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 2:陕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名称:土地工程普探技术规范起草单位: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时间:2018 年 08 月 30 日目录一、工作 简况 1二、项目前期科研情况 2三、标准编制原则和 确定标准主要内容 3四、试验 验证 6五、知识产权说明 6六、采标情况 7七、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 7八、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7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71土地工程普探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任务来源:土地工程是运用工程手段解决土地问题,把未利用土地变为可利用土地或者把已利用土地进行高效利用,能动协调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过程,涉及农业种植、人居建
2、设等多个方面。土地工程是集成土体有机重构核心技术、水利、交通、建筑等配套工程的复杂工程,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尚未有成套的标准体系支撑土地工程主体。土地工程普探工作是土地工程中的重要步骤,普探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到目前为止,对于土地工程普探,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虽均有涉及,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土壤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 、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 1121.1-2006)等,但都不够系统和完整,仅是针对土地工程普探中的个别环节,在普探实践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认识上、做法上的差异,这无疑会影响到土地工程成果质量
3、,因此,制订操作性强、技术要求详尽的土地工程普探技术规范对于土地工程行业发展至关重要。2017 年 4 月 18 日,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关于下达 2017 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陕质监办发2017132 号文件) , “土地工程普探技术规范” (项目编号:SDBXM22-2017)正式下达编制任务。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下达编制任务后,我单位迅速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编写组以多年科研项目成果及土地整治工程实践经验为基础,在总结国内土地整治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和借鉴相关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积累的科研理论、工程经验和应用情况,形成了土地工程普探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表
4、 1 标准主要工作过程时间 主要工作过程2017 年 5 月 成立标准起草组,制定标准编写计划2017 年 6 月 -12 月 总结多年试验成果,讨论形成标准初稿2018 年 1 月 -6 月 单位内部召开标准讨论会,完善标准,形成征求意见稿22018 年 7 月 质监局网站征求意见,相关单位征求意见,邀请专家召开意见处 理讨论会,根据意见修改完善标准,形成送审稿。2018 年 8 月 -11 月 标准送审2018 年 12 月 根据标准审查会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标准报批稿。起草组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韩霁昌、毛忠安、罗林涛、张宏凯、王军尚、张永锋、孙婴婴、魏样、闫波、王启龙、刘天成。表 2
5、标准起草人主要工作序号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主要工作1 韩霁昌 研究员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负责人/主编人2 毛忠安 高级工程师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编写人3 罗林涛 研究员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编写人4 张宏凯 高级工程师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编写人5 王军尚 高级工程师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编写人6 张永锋 高级工程师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编写人7 孙婴婴 高级工程师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编写人8 魏 样 高级工程师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 研究院 编写人9 闫 波 工程师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 研究院 试验人员/编写人10 王启龙 工程师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
6、 研究院 试验人员/编写人11 刘天成 工程师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编写人二、项目的前期科研情况标准研制过程中,以下表所列科研项目为支撑,通过前期研究、摸索和实践,提炼总结出标准核心内容。同时通过科研项目示范推广,对标准进行不断完善,保证标准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经鉴定,该标准可以为项目的初步设计3和施工提供详细有力的依据,其普探过程及普探成果具有原创性和重要的推广价值。表 3 前期科研项目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起止年限 立项单位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毛乌素沙地土地综合整治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201411008 2014 年 1 月-2016 年 12 月 国土资源部国家
7、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空心村快速调查识别与整治关键技术研究2014BAL01B01 2014 年 1 月-2016 年 12 月 国家科技部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创新团队 2016KCT-23 2016.5-2019.5 陕西省科技厅三、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一)编制原则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从土地工程普探技术的基础调查、土体普探、水质体普探和普探报告四个方面进行规定。基础调查包括调查范围和调查内容两方面,土体普探包括农用地土体普探和建设用地土体普探两方面,水体普探包括水质样品采集、检测指标及方法、水质评价三方面,普探报告
8、包括普探报告内容和格式两方面。标准从土地工程普探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规范。(二)标准主要内容1、范围根据土地工程类型,限定土地工程普探适用于以土体有机重构为核心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整治工程。2、术语和定义本标准涉及的术语除已在相关技术资料有明确的定义外,还有部分重要术语需要加以界定。因此,通过提炼总结,我单位对本标准中的土地工程、土体有机重构、土地工程普探、土体厚度、有效土层厚度、障碍土层做了相应的定义。3、基础调查(1)调查范围4调查范围的确定是根据工程实践界定。(2)调查内容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资源状况三方面调查内容依据 DZ/T 0282-2015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9、1:50000)并结合工程实践确定。生物多样性调查内容依据LY/T 1814-2009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和 2010 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由黄昌勇和徐建明主编的土壤学第三版 “第三章 土壤生物,第一节 土壤微生物” 确定。(3)调查方式微生物多样性测定方法参照 2004 年应用生态学报第 15 卷第 5 期钟文辉等作者发表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4、土体普探(1)农用地土体普探1)区域划分主要目的是根据项目区大小及环境复杂程度划分普探区域,根据 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确定依据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普探区域,方法依据 TD/T 1010-2015
10、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执行。2)土体结构普探剖面点选址、挖掘方法依据 NY/T 1121.1-2006 土壤检测 第 1 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进行,剖面规格“宽 1m”符合 NY/T 1121.1-2006 的规定,“长 2m”在 NY/T 1121.1-2006 规定的基础上(1.5m)根据工程需要加长 0.5m,根据工程需要将 NY/T 1121.1-2006 中“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求达到母质层或地下水位” 调整为 “深 2m(或达到潜水面) ,土层薄的土体要求达到基岩”。剖面发生层特征、层次划分、命名及层次字母标记依据 2010 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由黄昌勇和徐
11、建明主编的土壤学 “第五章 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第三节 土壤发育”制定。剖面信息的记录及剖面样品采集参照 NY/T 1121.1-2006 进行。3)土体质量普探采样工具的选择以防止二次污染为原则,根据目标对象的特点选择不同质地的工具。布点方式、采样深度、样品质量、样品标记的设定参照 NY/T 51121.1-2006 土壤检测 第 1 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进行。采样单元根据土地工程实践的需要设定,面积小于 10000hm2 时,采样单元最大面积为“20hm2”,面积大于 10000 hm2 时,可酌情增大采样单元面积,避免样品过多,划分依据为地形及连片程度,若地形不同,或项目区为
12、斑块状分布,则划分为不同的采样单元。采样深度为“2m” ,以土地工程一般作业扰动深度为依据设定, “每 20cm 采集一个样品”参照 NY/T 1121.1-2006 土壤检测 第 1 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设定。(2)建设用地土体普探1)一般规定参照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制定建设用地普探范围。2)布点方式参照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进行点位布设。3)采样方法在北京市重点企业土壤环境监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的基础上,设计建设用地土体普探的采样方法。4)运输与贮存参照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设计样品的运输、贮存方法。5、水体
13、普探(1)样品采集1)采样数量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布点方式参照 SL 187-96 水质采样技术规范设置。土壤水的布点方式参照 NY/T 1121.1-2006 土壤检测 第 1 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设置。地下水和地表水采样深度“10m”根据土地工程施工的一般要求设定,土壤水的采样深度根据土壤样品的采样深度设定。地下水和地表水采样数量在 SL 187-96 水质采样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对采样点进行加密,由“水深小于 5m,只采表层(水面下 0.5m)水样;水深 5-10m,采表层、底层(河底上 0.5m)两层水样;水深大于 10m,采表层、中层(1/2 水深处) 、底层三层水6样”加密到
14、“每 2m 采集一个水样”。2)采样容器采样容器以不与样品反应、不产生二次污染、密封、坚固不易变形为原则,参照 HJ 493-2009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进行选择。3)样品标记、运输与贮存参照 HJ 493-2009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进行样品的标记、运输与贮存。6、普探报告普探报告的格式参考“TDT 1038-2013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制定,编制内容是由编制单位经过多年的土地工程实践以及借鉴相关工程报告总结而出。四、试验验证土地工程普探工作是土地整治与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普探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截止到 2017 年底,我们依
15、据土地工程普探技术规范,从基础调查、土体普探和水体普探三个方面,为延安市南泥湾治沟造地项目、潼关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渭东新城综合开发项目等进行前期普探工作,累计普探面积 10 万余亩,经过工程实践验证,该标准能够科学合理指导普探工作,其普探成果为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提供了详细准确的参考依据,为工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南泥湾项目区原貌 南泥湾项目区普探 南泥湾项目区建成后7潼关金矿区原貌 潼关金矿区普探 潼关金矿区建成后渭东新城项目区原貌 渭东新城项目区普探 渭东新城规划设计图五、知识产权说明:标准涉及的相关知识产权说明;本标准知识产权归研制单位所有,本标准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六、采标情况: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或与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比较;无。七、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包括处理过程、依据和结果;无重大意见分歧意见。八、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建议审批发布为推荐性标准或强制性标准的说明及理由;在可开发耕地资源日益减少的形势下,为守住我国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利用土地工程开发未利用地,提高已利用地利用效率,修复污染和损毁土地,补充耕地数量,改善土地供求关系,建议尽快颁布土地工程普探技术规范作为推荐性标准,促进土地整治行业规范化、标准化,为土地工程实施作出规范性指导。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