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第四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二年级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
2、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同时二年级还有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特不好,作业速度特别慢,学习懒散,自控能力又较低,学习依赖性也较强。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一) 解决问题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二) 表内除法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
3、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三) 图形与变换本单元在前面所学内容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四) 万以内数的认识。仍分两段:1000 以内数的认识、10000 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五) 克与千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 1 克和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六)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 100 以内)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4、以及加、减法估算。(七) 统计(以 1 当 5 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 1 当 5 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八) 找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想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让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 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四、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 ,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
5、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6、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5 个单位) 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 加、减法笔算,表内除法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六、
7、教学措施1.扎实认真的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用心琢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2.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力求让学生收获不同的数学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3. 课堂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4.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努力创建快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轻松开心的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5.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能及时记录平时的教学感悟,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多学习名师大师的思想和方法,争取让自己的教学有特色,有提高。6.加强学习与
8、研究,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做个学校、家长、学生满意的好教师。7.勤于和家长联系,多和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让孩子在学校和家里都得到最好的发展。8.根据学情分析,我将对后 30%学生进行上课纪律的教育、作业速度的训练,以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致力于培养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课堂互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们在具体情境、动态交流中学习数学知识,共同发展。9.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
9、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七、课时安排(一)解决问题(5 课时)1、加减、连减应用题3 课时2、乘加应用题2 课时(二)表内除法(14 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 课时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4 课时3、除法应用题3 课时整理和复习1 课时(三)图形与变换(5 课时)1、锐角和钝角2 课时2、平移和旋转2 课时3、剪一剪1 课时(四)表内除法 (11 课时)1、用 79 的乘法口诀求商4 课时2、解决问题5 课时3、整理和复习2 课时(五)万以内数的认识(12 课时)1、1000 以内数的认识4 课时2、10000 以内数的认识4 课时 3、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 课时(六)克和千克(2 课时)(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12 课时)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3 课时2、几十几百的加减法5 课时3、加减法的估算2 课时4、整理和复习1 课时有多重1 课时(八)统计(6 课时)1、 简单的复式统计表2 课时2、 简单的复式统计图2 课时3、 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练习课2 课时(九) 找规律(2 课时)峡溪学校 罗彦2009 年 2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