试验段现场指导,对一些关键指标进行研究。1.4 主要起草过程2016 年由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和长安大学向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的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技术规范标准获得

4、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批准立项。本标准制订任务下达后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积极组织,成立标准编写小组,明确标准编写任务。编制组在对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始起草标准,同时结合目前现有研究成果及相关工程应用经验,并于 2016 年 7 月完成了标准初稿。接着各编写人员就标准内容反复进行了认真讨论,并邀请相关领导和知名专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编制组就专家提供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析讨论,借鉴其他地方标准经验、查阅资料,向国内工程建设单位一线技术人员了解现状,确定标准草案,经多次修改完善于 2016 年 8 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 年 9 月开始通过网络、信函等方式向同行业、省内

5、外有关方面专家征求意见。2016 年 12 月将征集到的所有意见进行归纳汇总,逐条提出处理意见,形成了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2.1 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重点是明确陕西省新建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设计施工以及检查验收标准,立足于陕西省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应用现状,以相关科研成果以及工程实际为依据,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与规范,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重点突出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设计、原材料选取、层间处治、沥青混凝土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要求、检测标准要求,并注重标准的指导

6、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能广泛适用于陕西省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设计施工。有利于促进该项技术进步,规范目前陕西省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高施工质量。2.2 主要技术内容本地方标准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符号和代号;4设计指标;5复合路面结构设计;6原材料技术要求;7沥青混凝土层配合比设计;8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9质量检查与验收;10附录。2.3 与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本标准为首次发布。3 主要技术要求的说明3.1 试验(或验证)准确度、可靠性、稳定性的分析和说明本标准根据陕西省实际情况,制定了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技术标

7、准,专门针对陕西省实际项目特点,提出了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的结构设计、层间处治方式、原材料选取、沥青混凝土层配合比设计、施工及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的系列要求,对于陕西省新建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提供一个规范性指导。本标准在制定期间,采用室内试验、现场检测、调研等手段,反复对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详细地分析与提炼,确保各项技术标准在准确度、可靠性、稳定性方面均有定量评价。经验证,按本标准技术要求下的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能有效地适应山区地形复杂、桥隧构造物占比高、交通量大及轴载重等特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3.2 试验结果综述一、本标准

8、第 4 章内容主要依据 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编写,利用 ANSYS 热力学模块对复合路面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并分别对荷载与温度耦合作用下 CPC-AC 复合路面中 AC 层、CPC 层以及层间的耦合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优化 CPC-AC 复合路面结构厚度,进而提出了 CPC-AC 复合路面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层、沥青层在温度荷载耦合下的拉应力设计指标以及层间的剪应力设计指标。二、本标准第 5 章首次提出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结构,对结构构造和组合、结构尺寸、滑动层以及层间处治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AC 层厚度为 46cm ,这层厚度较

9、薄,作为表面功能层,主要用来阻断雨水对基层的冲刷、增加行车舒适性、传递行车荷载和降低修筑与维修费用。CPC 层厚度为 2226cm ,CPC 层作为 CPC AC 复合路面的主要承重层,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温度敏感性小的特点。粘结层厚度为 510mm,不仅将 AC 层和 CPC 层粘结起来,还起到防水和防裂作用,也可以作为层间应力吸收层而存在。三、本标准第 6 章内容主要依据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编号:JTG F40)和沥青斜向预应力水泥混凝土复合路面研究课题的内容编写,其中对于 SBS(I -C 类)改性沥青部分性能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表 1 SBS(I-C)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项目

10、规范值 要求值 试验方法延度(5,5cmmin) (cm) 30 35 T0605软化点(TR&B) () 55 75 T0606运动粘度 135 (Pas) 3 2.0-3.0 T0625弹性恢复 25(%) 65 80 T0662针入度比 25(%) 60 65 T0609、06044 知识产权说明本标准的最终知识产权归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和长安大学所有。5 采标情况本标准为首次起草的陕西省地方标准,未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6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7 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本标准对沥青斜向预应力复合路面的设计指标、结构类型、层间处治方式、材料要求、沥青混凝土层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

11、与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能为陕西省新建沥青斜向预应力复合路面修建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建议本标准审批发布为推荐性地方标准。8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主要参考资料: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F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H10-2009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DB 61/ T 9792015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技术规范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