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674717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一、传统经济系统传统的经济系统是把整个经济社会看作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没有考虑环境和自然资源。在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中,有两个基本的行为主体:厂商和家庭。通过产品要素和市场要素将这两个行为主体链接起来,这便是微观经济学中最为熟悉的经济系统模型(图2.1)。在这个经济系统中,一方面厂商生产产品和服务,通过产品市场出售给家庭,家庭向厂商支付货币。另一方面,家庭在要素市场上将土地、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出售给厂商,厂商向家庭支付货币。整个经济系统是由产品和货币相反流动而联系起来的系统。,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二、经济环境大系统由于经济活动发生在地球及其大气圈系统

2、之内,且只是一部分。这个系统叫做“自然环境”或称为“资源环境”。因此,现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考虑传统的经济系统时总是考虑资源环境这个子系统。事实上,资源环境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依赖性。图2.2简单地表达了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粗黑线框代表环境,它是一个热力学封闭系统,其中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该环境接收太阳辐射的能量输入。某些辐射被吸收并推动环境演化,有些被反射回太空。这用位于图2.2顶部穿越粗黑线的箭头表示。物质不会穿过粗黑线。能量吸收和反射间的平衡取决于全球气候系统的功能。能量进出箭头穿越三个框,代表了与经济活动相关的环境表现有三种功能:资源基础、废物“沉淀”、舒适

3、性基地。由粗黑线所代表的第四种功能生命支撑功能。请注意,三个框相互交叉,粗黑线穿过它们。这表面这四种功能相互作用,这将在下面探讨。,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二、经济-环境大系统,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二、经济环境大系统如图2.2所示,经济活动位于环境之中,包含生产和消费,两者均来自于环境服务,如粗黑线框中的实线所示。生产活动并非都是消耗性的,一些生产活动的产出被增加到人工的、可再生的资本存量之中,进而在生产活动中与劳动力一起发挥作用。图2.2表示一个从环境中开采资源,有三种类型投入的生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又到环境中。消费同样如此,消费也是直接利用舒适性服务流从环境到个人的过程

4、,没有生产活动的中间过程。下面将详细讨论这四种环境功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在经济环境大系统中,资源基础是自然资源提供的第一大服务。在生产中使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两种形式。根据有关现在资源的使用和将来可提供能力之间的联系可以讲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关于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详细讨论参阅第四章和第五章。简单地说,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生物群落动植物群,不可再生资源是矿物,包括化石燃料。对前一种,某时的存量可通过自然再生产进行补充。如果在某一时间段,资源的利用低于自然的生长,存量就增加,如果利用或总收获与自然增长同步,那么,资源可以无限利用,这种利用率常被叫做可

5、持续产量,利用率大于可持续产量意味着存量的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不能进行自然再产生,除非在地质年代中。因此,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来说,现在用得越多就意味着将来用得减少。,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一)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在讨论自然环境提供的废物沉淀功能之前,有必要将不可再生资源分为化石燃料和其他矿物资源两大类。首先,在工业化经济国家中,化石燃料的使用非常普遍,可以认为是它们的本质特征之一。其次,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在燃烧之后投入的燃料不可能有哪怕是部分的回收。到目前为止,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用来产生热能,而不是作为化石过程的投入,它们不能被循环利用,用于生产原料的矿产品可以被循环

6、利用,也就是说,如果以某个给定的使用率,对一定的出事存量,矿产品被消耗完的日期将可能延长,而化石燃料则不能,第三,化石燃料燃烧是一些废物(CO2等)排放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向大气中气体的排放,因此,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许多活动都会产生废物或残留物,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在自然环境中“沉淀”或被自然环境“同化”。经济学上,与废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联系在一起的问题常常在“污染”的标题下讨论(参阅第十二章),污染问题可以用两种方式使之概念化。经济学家常用的,将污染看做自然环境中物质存量的剩余;生态学家常用的,将污染看做是影响自然环境的流量。前一种情况,污染被视为存量资源,该资源的存量增加意味着负价值的增加

7、。剩余流量进入环境中增加了资源的存量,自然的衰退过程要从价值中减去。流量模式将环境看成是有同化能力的,为此可以定义为剩余流量速率。污染则是剩余流量速率大于同化能力的结果,如果剩余流量速率等于或小于同化能力,则没有污染,如果剩余流量速率持续大于同化能力,则同化能力下降,最终变成零。本教材更多关注的是经济学领域讨论的污染,即物质存量的剩余。,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一)环境所提供的服务舒适性服务可以直接从环境流向个人,生物圈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场所和其他娱乐资源。例如,在海滨游泳或在林荫下散步,不需要生产活动就可以使用环境资源变为人们休闲的资源,在许多情况下,舒适性服务并不直接包括消耗性物质流

8、。例如,野外休闲并不掠夺野外环境中的资源,尽管可能会用一些木材生火,捕一些野味当食物等。在海滨享受日光浴一天,并不会像开汽车一天消耗石油那样消耗海滨资源或太阳资源。当然,这并不是说舒适性服务流不影响物资上的自然资源。当野外休闲过度掠夺环境中的资源时,也会造成野外的植被和野生动物的消失,进而导致土壤沙化等问题。,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二)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在图2.2中,用粗框表示环境的第四功能,很难用简单而具体的方式表达。除了充当资源基础、废物沉淀和舒适性基地外,目前生物圈为人类提供着基本的生命支撑功能。例如,生物圈为人类提供生命维持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空气、水和光热。 经济活动和环境的相互

9、关系非常普遍和复杂。由于环境作用的存在,即四种环境服务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复杂性增加,这就如图2.2中三个相互交叉框表示的那样,并与表示生命支撑功能的粗黑框相交,所包含的内容可以用下面的实例说明。 考虑一个河口湾,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可在其中进行渔业活动,也可作为一个废物沉淀地,城市污水要排到其中,又被当作休闲目的利用,如游泳和划船,还可作为舒适性服务的资源,如果不被用于商业性开发,作为海洋物种的繁衍场所、它有生命支撑功能,但商业性开发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重要的作用,当污水排放速率等于或小于河口湾的同化能力时,所有这四种功能同时存在。但是,如果污水排放速率大于河口湾的同化能力,不仅出现

10、污染,而且河口湾的其他功能也会削弱。例如,污染将妨碍商业开发中渔业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并可能导致渔场关闭。由于污染危及公共健康,会降低河口湾支持娱乐活动的 能力。例如,污染阻止了游泳,此外污染也可能影响非商业性的海洋物种,导致对涉及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物种的灭绝。,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二)环境服务的替代自然资源提供了四种基本服务功能,这些服务功能具有替代的可能性。图2.2中的虚线部分代表了环境服务替代的可能性。考虑第一个循环,它涉及废物流在返回到自然环境之前被中途拦截,其中的一部分返回到生产中去,形成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环境功能的循环替代有两种方式: 它可以降低对废物沉淀功能的需求;

11、只要循环的物质可以替代环境中的资源开采,它可降低对资源基础功能的需求。在图2.2中,从资本运行框引出的四条虚线通向其他三个框和代表环境功能的粗黑线框。这些虚线代表资本服务替代环境服务的可能性。作为一个例子,再考虑与废物沉淀功能相关的向河口湾排放废水的问题。在将污水排放到河里之前进行多级处理是可能的。依据处理程度,能满足河口同化能力要求的排放可以降低对污水的处理级别。以污水处理厂为形式的资本可以替代废物沉淀的自然环境的功能,其程度取决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平。能源保护领域的实例表明资本能替代资源的基础功能。例如,节能舒适型的高档楼房的房子通过安装隔热和控制系统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高昂的售价也表明了

12、这些措施增加了房子及其配套设施的资本总量,因此,这是典型的资本替代资源基础。在生产活动中也存在类似的燃料节省替代的可能性。另外,生产中通过引进高科技设备,大大提高了包括能源在内的生产性投入的利用效率,节约了对这些投入(一部分是资源)的需求,但引入的高科技设备也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总资本,这是资本替代资源基础的又一个例子。,第一节 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二)环境服务的替代下面考虑舒适性服务方面的实例。一个想游泳的人,可以到河里或湖里,或者到海滨甚至人工游泳池去游泳。因此,到哪里游泳可能对一个游泳爱好者来说并不存在太大差异。同样地,现在也没有必要真正到自然环境中去享受观赏的快乐。在娱乐业中的资本装

13、备使人们无需离开城市环境便可欣赏野生动植物。例如,即使你并没有身临其境,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完全有可能使你经历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有的许多感觉。在生命支撑功能中,许多科学家认为可能的替代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从技术角度看,这种情况并不清楚。能够支撑人类生命的人造环境已经创造出来了,如空间站及相关设备已能使人们生活在生物圈之外。尽管时间还有限,但如果不是太昂贵,人类完全有可能在月球上建造维持人类生存的环境,提供某种合适的能源。不过由于月球上缺乏自然生命支撑功能,维持的人口数量必定很小。,第二节 资源稀缺及对经济发展影响,一、资源稀缺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自然资源正在遇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14、资源日趋枯竭。例如,全球土壤在迅速退化,过去50年间,12亿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印度面积的总和)土地生产力已经明显下降,每年大约600万平方公里的生产土地变为不毛之地,1100多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遭到破坏,仅1980-1990年10年间,森林面积下降了11.6%。森林破坏引起了水土流失、地沙化和气候反常。而水资源的普遍短缺已成为了影响整个世界人类生存与发展德尔“瓶颈”因素。对于非再生资源无节制的开采,使得许多矿产资源面临枯竭。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的恶化导致自然群体和生物物种资源(全球最重要的资源库)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或灭绝。据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1989年估计,每年有5万个物种灭绝,到20

15、世纪末,已有50万100万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资源的过度开采、破坏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稀缺问题。关于资源稀缺的具体概念、度量等请参阅第五章不可再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资源稀缺对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有限性引起了经济上的稀缺性,加上分布的地域性,形成了资源约束,从而对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限制或规定着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特征。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二节 资源稀缺及对经济发展影响,二、资源稀缺对经济环境的影响,1. 资源稀缺制约着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资源总量约束及其程度决定着长期经济发展的

16、规模和增长速度,由于某些个别资源稀缺程度的提高,所造成的资源约束会使经济发展得到抑制,因为这些个别资源常常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如非洲和我国西北地区匮乏的水资源一直是这一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障碍。当然,从长远观点来看,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替代选择,个别资源稀缺对经济的约束会得以减轻或缓解,从而不会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增长速度的决定因素。2. 各种资源稀缺程度不一,或结构上的特点或不平衡性造成的资源约束,对于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品种齐全、数量均衡的资源,那么,该国或地区就有可能建立一个产业部门比较完整、各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反之,如果缺乏某

17、种资源,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则很难形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源稀缺制约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一定的资源稀缺状况决定着一定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西北地区匮乏的水资源决定了农业生产中以种植大麦、小麦和土豆等节水型作物为主,形成了水资源节约型的农业发展模式。,第二节 资源稀缺及对经济发展影响,二、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但应该看到,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影响的范围、方向和程度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贸易市场的发育而发生着变化。例如,科学技术进步可以较容易地寻找到稀缺资源的替代品,从而发展完整的产业结构,减少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结构的影响。产品贸易和生产要素贸易是通过产品交换和生产要

18、素交换来缓解一个地区某种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有效途径。例如,目前“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工程都是通过要素的区域转移来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稀缺和东部天然气资源稀缺对北方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应的,在我国西北部分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往往通过出售土豆、大麦和小麦等节水型农产品,购进大米等耗水型粮食来缓解水资源稀缺对该地区的影响。,第三节 环境恶化及原因,一、环境恶化的表现 经济生产和人类消费过程中各类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使得世界环境从第一代的区域性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污染扩展为第二代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石化燃料的过多消耗,使得CO的排放量急剧增长。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升高,足以

19、在21世纪初开始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区域,而淹没沿海城市乃至摧毁各沿海国家的国民体系。工业废气过量排放导致的平流层臭氧层枯竭,将导致人和牲畜的癌变发病率急剧提高,甚至危及海洋的食物链。有研究表明目前大气中的 和甲烷的含量与175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约30%和150%。这是65万年以来最高的,而且还在增长。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20世纪接近地表的大气温度上升了0.6C左右(Wikipedia,2006).另外,世界大多数地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排放呈继续上升趋势,酸雨在全球范围扩展,导致森林的死亡,破坏着湖泊水系和土壤,也损害着国家的艺术和建筑遗产。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问题更刻不容忽视。例

20、如,在空气污染方面,2010年9月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在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发展论坛上指出,目前全国约1/5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1/3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在水污染方面,我国污水的处理能力只占20%左右,全国每年排污量约300亿t。全国各大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全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污染。在土壤污染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来,我国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活动已经造成大约6 107hm2的农业土壤受到严重污染。2000年对30 万hm2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结果发现,3.6万hm2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第三节

21、 环境恶化及原因,二、环境变化规律环境恶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家的关注。人们不禁要问环境未来的变化方向如何?尤其是环境恶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其实库兹涅茨(Kuznet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一个假说,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先扩大再缩小。这一收入不平均好人均收入增长之间的倒U形关系,被称为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curve)。受到该思想的影响,环境经济学家也注意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也同样存在先恶化后改善的情况。例如,和二三十年前相比,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例如曼谷、墨西哥城的污染更严重了,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则更干净了。就是说,发达国家的城市经历了一个先

22、污染后治理的过程。环境经济学家据此提出了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如图2.3所示。,第三节 环境恶化及原因,二、环境变化规律图2.3中,环境污染指标可以用纯人均污染物的排放量等指标表示。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由于经济活动的水平较低,排放物较少,环境污染水平较低。在经济起飞、制造业大发展阶段,资源的消耗超过资源的再生,排放量激增,环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用经济发展所积累的资源治理环境,污染产业停止生产或被转移,因此,环境状况开始改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倒U曲线。Panayotou(1993)将环境库兹

23、涅茨曲线的假设论述为:当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环境退化的数量和程度受生存活动对基础资源及有限的生物降解废弃物数量的影响。当经济发展加速,伴随着农业和其他资源开发的加强和工业化的崛起,资源消耗速率开始超过资源的再生速率,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增长。在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产业结构向信息密集的产业和服务转变,加上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法规的执行、更好的技术和更多的环境投入,造成环境退化现象逐渐减缓,甚至逐步消失。,第三节 环境恶化及原因,二、环境变化规律,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后,大量的经验数据被用来检验现实中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例如,Pananyotou(1992

24、)用二氧化硫(SO2)、氧化氮(NOx)、悬浮颗物(SPM)和森林采伐研究了EKC假设。三种污染物用国家的人均排放来度量。森林采伐的度量依据20世纪80年代中叶的平均年采伐率。所有一致的关系都是倒U形,与EKC假设相符。但是Shafik和Bandyopadhyay(1992)检验发现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的主要制造者CO2排放与EKC假设不相符,明显地随着收入而升高。Arrow等也指出EKC假设已经显示“只能应用于某些有选择性的污染物”,但是“经济增长并非是环境质量的万能药,实际上,它可能还不是主要的问题”同时,“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政策不能代替环境。”因此,只有一部分污染物符合环境库兹涅

25、茨曲线。即使对符合该假设的污染物,这也不意味着人类的发展注定必须经过一个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在经济发展没有达到一定水平之前,污染是必然的,政府整治与否都无济于事。这种观点过于机械,不利于后发展中国家。相反,在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兼顾的原则。,第三节 环境恶化及原因,三、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经济学关注的是环境恶化背后的原因。经济学家认为,环境恶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基于某些社会的经济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的行为和制度安排出了毛病。市场和政府干预是资源配置的两大手段,然而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则成为环境恶化的最主要经济原因。第三章将详细介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26、的内在原理。本节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个方面简要表述环境恶化的可能经济原因。 (一)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正常运作的市场通常是使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和不同时间上配置的有效机制。然而,市场的正常工作要求具备若干条件,主要包括:资源的产权是要清晰的,完全竞争,没有明显的外部效应,公共产品数量不多,不存在短期行为、不确定性和不可逆决策等。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市场就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市场失灵就可能出现。大多数环境恶化和低效使用资源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机制扭曲或根本就不存在市场所致。,第三节 环境恶化及原因,(一)市场机制及市场失灵就资源使用和管理与环境恶化来说,最严重的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7、:1.资源产权不明晰或不安全 一般来说,在典型的市场经济中,产权必须明确定义,否则就会引起法律纠纷,使所有权产生不确定性,从而打击人们对资源投资、保存和管理的积极性。例如,农村土地、森林、草地的产权如果不明晰,就可能引起农民和牧民的短期行为,造成农地、林地和草地的过度使用,从而导致这些自然资源的退化,甚至沙漠化。为了避免农民的短期行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将土地使用权明确界定给农民,随后也几次宣布延长包产到户后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使得农民对保护土地产生极大的积极性。因此,明晰的、专一的、安全的土地产权是农民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避免短视行为的基本产权

28、要素。 当然产权还必须是可以使有效实施的,即使产权是明确定义、专一的、安全的,如果不能有效实行,产权对合理利用资源仍然毫无作用。例如,国家宣布大片森林资源属于国有,但是现实中难以有效实行,国家无力派出大量森林警察对茫茫林海进行监督,那么,森林国有对保护森林资源就没有多大作用。这里所谓的“有效实施”包括有效监督违章活动并进行处罚。有效的处罚必须使犯规者受罚的预期损失大于犯规所得到的收益。,第三节 环境恶化及原因,(一)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 2.无市场或市场竞争不足(1) 很多资源的市场根本不存在或根本没有发育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资源的价格为零,因而被过度使用,日益稀缺。例如,内蒙古大草原和草原上的

29、各种动物。没有一个现成的市场来衡量草原的价值,草原是一块谁都可以自由进入的“公地”,几百年来被人类肆意破坏,现在草原的面积已经极大地缩小了。在这种情况下,水资源也被大量浪费。(2) 一些资源的市场上,卖者和买者的数量很少,从而他们之间的竞争很少。不完善的市场竞争也造成了市场失灵。有效市场应包括卖者和买者众多、产品比较单一、进入市场障碍较少的特点。如果竞争者太少,市场竞争就是不完全的。资源产业例如水产业和能源产业中的垄断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即随产量的提高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下降。竞争不完全的其他原因包括基于法律、政治原因的进入障碍、高信息成本、市场规模狭小。在计划经济下,我国多数产品的价格是政府制

30、定的。改革过程中,政府放开了多数产品的价格,但仍有一些价格是由政府制定或管制的,包括一些资源的价格。例如,长期以来,我国水价过低,正如前文已经提到的“一吨水的价格=一瓶水的价格”,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这与政府对水资源定价密切相关。因此,从资源保护角度看,政府制定的资源价格应当反映资源生产的社会成本和代价成本,才能有效地保护资源。,第三节 环境恶化及原因,(一)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3、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对活动以外的企业或个人的影响,即对第三者的影响。就是说,决策者没有承担决策的全部成本或得到决策的全部收益。有关外部性的详细讨论请参阅第三章。外部效应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不一致

31、,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这使竞争市场的均衡产量或消费量偏于社会最优水平。假定长江上游一家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将未处理过的污水直接排入长江,并且顺流而下,影响到长江下游的居民生活饮用水的质量。饮用水受到污染后让很多下游居民染病而无法正常工作。这样下游居民治病的医疗费和在家休养的误工费是不需要上游这家化工厂来承担的,这就导致了这家化工厂以低于社会成本(社会成本=私人生产成本+下游居民的医疗费和误工费)的生产成本来决策产量,从而造成私人最优产量远大于社会最优产量。当然,外部效应也可以是好的。例如,黄河上游农民种树养草,保持水土,下游农民得到灌溉用水,但上游农民没有一定要这样做的积极性。原因是上游

32、农民即使这样做了,他们也无法获得保持水土所带来收益。此时,上游农民种树养花的社会收益远大于他们实际获得的私人收益,从而导致私人最优产量小于社会最优产量。因此,当外部性出现时,市场本身很难有效地配置资源,此时政府的干预就是必须的,制定对上游排污企业有效的惩罚机制,使它们都承担排污这一成本,或者制定对上游种花养草的农民有效的奖励机制,使他们享有种花养草的全部收益,通过政府的干预,使得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一致,从而消除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减少环境恶化。,第三节 环境恶化及原因,(一)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4.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又称共同消费物品,它有两个特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与私人

33、物品不同,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减少其他消费者对同一公共物品的消费。因此,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量都等于该公共物品向社会提供的总量。虽然公共物品的生产包含失去其他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但公共物品的消费没有机会成本,例如一个人对路灯灯光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路灯灯光的消费。 公共物品的另一个特性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就是说,不可能把某人从公共物品的消费中排除出去,例如国防,某国全体国民都在国防的保护下,不可能把其中任何一个国民从国防的保护下排除出去。给人们带来危害的公共物品被称为公害,污染就是公害。公害也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例如一个人吸进有毒的大气,或饮用受污染的水,并不影响别人享受同样有毒的大气

34、或受污染的水。 “搭便车”问题是阻碍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没人能够被排除或应该被排除,理性的消费者就不会为消费公共物品而付钱。消费者不付钱,私人企业赚不了钱,就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因此,自由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或者提供过少的公共物品,这就成为政府干预的理由。,第三节 环境恶化及原因,(一)市场机制及市场失灵5.交易费用 市场的正常运转不是没有成本的。交易费用是指交易中取得信息、互相合作、讨价还价和执行合同的费用。例如,在淘宝网购物,你首先需要查找所需要的物品,但结果出现的大量信息往往会使你晕头转向,通过筛选和过滤,你选定了你要买的物品以及最值得你信赖的商家等。通常,交易费用同市

35、场交易的好处相比是做不足道的。然而,当交易费用超过交易收益或买者太少时,市场就难以建立。没有明确界定的产权,市场不能建立,有了明确界定的产权,如果交易费用很高,也不能保证市场一定能够建立。 解决环境问题有时需要建立市场或明确产权。建立市场产生交易费用,建立和执行产权也有成本,如果这些成本高于产权带来的收益,产权和与之相联系的市场就不会产生。例如,为了通过建立产权保护渔业资源,一种可能的方案是像分配土地那样,把茫茫大海分给渔民,但这样做成本太高,难以实施。在问题涉及许多人或机构的情况下,找到外部效应的来源和大家都同意的解决办法成本也太高。有时,政府运用其权利,把外部效应内化的成本比市场的低,这也

36、是人们争辩政府有理由存在的论据之一。,第三节 环境恶化及原因,(一)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6.不确定性和短视计划 自然资源保护涉及现在与未来之间的选择。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区别在于:不确定性指不知道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风险指知道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不确定性有两种:由决策者不能控制的因素例如天气引起的不确定性和由市场失灵不能提供价格信息引起的不确定性。时间越长,不确定性越大。 自然资源的保护意味着为未来利益牺牲当前消费。人们一般来说是短视的,就是说人们更多地看到的是眼前利益。因为人们偏好当前消费,未来利益被打折扣。特别高的折扣率(贴现率)意味着不保存某一资源。人们把自然资源看做

37、一种资本,如果现在开发,把收益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利息。人们再把利率与如果现在不开发留待以后开发的收益率进行比较。如果利率很高,人们现在就会对更多的资源进行开发。因此,高利率加上低的资源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某一物种灭绝。,第三节 环境恶化及原因,(二)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还可能出现政府失灵。这里简单介绍政府在自然环境保护上的作用和政府失灵。 现代政府可以看作不同人群之间的契约。政府应当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应当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应当为某些特定人群的利益服务。政府应当根据公开透明的法律实行法治。在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下,政府应当为企业的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8、,但一般不应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本身。但是当在某些环境问题上出现市场失灵时,可以通过政府干预来修正市场失灵。不过有效的政府干预还必须满足另外两个条件: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政府干预所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即计划、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市场干预而加于其他部门的成本。 在现实中,政府并不都是负责为社会整体利益服务的。比如,存在着执法不力的政府。例如,在俄罗斯和东欧转型过程中,存在着执法不力甚至执法崩溃的现象。在那里,政府无力保护私有企业免受犯罪活动的掠夺。连人都保护不了,更谈不上对环境的保护了。又如,政府、政府的一些部门或政府官员腐败,这样政府就不是为全社会服务,而是为社

39、会中的某些群体的利益服务。例如,“官煤勾结”,政府官员在煤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私有或股份制煤矿的股份。此后,在矿工生产安全、资源保护等方面对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袒护企业的违法行为。,第三节 环境恶化及原因,(二)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 张帆和李东(2006)总结政府在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问题上应当起到以下作用: 1.认真负责,坚定不移地制定和执行法律,挺身维护社会所有人的利益 对于个人和企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严格按照法律进行处罚。 2.对政府本身的腐败行为进行坚决的处理 必须把政府官员的利益与受政府管理的个人、机构或企业的利益严格划清界限,禁止政府官员接受被管理者的任何形式的赠予。

40、政府必须接受民众和舆论的监督,政府官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2006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官员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官员选拔任用和奖励的依据之一,这是改变地方政府行为的一个可能的办法。3.政府应当理解自己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职权范围,改善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本分守法 学会尊重公民和企业的权利。政府应当放手让市场解决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政府必须明白,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政府无权干涉。,第三节 环境恶化及原因,(二)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然而,现实中,政府干预往往不能改正市场失灵,反而把市场进一步扭曲。原因很多,例如:政府干预的主要目标不是改正市场失

41、灵,国家安全、社会平等、宏观调控可能是政府的主要目标。因此,政府干预常带来未预料到的副作用。 政策作用的对象是理性人,政策的效果取决于人们对政策的反应。有些政策(例如补贴、反对进口和竞争的保护)由于影响人们的预期和财产价值而产生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对政策产生影响,并使改变这些政策在政治上变得困难。 不同的政府政策干预相互影响,使激励机制发生扭曲。这样,环境恶化不仅是市场失灵的结果,也是政府政策扭曲激励机制的结果。 这样就出现了政府没有有效地把产品和资源配置给政府的服务对象,从而出现政府失灵。政府失灵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概况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1. 政府在追求全社会利益时,由于理解错误,安排不

42、当,考虑不周,把原来可以正常工作的市场机制扭曲,对环境产生外部效应。政府干预产生这样的后果是事先无意的。这种结果可以通过政府的强制性命令(例如对最低或最高价格的规定),也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经济手段来实行。 2.政府或其官员谋求自身利益或某一集团利益,有意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例如,官员接受贿赂、官商勾结、包庇企业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一、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1、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沉溺于对经济增长的追求。所谓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水平的提高,有时也指每个人收入或实际消费水平的增加。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增长战略

43、主宰着半个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其特征是伴随着科技进步,人们不断的增加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通过资源的大量消耗支撑着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增长进入了黄金时代。如1963-1968年期间,世界工业生产总产量的平均增长率是每年7%,人均增长率为5%。人们确实从经济增长战略中得到了许多史无前例的好处: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提高了整个世界经济水平,每个国家的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得到加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使得许多国家消除了贫穷,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消费方式也向更舒适、更高层次发展。,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经济增长战略在使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44、、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贫富不均情况严重,由此而引起的相当部分的人们受到良好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机会在减少,表现为失业、健康状况恶化、犯罪率上升等种种社会矛盾以致出现社会不稳定。因此,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概念,并试图用经济发展战略代替经济增长战略。所谓经济发展,是指使一系列社会目标实现的发展。从此观点出发,一种经济如果随时间推移不断使人均收入得到提高却未能使其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就不能称之为发展。由于一系列的社会目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所以某种程度上经济发展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过程,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三种彼此相联系的提高或改

45、善:(1)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包括人均收入的提高(尤其在是在发展中国家)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因为人均收入和环境质量共同决定着个人或社会福利(效用)的高低。(2)教育、健康、总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表现为咱们的技能、智力、能力等方面的进步。(3)国家的自重与自爱意识的增强,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还应当展示出独立意识的提高。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外延要比经济增长广泛的多,它不仅包含了经济增长的内容,而且还涉及其他社会福利的改善或社会进步。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使人们开始摆脱单纯对经济增长的追求而把发展的目标逐渐转移到对社会及经济结构的改善和变化上来。,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2.发展到可持续

46、发展尽管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相比,前者意识到了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但它与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存在着相同的缺陷,即忽略了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正是这种忽略导致和加速了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恶化。于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资源的破坏与枯竭难以确保未来经济的不断增长,而环境的恶化又阻碍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正侵蚀着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所最终依赖的资源环境基础。人们开始担心目前的经济发展能否持续下去。为此,人们不得不开始反思和总结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的缺陷,努力寻找一种建立在资源环境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长期发展、持续到未来的模式。因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产

47、生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崭新的发展理念。从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认识上的两大飞跃。如果说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使人们的认识从单一的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认识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那么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则使人们认识到资源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资源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认识到经济、社会与环境目标统一,也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次突破和发展。,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从不同角度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一)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1.生态持续性 它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生态平衡,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带

48、来的对生态环境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例如,1991年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学联合会联合举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专题研讨会上就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另外,还有学者从生物圈概念出发,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以及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2.社会持续性 例如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值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着重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

49、好的生活环境。这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特别强调社会公平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因此,发展的内涵包括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获得必需资源的途径,并创造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人权的环境。,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3. 经济持续性 认为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名制约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不仅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要素的协调统一。而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例如,有的学者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经济利益增加到最

50、大限度”。有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是 “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 4.科技持续性 实施可持续发展 ,除了政策和管理因素外,科技进步起着重大作用。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无从谈起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的学者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 “零排放” 或者 “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还有的学者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他们认为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是技术差,效率低的表现。他们主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技术合作,以缩小技术差距,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生产力。同时,应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更有效地使用矿物能源的技术,提供安全而又经济的可在能源技术,以限制使全球气候变暖的co2的排放,并通过恰当的技术选择,停止某些化学品的生产与使用,以保护臭氧层,逐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