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郑大药学导师.docx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501760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大药学导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郑大药学导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郑大药学导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郑大药学导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郑大药学导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张 云,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1999 年 10 月-2002 年 6 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 年 7 月至 2006 年 7 月:任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并兼任美国 Armagen Technologies 公司药理部主任,高级科学家。2006 年 7 月至今,河南省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脑部药物及基因转运(brain drug and gene delivery) 方面的研究工作。现已在著名国际刊物上发表 40 余篇论文, 其中 37 篇被 SCI 收录

2、,最高影响因子 10.6,被国内外同行引用 500余次。承担了美国 NIH 研究项目 4 项,资助金额 100 余万美元,2007 年、2009和 2012 年先后获得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郭旻彤,教授,1968 年出生,博士,1986 年-1991 年,北京大学药学院本科;1991 年-1994 年,北京大学药学院硕士;1997 年-2002 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药物化学家协会主席奥斯伯格教授实验室完成药学博士学位。2002 年3 月加入国际著名医药企业诺华公司(Novartis)担任缓控释制剂高级研究员。郭旻彤教授一直从事缓控释制剂和新型释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渗透泵控释制剂

3、、时辰动力学控释制剂、肠道零级靶向制剂和缓控释透皮制剂等拥有丰富的研究和产业化经验;多篇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药学期刊上发表;申报多项美国及世界专利和中国专利;率先在世界上成功设计开发出人工智能药物制剂设计系统,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设计产品制剂配方同时满足体外药物释放和体内生物利用度的要求,并且首次将该系统运用于产品开发中。2008 年 10 月回国发展,致力于新型制剂、缓控制剂及靶向制剂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型释药系统研发和产业化,承担科技部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新型控释制剂的研究。2010 年 2 月郭旻彤博士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受聘为“国家特聘专家“;2010 年 3 月入选北京市

4、“海聚工程“,受聘为“北京市特聘专家“;2011 年1 月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评为“2010 年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 刘 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药学院院长助理,药剂系副主任。1993 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2000 年硕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剂专业。主要从事药剂学、药学文献检索和药事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新制剂与新型给药系统和药事管理方向。曾获河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主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先后主编药学文献检索郑州大学出版社和药剂中国人事出版社;副主编十一五国家

5、规划教材药事管理科学出版社、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和药工中国人事出版社;参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工业药剂学高等教育版社 10 万字及多本专著。 赵永星,博士,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硕士生导师,国家执业药师和河南省执业药师工作专家,Mol Pharm、Int J Pharm、J Nanopart Res、Int J Nanomedicine、J Photoch Photobio B 等 7 种国际期刊审稿人,河南省生物物理学会理事,国际控释协会中国分会会员。2007 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院,获博士学位。2011 年至 2012 年在瑞典 Karolinska Institutet/瑞典医

6、药纳米科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和面上项目各 1 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课题及厅局级课题各 3 项;参与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和河南省重大公益科研项目各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另与国内多家医药研究院所及制药企业合作进行药物研发。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省优秀科技论文 6 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11 项(授权7 项)。在 ACS Nano、A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J Control Release、Polym Chem、Int J Pharm、J Pharm Biomed Anal 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

7、文 5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17 篇(一区论文 4 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 60。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的教学、研究和开发工作。 华海婴,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医药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1981 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药学系,1992 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化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兼任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河南省药理学会理事和肿瘤药理专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实验动物学会理事、河南省免疫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会员、河南省卫生系统专家库专家等职。主要从事抗肿瘤药物新制剂及其药理学、毒理学评价研究工作以及有关创新药研发的应用性研究工作。主持 2013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一项;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两项;承担并完成省重大科技攻关课题三项、主持完成省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四项;先后主持完成省普通科技攻关课题八项、主持完成省基础与前沿计划研究项目多项;主持完成省属科研院所专项基金及省教育厅资助课题五项;主持完成市科技局科技攻关课题四项。已分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分别为第一、三、七名)、三等奖一项(第二名),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分别为第二、三、七名);二等奖五项(分别为第一、一、一、四、五名)、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二名);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分别为第一、一、二名);先后以第一和通讯作者等在J Pharm Biomed Anal(SCI

9、收录)、Int J Pharm(SCI 收录)、Pharmazie(SCI 收录)、Moder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中国药理学通报、中草药、中药药理与临床、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毒理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成药、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以及中国药房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编(药物辅料实用技术)等专著两部。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20 人,现在读研究生 4 人。在从事应用性研究工作中曾先后主持完成本省注册申请化学药品 1 类新药的有关试验研究两项,主持完成化学药品 2 类新药(盐酸氟桂利嗪注射液)完整的药

10、理、毒理学研究工作一项。研究方向:抗肿瘤药物递药系统及其药理学研究。 张正全,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党员。曾先后工作于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永信药品(昆山)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郑州大学药学院。长期从事药物新剂型新技术、药物新剂型的产业化科研及教学工作,负责和组织了多个药物新剂型的立项及研发(其中 5 类新药3 个,3 类新药 3 个),部分产品已经在市场销售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在郑州大学期间先后参与多个省部级课题,包括国家重大医药专项的研究,已经申请并获得 5 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发表研究论文及编写专著多篇。现研究方向为水难溶性药物的制剂及产业化,药物缓控释制剂

11、及产业化研究。 胡玉荣,1970 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1992 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2003 年至 2010 年,先后获郑州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 年至 1995 年,中国药科大学药剂专业进修;2006 年至 2007 年,北京大学药学院访问学者;2011 年至 2012 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系,美国 NSF 纳米科学和工程中心研究学者,参与一项 NIH 项目研究。1992 年至 1994 年,郑州化学制药厂助理工程师,从事车间管理和新药研发,参加完成四类新药氧氟沙星的研制工作,完成黄连素及乙酰螺旋酶素包衣片的工艺研究;

12、 1994 年进入郑州大学药学院从事药剂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5 年,组建药剂学、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理论课和实验课,1999 年药剂学被评为校优秀课程; 2004 年至今,郑州大学药剂系副教授。现从事药物新剂型和靶向给药系统的分子药剂学研究。目前是中国药学会药物制剂专业会员,中国药学会药理专业会员,Eur. J. Pharm. Sci.和 Eur. J. Clin. Pharmacol. 期刊审稿人。近年来在新药研究开发和新型药物制剂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多次获河南

13、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发表 SCI 论文 6 篇(平均 IF 为 3.8,最高 IF 为 7.2);核心期刊论文 32 篇;参编教材 3 部;完成 6 个新药的一期临床实验。已完成 6 名硕士生培养,所指导研究生发表 SCI论文 4 篇,并获郑州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硕士生。 郭新红,药剂学专业博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校级青年骨干教师。1991-1995 年在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精细化工专业本科学士学位,毕业时被推荐免试攻读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1998 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毕业至今到郑州大学药学院工作,在职攻读博士并于 2012 年获沈阳药科大学药剂

14、学专业博士。主要讲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参编专著一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三项,近年来在国际和国内药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 SCI 收录 5 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王艳芝,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级骨干教师。1994-2001 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先后获得中药学学士及药剂学硕士学位。2001-2005 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5 年12 月到郑州大学药学院药剂系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本专科药剂学、现代给药系统专论、药剂学实验,研究生中

15、药制剂专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横向和纵向科研课题,其中参与项目有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抗肿瘤新药的临床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 a-glucosidase 抑制活性的新型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抗细胞黏附和血管生成作用及机理研究”、郑州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药新药创制与评价研究”等,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5 项,其中 3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目前已在 SCI 收录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 30 篇。参编专业著作 4 部,包括现代给药系统专论、中药药剂学实验教程等。自 2007 年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胶体型给药系统(纳米粒

16、、乳剂、脂质体等)的研制、抗肿瘤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速释及缓控释制剂的研发等。 张壮丽,博士,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 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制药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 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7 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007 年 7 月至今,于郑州大学医药科学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药或天然药物药剂学和新药研发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省级科研项目 4 项,参与过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工作。近年发表学术论文 12 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3 项,作为副主编合

17、著著作 1 部,参编教材 1 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 侯 琳,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靶向递药系统”及“新型高分子材料设计”的研究。2006 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基础药学理科基地,免试攻读该校药剂学硕士,提前攻读该校药剂学博士,并于 2011 年获得药剂学博士学位。其毕业论文被评为 2012 年度“江苏省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1 年 6月至今,在郑州大学药学院药剂系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历年均被评为“网上教评优秀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启动资助项目各 1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18、目 2 项;参与多个横向和纵向科研课题研究。在 Biomaterials、Carbohydrate polymers、Pharm Res 等国际权威药学杂志上发表 SCI 论文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8 项(授权 2 项)。 药学(专业型)硕士生导师简介刘宏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郑州大学药学院院长,教育部药物关键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化学药物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药物质量控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郑州大学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河南省药物及其关键制备技术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药物化学学科带头人,郑州大学“211工程” 二期重点建设项目“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项目负责人。1987年至

19、 1993 年,先后获日本金泽大学药学部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 年至 1994 年,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1994 年至 1995 年,郑州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95 年至今,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其间分别任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和郑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2001 年至2005 年,任郑州大学化学系主任; 2004 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被评为“河南省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

20、,河南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国际药学研究杂志、Drug Discoveries Therapeutics编委,河南化工、化学研究副主任编委,药物化学教材编委。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河南省政协委员等职。 近年来主要开展新药开发研究,特别是在国家级新药研究开发方面作出了重要成果,其中国家一类抗癌新药 OGP46、JD27 等已取得重要进展,开发了盐酸倍他洛尔、都可喜、西替利嗪等国家级新药。研究开发盐酸罗格列酮、克林霉素磷酸酯、环丙沙星、沙拉沙星等 10 多项药物合成新工艺,在企业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主持有国家“863”项目、“重大新药创制”

21、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一类新药研究等 10 余项研究课题。已发表学术论文 280 余篇,发现了高碳糖、羰基转化法合成分枝糖以及碳苷的合成新方法。其中 100 多篇发表在Chem. Commun.、Eur. J. Org. Chem.、Bioorg. Med. Chem. Lett、Steroids、Org. Biomol. Chem.、Carbohydr. Res.等国际著名刊物上,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4 项,已获发明专利证书23 项,获国家新药证书 3 个,有 2 种新药获国家临床批文。主讲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物结构分析等

22、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生、硕士生 120 余人。 鲁照明, 1967 年 11 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 年获郑州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现任郑州大学药学院党总支书记。曾担任郑州大学新药物研究所所长、管理过原河南医科大学制药厂。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作用机理及肿瘤分子生物学。现主持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3 项;另外,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厅级科技进步奖 3 项,国家发明专利 1项。发表有关论文 10 余篇,包括 SCI 收录论文 4 篇。 张振中,教授 博士生

23、导师,现任教育部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 中国药学会河南分会药分专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药物分析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J Asian Pharmaceutics 和 J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等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评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专家;近年来主要从事: 纳米药物转运载体材料的研究; 长循环药物转运载体和肿瘤靶向纳米药物制剂研究 体内药物(纳米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近年来,先后承担 “多机制治疗肿瘤光热控释长循环转运系统的研究”等 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

24、际合作项目和人事部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等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170 余篇,其中在“Biomaterials”、“Cancer Biolo Ther”、“ Current Nanoscience ”、“Clin Chim Acta”、“Oncol Rep” 等刊物上发表 SCI 论文 70 余篇;核心期刊 100 余篇;申请“复溶性聚氰基丙烯酸酯纳米粒,其制备方法及用途”等国家发明专利 27 项,其中授权 13 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 4 项;厅局级 4 项;出版 5 部专著或教材。2012 年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王庆端,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 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

25、原南京药学院)药学系。郑州大学医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药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肝病药理重点实验室主任,郑州大学新药研发中心副主任,郑州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药理学会理事长,河南省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常务编委,郑州大学学报(医学板)编委等工作。在药理学、毒理学的教学、科研等工作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人自 1975 年大学毕业后至今 30 余年一直从事药理学(肿瘤药理、肝病药理、免疫药理、生化药理等)、毒理学(动物急、慢性毒性;特殊毒性,即致畸、致突变及致癌试验)及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及参

26、与国家及省部级重点以上科研项目 20 余项,其中“八五”期间完成一项国家二类保肝新药硫普罗宁系列产品(原料、片剂及注射剂)的研究开发,参与了对冬凌草系列产品(糖浆、片剂、冲剂及含化片等)的研制,作为主要研制者,研发成功了“清热解毒”系列产品(口服液、颗粒剂)及“章光牌 101 毛发再生精”系列产品,主持国家新药基金项目一项 一类抗癌药物钛类化合物的研究,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国家“863”课题一项 一类抗癌新药 OGP46 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与开发。主持省级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课题一项 盐酸千金藤碱防治肿瘤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已获得国家临床试验批件,现均按计划进行研究中,该项目属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

27、新型安全有效的药物。 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 30 余篇;作为副主编及参编撰写了“中药与肿瘤免疫研究”、“基础肿瘤学”二部著作;联合申报国际发明专利 1 项,国内发明专利 3 项;作为第一作者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厅级一等奖一项;联合申报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叁等奖以上(含二等奖)成果 4 项。获得国家新药生产证书 6 个,临床研究批件 2 个。 张雁冰,女,1958 年 11 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81 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5 年获郑州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郑州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郑州大学新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药学会

28、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有机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化学及天然药物化学。多年从事中草药中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结构鉴定、活性成分的结构改造、结构修饰及有效成分的合成和半合成。现主持和参与的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4 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发表有关论文 30余篇。 毕跃峰,女,1969 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国归国博士后,河南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审评外聘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和新药研究开发工作。2002 年 7 月博士

29、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专业,2003 年 8 月至 2005 年 7 月于“法国应用科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分子仿生学研究),现于郑州大学药学院从事天然药物化学与新药研究开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35 篇,SCI、EI 收载 4 篇;出版学术论著 1 部(实用有机光谱解析);主持和参加国家、省级课题 10 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专 利 1项 , 通 过 省 科 技 成 果 鉴 定 1 项 。 杜 斌,1968 年 2 月出生,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新型药物制剂研究团队主要成员,郑州市药物新制剂重点实验室主要成员,药物分

30、析省级精品课程及省级资源共享课程主讲教师,药物分析系副主任,2012年,获郑州大学教学名师称号。国际权威刊物“Luminscence ”、“AFR J BIOTECHNOL”、“Journal of luminscence”审稿专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色谱、光谱分析和肿瘤靶向纳米药物制剂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7 项,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其中在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及 Chromatographia等以第一或

31、通讯作者发表SCI/EI 论文 16 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项(2-甲氧基雌二醇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及其制备方法;2-甲氧基雌二醇脂质体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发明专利 1 项;出版药物分析、现代色谱技术等各类统编规划教材 8 部;获得科研奖励 5 项。 贾 陆,男,1965 年出生。现为郑州大学药学院中药系副主任,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受聘为河南省新药审评专家,河南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科研方向:中药新药研制与开发;天然药物化学活性成分研究等。最近几年曾先后对锦葵科植物地桃花、黄秋葵,壳斗科植物板栗壳,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等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系

32、统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 147 个化学成分,发现新化合物 11 个,基本阐明了这些中草药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作为课题第一负责人主持河南省基础研究课题“宁心胶囊的研制”、河南省攻关课题“土槿皮泡腾片的研制”,河南省科技厅重点攻关课题“板栗深加工及药用物质基础的研究”,作为课题第二负责人参加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区域特色中药指纹图谱与肝、肾毒性相关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 GABA 转运蛋白(GAT-1)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研究”等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46 篇,其中在International

33、Journal of Food propertie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products Research., HELVETICA CHIMICA ACTA 等 SCI 收录学科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6 篇。主编出版实用有机光谱解析、波谱解析、药学文献检索等教材和专著。2004 年开始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已毕业硕士研究生 12 名(其中 3 人获郑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目前在读硕士生 7 名。 刘丰五,1963 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979 年 9 月1983 年 7 月在郑州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3

34、年 7 月2002 年 9 月在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从事有机合成、药物中间体合成和高分子材料等科研开发工作。1997 年 11 月被评为副研究员。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 14 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 3 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获河南省科学院科技成果奖。1999 年 3 月2001 年 6 月在郑州大学材料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2002 年 9 月2005 年 6 月于郑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2005 年 7 月至今在郑州大学药学院从事药物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2005 年 11 月转评为副教授。主要讲授药物合成、高等有机化学等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药物

35、化学和糖化学。2006 年 3 月2007 年 8 月在比利时鲁汶大学 Rega 研究所药物化学实验室作博士后研究工作,在世界知名核苷酸专家 P.Herdewijn 教授指导下进行新型核苷的合成研究。近几年来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先后在国际国内著名刊物Tetrahedron: Asymmetry、Bioorganic 1994 年进入郑州大学药学院从事药剂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5 年,组建药剂学、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理论课和实验课,1999 年药剂学被评为校优秀课程; 2004 年至今,郑州大学药剂系副教授。现从事药物新剂型和靶向给药系统的分子药剂学研究。目前是中国药学会药物制剂专

36、业会员,中国药学会药理专业会员,Eur. J. Pharm. Sci.和 Eur. J. Clin. Pharmacol. 期刊审稿人。近年来在新药研究开发和新型药物制剂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目前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多次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发表 SCI 论文 6 篇(平均 IF为 3.8,最高 IF 为 7.2);核心期刊论文 32 篇;参编教材 3 部;完成 6 个新药的一期临床实验。已完成 6 名硕士生培养,所指导研究生发表 SCI 论文 4 篇,并

37、获郑州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硕士生。 侯桂琴,女,1977 年 6 月生,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作用机理及肿瘤分子生物学。2007 年获得郑州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被评为河南省及郑州大学 2007 届优秀毕业研究生。曾连续两次获得郑州大学 “沈琼食管癌研究奖励基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曾获得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并完成了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子项目:mTOR 信号转导通路在食管鳞癌中的激活及被雷帕霉素和 mTOR siRNA 的抑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食管鳞癌中 p70S6K 的磷酸化水平与细胞对雷帕霉素

38、敏感性关系的研究”(编号:30901778),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20 余篇,包括 SCI 收录论文 6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 Cancer Lett、Dig Dis Sci、中华肿瘤杂志、肿瘤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包括 SCI 收录论文 3 篇。 李晓天,男,1965 年出生,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4年河南大学毕业, 2005 年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博士研究生毕业, 2006 年2007 年作为外聘专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现任郑州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系副主任,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河南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药理学会临

39、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会员等职。 长期从事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药药物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以及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工作,研究开发三类新药盐酸马尼地平片并获得新药证书、发明专利一项。已研究及正在开展的工作有: I 类创新药物盐酸关附甲素研究以(国家 863 项目);肾小管膜转运蛋白研究(国家自然基金);抗癌新药 OGP46 的研究开发(国家 863 项目);抗肿瘤新药 JD27 的临床前研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主持完成了盐

40、酸马尼地平片、复方二甲双胍片、奥美拉唑胶囊、氧化苦参碱缓释胶囊、利培酮分散片、多潘立酮胶囊、盐酸拉贝洛尔缓释片等数十个新药的药物动力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工作。主编及参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评价、执业药师培训教材、基础医学英语术语速记教材及参考书等 7 部。近几年来先后在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Biom

41、edical Chromatograph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Pharmazie、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of Asia、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 余篇。 李寅超,男,副教授,1969 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人。2004 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专业,博士学位,分配到郑州大学药学院工作。现任临床药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

42、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委员,河南省药理学会理事会理事,河南省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现从事药理学、毒理学和中药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参与筹建了郑州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和药学院动物实验室。先后参编中药解表方药研究、药理实验动物操作指南、大食代等专著。在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中药药理与临床、现代预防医学、时珍国医国药、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Scandinavi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等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 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主持研究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泡桐花总黄酮抗支气

43、管哮喘作用及机理研究”,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口腔溃疡贴剂药效学及皮肤毒理学动物实验研究”;参与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及特色产品研究开发”,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项目“中药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组分反应研究合成三尖杉碱骨架分子等。中医药学概论网络课件,获得河南省信息教育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刘 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药学院院长助理,药剂系副主任。1993 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2000 年硕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剂专业。主要从事药剂学、药学文献检索和药事管理等

44、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新制剂与新型给药系统和药事管理方向。曾获河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主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先后主编药学文献检索郑州大学出版社和药剂中国人事出版社;副主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药事管理科学出版社、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和药工中国人事出版社;参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工业药剂学高等教育版社 10 万字及多本专著。 潘成学,男,1971 年出生。现为药学院办公室主任,标本馆副馆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药学会中药天然药物学会委员,主要从事植物资源鉴定、生药品质评价及标本制作等方面的研究。现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45、“豫产香茶菜属新种资源调查及相关研究”。近年来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编写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副主编)、药学文献检索等教材和著作教材 5 本。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2 项。2006 年获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 任雪玲,女,1975 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 年 7 月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 年至 2005 年,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6 年进入郑州大学,先后获得“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等称号。主要从事基因传递纳米载体,以及中药指纹谱图

46、的相关研究工作;主持一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在 Plasmid、ARKIVOC 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二十余篇学术论文,其中 12 篇论文被 SCI 收录,8 篇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 项。 施秀芳,1967 生,副教授,任职以来曾主讲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及相关的实验课,2007 年药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荣获三等奖,参与“药物化学”网络精品课程建设,荣获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参编药学实验与指导,2006,郑州大学出版社;主编制药工艺学,2007,郑州大学出版社。目前主要从事药物化学、不对称合成及配位

47、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其中四篇论文被 SCI 收录。参与并完成了 6 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和 2 项教改项目,并先后通过省科技厅鉴定。 王艳芝,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2001 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先后获得中药学学士及药剂学硕士学位,2005 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5 年 12 月到郑州大学药学院药剂系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本专科药剂学、现代给药系统专论、药剂学实验,研究生中药制剂专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横向和纵向科研课题,其中参与项目有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抗肿瘤新药的

48、临床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 a-glucosidase 抑制活性的新型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抗细胞黏附和血管生成作用及机理研究”、郑州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药新药创制与评价研究”等,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5 项,其中 3 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目前已在 SCI 收录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参编专业著作四部,包括现代给药系统专论、中药药剂学实验教程等。自 2007 年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胶体型给药系统(纳米粒、乳剂、脂质体等)的研制、抗肿瘤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中药新制剂的研发等。 王振基,男,副教授,1964 年 1 月 2

49、3 日出生,河南省内乡县人。河南医科大学学士和硕士,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长期从事临床和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生化药理。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1 项及多项新药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发表 SCI 和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两部。 吴春丽,女,1970 年生于河南睢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河南省药学会会员,药物化学系学科带头人之一,主要研究领域为药物化学及有机合成、制药工艺研究。目前开展的研究方向有药物合成新工艺研究、药物的生产工艺转化、喹诺酮类药物的合成研究、抗生素类药物的合成研究、手性药物的合成等。1989 年 9 月至 1993 年 7 月,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得应用化学学士学位,1999 年 9 月至 2003 年 7 月在郑州大学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药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