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8课《昌盛的文化》随堂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62095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课《昌盛的文化》随堂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18课《昌盛的文化》随堂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18课《昌盛的文化》随堂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18课《昌盛的文化》随堂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18课《昌盛的文化》随堂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八课 昌 盛 的 文 化,学史致用,把下列人物、地名,按佛、道两教归纳:, 玉皇大帝 如来佛 少林寺 武当山 太上老君 灶神 五百罗汉唐三藏, 项为佛教,其余为道教,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万年寺普贤菩萨,峨眉金顶,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地藏菩萨,文殊菩萨,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观世音菩萨,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位于湖北十堰的武当山;,位于安徽黄山的齐云山,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道教圣地青城山,老子,道教教主太上老君,太上老君,遍布各地的城隍庙(城隍:古代神话中守城池的神),八

2、仙过海,一、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佛教,古印度,西汉末年 (经丝绸之路),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前的一切痛苦,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在来世得到幸福。,道教,中国,东汉后期,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佛教东来路线图1,在延安时,有一次和李银桥出去散步,毛泽东说:“我们去看寺庙,好吗?”李银桥说:“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毛泽东对李银桥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道教和佛教的区别,对人生的态度:佛教:认为人生是痛苦的道教:认为人生是快乐的教义特点:佛教是注重来世道教是关注现实,重现世,封建统治阶级为什

3、么总是积极提倡和扶持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的基本教义起到了迷惑人们思想的作用,这有利于维护现存的等级秩序 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原因:,思考:,佛教传入后,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相结合,逐渐中国化,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道教在中国的影响有哪些?,道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古代化学、医学、药物学的发展,同时道教对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也无处不在。,有许多佛教词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基本词汇了。如:唯心、真理、实际、真实、本质、因果、共相、观念、意识、思维、主观,客观、过去、现在、未来、世界、化身、语录、因缘、烦恼、彼岸、刹那、解脱,觉悟、平等、悲观、泡影、清规戒律、

4、三生有幸、一针见血、五体投地、借花献佛、泥牛入海、现身说法、天花乱坠、天女散花、一丝不挂、昙花一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心猿意马、唯我独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都成为现实生活用语。,宗教的本质,客观世界在人脑中虚幻的反映 ,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三 教 共 栖 图,东汉以后,思 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史记与司马迁,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前90年),字子长,(今陕西韩城)人。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

5、中。管理车骑,随从皇帝出行。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捕下狱,做了中书令。他按照汉朝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受了“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55岁那年最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

6、工作。,史记,司马迁,司马迁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 了纪传体的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虽 然这五种体例各有区别,但它们却是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1)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了社会条件。 2)就司马迁个人来讲:博览群书,完成父愿, 寻访史迹,搜集资料,坚忍不拔,奋笔疾

7、书,想一想:,、史记的写作有哪些特色?,史料详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实事求是。如: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指斥暴君、酷吏,大胆评论汉武帝的功过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 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同为战国策士,苏秦主要是一位发奋者的形象,而张仪身上更多的 却是狡诈权谋。张良、陈平同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但司马迁笔下的张良令人莫测 高深,带有几分神异;而陈平这位智囊却富有人情味,没有张良那种仙风道气。 史记同类人物形象之间尚有如此明显的区别,不同类型人物形象之间更是形 成巨大的反差,鲜明的对照,人物的个性

8、在差异、区别中得到充分的显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天下大乱,秦朝已无力继续建造未完成的地下军阵。,史海揭谜,兵马俑已发掘四个佣坑,代表了古代军队编列的左军、右军、中军和指挥部。其中一个中军佣坑未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结合秦末形势,想想看,这是为什么?,2、秦兵马俑为什么都面向东方?,象征着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反叛。,世界第八大奇迹: 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太神奇了,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秦兵马俑的规模怎样?气势如何?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精神风貌? ?,宏大 壮观 威武雄壮 开拓进取的风貌 。,一、宗教1、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原2、道教东汉年间土生土长 二、史学司马迁与史记 三、雕塑秦陵兵马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