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知识与助人技巧一、联络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一、基础知识(一)联络员的基本权利1、心理联络员属于班委之一,在综合测评中享受班委加分;2、心理联络员培训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的选修课学分;3、心理联络员可参加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生个人”的评奖。(二)联络员的基本责任1、配合中心或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营造班级良好氛围;3、关注班级同学心理状况;4、定期填写广东工业大学心理健康联络员信息反馈表 。(三)联络员的聘用1、心理联络员任期为两年一届,任职期满,考核合格者颁发联络员聘书,任职期间不得无正当理由要求离职;2、认真参加心理中心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一般情况不得
2、请假,凡在培训中无故不到两次及两次以上,或请假超过课程总数 1/3者,将无法获得联络员聘书;3、定期填写广东工业大学心理健康联络员信息反馈表 ,凡连续 3次以上未上交或不按时上交反馈表者,视为考核不合格,无法获得联络员聘书。二、班级心理联络员的要求(一)心理健康,善于与人交往,热心公益服务。(二)有责任感,工作态度认真。(三)保守秘密。(四)定期参加各项培训和交流活动,修够必要的学时.(五)最好不要兼任班干、团干。(六)连任四年。 三、联络员的工作职责(一)及时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二)在老师指导下定期组织本学院和本班级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3、并能够对自身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保健。(三)配合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工作。(四)对本班同学中存在的心理困扰及时提供支持与帮助,发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与辅导员老师及心理中心联系。(五)每月填写广东工业大学心理健康联络员信息反馈表 ,于第一周上报本学院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内容包括:本班学生的心理动向,最近发生的心理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名单和具体情况,对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如本班学生对心理知识的需求) 。四、关注重点对象 重大挫折(如失恋、重要考试不及格、人际冲突等)重要丧失(如亲人逝世、丢失贵重物品等)生活极度贫困学习、生活适应障碍情绪极度低
4、落五、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程序 在校园里若发现有人有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的企图时,要及时(由自己或其他人)报告辅导员老师和心理中心老师,同时要设法采取保护措施,稳定当事人的情绪;若发现有严重的自杀和凶杀行为时,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保卫处、学生处和辅导员老师。首要目的是要保护人身安全(包括他人和自身的安全) 。六、工作特点不是治疗疾病,是预防疾病不只是关注疾病,更是关注健康成长既关注个体,又关注团体二、朋辈心理咨询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朋辈心理辅导格雷和霆多尔: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包括给与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等。形式:一对一的帮助关系、小组辅导关系、讨论辅导关系、劝导、教
5、学等。苏珊认为,朋辈辅导是受训或督导过的学生对前来求助的学生以言语和非言语,尽量少或不给予建议,提供倾听、支持或其他帮助的过程。归纳:朋辈辅导是受训或督导过的学生对前来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学生,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二、朋辈心理辅导的原则助人自助助人自助同样也是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目的,来访者只有有意识地调动自己内部的资源,咨询效果才能发生。三、朋辈心理辅导的特征自发性文化性义务性亲情性普遍性简便有效性直接干预性四、朋辈心理咨询的伦理守则乐意履行义务能够保守秘密具有道德感和法律意识具备转介能力五、能力要求人际沟通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记忆能力应具备的五心爱
6、心、耐心、诚信、细心、虚心六个戒戒主观武断、戒好为人师、戒宣扬自己、戒随意插话、戒悲天悯人、戒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七个不等于 不等于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不等于生活咨询;不等于社交谈话;不等于逻辑分析;不等于交朋觅友;不等于安慰他人;不等于替人除难六、朋辈心理咨询的常用方法(一)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闪光点、长处或光明面、潜力等给与有选择的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更客观的自我评价、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二)倾听1、倾听的内涵倾听是指咨询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的叙述,认真观察期细微的情绪及身体姿势的变化,体察其语言背后的深层次情感,并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表达对来访者叙述内容的关
7、注和理解。2、倾听在朋辈心理咨询中的作用(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向来访者传达自己真切的关注和尊重。(2)鼓励来访者开放自己,坦诚表白,讲自己的故事。(3)专心聆听与观察来访者言语与非言语行为,深入其内心世界。3、注意事项(1)不能给予贴标签,下结论。(2)不能流露出对来访者问题的轻视。(3)不能急于教育或做道德评价。(三)共情1、共情的内涵共情是指咨询师一边倾听来访者的叙述,一边进入来访者的精神世界,并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这个精神世界,然后跳出来以语言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2、共情在朋辈心理咨询中的作用(1)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修正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理解。(3)疏
8、导来访者的情绪,鼓励他继续说下去。(4)协助来访者自我表达、自我探索,理清来访者的自我概念。3、注意事项(1)共情不等于同情。(2)共情不等于理解。(3)避免假装理解。(4)避免空洞的说教和虚伪的保证。(5)避免鹦鹉学舌式的模仿。(四)自我表露技术1、自我表露的内涵自我表露亦称自我揭示、自我开放和自我暴露,是指咨询师讲出自己的感觉、经验、情感和行为,与来访者共同分担,以增加彼此的人际互动。2、自我表露在朋辈心理咨询中的作用(1)可以是来访者感到咨询师对自己的信任,并拉近双方的距离。(2)当咨询师讲述与来访者类似的经验时,可以起到对来访者的示范和启发作用。(3)当咨询陷入停滞状态时,使用自我表露
9、技术能使咨询效果出现转机。3、注意事项(1)不要因为与来访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咨询师反成咨询的主角。(2)咨询师自我表露的次数不宜太频繁,否则反而显得不够真诚。(3)咨询师必须确定自我表露的内容有助于来访者,而非满足自己的需要。(4)自我表露并非咨询的终极目标,所以咨询师的自我表露英语咨询的某些目的有所关联。(5)咨询师自我开放的程度,要随着彼此的亲密程度有所调整。三、团体训练知识概述一、什么是团体心理训练团体心理训练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训练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
10、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以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团体训练的特色在于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由对团体的信任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由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大到对学校、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于团体训练的独特之处和肯定的效果,在国外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等各个领域。 团体心理训练与辅导分为治疗性与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与辅导两大类。治疗性团体心理训练与辅导强调治疗效果,针对的成员一般在心理问题上有一定的异常。而发展性团体心理训练与辅导则强调团体成员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成长和完善并发挥个体的潜能。一般来说,其针对的成员则是健康的个体。 二、团体训练的特征
11、A、团体经常具有共同的目标B、讨论多半是属于知识性的,通常并不与个人有关联,而是与团体的重要课题有关联C、重点放在讨论内容D、特别注重团体本身的利益与学习E、由实行评鉴及判断任务的指导者时常加以评价F、团体成员对于他人的态度不会有很大的改变G、团体训练的主要目的是知识的增加与了解H、团体活动通常是以领导者为中心I、团体活动将会导致形式的和组织的类型J、团体训练的人数可以相当多三、团体训练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A、新团体形成如新生入学、跨班跨年级活动B、课堂教学渗透如各学科专业课、心理健康课、班会课C、学生干部培养如沟通技巧、时间管理等D、班组团体活动E、班主任培训四、如何开展团体训练有一、二个人主
12、持,指导者或老师或咨询员。有一个小组, 有共同的心理问题或成长中的发展问题,如学生或老师中的忧郁问题、或中学生中如何与异性交往问题、或班主任工作中的如何与学生谈话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是大家有共同的或相似的问题。一个组,少则 35 人,多则十几人甚至几十人。通过几次或几十次团体聚会、活动如讨论、游戏体验、交流,并通过观察思考他人的言行,建立一种温暖的、接纳的、支持的、信任的团体气氛关系,使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实践证明,团体训练有其独特的疗效,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具有德育的功能。五、团体训练的局限A、在团体情境中,个
13、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B、在团体情境中,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周全;C、在团体情境中,有的成员可能会受到伤害;D、在团体训练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关于某个人的隐私事后可能无意中泄露,会给当事人带来不便;E、团体训练对指导者要求高,不称职的指导者带领团体会给成员带来负面影响。六、团体训练活动中潜在的一些价值观(1)个人成长和变革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敢于冒险。(2)自我决定比依据其他人的标准行事更为重要。(3)情感的适当公开比苦苦压抑更有利于健康。(4)开放的心态和敢于表达自己脆弱的情感更能够促进亲密感。(5)自我表露是建立牢固关系的重要因素。(6)基本目标是培养独立,同时也要相互依赖。(7)坦言自己的需求,
14、积极向他人求助。(8)审视自己在团体内的表现,可以加强自己在团体内的信任感。 七、团体训练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处理由于在团体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心理风险,因此在进行团体活动前先让团体成员知晓以下的一些内容:1、团体活动中成员的权利:(1)指导者要告诉对成员的期待。(2)活动中涉及的任何研究以及每次团体活动的录音和录像均需要让参加者知晓 。(3)如果有些记录会束缚成员的参与,成员有权要求对此不予记录。(4)团体指导者要帮助成员把在团体中学到的东西付诸日常生活的行动。(5)要让每个成员有机会去讨论他们在团体咨询中的心得,并要求他们在团体外对团体经历有所保密,以免造成成员对此方面的不必要的未完
15、成情结。(6)如果团体指导者的指导不能帮助团体成员而产生直接性的危机后果,那就应该及时将他们转介给其他可以帮助他们的人。(7)要求团体指导者开展一些有用的安全措施的训练,并且针对团体成员自我表露和表露的程度来尊重他们的隐私,这样,可以让团体中潜在的危险最小化。(8)团体指导者和其他成员都要遵守保密的原则。(9)团体指导者和其他成员都有保持各自价值观的自由(10)尊重个人的个体性、尊严和自尊。2、团体成员应承担的责任:按时参加团体活动、不影响他人活动、承担一定的风险、愿意向其他人敞开心扉对其他人给予反馈、保守秘密以及满足其他人的需要。四、危机干预一、危机概述(一)什么是危机?危机是生活意外事件造
16、成的情感创伤,使心理内环境出现巨大的失衡,以致不能自持及至精神濒临崩溃的状态。危机也是一种认识,当事人认为某一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于是产生紧张、焦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和控制,就会导致当事人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和混乱。构成危机的要素:(1)存在重大心理应激;(2)引起急性情绪扰乱(焦虑,抑郁,烦躁),认知改变(集中、注意、记忆等改变), 躯体不适(失眠、头昏、腰酸背痛),行为改变(生活常规改变,如不晨起锻炼),但这些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3)其时当事人用寻常解决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付。(二)危机的类型自然灾害人为灾害, 意外事故,疾病心理压力
17、但从总体上分析,仍可以把危机分为三类:1.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是指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导致的异常反应。例如,迁居、升学、孩子出世等,都可以导致发展性危机。2.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 3.境遇性危机:当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且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例如,交通意外、被强奸、突然的疾病和死亡都可以导致境遇性危机。(三)危机的特征:危险与机遇并存复杂的症状成长的机缘缺乏万能的或快速的解决方法选择的必要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所有危机的共同特征:是由人们对事件的认知态度以及人们无法有效处理这些负
18、性事件所导致的二、危机的反应(一)危机的反应(1)情绪反应:当事人表现高度的焦虑、紧张、丧失感、空虚感,且可伴随恐惧、愤怒、罪恶、烦恼、羞惭等。(2)认知方面:身心沉浸于悲痛中,导致记忆和知觉改变。难以区分事物的异同,体验到的事物间关系含糊不清,作决定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影响,有时害怕自己发狂,一旦危机解决可迅速恢复知觉。(3)躯体方面:有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二)危机时间限制一般而言,普通人无法忍受长期失衡状态和压力,他必会以不同方法及应变以使自己再度获得平衡状态。无数研究指出,一个人由危机出现到恢复平衡短者 24-36小时,长至六至八个周时间。基于此,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把握此时限
19、,以协助来访者度过难关。(三)自杀者的三个心理阶段第一阶段,产生自杀念头。当事人常情绪低落,远离人群,对很多事情都失去兴趣。第二阶段,作出自杀决定。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个体在作出自杀决定之前会经历痛苦的挣扎,反复验证自己的自杀想法,是否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他们往往会说“我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实际上也可以把自杀者这些表现看成是求助信号,如果及时提供帮助有可能打消自杀念头。第三阶段,选择自杀方式。当事人反而情绪平静,甚至看起来情绪好转,但有时会出现类似交代后事的行为。此时极为危险。(四)对危机程度的评估评估致命程度 对自身造成的危害 对他人造成的危害受到他人的危害三、危机干预(一)危机干预的适应症
20、 危机干预还包括一些危险行为(杀人,纵火,交通事故肇祸,企图爆炸等),但由于人力和能力受限,大多报警 110处理。 各种人生危机的干预:父母离婚引起子女情绪扰乱;早恋;高考失利;失恋后拟轻生;被强奸;第三者存在 ;面对死亡,濒死者多不愿面对和承认死亡。(二)危机干预的目的:危机干预的目标 1、帮助来访者解决危机2、恢复功能和平衡3、重新掌握应变能力(三)危机干预的原则1、引导危机面临者及时、有效地接受帮助2、帮助危机面临者有所作为地对待危机事件3、向危机面临者提供必要的信息4、不要责备他人,以防止危机面临者责备他人,不去承担责任,采取消极回避的方式。(四)消除危机的策略1976年美国临床心理学
21、家 Butcher和 Maudal对消除危机的有效办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危机消除策略。1、精神支持:使当事人有足够的信心,坚信自己有处理危机的能力,赞同当事人的决定,表明你对他充满信心,有别于假安慰。2、宣泄:给当事人提供宣泄的机会,有助于疏导那些可能会造成自我毁灭的情感,如愤怒、 恐惧、憎恨。3、有选择的倾听:在与当事人交谈时,你的回答有选择性,这就决定了有选择听取他们的交谈。4、希望和乐观精神:选择恰当的时机使当事人看到希望,使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在精神沮丧的当事人前,先鼓励其诉说心中真实情感,再给予希望和乐观。否则等于是轻视、逃避和否认负担。 5、劝告、直接建议和限制:一般临床情况应避免
22、直接的建议、限制。但许多心理危机者陷入困境情绪思维很混乱,按实际情况提出劝告和建议、限制不利情况的发生还是比较合适的。但应用劝告建议要谨慎和深思熟虑, 考虑每个问题的特征,切合实际。否则会因建议而产生消极后果。四、危机干预过程(一)保证求助者的安全1、使当事人远离危险环境,转移自杀工具2、重新找回控制并给予支持(二)第一时间向专业人员求助马上联系自己的辅导员老师或学院的心理指导老师,如有需要可通知学校保卫处或报警处理。(三)注意事项 1.关心处于危机的人,要耐心聆听,切忌用大道理教训人。 2.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是进行危机干预的最佳阶段。 3.治疗者是帮助求助者去应付他们的危机,不能包办代替。
23、4.处于危机状态的人不宜对重大事项做出决定,其时往往考虑不周。 5.电话和面对面危机干预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些决定结束自己生活的人不会寻求帮助。 6.劝阻求助者不要过多责备他人,无助于他们从主观角度找原因。 7.不提供具体的建议如离婚,更换学校或职务等,但可提供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弄清各种方案的利弊及可行性,供求助者选择最可取的方案。 8.治疗者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促进和鼓励,而不是提供现成的方式。对于一个处于危机的人,别人真诚关心就是最好的安慰和支持。 (四)危机处理中你可以说的语句 对于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我觉得很难过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我很高兴现在你和我一起
24、在这里 /你正在跟我说话 这不是你的错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你不会发疯的 事情可能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变得更好,而你也可以变得更好 你的想象会造成一个比事情原本的样子更可怕的现实 此时,哭泣、憎恨、想报复等都是没关系的(五)危机处理中你不可以说的语句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我了解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你能救回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你是幸运的,还有其他的孩子/亲属等等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你爱的人在死时并没有受到太多痛苦 在她/他死前已过了丰富的一生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
25、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你会走过来的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会没有问题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你应该回到你的生活中继续过下去 (六)危机干预中应该做的事平静而移情地倾听;同情并给予支持;评估危险程度;询问既往史(有无自杀未遂);分析除自杀之外还可能发生的事;询问其自杀计划;达成协议以拖延时间;参与其他支持;如可能,转移自杀工具;采取行动,告之他人,得到帮助;如自杀危险程度很高则始终陪伴当事人;切勿让其独处;(七)危机干预中不应该做的事对事态严重性认识到不足;表现震惊、困窘、惊恐;空洞的说教;刺激当事人加速实行自杀;认为当事人的难题微不足道;给予虚假的
26、承诺;发誓保守秘密;离开当事人使其独处;五、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一、大一:生活适应的困惑期大一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名,带着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中学迈进高校,由于角色的变化、环境的改变,大学新生在入学后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一些小适应,因此带来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一是角色变化与对新生活不适应: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生活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一部分学生入学后表现出对生活及环境的不适应,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感。当他们面对新的大学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他律失去,自律尚未建立,喜悦感和失落感、新鲜感和无意义感、使命感和盲目感的交织,产生了新的矛盾和冲突,出现忧郁、焦虑情绪。二是学业上的
27、困扰与对高校要求不适应:一些新生在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上仍按照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入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采取应付的态度;有些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较差;还有些新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与其他方面的关系,热衷于社会工作,频繁地参加各种活动,学习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并由此引发自卑等心理问题。三是交往欠缺与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受性别、年龄、性格、经历、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新生对高校全新的人际关系不适应,在面临着重新结识他人,确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因缺乏经验、技巧而不善交往;因担心别人轻视自己而不愿交往;因怕闲言碎语不敢与异性交往;因性格内向孤僻而不会交往等等,由此造成与他人沟
28、通困难。人际关系的不适应不仅直接影响新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也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大学新生存在的适应问题,使他们在入学后处于苦闷、压抑、沮丧、焦虑、消沉、颓废等消极的心理状态,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新生生活和学习。二、大二:心理问题的多发期经过大一的适应期,大学二年级学生基本熟悉了校园的文化和环境,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同学之间也相互熟悉起来。许多同学消除了拘束感,为人行事变得随便起来,许多以往就已存在的问题,都在一年级逐渐暴露出来,于是,各种心理冲突也随之出现,大学二年级是学生心理问题较多的年级,也是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阶段。一是个性品质造成人际关系冲突:刚入学的新生,彼此之
29、间既不熟悉又不了解,缺点看得较少,随着朝夕相处的时间长了,个体间的缺点和毛病都显示出来,由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和个性品质常常有着较大的差距,相互间的不理解和不宽容,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冲突。如那些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的学生;只顾自己学习,不愿帮助别人的学生;大把花钱,看不起贫困生的学生;缺少基本道德规范,无视他人的学生,常常是同学们议论的焦点人物,同学对他们的妒忌和不满常触发同学间的矛盾而导致人际关系冲突,而人际关系冲突又带来孤寂、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二是学习压力造成心理焦虑:由于大学课程设置较满,各种资格考试、证书考试增多,使学生学习压力增大;一些学生学习方法掌握不好,学
30、习效率不高,造成学习疲劳,考试焦虑;还有一些学生年级放松要求,发现学习落后时已来不及;而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以及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时时影响着他们,压力使他们产生情绪浮躁、忧郁、厌烦、易怒等心理问题。三是异性交往产生心理困惑: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面,也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建立与异性的友谊与爱情,但有些同学常常不能正确处理好异性交往的友谊与爱情的关系,缺乏异性交往的经验和技能,不能建立正常的男女友谊,分不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与异性交往时往往产生心理困惑。三、大三:情感发展的冲突期大三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成熟,独立生活和处
31、理问题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其主要心理问题表现较突出的有:一是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的问题: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学校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学生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欲望强烈,而高校现实条件使他们感到自我发展与能力培养和他们的期望与理想相差甚远,形成强烈的反差,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烦恼,他们只能接受自己理想中完美的自我,不能容忍自己的完美,不肯迁就现实中平凡、有缺点的自我。同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使他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面临发展成长的诸多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学习压力、
32、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的普遍加大,从而使他们感到困惑、迷惘,产生失望感,导致情绪消极低落。二是恋爱情感带来的心理冲突:情感冲突在大三表现得尤为突出。大约有近 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学生在大一、大二时的恋爱情感一般比较单纯,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到了大三,会出现要分手的、失恋的、是否要重新选择等等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一些学生往往不能自拔,陷入无法解脱的境地。三是性冲动与传统道德的心理困惑:大学阶段的学生性生理已成熟,而性心理则相对滞后,性冲动与传统价值和道德发生冲突,造成大学生的性心理异常。由于长期缺乏性
33、教育,一些男生手淫后产生犯罪感,导致自卑等问题,还会出现与异性交往障碍、性别角色紊乱、恋物癖等心理疾患。一些性格内向、腼腆、害羞的学生往往难以启齿,其心理问题更加严重。一些女生遭遇性骚扰不知如何应对,不知如何保护自己,造成心理压力,引发心理问题。四、大四:择业求职的盲目期大四的学生以择业求职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为多数,兼有个人未来发展和社会需要相矛盾的问题以及因恋爱而产生的问题等。择业求职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期望值过高。严峻的就业形势逼得莘莘学子早早就展开了求职攻势,他们奔忙在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供需见面会上,期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四学生择业求职期望值普遍较高,对职业的选择也比较盲目。据北京
34、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显示,目前大学毕业生择业主要存在追热门、随大流、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追求高薪高酬职业、片面强调就业地区、图轻松,缺乏事业心、一味追求个人兴趣满足、狭隘地理解专业等择业误区。不少毕业生择业时受社会上一些舆论的左右,盲目从众,追逐热门,而不考虑自身条件及职业特点和社会整体需求,既影响择业又压抑了自己的优势。择业观念、传统束缚、爱慕虚荣、自我封闭、消极怠慢等心理极大地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和求职,使择业范围和发展空间大大缩小,易导致挫败感和消极情绪并因此导致心理失衡。六、抑郁症的辨别与处理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
35、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一、三大主要症状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根本不能混为一谈,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主要表现为运动机制受限) 。 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 红楼梦中整天皱眉叹气、动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运动抑制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二、其他症状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很
36、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上述的不适早晨起来严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那么,你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这就是抑郁症所谓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三、具体表现(一)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拔。有些病人也可出现焦虑、易激动、紧张不安。 (二)丧失兴趣是抑郁病人常见症状之一。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
37、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对既往爱好不屑一顾,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病人常主诉“没有感情了” 、 “情感麻木了” 、“高兴不起来了” 。 (三)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溃” 、 “泄气的皮球”来描述自己的状况。 (四)自我评价过低:病人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 (五)病人呈显著、持续、普遍抑郁状态,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行动迟缓
38、,但有些病人则表现为不安、焦虑、紧张和激越。(六)消极悲观: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恋,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 (七)躯体或生物学症状:抑郁病人常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睡眠障碍、性功能低下和心境昼夜波动等生物学症状,很常见,但并非每例都出现。 (八)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多数病人都有食欲不振,美味佳肴不再具有诱惑力,病人不思茶饭或食之无味,常伴有体重减轻。 (九)性功能减退: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性欲减低,男性可能出现阳痿,女病人有性感缺失。 四、最危险的症状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
39、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 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不要等患者已经自杀了,才想到他可能患了抑郁症。五、抑郁症的自我测试和断定方法抑郁症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心情不好,一个人情绪低落,但过两天就好了,这就不是抑郁症。抑郁症有九个主要症状,只要以下这些症状至少存在四项,而且持续了两周还不能缓解,并且影响到了平时的正常生活,就需要考虑是否患上了抑郁症,并
40、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咨询。 兴趣丧失,没有愉快感; 精力减退,常有无缘无故的疲乏感; 反应变慢,或者情绪容易激动、亢奋,也容易被激怒; 自我评价过低,时常自责或有内疚感,这也是导致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也难以决断;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据研究,80%抑郁症患者具有睡眠障碍) 。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性欲减退。 除上述症状外,抑郁症还有一些“周边症状” 。在我国,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主要不是情绪方面的症状,而是头痛、头晕、腹胀、心悸、身体疼痛等躯体症状。因此一些查不出生理原因的躯体症状也应该考虑是否
41、有抑郁症的可能,以免延误治疗。七、强迫症的辨别与处理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精神症,是一种青春期的高发症状。它的显著特征是患者会自我强迫地重复出现某种观念或做出某种行为。与其他某些精神病强制性思维与动作不同的是,强迫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又不能克制地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愈感到紧张和痛苦。实际上,不加以有意识的抵抗,便不会有强烈的痛苦体验。一、强迫症的特点强迫现象有三个特点:1、主观上受强迫的体验;2、主观上感到必须加以有意识的抵抗;3、有症状自知力。三者同时存在,任缺其一便不是强迫症。患者在企图自我控制和控制失败
42、后继续重复的现象中挣扎,由于这些重复出现的想法和行为往往是患者认为不正常或不该有的,因此患者会陷入一种自责、自卑的漩涡中而难以自拔,进而造成患者精神上的异常紧张、痛苦和焦虑。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发育期,加上日益加重的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很容易患上强迫症。强迫症患者的生活变成了一段循环放映的电影胶片,自己被锁进或卡在了某一个环节上,无法冲出来,又仿佛站在一扇关不上的门前,在窥视和关门这两种欲望之间痛苦犹豫。修好这扇失控的心门,是使患有强迫症的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二、强迫症的主要表现强迫症病人突出的表现是有强迫症状,这种强迫性症状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有两方面,即为强迫意念
43、与强迫行为。(一)强迫意念强迫意念,是指患者对自己潜意识中的某种欲望、冲动或一种自知不该和没必要出现的想法失去了控制能力,虽企图摆脱,但已无法停止和除去这种不由自主的重复思索。常见的强迫意念有: 1、强迫回忆、联想即对自己经历过或做过的某些事以及自己或别人说过的话,不自觉地反复记忆,并进行联想。常见的有脑海中反复不断地出现某一件往事、某一句话或某一段歌曲,病的症状就是强迫回忆。2、强迫怀疑即对于自己刚做过的事产生怀疑,如刚锁好的门,就怀疑没锁上;刚把信扔进邮筒,总怀疑自己没贴邮票;刚做完的作业,就怀疑漏做了或做错了;刚洗干净的手,却总感觉很脏。强迫怀疑患者常表现出疑虑不安,并做出一些强迫行为,
44、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等。3、强迫对立观念简单而言,就是越想控制的念头,越不停地出现。这种念头或想法往往是不好的,违背道德观念的,是患者的潜在欲望的反映,因此,患者深感羞愧、紧张,害怕被别人看出来,并努力控制,但越想控制,诱惑力就越大,出现的频率反而越高,不断地加重患者的罪恶感和自卑感。4、强迫性穷思极虑这种症状类似于钻牛角尖,患者会在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上冥思苦想,纠缠其中不能脱身。一名女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时说:“由于学习不好,我的压力很大,所以总强迫自己把所有知识点都想通,想不通也要拼命想。可近一段时间,我有时会想一些怪问题,如 1+1=2为什么不等于 3呢?越是想就越想不通,于是就进入了一个
45、恶性循环。我很紧张,开始坚决抵抗这种想法,可是却越陷越深,连正常的学习都不能进行了。 ”这是典型的强迫性穷思极虑的症状,患者的思维就像被强迫拉上了一辆没有终点的永不停歇的列车,最终身心俱疲。5、强迫意向患者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尽管病人明知这是荒谬的想法,自己也不会如此做,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如站在桥上或坐火车时,有跳下去的冲动;或有骂粗话、喊反动口号的冲动等。(二)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是指按某种规则或刻板程序做出重复的动作或活动,主要包括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定式动作等。1、强迫洗涤突出的表现是强迫洗手,患者不停地洗手,有时一天洗 20多遍。尤其当
46、患者的手或身体接触陌生人或陌生人用过后的东西时,便不能控制地去一遍一遍洗手、洗涤全身。2、强迫检查强迫检查与强迫洗涤相似,患者不能控制地反复检查自己刚做过的事情,有些强迫症患者会重复检查数次乃至数百次,以证实房门是否已被锁上,作业是否正确,炉子是否已熄灭。这些强迫动作大部分都是由强迫怀疑引起的。3、强迫式动作强迫性动作是指患者在做某一行为时必须按照一套固定的先后次序,并重复做这一系列动作。如果出错或中间被打断,又要重新开始,直到患者满意为止。如强迫计数,患者会不可克制地对某一样事物或事情进行计数,强迫数路边的树、数路灯或数步子。有的患者在走路时,一定要把路上的石子踢到边上或水沟里,如果有没踢到
47、的,就觉得很不舒服,一定要转回去清除干净,而且几乎每次走路都这样。有的病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对称,要遵循固定不变的仪式顺序,比如,出门时一定要左脚先迈出家门,回家后脱下的鞋一定要头朝东;或者常重复向前走两步向后退一步;或者上床睡觉前,按规定的次序脱衣服,然后绕床走一圈,不这样做就会心中不安。虽然明知这样做很可笑,而且没必要,但不做却很难受,焦虑不安。但做了之后虽然紧张焦虑消除了,却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由于这些仪式化行为,患者的行动往往是缓慢的。在极少见的情况下,仪式化相对不明显,而行动的缓慢却很突出。刷牙也许要 1个小时,吃饭也许要2个小时,从床边走到房门口也许要半个小时,在厕所或浴室里一待也许
48、就待上好几个小时。 (三)小结据观察,在强迫症中,强迫性意念者远多于强迫行为,前者约见于 75%的病例,后者仅见于 25%的病例。而在强迫性意念中尤以强迫性联想(或称强迫性思虑)最多,其次是强迫性穷思极虑。在强迫性行为中则以强迫性仪式动作为最多,其次为强迫性洗手。一个人也可能表现出两种以上的强迫症状,但据资料显示,其比例仅约占 15%左右,而且其中还必有一种症状为主要的。如病前后就表现出强迫检查和强迫回忆两种症状。强迫意念和强迫行为这两种形式常常同时出现,有时也会单独出现。这些强迫症状在患者情绪高涨、集中注意做某事或受到威胁时可减轻;而在心情压抑、受到挫折、疲劳时则更加明显。四、强迫人格与强迫
49、症的鉴别其实,正常的人大多数都有过强迫意念,尤其是学习压力大的中学生,例如不自主地反复思考某一问题,念某两句话或唱一两句歌。不过,这些行为并不会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所以不能看做是强迫症。强迫性人格强迫症患者一般都具有强迫人格,强迫型人格是常见的一种人格异常,也是强迫症的主要催化剂,主要表现以一下几个方面: 强迫症患者一般胆小、敏感、缺乏自信,他们过分拘谨,做事犹豫不决,常因此不能显示出他们的口才和表演。 强迫症患者往往过分注意细节,力求十全十美。在处理事物时,往往有不安全感、不确实感或不完善感,会纠缠细节、吹毛求疵。他们非常强烈地害怕批评,害怕出错,过分自我关注,自我克制。因此,当处境困难或遇到挫折时,就有可能诱发出强迫症状。 由于过分追求完美、精确,这种人在行为上要求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拘泥于形式、章程和次序,对一些生活细节也要求程序化、仪式化。 强迫性格的人办事效率低,抓不住机会,事后经常后悔、自责。表面上虽然可能不露声色,内心却往往很紧张、焦虑,甚至充满怨恨。这样,强迫症患者在心理上常出现强迫行为和观念之间的“矛盾” 。这种难以自控的心理矛盾常使患者坐立不安、易激怒、紧张、虚弱、疲乏。在中学生中, “书呆子” 、过于内向以及感觉优越的学生容易出现强迫性人格。人在某种特殊的境遇下偶尔表现出上述心态是正常的,但是一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