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 科 语文 课 题 24、出师表 课 型 新授知识能力1、了解“表”的有关知识。2、学习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过程方法1、能够熟读并背诵全文。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教学重点 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必知的东西:例如书法家不能不知道兰亭序 ;军事家不
2、能不知道孙子兵法 ;二胡演奏家不能不知道二泉映月 ;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是忠臣不能不知的文章诸葛亮的出师表 。苏轼曾经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 ,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 。二、解题1 .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的
3、言事呈文。2 .诸葛亮是在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跟随教师的叙述走进本课的学习认识表这种文体回顾以前学过的其他古代文体,如:说,记,书等了解诸葛亮写出师表的的原因通过 23 课的学习,学生已对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的叙述把学生自然地领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表这
4、一文体的特点了解作者 写作背景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3.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明确:1、宜开张圣听2、昭平明之理3、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5、4、营中之事,悉以咨之5、亲贤臣,远小人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4.请把这六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明确:三个方面的建议:1广开言路;2严明赏罚;3亲贤远佞。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 “开张圣听” ,对贤臣“亲之信之” ,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全文了解古今词语的含义归纳总结诸葛亮提出的建议思考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能准确翻译全文积累古今异义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根据阅读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读规律,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个浅层次的感悟,从而为深层次的感悟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