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及教案.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6487929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及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及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及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及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及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教 材 简 析本 册 教 材 共 有 5 个 方 面 的 内 容 。 第 一 单 元 : 我 们 周 围 的 空 气 ,7 课 时 。 第 二 单 元 : 冷 和 热 , 8 课 时 。 第 三 单 元 : 奇 妙 的 声 音 王国 , 5 课 时 。 第 四 单 元 : 吃 的 学 问 , 5 课 时 。 第 五 单 元 : , 3 课时 。 本 册 内 容 是 科 学 课 的 深 入 , 既 可 培 养 学 生 动 手 能 力 , 又 可 培养 学 生 的 创 造 力 。目 的 要 求通 过 本 册 教 学 , 使 学 生 通 过 观 察 、 实 验 、 思 考 对

2、现 象 或 结 果 作出 合 理 的 解 释 或 有 依 据 的 推 测 。使 学 生 进 一 步 明 白 科 学 探 究 的 一 般 方 法 。初 步 学 会 认 识 事 物 的 性 质 。初 步 学 会 认 识 事 物 的 变 化 规 律 。初 步 学 会 按 照 一 定 的 标 准 将 事 物 进 行 排 序 和 分 类 。重 难 点培 养 学 生 进 行 科 学 探 究 , 体 验 科 学 探 究 的 全 过 程 。培 养 学 生 排 序 和 分 类 的 能 力 。培 养 学 生 设 计 实 验 的 能 力 。学生素质分析学 生 已 经 学 习 了 一 年 的 科 学 课 , 初 步

3、接 触 了 科 学 探 究 。 学 生 对 大自 然 , 特 别 是 对 身 边 的 自 然 事 物 、 自 然 现 象 充 满 了 强 烈 的 好 奇 心 ,喜 欢 问 个 为 什 么 , 喜 欢 提 问 题 , 爱 提 问 题 , 这 将 驱 使 他 们 在 教 师的 引 导 下 进 行 进 一 步 的 科 学 探 究 。 但 是 在 现 在 的 大 环 境 下 , 有 相当 一 部 分 学 生 和 家 长 对 这 门 学 科 不 是 很 重 视 。教学措施带 领 学 生 进 行 科 学 探 究 , 体 验 科 学 探 究 的 全 过 程 。加 强 学 生 动 手 、 动 脑 , 做 好

4、探 究 实 验 。培 养 学 生 按 照 一 定 标 准 对 事 物 进 行 排 序 和 分 类进 度 表单元序号 单元主题 课序 课题 课时 周次1 空气的性质 2 12 热空气和冷空气 2 23 空气中有什么 2 3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4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 41 冷热与温度 1 42 热的传递 1 53 加热和冷却 2 64 吸热和散热 2 7第二单元 冷和热5 水加热、冷却后 2 81 声音的产生 1 92 声音的传播 1 103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 10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4 不同的声音 2 111 我们吃什么 1 122 怎样搭配食物 1 123 食物的消化 1 1

5、3第四单元 食物和消化4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2 131 排序 1 14第五单元 排序和分类2 分类 2 15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1 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能用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2、能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3、知道空气具有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4、指导压缩动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了解并关注压缩空气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应用。5、能够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和认真思考。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课 时 安 排:2 课时教 学 过 程: 一、证明空气

6、的存在。1、 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多变化,动物植物都需要。(学生回答)2、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儿有空气呢?3、 教师或学生演示书上的两个实验。4、 小结: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可以借助其他物质证明它的存在。那么空气有什么性质?我们现在就来研究。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1、 谈话:这是一只气球,你能把它吹大吗? (学生很容易吹大。)2、 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再来吹气球,能把它吹大吗?(学生试吹,吹不大。)3、 提问:为什么吹不大?你有办法把它吹大吗?(学生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实验,汇报结果和结论。)4、 小结: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要占据空

7、间。证明了空气的存在。5、 继续证明:把一团纸塞进玻璃杯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杯子不能斜,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并汇报结果)三、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1、 谈话:我们知道了空气占据空间的重要性质,那空气有没有质量呢?(学生假设)2、 提问: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出示课本提供的材料。(学生设计实验,并汇报实验方法。)3、 教师进行试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空气有质量。四、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点,归纳空气的性质。1、 提问:水有什么性质?水和空气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教师演示两者的压缩性比较试验。(学生观察、讨论、汇报结果,填写表格。)五、探

8、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1、 出示充了气的塑料口袋,问:用手轻压有什么感觉?松手后挥发生什么现象?怎么回事?(学生分组实验,再汇报结论。)2、 小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六、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大小。1、 提问:压缩空气的多少与它的力量有关吗?2、 全班安装好器材,进行试验。(学生边实验边纪录,并得出结论。)七、探究压缩空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1、 指导学生制作空气枪。(学生自选材料制作,玩空气枪,并总结汇报规律。)板书设计: 占据空间1、 空气的性质 有 质 量可以被压缩,有弹性1.2、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

9、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 教学措施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把书翻到 P6,这课的标题是“空气是会流动的吗”, 又是个问题,先来说 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3、 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

10、的后面,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板书课题 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1) 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如果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你有什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我们这堂课上完了吗?有关空气流动,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体验 板书 流动的空气 风 从学生的提议中选取“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问题 2、空气的流动(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

11、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通过这 2 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冷空气是下沉的 板书 热空气 演示 P6 实验二 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 适当点拨 让学生自我总结板书 上升 板书猜想答案(下沉) 3、冷热空气的对流(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 的对流呢?(2)演示 P7 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小组讨论实

12、验方案 用实物投影展示 把观察结果写在 P72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1) 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2)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画流动图 板书 热气球孔明灯 三、课外拓展 1、 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板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 空气是会流动的 热空气 上升 冷空气 下沉 热气球 孔明灯 1.3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份及二氧化碳的性质;2、在实验过程中能及时作好记录,并会把观察到的实

13、验现象恰当描述。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氮气、氧气等气体混合而成的;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3、了解氧气及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得出的结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依据;2、体验逻辑推理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3、让学生经历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聚焦空气1、谈话:老师听说你们很聪明,老师想请你们来猜一猜,这里有三支点燃的蜡烛,如果在第三支蜡烛上方罩上这只玻璃杯(演示大号的),第二支蜡烛上方罩上这只玻璃杯(演示小号的),第一支蜡烛上方不罩玻璃杯,这三支蜡烛中哪支蜡

14、烛燃烧得最久,哪支最先熄灭呢?2、谈话:事实胜于雄辩,最后结果是不是跟你们猜的一模一样呢?请大家瞪大眼睛看清楚。(教师演示)3、提问: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4、学生尝试分析演示实验结果的原因:学生有可能会说,没罩杯子的蜡烛周围由于有源源不断的空气,所以暂时不会熄灭;由于杯子小的里面的空气少,一会儿就烧完了,所以它里面的蜡烛第一个熄灭。5、提问:由此可以推想:燃烧跟什么有关系呢?(板书课题:空气)二、层层深入,认识空气1、提问:那燃烧与空气有怎样的关系呢?你们想不想也用实验来探究一下?2、多媒体投影第 9 页实验情景图及实验方法。3、小组商量一下实验步骤及进行成员分工。4、下发实验记录表及学生进

15、行实验。5、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现象。6、提问:饮料瓶中剩下的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7、学生猜测。8、引导学生用实验来检验猜测。9、根据以上研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可以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它们各具有什么性质?10、讲述:通过讨论,我们明确了“空气中有什么”了(把课题补充完整)。原来,空气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而是一种混合气体,这张图清清楚楚地显示了空气的组成成份(多媒体出示空气成分比例图)。三、运用实验,揭示性质1、提问:空气中有一种重要的气体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呢?你们对二氧化碳了解吗?2、谈话:你们对二氧化碳的认识正确吗?为了研究需要,我们先一起来制取两瓶二氧化

16、碳,好吗?3、指导学生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器材介绍:广口瓶、橡胶管、瓶塞、食碱、稀盐酸多媒体出示制取二氧化碳情景图及实验方法。教师讲解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学生分组制取二氧化碳。4、讲述:二氧化碳已经制取好了吗?二氧化碳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呢?让我们先从观察二氧化碳开始吧!观察二氧化碳,并作好实验记录。学生汇报交流。提问:二氧化碳还有什么性质呢?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你们肯定会发现的。多媒体出示实验情景图及方法介绍。学生按实验提示实验并填好观察记录。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思。讲述:二氧化碳还有一个神奇的本领,想不想知道?那好,自己来探究吧!多媒体出示实验情景图及操作方法。学生实验并及时作好实验记录。5、

17、讲述:通过实验,现在大家已经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参加“慧眼识气体”活动吧了!(多媒体屏幕显示:“慧眼识气体”几个字,下面有介绍:有三瓶透明的气体,它们是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但搞乱了排列顺利,你能从中辨别出哪一瓶是二氧化碳呢?)6、学生想办法判断二氧化碳。7、小结:同学们真是足智多谋,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就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是吗?嗯,学习真有用!四、有效利用,改善生活1、讲述:由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老师想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他们将氧气、二氧化碳恰当地运用到了生活、生产中,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学们,用你们的双眼,用你们的大脑,一起来找找,氧气及二氧化碳的用途有

18、哪些,分别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2、学生汇报。3、教师用多媒体画面补充学生所说。4、小结:人类多么聪明,利用科学技术,让“小气体”作大贡献。同学们,学好本领,将来要让这些气体的用途更广泛,好吗?五、拓展延伸,关注生活问题: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了会怎样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怎么增加的呢?我们可以为人类共同的家园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板书:空气中有什么氧气 支持燃烧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 重氮气教学后记:1.4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一、教学目标1、探究过程和方法: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了解保护

19、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课时安排 二课时(课堂一课时,课后调查汇报一课时)三、 教学准备盆栽植物两盆,塑料袋,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2、 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3、 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板书 :生命之源 板书: 空气 加深世界环境日的保护意识二、自主学习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1

20、) 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2)观察 P12 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空气是生命的关键 意识到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2、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怎么知道空气受污染了呢?(3)讨论研究 P14 的车辆尾气实验,定实验计划(4)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利用小组搜集的资料对 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安全最重要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3、我们能做什么(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

21、们能做什么呢?(2)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3)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 让学生从小学生的角度讨论我们能做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4、调查反馈(1) 通过车辆尾气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空气污染还会造成哪些危害? 从实验中了解车辆尾气的“毒害”性 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三、课外拓展1、 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2、 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延伸到课外,学生合作的完成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板书设计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植物生长需要空气动物生活需要空气人的生存需要空气教学后记:第二单元 冷和热2.1 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

22、: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直到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3、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教学准备:温度计、水杯、曲线图、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 出示不同温度的三杯水(冷水、温水、热水)2、 操作:(1)、提出要求:A: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B:5 秒钟后,同时插入温水中。(2)、学生按要求操作。3、 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4、 想想为什么会这样?5、 说明什么?6、 小结:这件事告诉我们,感官不能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二

23、、 科学探究(一)、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1、感官不能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2、介绍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A: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B: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野炮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呢蹦到容器的底和侧壁.C: 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注的顶端保持水平.3、学生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4、学生实践操作:动手测量前面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二)、一杯水温度的变化1、思考:一杯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是先快后慢,还是均匀地下降,还是2、学生进行预测3、怎样才知道是否正确呢?1、

24、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听。A: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B: 时间要准确,每隔两分钟读一次温度; C:实验过程中不要把温度计拿出来2、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3、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把数据记录下来。4、 依据数据表制作曲线图。5、 看曲线图思考: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会怎样变化?6、 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三、 总结今天学习了冷热与温度, 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了解了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会怎样变化的。掌握了科学的观测方法。希望同学们能把科学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教学后记:2.1 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1、

25、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直到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3、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教学准备:温度计、水杯、曲线图、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 出示不同温度的三杯水(冷水、温水、热水)2、 操作:(1)、提出要求:A: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B:5 秒钟后,同时插入温水中。(2)、学生按要求操作。3、 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4、 想想为什么会这样?5、 说明什么?6、 小结:这件事告诉我们,感官不能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二、 科

26、学探究(一)、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1、感官不能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2、介绍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A: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B: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野炮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呢蹦到容器的底和侧壁.C: 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注的顶端保持水平.3、学生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4、学生实践操作:动手测量前面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二)、一杯水温度的变化1、思考:一杯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是先快后慢,还是均匀地下降,还是2、学生进行预测3、怎样才知道是否正确呢?三、 教师

27、提出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听。A: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B: 时间要准确,每隔两分钟读一次温度; C:实验过程中不要把温度计拿出来四、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五、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把数据记录下来。六、 依据数据表制作曲线图。七、 看曲线图思考: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会怎样变化?八、 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2、总结今天学习了冷热与温度, 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了解了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会怎样变化的。掌握了科学的观测方法。希望同学们能把科学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教学后记:2.2 热的传递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

28、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2了解固体的主要传热方式是传导气体和液体的传热方式是对流。教学准备:酒精灯汤勺蜡烛烧杯木屑石棉网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天,我们手冷时,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使我们的小手逐渐温暖起来。生活中好友许多这样的例子,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如何传递的。(教师板书课题:热的传递)二科学探究:今天的实验,离不开酒精灯,现在我们先了解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教师介绍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学生掌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热在固体中的传递1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一下。2教师讲解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

29、,在金属汤匙柄前端中端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其凝固。(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汤匙,用酒精灯分别在汤匙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融化的情形。3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进行观察。4、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想想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5、小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板书:热在固体中传导)(二)、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1、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那么热在液体和空气中也是这样传递的吗?现在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看看热在液体和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热在液体和空气中)2、教师讲解实验步骤:(1)、把木屑放入水中加热。(2)、观察木屑在

30、水中是怎样运动的。3、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进行观察。4、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想想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5、小结:对流: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是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板书:对流)三、思考: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学生思考,回答。介绍“辐射”辐射: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板书:辐射)四、拓展1、 热传递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谁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生活中热传递的例子?2、 学生自由发言3、 出示图画(20 页下图) 4、 请同学们想想,图中都有哪些热的传递方式。5、 学生思考分析,自由发言。五、总结今天我

31、们研究了“热的传递”谁来说说热都有哪些传递方法?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学到的科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教学后记:2.3 加热和冷却教学目的:1、指导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2、了解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教学准备:酒精灯、蜡烛、糖、水槽、热胀冷缩演示器、烧瓶、插有导管的胶赛、三角架教学过程:一、 导入:谁知道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二、 学探究(一)、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1、请同学们想想糖、蜡烛加热以后会怎样?2、他们冷却以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发言3、真地向同学们说得那样吗?我们用实验验证一下

32、。4、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进行观察。5、请学生说说看到的现象。6、板书:加热后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凝固成固体。7、还有那些物体像糖或蜡烛一样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凝固成固体?学生思考,回答。8、 结:这说明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的形态产生影响。9、 资料介绍:干冰(二)、加热和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的形态产生影响,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像糖或蜡烛一样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凝固成固体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1、 铜球加热或冷却体积的变化(1)、教师演示实验:A:出示“热胀冷缩演示器”,铜球恰好能从铁圈中通过。B:用酒精等给铜球加热。C:演示铜球过铁圈。铜球不能从铁圈通过。D:铜球冷

33、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3)、板书:铜球加热或冷却体积发生了变化2、酒精和水加热或冷却体积的变化(1)、酒精和水加热或冷却会有类似铜球的变化吗?我们用实验来证明。(2)、教师演示实验。(3)、学生观察现象,进行思考。(4)、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5)、板书:酒精和水加热或冷却体积发生了变化。3、气体加热或冷却体积的变化(1)、气体加热或冷却会有变化吗?请同学动脑想想,看看能不能利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设计出研究空气加热或冷却后体积变化的实验? (2)、学生思考,设计实验。(3)、说说你的实验方案。(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4)、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

34、)、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6)、板书:气体加热或冷却体积发生了变化。4、小结: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5、资料介绍:温度计的发明三、 课外延伸讨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学生自由发言四、 总结今天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体积和形态产生了影响,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能够加以解释。希望同学们能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教学后记:2.4 吸热和散热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完成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2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二)知识与

35、技能: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2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2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3有认真、细致、严格操作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任务。二、教学准备:杯子、温度表、水、沙、记录表、黑白纸杯、不同颜色的气球等。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课,我们研究了热传递的几种方式。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一样吗/(二)自主学习:1研究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相同。(1)师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A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很快?B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也很慢?C哪些物体吸热慢、散热快?D哪些物

36、体吸热快、散热慢?(2)你知道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吗?(3)学生预测水和沙这两种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情况。(4)分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去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控制哪些相同条件?需要哪些材料?小组内应该怎样分工?怎样去做实验?(5)学生分组实验:A水和沙要一样多,杯子要一样。B要阳光下观测 10 分钟,测量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再到阴凉处观测 10 分钟记录下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C将实验的结果记录在 P78 的表格中。D完成 P78 的剩余内容。(6)汇报交流。(7)得出结论。A沙吸热快,散热也快。水吸热慢,散热也慢。B对比实验:像这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比较的实验叫做对比

37、实验。2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吸热、散热性能一样吗?(1)学生讨论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2)学生汇报研究的方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A预测;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D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三、巩固应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教学后记: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3.1 声音的产生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

38、是有规律的。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通过铃声,大家都知道该上课了。老师这里也有这样一个装置(展示)。一会儿,我给它接上电源,使它发声,你们能分辨出前、后两次的铃声有什么不一样吗? 提问:前后两次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能准确说明有什么不一样? 谈话:在低年级的自然课中,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声音除强弱不同外,还有高低的不同。关于声音,现在你还想进一步了解些什么问题?谈话:(根据学生的想法)看来大家对声音这一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很浓,要想知道(学生的想法),首先得摘清楚“声音这种自然现象是怎么回事”。学会了这个知识,掌握了研究办法,你才有可能研究刚才提到的那问题。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声音的产生。(

39、板书)二、学习新课1、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1)谈话:研究声音,必须先让物体发声,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根锯条,有办法让它持续较长时间发出声响吗?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2)谈话:用它(手拿鼓槌)让鼓发声都会吧?敲鼓时声音只限小组听到就行了,为更清楚地观察到鼓面的情况,可以把桌上的几粒豆子放在鼓面上。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平时,还见过类似这样的现象吗?2、归纳概括“物体发声时都振动”(1)谈话:从刚才的实验和事例看,这些发声的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教师适时给出“振动”一词,引导学生正确描述。(2)提问:锯条发声时振动;鼓发声时,鼓面振动;水发声时,水面振

40、动。刚才大家举的例子中,物体发声时也振动,关于声音的产生这个问题,由此你可以推出什么?为什么这样推想?学生通过讨论,应该认识到物体发声时都振动,所以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3、进一步演绎验证结论(1)谈话:说起来,物体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如果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气体要发出声音,就一定处于什么状态?生活中有气体发声的例子吗?(板书) 学生讨论。(2)谈话:像空气这样的气体,无色、透明,怎么才能看见它在发声时是否振动?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a、明确小烧瓶内有空气;b、吹气时发声,里边的气应该振动;c、小球如果振动了说明什么?小球如果不振动说明什么?由此可以告诉我们什

41、么?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并讨论,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空气是物体,发声时也振动。(3)谈话:有没有不振动也能发声的物体?咱们让鼓、锯条在发声时突然终止振动,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4)提问,这样的结果说明什么?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谈话:知道了声音的产生,你看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在音乐演奏过程中,经常听到有些打击乐器发出短促的声音,演奏者运用什么样的演奏方法?为什么? 学生可以讨论,也可以演奏说明。(2)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并填写课本 P52 上的空白。)(三)巩固、扩展提问:谁能让这纸发声?它在发声的时候振动吗?我用锯条代替手,

42、纸从齿上划过,相当于一个个锯齿敲击它一下,连续让锯齿敲击这张纸片,会怎么样?学生自己可以试一试。手拨动与锯条快速拨动纸片,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怎么不一样?振动快慢对声音有什么影响? 根据教学时间安排这一内容的活动。(四)布置作业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怎么传到我们这里的?下节课我们来研究声音的传播问题。教学后记:3.2 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的达成目标:指导学生认识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媒介,培养学生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各种物体中都能传播。教师准备:土电话、漏斗、胶管、钥匙、水槽、石头、铃、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线、纸

43、杯、勺子筷子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课题探究活动: 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课电铃声在空气中传播等实例。和学生玩一个简短的“捉迷藏”游戏(设计意图:空气传声是声音传播的最普遍形式,学生已有一定经验,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并在小游戏中感受认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及传播的方向。)2、设计实验与活动 探索物理规律 活动: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启发学生分析、讨论,通过以上活动感受认识“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播及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其它物体中传播吗?(大部分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少部分在水中和固体中传播,真空中声音的传播事例可能没有。)实验探究:利用

44、水、盐水、石块、水槽、书桌、金属管、土电话等多种物品设计实验,探究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 实验一:“听听写字的声音”(1)四人一组,一人在桌面纸上写字,其余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听声音。(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过来的?(3)然后用别人的方法再次听听声音,讨论:不同途径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4)全班交流后得出: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的本领强。实验二:用铅笔轻敲金属管的一头,同学们把耳朵贴在金属管的另一头,能听到声音吗?实验三:设计实验,研究液体能否传播声音。(1)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走到学生中去,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2)交流实验方案。

45、(提醒学生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和思考同学的发言,适时进行评价和鼓励。)(3)各组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际操作,并作好记录。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途径。 提问:游泳时潜入水下听到过声音吗?这些声音是怎样传播来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再举些生活中的实例。(设计意图:这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在探究中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力等科学素养。)(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师:鱼也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这表明水能够传声。小组

46、交流分析总结、综合认识“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进一步明确声音必须依靠媒介传播,多媒体演示: 著名的“真空铃”实验 装在抽去空气钟罩里的闹钟,让学生能观察到闹钟的铃锤在动。 提问:你们听到铃声了吗?为什么会听不到闹钟的声音?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推测?学生自由讨论。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后,引“真空”的初步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活动:探究声音传播的形式 利用大鼓和上面吊有小球的纸屏演示实验(鼓发声时鼓面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带动纸屏及小球的振动。发声体周围的空气会形成不断振动的声音的波浪即声波。 多媒体演示:水波现象借以比拟、空气传声的微观动画 学生观察、解析实

47、验现象 初步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情境活动 :设想当人类到了月球上将怎样交流?(学生表演) 理论依据:声音传播需要媒介 4、巩固扩展活动 形成探究品质 制作并研究土电话: 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大小的声音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分别是棉线和金属线,你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思考:平常人们常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涉及到哪些声音的知识?5、反思总结 达成教学目标3.3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认识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二)能力目标探索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能

48、力。 教学重点:体验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学准备:音叉、棉花、闹钟、录音机、耳朵构造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耳中的?我们今天就要讨论人类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听一听放出来的声音与自己的声音一样吗?(二)新课教学1、整体感知人能听到声音,除了需要发声体、传声介质外,还必需具有健康的耳朵。由于双耳效应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发声体的位置,也是双耳效应使我们能感受到逼真的立体声效果。教师向学生介绍人耳的构造。2、教学互动互动 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无声的世界将会怎样?明确 利用大家储备的知识,启发讨论,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49、。展开丰富的想像,模拟无声世界,从而感受声音的奇妙。 互动 2:为什么听自己的录音与自己的声音不一样呢?明确 利用音叉体验骨传导传声。听自己的录音传声介质是空气,而听自己的声音传声介质是骨,所以两次声音不一样,因此如果是传导障碍产生的耳聋,可以利用骨传导的方法听声音。 互动 3:让小闹钟响起来,蒙上眼睛,看谁能先说出它的位置。明确 同我们的眼睛一样,两只耳朵可以分辨发声体的方位,即双耳效应。3、认识耳廓的作用:(1)写出预测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预测。(2)思考:如果没有耳廓,会怎么样?4、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阅读讨论,汇报。(三)、巩固应用:1助听器可以帮助耳聋的人听到声音。2利用一次性纸杯,塑料管制作“听诊器”。3简述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教学后记:3.4 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征。辨别声音的强弱与高低。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3、学以致用,自制简单的乐器演奏。教学重点: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教学准备:橡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