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眼病大全.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501606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病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眼病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眼病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眼病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眼病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医贯先天要论(上) 眼目论 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肾藏精。故治目者。以肾为主。目虽肝之窍。 子母相生。肾肝同一治也。 华元化云。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晦西北也。有神膏、神水、神光、真气、真血、真精。此滋目之源液也。神膏者。目内包涵膏液。此膏由胆中渗润精汁。积而成者。能涵养瞳神。衰则有损。神水者。由三焦而发源。先天真一之气所化。目上润泽之水是也。水衰则有火胜燥暴之患。水竭则有目输大小之疾。耗涩。则有昏眇之危。亏者多。盈者少。是以世无全精之目。神光者。原于命门。通于胆。 发于心火之用事也。火衰则有昏瞑之患。火炎则有焚燥之殃。虽有两心而无正输。心君主也。通于

2、大 。故大赤者。实火也。命门为小心。小心相火也。代君行令。通于小 。故小 赤者。虚火也。若君主拱默。则相火自然清宁矣。真血者。即肝中升运滋目注络之血也。此血非比肌肉间易行之血。即天一所主之水。 故谓之真也。真气者。即目之经络中往来生用之气。乃先天真一发生之元阳也。真精者。乃先天元气所化精汁。起于肾。施于胆。而后及瞳神也。凡此数者。一有损。目则病矣。大概目圆而长。外有坚壳数重。中有清脆肉。包黑稠神膏一函。膏外则白稠神水。水以滋膏。水外则皆血。血以滋水。膏中一点黑莹。是肾胆所聚之精华。惟此一点。烛照鉴视。空阔无穷者。是曰水输。内应于肾。北方壬癸亥子水也。五输之中。惟瞳神乃照。或曰瞳神水耶气耶血耶膏

3、耶。曰非气非血非水非膏。乃先天之气所生。后天之气所成。阴阳之妙蕴。水火之精华。血养水。水养膏。膏护瞳神。气为运用。神即维持。喻以日月。理实同之。男子右目不如左目精华。女子左目不如右目光彩。此皆各得其阴阳气血之正也。 许学士云。经曰。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坐而欲起。目 KT KT 如无所见。又曰。少阴所谓起则目 KTKT 无所见者。阴内夺。故目 KT KT 无所见也。此盖房劳目昏也。左肾阴虚。益阴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右肾阳虚。补肾丸八味地黄丸。 东垣云。能远视不能近视者。阳有余。阴气不足也。海藏云。目能远视。责其有火。不能近视。责其无水。秘要云。阴精不足。阳光有余。病于水者。故光华发见散乱。而不能收

4、敛近视。治之在心肾。心肾平。则水火调而阴阳和。夫水之所化为血。在身为津液。在目为膏汁。若贪淫恣欲。饥饱失节。形脉劳甚。过于悲泣。能斫耗阴精。阴精亏则阳火盛。火性炎而发见。阴精不能制伏挽回。故越于外而远照。反不能近之而视也。治之当如何。壮水之主。以镇阳光。东垣云。能近视不能远视。阳气不足。 阴气有余也。海藏云。目能近视。责其有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秘要云。此证非谓禀成近窥之病。乃平昔无病。素能远视。而忽然不能者也。盖阳不足。阴有余。病于火者。故光华不能发越于外。而畏敛近视耳。治之在胆肾。胆肾足则木火通明。神气宣畅。而精光远达矣。夫火之所用为气。在身为威仪。在目为神光。若纵恣色欲。丧其元阳。元阳

5、既惫。则云霾阴翳。肾中之阴水。仅足以回光自照耳。焉能健运精汁。以滋于胆。而使水中之火。远布于空中耶。治之当何如。益火之原。以消阴翳。 以上之证。皆阴弱不能配阳。内障之病。其病无眵泪痛痒羞明紧涩之证。初但昏如雾露中行。渐空中有黑花。又渐暗。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遂为废疾。患者皆宜培养先天根本。乘其初时而治之。况此病最难疗。 服药必积岁月。绝酒色淫欲。毋饥饱劳役。驱七情五贼。庶几有效。不然必废。终不复也。世不知此。始曰目昏无伤。略不经意。及病成。医亦不识。直曰热致。竟用凉药。殊不知凉药伤胃。况凉为秋为金。 肝为春为木。又伤肝矣。往往致废而后已。病者不悟药之过。诿之曰命也。医者亦不自悟。而曰病拙。悲

6、夫。 又有阳虚不能抗阴者。若因饮食失节。劳役过度。脾胃虚弱。下陷于肾肝。浊阴不能下降。清阳不能上升。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令人耳目不明。夫五脏六腑之精。皆禀受于脾土。而上贯于目。此精字乃饮食所化之精。非天一之元精也。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气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况胃气下陷于肾肝。名曰重强。相火挟心火而妄行。百脉沸腾。血脉逆上而目病矣。 若两目暗昏。四肢不怠者。用东垣益气聪明汤。若两目紧小羞明畏日者。或视物无力。肢体倦怠。或手足麻木。乃脾肺气虚。不能上行也。用神效黄 汤。若病后。或日晡。或灯下。不能视者。阳虚下陷也。用决明夜光丸。或升麻镇阴汤。 张子和云。目不

7、因火则不病。白轮病赤。火乘肺也。肉轮赤肿。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与脾也。赤脉贯目。火自甚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但子和一味寒凉治火。余独补水以配火。亦一句可了。至于六淫七情错杂诸证。详倪仲贤原机启微。此书甚好。而薛立斋又为之参补。深明壮水之主。益火之原。甚有益于治目者也。 。 。 。 。 。 。 。 。 。第六方眼前常见诸般禽虫飞走,以手捉之则无有,乃肝胆经为疾。用酸枣仁、羌活、元明粉、青桐子花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和滓饮,一日三服。羞明怕日 眼不得開,羞明怕日,乃風熱牽閉所致。芎芷香蘇散加前胡、連鬚葱白三莖煎服。青風 此眼不痛不癢,瞳人儼然如不患者,但微有頭旋及生

8、花,轉加昏蒙,宜服還睛散。上虛屬肝虛,必頭運、目眩、耳聾。下虛屬腎虛,必眼花、睛痛、耳鳴。若昏花者傷氣,昏暗者傷血。熱證亦有羞明怕日,但內虛全不敢近陽光。 內障黑花瞳人散杳 黑花者腎虛也。五色花為腎虛客熱,青花膽虛,紅花火盛。散杳者,瞳人散大,視物杳冥也。 內障昏矇,外無瞖膜,因腦脂下凝,烏珠轉白,或如金色,或菉豆色,或如雲煙,或見五色,治比外障更難。如腦脂凝結,瞳人反背者,不治。 近視陰虛遠視陽虛 能近視不能遠視者,看一成二,屬肝腎虛,宜腎氣丸、地芝丸,或加降火之劑。 能遠視不能近視者,屬心虛,宜定心丸。按前證若體倦少食,視而昏花,或飲食勞倦益甚者,脾胃虛也,用補中益氣湯。眵多緊濇,赤脈貫睛

9、,或臟腑秘結者,用芍藥消肝丸。若赤瞖布白,畏日羞明,或痛如刺者,上焦風熱也,用黃連飲子。若久視生花,畏日,遠視如霧者,神氣傷也,用神效黃芪湯。大凡午前甚而作痛者,東垣助陽活血湯;午後甚而作痛者,黃連天花粉丸;午後甚而不痛者,東垣益陰腎氣丸。能近視不能遠視,地芝丸;能遠視不能近視,定志丸。故東垣先生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上貫於目。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脈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靜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火者,包絡也,主百脈皆榮於目。既勞役運動,勢乃妄行。又因邪氣所并而損血脈,故諸病生焉。凡醫者不理脾胃,及養血安神,治標不治本,是不明

10、正理也。若概用辛涼寒苦之劑,損傷真氣,促成內障之證矣。 】羞明怕日 此蓋因脾經濕熱鬱目中,瞼不能開,疼痛流淚,怕日羞明。此則內火所惡外火而然也。宜服瀉脾散,及去水穀、地廓三焦濕熱。若目不赤痛而畏明者,乃不足之證,為血不足,膽汁少而絡弱,不能運精華以敵陽光之故。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一百三十八 目門 黃帝素問 金匱真言論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 【註 天之五方五色,入通於臟,以養五臟之精。肝之精氣開竅於目,而復通乎天氣,是天氣通乎人,而人氣通乎天也,其陰精內藏於五臟。】 生氣通天論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

11、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 【註 煩勞則陽氣外張,陰不得陽之溫固,則精自出而絕於內。秋冬陽氣收藏,夏則陽氣外出,故益虛而煎厥也。精氣虛,故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轉。太陽為諸陽主氣,陽氣傷則壞其腑,故陰寒精出而不可止也。】 評熱病論 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 【註 水邪乘腹,傷胃而及脾,故微腫見於目下也。】 風論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註 血脈生於陽明胃腑,如風傷陽明,邪正之氣並入於胃,則循脈而上至於目,蓋諸脈皆系於目也。其病各因人肥瘦,而有熱中寒中之分。】 氣交變大論 歲金

12、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兩脅下少腹痛,目赤痛眥瘍。 【註 諸庚之歲,金運太過,燥氣流行,則肝木受病;肝開竅於目,故目痛眥瘍。】 五常政大論 赫曦之紀,其病瘡瘍血流,狂妄目赤。 【註 歲火太過,是謂赫曦,瘡瘍血流,枉妄目赤,皆火熱之為病也。】 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脅痛目赤。 【註 皆肝木之為病也。】 六元正紀大論 火鬱之發,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胷背,面目四肢,(月真)憤臚脹,瘍疿嘔逆,瘈瘲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燠憹,善暴死。 【註 此受司天在泉之勝制,鬱極乃發,以報復其歲氣。如戊辰、戊戌歲,太徵火運而上臨太陽。癸丑、癸未歲,少

13、徵火運而太陽在泉,則火氣鬱矣。癰腫諸證,皆火熱盛而精血傷也。少氣者,火為氣之賊也。瞀悶,肺氣病也。火甚精傷,故善暴死。】 至真要大論 歲少陰在泉,熱淫所勝,民病腹中常鳴,氣上衝胷,喘不能久立,寒熱皮膚痛,目瞑齒痛,(出頁)腫,惡寒發熱如瘧,少腹中痛,腹大。 【註 少陰在泉,卯酉歲也。目瞑者,熱甚陰虛,畏陽光也。】 陽明司天,燥淫所勝,筋骨內變,民病左胠脅痛,寒清於中,感而瘧,大涼革候,欬,腹中鳴,注泄鶩溏,心脅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腰痛,丈夫(疒頹)疝,婦人少腹痛,目昧眥傷。 【註 陽明司天,卯酉歲也。燥金淫勝於上,則肝血傷而不能榮於目,故目昧眥傷。】 太陽司天,寒淫所勝,血變於中,發為癰

14、瘍,民病厥心痛嘔血,血泄,鼽衄,善悲,時眩仆,胷腹滿,手熱肘攣,腋腫,心澹澹大動,胷脅胃脘不安,面赤目黃,惡噫嗌乾。 【註 太陽司天,辰戌歲也。太陽為諸陽之首,即君火之陽,然本於在下之寒水,今寒氣反從上而至,是上下皆寒而太陽運居於中,寒凌心火,逼其火熱上炎,故面赤目黃,善噫嗌乾。】 帝曰:六氣相勝奈何?岐伯曰:少陽之勝,熱客於胃,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善飢,耳痛溺赤,善驚譫妄,暴熱消鑠,少腹痛,下沃赤白。帝曰:六氣之復奈何?岐伯曰:少陽之復,大熱將至,枯燥燔爇,驚瘈欬衄,心熱煩躁,便數憎風,厥氣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瘈。火氣內發,上為口糜嘔逆,血溢血泄,發而為瘧,惡寒鼓慄,寒極反熱,嗌絡焦槁

15、,渴飲水漿,色變黃赤,少氣脈萎,化而為水,傳為胕腫,甚則入肺,欬而血泄。尺澤絕,死不治。 【註 少陽之氣,舍於三焦,故熱客於胃,蓋三焦之原,皆出於胃間也。三焦之脈,上入耳中,絡目銳眥,故淫上而為耳痛目赤。少陽之火復發於秋冬之時,是以枯燥燔爇,驚瘈欬衄,熱乘心肺也;便數憎風,表裏皆熱也;面如浮埃,面微有塵也。手足少陽之脈,皆上系於目,故目乃瞤瘈。】 少陰司天,客勝則鼽嚏,頸項強,肩背瞀熱,頭痛少氣,發熱,耳聾目瞑。 【註 少陰司天,二之氣乃厥陰風木,目瞑諸證,厥陰之氣勝也。】 診要經終論 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絕汗乃出,出則死矣。 【註 戴眼,目上視也。反折,背反張也。瘈瘲,手足

16、屈伸也。陽氣者,柔則養筋,太陽之經氣已絕,是以筋脈急而戴眼反折,手足牽引也。手太陽主液,膀胱者津液之所藏,絕汗者,津液外亡也。色白者,亡血也,津液外脫,則血內亡矣。】 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目?絕系。絕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註 手足少陽經脈,皆循於耳,經氣絕故耳聾。少陽主骨諸節,皆屬於骨,少陽氣終,故百節皆縱。手足少陽之脈,皆至目銳眥,終則牽引於目,故目如驚而邪視也。絕系,目絕系也,絕系,則志先絕,故一日半而死。青者甲木之氣外脫,白者三焦之榮內亡也。】 陽明終者,口目動作,善驚妄言,色黃,其上下經盛不仁,則終矣。 【註 手足陽明之脈,皆挾口承目,故口目動作而牽引歪斜。色黃

17、,陽明之土氣外脫也。上下經盛,胃氣已絕,而無柔和之象,肌膚不仁者,榮衛之氣外絕也。】 靈樞經 邪氣臟肺病形篇 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 【註 夫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之血氣,始於足少陰腎,生於足陽明胃,主於手少陰心,朝於手太陰肺。精陽氣者,心腎神精之氣,上走於目而為睛。】 腎脈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 【註 骨痿坐不起,熱傷腎氣也。目無所見,熱傷骨精也。】 經脈篇 大腸手陽明之脈,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痺,肩前臑痛,大指次指不用。 【註 津液竭,則火熱盛 ,故目黃口乾、鼽衄喉痺諸證,皆大腸經脈所循之部分病也。】 心手少陰之脈

18、,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 【註 心系上系於目,心火盛,故目黃。臑臂掌中,皆心脈所循之部分,心病而外及於經脈也。】 小腸手太陽之脈,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 【註 耳聾目黃頰腫諸證,皆經脈所循之部分而為病也。】 膀胱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衝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踹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癎疾,頭顖項痛,目黃淚出。 【註 衝頭痛、目似脫諸證,病在太陽之氣也。目黃淚出,皆經脈所循之部分而為病也。】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是動則病心中熱,甚則憺憺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 【註 心中熱諸證,經氣之為

19、病也。】 三焦手少陽之脈,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腫,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註 少陽乃一陽初生之氣,故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等證,皆經脈所循之部分而為病也。】 膽足少陽之脈,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眥痛。 【註 頭痛諸證,乃經脈所循之部分而為病也。】 五陰氣俱絕,則目系轉,轉則目運,目運者為志先死。志先死,則一日半死矣。 【註 心系上系於目系,目系轉者,心氣將絕也。火之精為神,水之精為志,神生於精,火生於水,故志死而神先絕也。一日半者,一二日之間,陰陽水火之氣,終於天地始生之數也。】 脈度篇 蹻脈氣不榮,則目不合。 【註 謂流溢於脈外之氣不榮於目也。】 癲狂篇

20、 目眥外決於面者,為銳眥,在內近鼻者為內眥,上為外眥,下為內眥。 【註 眥謂四際瞼睫之本也。】 狂,目妄見,耳妄聞,善呼者,少氣之所生也。 【註 心腎水火之氣,上下相濟,腎氣少,則心氣亦虛矣。心腎氣虛,是以目妄見耳妄聞善呼者,虛氣之所發也。】 熱病篇 熱病目不明,熱不已者死。 【註 此內熱甚而外內不清也。】 師傳篇 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欲知堅固,視目小大。 【註 肝乃將軍之官,故主為將。堅固者,五臟之有堅脆也。】 目下果大,其膽乃橫。 【註 目乃肝之竅,故目下以候膽。】 決氣篇 氣脫者目不明。 【註 目之精明五色者,氣之華,故氣脫則目不明。】 五癃津液別篇 五臟六腑,心為之主,耳為之聽,目為

21、之候,肺為之相,肝為之將,脾為之衛,腎為之主外,故五臟六腑之精液,盡上滲於目。心悲氣并則心系急,心系急則肺舉,肺舉則液上溢。夫心系與肺不能盡舉,乍上乍下,故欬而泣出矣。 【註 心為君主之官,乃五臟六腑之主,耳目者,上之空竅,津液之所注也。將、相、衛者,為君主之臣使也。腎主外者,腎主藏津液,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心悲氣并者,心悲則臟腑之氣皆上并於心,聽令於君主也。氣并於心,則心系急,心系急則肺舉,肺乃心之蓋也。肺舉則液上溢,肺主氣而水隨氣行也。心系與肺不能盡舉,乍上乍下,下則為欬,上則泣出矣。】 五閱五使篇 目者,肝之官也。肝病者眥青。 【註 官之為言司也,言閱所司之色,則知其臟之病矣。】 論疾診

22、尺篇 視人之目,窠上微癰,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欬,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 【註 足太陽之脈,起於兩目,而下出於頸項。太陽之上,寒水主之。太陽之氣,運行於膚表,此水隨氣而溢於皮膚之間,故目窠微腫。頸脈動而膚脹欬者,水留於皮毛而動其肺氣也。風水者,因外受於風,風行而水渙也。】 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黃在脾,黑在腎;黃色不可名者,病在胷中。 【註 此以目色而候五臟之血氣也。五臟之血氣行於脈中,而變見於寸口,五臟之血氣變見於色而出於目中,蓋五臟之精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睛也。前節視目窠以知皮膚之水,此節視目色以知五臟之陰,皆從外以知內也。黃色不可名者,色黃而有黑、白、青、赤之間色也

23、。病在胷中者,五臟之氣皆從內膈而出,故所見之色若是。】 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 【註 太陽為目上綱,故目脈從上下者,主太陽病。陽明為目下綱,故從下上者,主陽明病。少陽之脈循目銳眥,故從外走內者,主少陽病。上節視目色以知五臟之陰,此診目脈以知三陽之氣。夫色為陽,脈為陰,此陰陽之變換也。】 衛氣行篇 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夜則氣行於陰,而復合於目。 【註 平旦氣出於陽而目張,暮則氣入於陰而目瞑。】 大惑論 帝曰:予嘗上於清冷之臺,中階而顧,匍匐而前則惑。予私異之,竊內怪之。獨瞑獨視,安心定氣。久而不解,獨博獨眩。被髮長跪,俛而視之,後

24、久之不已也。卒然自上,何氣使然?岐伯對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歧,視歧見兩物。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也,故陰陽合傳而睛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

25、註 清冷之臺,東苑之臺名也。惑,眩亂也。精,精明也。窠,藏也。眼者,瞳子黑白之總名也。骨之精為瞳子,腎之精也。筋之精為黑眼,肝之精也。血之精為絡,心之精也。窠氣之精為白眼,肺之精也。約束者,目之上下綱,肌肉之精為拘束,脾之精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心主包絡之精也。包絡之精與脈并為目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是諸脈皆上系於目,會於腦,出於項,此脈系從下而上,從前而後也。若邪中於項,則隨眼系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者,其精為邪所中,則不相比密而精散矣。精散則視岐而見兩物矣。夫心藏神,腎藏志,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此五臟所藏之神志也。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是故

26、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故陰陽相合傳於目而睛明也。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華色者心之榮也,故目乃心之使,心者神之舍也,神精亂而不轉,則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海論 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註 髓海不足,則精液竭。精液者所以濡空竅者也,是以耳為之鳴,目無所見。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故脛痠而懈怠安臥。】 扁鵲難經 目盲 二十難曰: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目瞑 二十四難曰:三陰氣俱絕者,則目眩轉目瞑,目瞑者為失志,失志者則志先死,死即目瞑也。 金匱要略【漢?張機】 目瞑 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裏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

27、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 目黯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上庶下虫)蟲圓主之。 目眩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髮落,脈極虛芤遲,為清穀亡血失精,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目赤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 病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目泣 膈上病痰滿喘欬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

28、其人振振身瞤劇,必有伏飲。 目暈黃 尺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目不識人 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 直視不能眴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眴,不得眠。 目如脫 欬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目腫 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視人之目裹上微擁,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欬,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29、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 中藏經【漢?華佗】 察目色以辨死候 黑色起於耳目鼻上,漸入於口者死。赤色見於耳目額者,五日死。黑白色入口鼻目中者,五日死。面青目黑者死。面白目黑者十日死。面赤眼黃即時死。面黑目白者八日死。面青目黃者五日死。頭目久痛,卒視不明者死。面黑直視者死。面青目白者死。面黃目白者死。面目俱白者死。面目青黑者死。陰陽俱絕目眶陷者死。榮衛耗散面目浮腫者死。心絕於腎,肩息回盼目直者一日死。肝絕,汗出如水,恐懼不安伏臥,目直面青者八日死;又曰即時死。 脈訣【晉?王叔和】 目病脈 三部俱弦肝有餘,目中疼痛苦痃虛。怒氣滿胷常欲

30、叫,瞖蒙瞳子淚如珠。 肝軟并弦本沒邪,緊因筋急有些些。細看浮大更兼實,赤痛昏昏似物遮。溢關過寸口相應,目眩頭重與筋疼。芤時眼暗或吐血,四肢癱瘓不能行。濇則緣虛血散之,肋脹脅滿自應知。滑因肝熱連頭目,緊實弦沉痃癖基。微弱浮散氣作難,目暗生花不耐看。 三部俱浮肺臟風,鼻中多水唾稠濃。壯熱惡寒皮肉痛,嗓乾雙目淚酸疼。 積氣胷中寸脈伏,當關腸癖常瞑目。 察目色以辨病之生死 欲愈之病目眥黃,眼胞忽陷定知亡。耳目口鼻黑色起,入口十死七難當。面黃目青酒亂頻,邪風在胃袞其身。面黑目白命門敗,困極八日死來侵。面色忽然望之青,進之如黑卒難當。面赤目白憂息氣,待過十日定存亡。面赤目青眾惡傷,榮衛不通立須亡。黃黑白色

31、起入目,更兼口鼻有災殃。面青目黃中時死,餘候須看兩日強。目無精光齒齦黑,面白目黑亦災殃。肩息直視及脣焦,面腫蒼黑也難逃。 面腫蒼黑舌卷青,四肢乏力眼如盲。泣下不止是肝絕,八日應當命必傾。 面黑齒痛目如盲,自汗如水腰折頻。皮肉濡卻髮無澤,四日應當命不存。 千金方【唐?孫思邈】 病因並治法 凡人年四十五已後,漸覺眼暗;至六十已後,還漸目明。治之法,五十已前可服瀉肝湯,五十已後不可瀉肝。目中有疾可敷石膽散等藥;無病不可輒傅,但補肝而已。目病肝中有風熱,令人眼昏暗者,當灸肝腧,及服除風湯圓散數十劑,當愈。 生食五辛 接熱飲食 熱餐麵食 飲酒不已 房室無節 極目遠視 數看日月 夜視星火 夜讀細書 月下看

32、書 抄寫多年 雕鏤細作 博奕不休 久處煙火 泣淚過多 刺頭出血多 右十六件並是喪明之本,養性之士宜熟慎焉。又有馳騁畋獵,冒涉風霜,迎風追獸,日夜不息,亦是傷目之媒也。恣一時之浮意,為百年之痼疾,可不慎歟?凡人少時不自將慎,年至四十即漸昏暗。若能依此慎護,可得白首無他,所以人年四十已去,常須瞑目,勿顧他視,非有要事,不宜輒開,此一術慎護之極也。其讀書博奕等過度患目者,名曰肝勞。若欲治之,非二年閉目不視,不可得瘥。徒自瀉肝及作諸治,終是無效。人有風疹,必多眼昏,先攻其風,其暗自愈。 鼻洞者,濁下不止,傳為鼽瞢,瞑目,得之氣厥。足陽明有俠鼻入於面者,名曰懸顱,屬口對入係目本,視有過者取之。損有餘,益

33、不足;反者益甚。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頭目苦痛取之。在項兩筋間入腦,乃別陰蹻。陰陽相交,陽入陰出,陽交於銳眥,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絕則瞑目。 仁齋直指方【宋?楊士瀛】 眼屬五臟 首尾赤眥屬心,滿眼白睛屬肺,其烏睛圓大屬肝,其上下肉胞屬脾,而中間黑瞳一點如漆者,腎實主之。 目為肝之外候 目者肝之外候,肝取木,腎取水,水能生木,子母相合,故肝腎之氣充則精彩光明,肝腎之氣乏則昏蒙運眩。心者神之舍,又所以為肝腎之副焉,蓋心主血,肝藏血,血能生熱,凡熱衝發於眼,皆當清心涼肝。 風熱 風腫則軟,熱腫則硬,烏輪突起,裏熱刺痛為熱眼。大凡眼患多生於熱,治法以清心涼肝,調血順氣為先。 眼胞合

34、熱氣蓄聚而傷胞,所以胞合,宜羚羊角散、洗眼湯。 目生瞖 凡瞖起於肺家受熱,輕則矇矓。重則生瞖。雖瞖自熱生,然治法先退瞖而後退熱者,謂熱極生瞖。若先去赤熱,則血為之冰而瞖不能去矣。 偷針 脾間積熱,兼宿食不消,則生偷針。秦皮剉,和砂糖煎水,調大黃末一錢服,利之即消。 服眼藥法 凡補腎治眼之藥,必須於五更初,腎氣開,未言語前服之,乃效。 濟生方【宋?嚴用和】 目病論治 經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屬腎。筋之精為黑眼,屬肝。血之精為絡裹,屬心。氣之精為白睛,屬肺。肉之精為約束,屬脾。眼通五臟,氣貫五輪。由此觀之,人能善自調攝,養氣存神,安心惜視,然後心氣通暢,

35、肝氣和平,精氣上注於目,則目不致有疾矣。倘將養失宜,六淫外傷,七情內鬱,嗜慾不節,飲食無度,徹夜奕博,熱啖煎炙,久視勤書,憂鬱悲泣,皆能病目。目之為病,睛之色赤者病在心,色白者病在肺,色青者病在肝,色黃者病在脾,色黑者病在腎。方論載有五輪八廓,內障外障,青盲雀盲,倒睫拳毛,胬肉攀睛,風沿爛眼,能近視不能遠視,能遠視不能近視等證,茲不及備敘。治之之法,須洞察形證,細究根源,自無失誤。病眼之人,切忌當風看日,喜怒房勞,飲酒食熱,惟當寬緩情性,謹慎調護,自無不痊矣。 瘡瘍全書【金?竇漢卿】 上下眼丹 此毒受在心肝,氣毒上攻,壅而聚此。丹毒當用清心流氣飲治之,兼服黃連敗毒丸,外敷搽藥。 漏睛瘡 夫漏睛

36、瘡者,肝臟毒氣,小腸邪風,外攻腎端,灌於瞳人。初生疼癢,漸成膿水,其色如疳;日久睛昏,氣敗肝絕,難救之證,慎之慎之!宜先服黃芪、當歸、川芎、生地、白芍、黃芩、薄荷、荊芥、連翹、白芷、升麻、桔梗、天花粉之類;次用黃連、地骨皮、當歸煎湯,溫洗。治方關要,惟補腎宣肝為急,不可輕視也。 河間六書【金?劉完素】 眼論 素問云:目得血而能視,手得血而能握,其證足厥陰之經絡所主也。肝臟若受虛而即補腎,實而即瀉心。夫人之眼目者,似天地之日月也。若人無雙目,豈能辨別賢愚?天無日月,萬物安能照耀?是以眼通五臟,氣貫五輪,外應肝候。肝臟虛而風邪鬱,風邪鬱而熱蘊,衝火炎上行,故攻目昏滲濇疼痛,赤絲皆發。榮衛實,則能視

37、,榮衛虛則昏暗。凡人多餐熱物,或嗜食五辛,坐濕當風,凌寒冒暑,將息失度者,皆喪目之源也。 目泣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上目,皆津液所生為泣也。 目黃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目眥。胞人氣不外洩,為熱中目黃之病也。 風眼寒證 風入系頭則血脈凝滯,不能上下,通流於目,令風寒客之,為風眼寒也。 目盲 陽氣煩勞,積於夏,令人熱厥,目盲不可視,耳閉不可聽。人參散主之。 目瞑 膽受胃熱,循脈而上於腦。陽絡溢血,妄行在鼻竅,則衄衊目瞑者。定命散主之。 論目昏赤腫瞖膜皆屬於熱 目眛不明,目赤腫痛,瞖膜眥瘍,皆為熱也。及目瞑,俗謂之眼黑,亦為熱也。然平白日無所見者,熱氣鬱之甚也。或言目眛為肝腎虛冷者,誤也。是以妄

38、謂肝主於目,腎主瞳子,故妄言目眛為虛而冷也。然腎水冬陰也,虛則當熱;肝木春陽也,虛則當冷。腎陰肝陽,豈能同虛而為冷者歟?或通言肝腎之中,陰實陽虛而無由目眛也。俗妄謂肝腎之氣衰少而不能至於目也。不知經言熱甚目瞑眼黑也。豈由寒爾?又如仲景言傷寒病熱極則不識人,乃目盲也。正理曰:由熱甚怫鬱於目而致之然也。然皮膚之汗孔者,謂泄氣液之孔竅也,一名氣門,謂泄氣之門也。一名腠理者,謂氣液出行之腠道紋理也。一名鬼神門者,謂幽冥之門也。一名元府者,謂元微府也。然元府者無物不有,人之臟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於世之萬物盡皆有之,乃氣出入升降之道路門戶也。夫氣者形之主,神之母,三才之本,萬物之元,道之變

39、也。故元陽子解清靜經曰:大道無形,非氣不足以長養萬物,由是氣化則物生,氣變則物易,氣甚即物壯,氣弱即物衰,氣正即物和,氣亂即物病,氣絕即物死。經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氣不有。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識,能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閉塞者,不能為用也。若目無所見,耳無所聞,鼻不聞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痺,齒腐毛髮墮落,皮膚不仁,腸不能滲泄者,悉由熱氣怫鬱,元府閉密,而致氣液血脈,榮衛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隨鬱結微甚而察病之輕重也。故知熱鬱於目,無所見也。故目微昏者,至近則轉難辨物,由目之元府閉小也,隔縑視物之象也。或視如蠅翼者,元府

40、有所閉合者也。或目昏而見黑花者,由熱氣甚而發之於目,亢則害承乃制而反出其泣,氣液昧乏,以其至近,故雖視而亦見如黑花也。及衝風泣而目暗者,由熱甚而水化制之也,故經言厥則目無所見。夫人厥則陽氣并於上,陰氣并於下。陽氣并於上,則火獨光也;陰氣并於下則足寒,足寒則腫也。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眥而盲,是以衝風泣下而不止。夫風之中於目也,陽氣內守於睛,是火氣燔目,故見風泣下。 論目分表裏易治難治辨 眼之為病,在腑則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臟則為裏,宜養血安神。暴發者為表而易治,久病者在裏而難愈。除風散熱者,瀉青丸主之。養血安神者,定志丸,婦人熟乾地黃丸是也。或有體肥氣盛,風熱上行,目昏濇者,槐子散主之,此由胷中

41、氣濁上行也,重則為痰厥,亦能損目。常使胷中氣清,無此病也。又有因目疾服藥多而損氣者,久之眼漸昏弱,乍明乍暗,不欲視物,此目少血之驗也,熟乾地黃丸、消風散、定志丸,相須而養之。或有視物不明見黑花者,此謂之腎氣弱也,宜補腎水,駐景丸是也。或有暴失明者,謂眼居諸陽交之會也,而陰反閉之,此風邪內滿當有不測之疾也。瞖膜者,風熱重而有之,或斑入眼,此肝氣盛而發在表也。瞖膜已生在表明矣,當發散而去之,反疏利,則邪氣內蓄,為瞖則深也。邪氣未定,謂之熱瞖而浮;邪氣已定,謂之冰瞖而沉;邪氣牢而深者,謂之陷瞖,當以焮發之物使其邪氣再動,瞖膜乃浮,輔以退瞖之藥,則自去也。病久者不能速效,當以歲月除之。 明理論【金?成

42、無己】 目直視 傷寒直視,何以明之?直視者,視物而目睛不轉動者是也。若目睛轉者,非直視也。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目者心之使也,神所寓焉,肝之外候也,精神榮焉。針經曰:五臟六腑之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睛,血之精為絡,氣之精為白睛,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與脈并為系,上屬於腦,五臟血氣調和,精氣充榮,則目和而明矣。傷寒目直視者,邪氣擁盛,冒其正氣,使神智不慧,臟精之氣,不上榮於目,則目為之直視。傷寒至於直視,為邪氣已極,證候已逆,多難治。經曰: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則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眴,不得眠,以肝受血而能視。亡血家肝氣已虛,目氣已弱。又發汗亡陽

43、,則陰陽俱虛所致也。此雖錯逆,其未甚也。逮乎狂言反目直視,又為腎絕,直視搖頭,又為心絕,皆臟氣脫絕也。直視讝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又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牀,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濇者死,皆邪氣盛而正氣脫也。其或有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是非直視也,此為內實也。可用大承氣湯、大柴胡湯下之。直視為不治之疾,目中不了了為可治之候,二者形證相近,其為工者宜熟視之。 儒門事親【元?張從政】 風衝泣下 夫風衝泣下者,俗呼風冷淚者是也。內經曰:太陽經不禁固也。又曰:熱則五液皆出,肝熱故淚出。風衝於外,火發於內,風火相搏,由此而泣下也。治之以貝母一枚白膩者,胡椒七粒,不犯銅

44、鐵,研細臨臥點之愈。聖人雖言目得血而能視,然血亦有太過不及也,太過則目壅塞而發痛,不及則目耗竭而失明。故年少之人多太過,年老之人多不及。然年少之人間有不及,而年老之人其間亦有太過者,不可不察也。夫目之內眥,太陽經之所起,血多氣少;目之銳眥,少陽經也,血少氣多;目之上綱,太陽經也,亦血多氣少;目之下綱,陽明經也,血氣俱多。然陽明經起於目兩旁交頞之中,與太陽少陽俱會於目,惟足厥陰肝經連於目系而已。故血太過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陰之虛也。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此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刺少陽出血則目愈昏。要知無使太過不及,以血養目而已。凡血之為物,

45、太多則溢,太少則枯。人熱則血行疾而多,寒則血行遲而少,此常理也。目者,肝之外候也。肝主目,在五行屬木,木之為物太茂而蔽密,太衰而枯瘁矣。夫目之五輪,乃五臟六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其白睛屬肺金,肉輪屬脾土,赤脈屬心火,黑水神光屬腎水,兼屬肝木,此世俗皆知之矣。及有目疾而不知病之理,豈知目不因火則不病。何以言之?白輪變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瞖,火乘肝與腎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故內經曰:熱勝則腫。凡目暴赤腫起,羞明隱濇,淚出不止,暴瞖目矇,皆火熱之所為也。治火之法,在藥則鹹寒吐之下之,在針則神庭上星、顖會、前頂、百會。血之瞖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立已,昧者可

46、使立明,腫者可使立消。惟小兒不可刺顖會,為肉分淺薄,恐傷其骨。然小兒水在上,火在下,故目明。老人火在上,水不足,故目昏。內經曰:血實者宜決之。又經曰: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如雀目不能夜視,及內障,暴怒大憂之所致也,皆肝主目,血少禁出血,止宜補肝養腎。至於暴赤腫痛,皆宜以(金非)針刺前五穴,出血而已;次調鹽油以塗髮根;甚者雖至於再、至於三可也。量其病勢,以平為期。 經云: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則寒中而泣出,此中風寒淚出也,河間當歸湯主之。東垣云:水附木勢,上為眼濇、為眵、為冷淚,此皆由肺金之虛,而肝木寡於畏也。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一百三十九 目門 東垣十書【元?李杲】 瞳子散大 凡

47、心包絡之脈,出於心中,以代心君之行事也,與少陽為表裏。瞳子散大者,少陰心之脈挾目系,厥陰肝之脈連目系。心主火,肝主木,此木火之勢盛也。其味則宜苦宜酸宜涼,大忌辛辣熱物,以助木火之邪也,飲食中常知此理可也。夫辛主散,熱則助火,故不可食。諸酸主收心氣,瀉木火也;諸苦瀉火熱,則益水也。尤忌食冷水大寒之物,此則能損胃氣不行,則元氣不生,元氣不行,胃氣下流,胷中三焦之火及心火乘於肺上,入腦灼髓,火主散溢,瞳子開大,大熱之物又助火邪,此蓋不可食之驗也。藥中用茺蔚子一味辛散主益睛,辛者是助火也,故去之。乃加黃芩、黃連,瀉中焦之火。芩能瀉上焦肺中之火,以酒洗之,乃寒因熱用也。又去青葙子,為助陽火也。加五味子以

48、收瞳人開大。且火之與氣,勢不兩立,故內經曰,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少火生氣,壯火散氣。諸酸之物能助元氣。孫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助五臟氣以補西方肺金。法云:以酸補之,以辛瀉之,辛瀉氣則明矣。或曰當歸其味亦辛而甘,其不去者何?此辛甘一味,以其為和血之聖藥,況有甘味,欲以為向導,為諸藥之使耳。 腎主骨,骨之精為瞳子。瞳子散大者,因腎水虛骨枯,而心包絡之火得以乘之也。治法宜苦宜酸宜涼,大忌辛熱之物。除風熱,涼血益血,以收耗散之氣,滋陰地黃丸最妙。 青白瞖 勞慾過度,或涼藥過多,以致九竅不利。青白瞖見大眥,乃陽氣衰少也。宜補陽湯、連蘗益陰丸、菊睛丸。經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是也。 倒睫拳毛 淚出涓涓,

49、瞖膜漸生,眼皮漸急,睫倒難開,瞳人如刺樣痛,此脾受風熱,先服瀉肝散,後服五退散、神效明目湯、明目細辛湯。 諸脈者皆屬於目論 陰陽應象論云:諸脈者皆屬於目。目得血而能視。五臟六腑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則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即隨眼系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中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岐,故見兩物。目者五臟六腑之精,榮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主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故陰陽合德而為睛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之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夫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走於面而走空竅,其清陽氣上散於目而為精,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因心事煩冗,飲食失節,勞役過度,致脾胃虛弱,心火大盛,則百脈沸騰,血脈逆行,邪害空竅,天明則日月不明矣。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上貫於目。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脈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靜而安。相火化行其令,相火者包絡也,主百脈,皆榮於目。既勞役運動,勢乃妄行,又因邪氣所並而損血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眼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