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二,专题三,导练感悟高考,热点透析高考,考点一,冲刺直击高考,第13讲,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1(2012山东高考节选)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 )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解析 查询地理数据、选择考察路线可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科考船实时导航可以运用全球定位技术。答案 A,2(2012安徽高考)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1)(2)题。,(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 A B C D (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 A B C D
2、,解析 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距地面6米以内,风速最低的是图,故防风效果最好的是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第(2)题,华北平原位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宜选择的防护林树种应是下层有灌木的阔叶密林。其他三幅图均是针叶林。答案 (1)A (2)B,3(2012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1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2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
3、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回答两地的气候类型;依据图中的地势特点,分析两地调水的耗能状况。第(2)题,题目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应侧重分析调水的有利影响。第(3)题,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但本题要注意审题,仅要求从节流一个方面回答即可。,答案 (1),(2
4、)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4(2012山东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1)“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上图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2)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
5、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解析 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丁坝”的作用主要可从提高流速和枯水期水位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引松济辽”可以缓解辽河流域水资源紧缺状况,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答案 (1)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流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2)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5(2012浙江高考节选)根据图文材料(下图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
6、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解析 深圳计划转出的有化学、造纸等环境污染较重,占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较多的企业。图中汕尾与英德相比,汕尾市为沿海城市,水运条件较好,环境承载力较大,更适合接纳深圳转出的企业。答案 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汕尾市 。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侧重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区域生态环境
7、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带来的危害及有关治理措施,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主干知识;从命题形式看,以综合题为主,且多与区域地理相结合;从命题规律看,以区域地图、数据图表、热点文字材料为切入点,立足主干,关注生活,且涉及的案例繁多。,2从命题趋势上看,以区域图为呈现形式,以热点问题为背景,以重大工程建设、区域生态治理与保护、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切入点,综合分析区域发展存在
8、的问题、解决措施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整治中的应用。,“3S”技术的关系与综合应用,理解 核心要点,1“3S”技术的区别与联系“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表达等。三者关系可用下图表示:,(1)图中、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2)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应用的区别:遥感技术获取的常为呈面状的地理信息,其范围一般较大;全球定位系统获取的为点状的地理信息,非常精确。,2“3S”技
9、术的综合应用目前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单一技术的应用,常常是两种或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又常常是必不可少的,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2012东北师大附中模拟)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精准农业”是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农田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要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应用 创新演练,材料二 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
10、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_, 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 ) A全球定位系统(GP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遥感(RS) D决策支持系统(DSS) (2)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为 ( ) 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DX射线 (3)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玉米叶子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遥感技术。第(2)题,由图可读出反射率较高的波段在0.761.3微米之间,属于红外线。第(3)题,遥感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于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状况、估产等。
11、答案:(1)玉米叶子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C (2)A (3)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状况,如土壤湿度、农作物水分含量、病虫害程度等;进行农作物估产;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等。(合理即可),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理解 核心要点,我国主要区域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的思路与方法一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就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有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解决环境与发
12、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所示:,感悟 方法技巧,2(2012安徽名校第五次联考)下图为“黄河源地区不同海 拔和坡向的草地退化率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应用 创新演练,(1)据图判断,退化率最严重的坡向是 ( ) A东坡 B南坡 C西坡 D北坡 (2)对图示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正确的是 ( ) A草地退化率与海拔高度总体呈负相关 B退化率高的坡向光照条件一般较差 C当地居民活动主要在4 7004 900米的南坡附近 D当地居民冬季放牧会选择北坡围场进行,解析:(1)选 (2)选 第(1)题,根据图例对比各坡向的退化情况,可以看出南坡退化最严重。第(2)题,随着海拔的升高退化率总体上降
13、低,A项正确;光照条件好的南坡退化率高;退化率高说明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居民应该在海拔较低的区域活动;冬季围场应该选择南坡。,B A,区域资源开发,理解 核心要点,1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区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资源(能源)储量和开采条件(资源丰富、埋藏浅或露天、地质条件好的地区易开采);二是市场条件(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可优先开采);三是交通运输条件(对外交通便利地区的资源和能源可优先开采)。,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1)以开采资源和能源作为经济支柱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资源、能源枯竭,或是市场条件发生了变化,该区域的经济就可能
14、崩溃。因此这类地区必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对资源、能源的深加工,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量、延缓其衰竭的周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支柱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逐步摆脱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加强对“三废 ”的治理;植树种草,美化环境。,(2)资源、能源缺乏的地区,可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来获得发展的条件。如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东部地区的资源也较缺乏,但都通过资源调配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资源调配对调入区而言,能够缓解资源、能源的供应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同时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对于调出地区,可把资源优
15、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水平的提高。,3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如山西能源开发等)的分析思路首先需要充分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区域发展的 优势条件;然后针对该区域的优势条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 行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增加石油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16、,使用乙醇汽油等。,感悟 方法技巧,3(2012吉林调研)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 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1)(2)题。 (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新技术工业 (2)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有关该 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应用 创新演练,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解析:(1)选 (2)选 第(1)题,该地能源丰富,资
17、源开发初期适合发展动力导向型工业。第(2)题,该模式扩大了生产规模,对废弃物进行了再利用,减轻了大气污染,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B D,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理解 核心要点,1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分析思路(1)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如洪水成因分析:河流洪水的形成与水系形状、支流分布、地形、降水量多少及季节分配、植被、土质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有关。,(2)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
18、定出其开发方向。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应以河流的利用和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要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具体内容一般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3)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见下表:,2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解决区域农业发展问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不同的区域要根据其不同的农业发展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农业
19、生产活动。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势条件表现在: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求。劣势条件表现在:水资源短缺;盐碱地、涝洼地占较大比例;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市场、科技等方面分析。(3)农业布局特点的分析: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也存在差别,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而言,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水果种植业、畜牧
20、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地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农业布局;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4)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农业发展方向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应该把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找准重点发展的方向。3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1)我国主要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模式: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即工业化会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又会带动工业化,但各区域的情况存在差异,走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也存在差异。,(2)区域工业化条件分
21、析与可持续发展:在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的条件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工业化、城市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等。因此,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使该区的工业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自然资源条件:自然资源的数量、品质、分布状况以及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显然,优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资源配套条件和地域组合状况对经济的发展十分
22、有利。如美国东北部、我国鞍山,既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重要的钢铁工业区。,感悟 方法技巧,(2)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英国、日本海运条件便利,使其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使其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3)人力资源状况: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力资源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决定因素。如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却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依靠的便是其丰富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4)科学技术水平: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动力。一个地
23、区的科技越发达,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5)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优越的自然条件如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对农业的发展十分有利;恶劣的自然条件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6)其他因素:如国家政策、市场、国际环境等。,4(2012石家庄一模)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 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1)(2)题。,应用 创新演练,(1)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
24、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 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 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 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解析:(1)选 (2)选 第(1)题,读表格数据可知,山东省工业化水平发展很快,但是城市化水平发展缓慢,城市化发展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第(2)题,城市是第二、三产业集聚的区域,城市化水平低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A B,5(2012石家庄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聂伯河是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第二大河,
25、欧洲第三大河。河流发源于海拔200350米的分水岭上。流域北面有白俄罗斯山脊,流域南部是亚速海低地,长2 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材料二 “第聂伯河流域图”。,材料三 第聂伯河相关资料。 表1,表2,(1)简述第聂伯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第聂伯河流经的主要国家乌克兰素有“欧洲粮仓”之称,分析乌克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第聂伯河进行了干流的梯级开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说明第聂伯河梯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解析:第(1)题,该流域北部支流多,说明降水多;北部为山地,冬季降雪多。第(2)题,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机械化等角度分析。第(3
26、)题,从组建开发机构,选择开发重点和开发方式,加大开发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 答案:(1)时间分配:降水季节变化大,冬季降水多,以降雪为主,夏秋降水较少;空间分布:(西)北多,(东)南少。,(2)温带大陆性气候,生长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粮食作物高产稳产;地处东欧平原,耕地面积广,利于种植业发展;世界著名黑土区,土壤肥沃;众多河流流经,水源丰富;市场广阔;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重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3)组建流域开发机构,统一管理开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注意综合开发;根据流域环境特征,灵活选择开发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
27、模式;不断加大开发力度,逐渐实现全河开发,梯级施工;提高流域的开放度,注重招商引资,加强对外交流与联系;强调环境保护,重视水源涵养。,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解 核心要点,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2)区域产业转移的目的: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
28、响:,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研究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生产(分布)与消费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不平衡。某地资源紧张的原因:本地资源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a.节流(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治环境污染);b.开源(跨区域资源调配、寻找替代资源)。,线路选择:保证稳定的资源供应;线路力争最短;自然与技术施工难度小(地形、气候、河流);促进沿线经济发展;考虑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最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资源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对资源输入地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对沿途地区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2)
29、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应用 创新演练,6(2012茂名一模)读图,完成(1)(2)题。,(1)箭头可能表示 ( ) A技术输出 B资金输出 C劳动力输出 D土地输出 (2)如果箭头表示服装厂的迁移方向,则对迁入地产生的有 利影响是 ( ) 改善生态环境 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城市化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A B C D,解析:(1)选 (2)选 第(1)题,沿海地区具有资金、技术的优势,内陆地区具有劳动力、土地的优势,箭头表示劳动力的输出。第(2)题,服装厂的迁移不会改善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不是对迁入地的影响。,C B,7(2012潍坊一模)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 占地最多
30、、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最多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1)(2)题。,(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城市 (2)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工程建设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 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A B C D,解析:(1)选 (2)选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地形平缓的地区延伸,这样有利于减少工程的建设难度与投资。第(2)题,南水北调有利于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的发展,缓解用
31、水紧张的状况,有利于环境的治理;盐碱化主要是地下水位抬升造成的;对海河洪涝没有大的影响。,A D,1获取地理信息要利用遥感技术(RS),而对地理信息的加工、处理则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主要功能是确定物体的地理坐标。2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与社会发展特点不同,综合整治荒漠化也要因地制宜地进行。防风固沙是防治荒漠化的根本保障措施,应采取建立国家防护林带、绿洲边缘防风林带、绿洲外围封沙育草带和绿洲内部护田林等措施。工程措施治理沙漠和荒漠化的主要优点是见效快,因此往往适用于风沙危害严重的交通干线、农田和居民点分布区。,3对区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资源(能源)储量和开采条件;二是市场条件;三是交通运输条件。4评价水利工程的影响可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 “利”多从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防洪等几个方面分析;“弊”多从工程本身对上游、下游的影响方面具体分析。,5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6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其带来的问题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占用耕地;二是环境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城镇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点此进入“冲刺直击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