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地理双周练 4 第 1 页 共 8 页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南校)学情测试卷(4)高三地理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一、选择题(共 60 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9 年 8 月 21 日起,10 余起山林大火肆虐 图中某地,造成数十人伤亡,近百万人被疏散。 读下图回答 12 题。1下列四幅图能反映火灾发生地气候特点的是 ( )2导致这场大火难以控制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处背风坡,气温高 B交通不便,救援设备难以到达C正处在旱季,降水较少 D此时正处于西风带控制,风力强劲
2、右图中 a 为北极圈,b 为晨昏线, P 点位于晨昏线的中点。M、N 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且 M、N 两点的经度差为 90。据 图回答 34题。3当一架飞机沿晨昏线由 M 地经 P 点飞到 N 地,飞机的飞行方向是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C先西北,后西南 D先东北,后东南4若 a 为夜弧,M 点的日出时间为A3 时 B5 时 C7 时 D9 时高三地理双周练 4 第 2 页 共 8 页右图为我国 2010 年 11 月以来旱灾(阴影区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57 题。5图中受干旱影响的省区(简称)有A冀、豫、晋、陕 B桂、秦、甘、鲁C皖、湘、陇、赣 D闽、滇、晋、川6受此干旱影响最严重的
3、农作物是A春小麦 B冬小麦 C水稻 D油菜7缓解北方旱情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减少用水量 发展节水农业 跨流域调水大力开发地下水 迁移人口 培育耐旱农作品种A BC D 右图是“某年 4 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89 题。8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 B9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人口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人口年 龄
4、结构的特点,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问题。读下面“我国某省 2003 年与 2040 年(预测 )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回答 1011 题。 102003 年,该省 26 岁左右的年轻人数量变化明显,其原因是A国家政策影响 B外出务工人员增加C外来人口减少 D死亡率上升112040 年与 2003 年相比,下列判断最可能的是A出生率上升 死亡率上升 C人口总数下降 D自然增长率上升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 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 贡献。据此完成 1214 题。12该省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有利条件是高三地理双周练 4 第 3 页 共 8 页A土地肥沃 B雨热同期 C人均耕地多 D可
5、垦荒地多13今年该省小麦在晚种了 35 天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近 640 斤/亩的好收成。小麦晚种的主要原因是A年均温偏低 B春季气温偏低 C春季降水偏少 D春季积融雪水偏少14近十几年来,该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全球变暖 B雨热同期 C市场需求 D交通改善右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800 米。据此回答 151615图中地的海拔高度可能为A80 米 B250 米 C390 米 D420 米16图中四地中,此日地方时 6 点最可能看到日出的是A B C D廉租房是指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它并非高档住宅,
6、一般面积较 小。 读图完成 1718 题。17综合地价高低、交通通达度等因素,此城市廉租房的位置,首先选建在左图中的A地 B地 C地 D地18影响廉租房主轴线与经线斜交成一定角度的最主要因素是A采光 B民俗 C通风 D交通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 3 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19若四幅图均表示自外向里依次是理想模式下地球自转方向、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AC高三地理双周练 4 第 4 页 共 8 页20下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地近几年各月均温距平值变化折线图,该折线反映出当地的土
7、地利用变化是A耕地面积扩大 B水域面积扩大 C绿地面积扩大 D城镇面积扩大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 热带 高压脊线以北 58 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图 11 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 题。2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2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右图中分别表示四条等温线。 读图回答 23-24
8、题。23图中表示 7 月份等温线的是( )A B C D24当气温分布状况如图曲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京市的白昼较淮安市短B恒河下游地区泛滥成灾C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可能出现极昼现象D江苏各地盛行西北季风右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完成 25-26 题。25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的有A商业区 B轻工业区C住宅区 D重化工区26根据上题中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判断该城市的主导风向和河流流向A北风,自东向西流 B西风,自西向东流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 D西北风,自西向东流高三地理双周练 4 第 5 页 共 8 页第卷(综合题 共 60 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满分 60 分)
9、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 分)材料一:中央气象台 2010 年 10 月 20 日报道,入秋以来影响我国最强冷空气给我国西北地区带来较大影响,新疆地区气温普遍下降 614, 风力达 6 8 级,局部地区风力达 12 级,南疆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乌鲁木齐 19 日 17:00 气温 19,20 日 17:00 降至 2,并出现初雪。材料二:2010 年 10 月 19 日全国天气预报简图。(1)根据材料一,此次强冷空气活动给新疆地区带来较大危害,其危害方式主要是_。(2)读材料二,图中雨区除了标示的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和海南岛外,还有_、_。(3)未来几天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
10、经历_天气变化过程,具体表现为过境时_;过境后_。(4)10 月 19 日天气预报,受_影响,海南岛将继续出现中到大雨天气,原因是_。结合图示,此天气系统西部比东部风力_,判断理由是_。高三地理双周练 4 第 6 页 共 8 页28第 41 届世界博览会于 2010 年 5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期间在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 分)材料一 上海世博园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 布局。 图甲为世博园规划示意图。材料二 上海,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中国大 陆的经济 、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位于我国
11、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我国最大的工 业基地、最大的外贸港口。有超过 2000 万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区。上海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今日的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提出“ 低碳世博 ”的理念。 伦敦零碳馆引入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二氧化碳排放的贝丁顿社区的先进科技,综合利用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及生物能,并配备收集、 储存、净化雨水系统和室内恒温设施,并大量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废旧物品 进行室内装潢。(1)黄浦江作为长江的支流,在上海世博园区的流向是_;目前,黄浦江提供的主要功能_(4
12、分)(2)图乙中 A、B 是上海市全年与世博会举办期间的风向玫瑰图,其中_(填字母)表示世博会举办期间的风频分布,分析主要风频的形成原因_。 (4 分)(3)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上海市承办第 41 届世博会的有利条件。 (4 分)_(4) “低碳世博” 的理念主要针对全球性的_问题而提出,伦敦零碳馆的展览倡导未来城市解决比类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_(4 分)高三地理双周练 4 第 7 页 共 8 页29阅读下列料,回答下列问题:(15 分)材料一:我国长江三角洲行政区图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
13、施纷纷 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进程转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 “3 小时都市圈”逐渐形成。材料三:加快沿江开发,是江 苏省实现“ 两个率先”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实际步骤,也是深入实施区域共同 发展战略的突破口,新一轮沿江开发必将带来江苏省经济的新一轮腾飞。材料四:江苏省人口变化情况表年份 总人口(万人) 每百人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城镇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 家庭规模(人)1953 376729 449 1478 4191964 445221 371 1483 4091982 605211 555 1582 3911990 670568 6
14、79 2124 3662000 743807 876 4149 323来源:高考资源网(1) 材料一中所制约“长三角 3 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 。 (2 分)(2) “长三角”城市带将把 15 座中心城市,55 座中等城市,1446 个小城镇全部纳入自己的怀抱。这将有利于( ) (多选题 2 分)A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B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C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 D改善城市环境 E缓解老城区衰落(3)根据材料三简评江苏加快沿江开发的区位优势条件。 (4 分)(4)根据材料四可看出江苏人口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些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高三地理双周练 4 第 8 页 共 8 页(
15、8 分)29.海口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解答。 (12 分)遇到的问题 解答问题(1)他们认为:在一个窗户朝正南的房间里,全年正午阳光都能照射到房内。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4 分)(2)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冬至日旗杆影子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示意图” 。该图表达是否正确?为什么?(4 分)(3)他们在进行图像转换时遇到了困难,请将下图所示内容按要求转绘在右图中。 (4 分)(要求:绘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黑夜,标出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高三地理双周练 4 第 9 页 共 8 页睢中南校高三地理双周练(4)答题卡一、选择题(共
16、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案二、综合题(本大题分 4 小题,共 60 分)27 (共 16 分)(1) (3 分)(2) 、 (4 分)(3) (5 分)(4)_、 、 _(4 分)28 (共 16 分)(1) _ 。 (4 分)(2) 。 (4 分)(3) 。 (4 分)(4) _(4 分)高三地理双周练 4 第 10 页 共 8 页30 (共 12 分
17、)遇到的问题 解答问题(1)他们认为:在一个窗户朝正南的房间里,全年正午阳光都能照射到房内。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4 分)(2)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冬至日旗杆影子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示意图” 。该图表达是否正确?为什么?(4 分)(3)他们在进行图像转换时遇到了困难,请将下图所示内容按要求转绘在右图中。 (4 分)(要求:绘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黑夜,标出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29 (共 16 分)(1) (2 分) ;(2) (2 分) ;(3) _ _(4 分) ;(4) _( 4 分 )高三地理双周练 4 第 11 页 共 8 页睢宁高级中学(南校)双周练(3)测试卷高三地理测试题参考
18、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 C C C A A B C B D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A B C B C D C B A(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案 AC BC BD BC AC CD AD B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7 小题。满分 60 分)27. 答案:(1)大风、降温、雨雪、冻害(2)新疆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3)冷锋 产生大风、降水、降温等天气现象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4)气旋(低压)
19、 系统中心气流上升,附近多阴雨天气 大 西部等压线比东部密,气压梯度力大。28. 答案:(1)从西南流向东北 航运、供水、旅游(2)B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该期间近地面气压海洋高于陆地,盛行东南季风。(3)上海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资金雄厚;科技力量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发达;接待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人口众多,客源丰富。 (任答四点即可)(4)气候变暖 开发使用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29. (16 分)(1) 交通运输条件(2 分)(2) ABC(2 分)(3) 亚热带湿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紧靠长江,离海较近,水运方便,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条件好
20、;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科技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开放。 (任答四点即可,但需有社会与自然方面的内容) 。 (4 分)(4) 江苏总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规模有变小的趋势(4 分)江苏经济发展较快,乡镇企业较发达人,外省人口迁入较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营养状高三地理双周练 4 第 12 页 共 8 页况大有改善,老年人口增多;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发展快,大量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婚育观念改变,少生优生使家庭规模变小(4 分)30. 答案(1)不正确。 (2 分)海口每年都有两次阳光直射,直射时阳光不能照射到屋内。(2 分) (2)不正确。 (2 分)正午旗杆影长应短于日出与日落时的旗杆影长。 (2 分)(3)见下图(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