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部分 第八单元 第二讲 可持续发展.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426539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 第八单元 第二讲 可持续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第二部分 第八单元 第二讲 可持续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二部分 第八单元 第二讲 可持续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二部分 第八单元 第二讲 可持续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二部分 第八单元 第二讲 可持续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纲下载 1人地关系的演变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考情上线 1以人地关系的某些图表、数据资料为背景,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以某种循环经济模式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可持 续发展的内涵、原则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 文明时期,人与环境是一种 和的关系。 2改造自然: 文明时期,人对自然的 减弱,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3征服自然: 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谋求人地协调:20世纪60年代以来,寻求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 。,采猎,恐惧

2、,依赖,农业,依附性,对抗性,工业,不协调,相互协调,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1概念:既满足 的需求,而又不损害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 3原则: 原则、持续性原则、 原则。,当代人,经济持续发展,公平性,共同性,后代人,清洁生产,环境标志,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危机,中国21世纪议程,产业结构,综合利用,特别提醒 从古至今产生的三种人地关系思想 (1)地理环境决定论:该理论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 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 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

3、类 的影响,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人类中心论:该理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 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 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其结果是人地关系的对立。,(3)人地伙伴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 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 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该理论倡导人 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图解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1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说法正确

4、的是 (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 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 水土 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 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 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解析:第(1)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第(2)题,农业社

5、会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答案: (1)D (2)B,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2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的需求,又 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行为或主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有 ( )A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D封山育林,定期伐木(2)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 )A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3)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必要条件是 ( ) A公众

6、参与 B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C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 D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解析:第(1)题,封山育林,定期伐木既有利于保护植被,又能获取森林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第(2)题,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复合的系统。第(3)题,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答案: (1)D (2)A (3)A,1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必由之路我国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人口、资源、环 境三个方面,这些方面决定了中国只能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图示如下:,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3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 (1)发展生态农业的原因,(2)留民营村的生态农

7、业发展历程,(3)生态农业建设的成就和发展方向,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甲 理想的工业生态系统示意图,(1)在甲图中补绘表示工业流程的箭头。 (2)乙图中,A、B分别代表两个工厂,其中A是_厂,B是_厂。 (3)生态工业同传统工业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解析:第(1)题,从甲图中提供的文字内容可知,工业流程为顺时针方向。第(2)题,对硫的利用是制造硫酸,从发电厂指向B的为石膏,故B为建筑材料厂。第(3)题,生态工业可使能源和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减量化。,答案: (1)顺时针方向的箭头 (2)硫酸 建筑材料 (3)生态工业把传统的工业活动模式转变成更加一体化的模式,形成企业的共生网络,

8、使一个企业的废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企业间的能源和资源实现梯级利用。,例1 (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生产上的生态循环系统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框图的能力。分析这类框图时,应从自己最有把握的环节入手。图中的由“作物种植

9、”指向“沼气池”,显然是指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作为沼气的原料,即代表废弃物,据此可知D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意在考查考生从图示内容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该循环系统可知,这一模式的生产环节较多,且对科技的要求较高,集约化程度也较高,不宜小农经营,但这种生产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商品率。,答案 (1)D (2)C,例2 (2010浙江高考节选)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

10、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注:1995年全国为100.0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发展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本问可从图前面的文字部分中直接找到答案。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生

11、存支持系统的变化特点。其原因可以从资源禀赋、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较为平稳,2002年之后有下降趋势。其原因从经济高速增长、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 (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 (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 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 (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 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

12、、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常见的有天体系统图、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等。,关联图,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许多同学遇到此类读图题不知从何入手。实践证明,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1关键环节法 (1)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 物主体是什么。 (2)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

13、或演变过程,注意找 出突破口。 (3)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 逻辑关系。,(4)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 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5)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 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2代入尝试法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 入法尝试求解。例:下图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 图,请选择正确的选项,完成方框。,A回收处理 作工业原料 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 作肥料 B回收处理 作工业原料 作肥料 填埋、焚烧 或循环利用 C作工业原料 回收处理 作肥料 填埋、焚烧 或循环利

14、用 D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 作工业原料 作肥料 回收处理,解答:可以将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直接代入图中,思考其与上面对应的废弃物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垃圾处理原则,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答案,如可循环利用垃圾作工业原料最合理;有毒有害垃圾需要回收利用;食品垃圾属于有机物,作肥料最好。故选B。,(2009广东高考)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社会循环的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

15、的 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水循环各环节的理解。图中以地表水及为界分为自然循环、社会循环,这也正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第(1)题,逐一分析可判断为大气降水,为地表径流,为蒸发,为跨流域调水。第(2)题,在社会循环中,人类的排水活动不仅要防止当地污染,也要防治污染其他地区。,答案:(1)B (2)D,一、选择题(2011集宁模拟)“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论述,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的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

16、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解析:第一句话,“异制”造成“异俗”;第二句话,“沃土”造成“不材”、“瘠土”造成“向义”,都说明了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属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阶段中的崇拜自然的思想。,答案: A,2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文明时期 B工业文明时期C采猎文明期 D后工业化时期,解析:人类社会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在采猎文明阶段,人类逐渐萌生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答案: C,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

17、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 样性具有重要意义B应大力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D调蓄洪水,减少自然灾害,解析:湿地具有重要的环境价值,不能随意开垦,应该加以保护与合理利用。,答案: B,4下列有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 确的是 ( )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积极推广喷灌等节 水灌溉技术 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

18、中低产田 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A BC D,解析:陡坡开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林地、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不应全部开垦为耕地。,答案:B,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循环方向),回答56题。,5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含义是 ( )A甲表示产业活动 B乙表示资源开采C丙表示产品消费 D丁表示废物排放,解析:甲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乙表示利用资源进行产业活动,丙表示进入人类社会的物质和能量,丁表示废弃物的排放。,答案:D,6各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全球酸雨危害 B乙城市废弃物污染C丙部分区域生态失衡 D丁全球能源紧张,解析:全球酸雨危害是人类燃烧矿

19、物燃料后排放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故甲环节不符合;城市废弃物污染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出来的,而乙环节应处于排放之前;丙环节体现了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过程,可能导致部分区域生态失衡;丁环节主要是废弃物的排放,不能体现全球能源紧张。,答案:C,二、综合题 7下图是某生态工业园以循环经济的观念和模式建立 的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生产模式的主要特点是_。 (2)该生产模式最适宜在我国的_、_等省区推广。 (3)简述该生产模式对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试说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庆是石油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日渐枯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大庆的必然选

20、择。下表为大庆不同年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5)说出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在表中的具体体现。,解析:第(1)题,该生产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第(2)题,图中生产模式的核心是甘蔗的种植,甘蔗是热带作物,因而该生产模式应布局在我国南方的部分省区。第(3)题,该生产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压力。第(4)题,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危机以及巨大的人口压力,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第(5)题,从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三个角度分析。,答案: (1)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废弃物的低排放、资源化 (2)广东、广西、台湾、云南、福建、海南(任选两省) (3)使园内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和利用;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4)我国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压力大;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利用率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增长,环境问题严重;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 (5)产业结构调整、人均GDP增长,体现了经济持续发展;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加,体现了社会持续发展;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增加,体现了生态持续发展。(合理即可),点击此图片进入“课时跟踪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