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52086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应用多媒体与教师的提问相结合,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开垦耕地面积扩大;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

2、引导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冶铁技术的发明、农业技术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教材分析】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制度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这一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其前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变法促进封建社会的形成,其中以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著。奴隶主向地主的转变,奴隶向农民的转变课文只作了极简单的讲述,教学时要适当补充这一方面的内容。【重点和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3、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和掌握春秋战国基本知识,有助于本课继续学习春秋战国的另一特征大变革的时代。学生对历史基本理论知识的缺乏,需要教师化难为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突破本课重难点。【教学策略】1.从复习第 6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的知识点,指出春秋战国不仅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还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开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变革,以此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2.讲述“都江堰”栏目时制作教学软件显示其防洪灌溉的原理。3.使用图示的方法在课件中逐层显示商鞅变法的内容与意义,使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资源】自制 PPT【教学过

4、程】一、复习与导入: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战乱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经历了这个时代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今天,让我们通过三幅形势图来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点,走进那个动荡的时代。展示: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秦灭六国示意图。生:一起对照图片回忆知识点。师:这三幅图让我们再次体验了春秋战国的纷争,也体现了春秋战国的特征之一大动荡的时代。春秋战国还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大变革、大转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 7 课大变革的时代,去感受社会的转型,时代的变革。2、讲授新课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师:变革改变、改革的意思,指生产方式、生产工具、社会制度等的改变或新的

5、变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春秋战国时期具体变革的事例?生:1.铁农具的出现和使用2.牛耕的使用和推广3.都江堰的修筑4.商鞅变法等各国变法运动(生产关系的改变、社会制度的改变等)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首先是铁农具的出现和使用。1.铁农具的出现和使用图片:北京人的石器 、 半坡人的石器 、 河姆渡人的骨耜 、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图片,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亲手耕种,你会选用哪种农具?为什么?生:选择铁农具,铁农具的优点:锋利、耐磨、易打造、成型等。师:给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生产工具的表格进行比较。得出认识,生产工具的进步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6、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师:结合图片和史料,找出铁农具出现和扩大的时间?从题目入手,解释变革的含义,学生在初步认识变革含义的基础上,能够找出具体事例。培养对历史概念学生理解、归纳的能力。自然过渡学生通过回答,比较出铁农具的优越性。情景的假设,图片的比较,易于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的标志。生:春秋、战国。师:铁农具的广泛使用,给当时社会带来怎样的作用?生: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大量的荒地得以开垦,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过渡:铁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的另一个因素是牛耕。试一试:用牛耕以前人们是怎样耕地的?请

7、两组同学上台演示:一组演示用耒耜翻地(倒退) 、另一组表演人拉犁翻地(前进) ,不久,拉犁者脚步变得吃力,并不断用手擦汗。师:看完表演你有什么体会?怎样解决人体力不足的问题好呢?生:牛耕师:想一想:牛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它的出现有何重大意义?生:春秋末年出现,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总结过渡: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劳动效率,为精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也为开山凿渠提供了便利,因此,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修水利。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3.都江堰的修筑师: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为什么李

8、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都江堰呢?大家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进行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图讲解原因) 治理岷江,人们早已望眼欲穿。公元前3世纪,李冰被秦王任命为蜀郡郡守,成为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李冰有着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深入高山峡谷,观山势,察水情,寒来暑往,日夜操劳,制订治水方案。师:刚才通过几位同学的演示和讲解,我们了解了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

9、造福于人民,特别是经受了2008年的大地震。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为下文的分析作铺垫。表演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出牛耕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牛耕也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由于经过准备,学生会踊跃举手、积极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师:人们千秋万代颂扬着李冰父子的功业。传说李冰为了治水废寝忘食,终于在一个漫天风雪的黄昏,他拄着黄荆拐杖,举步艰难,昏倒在雪地上,数日后与世长辞。李冰的事迹光照史册,中国人永难忘怀。展示图片,回答问题:你知道对联中“太守”是谁?“二王庙”又

10、为纪念谁?生:李冰,李冰父子师:提到治水,我们就会想起之前学过的大禹。结合这首诗“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怎样评价李冰?过渡: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大量的私田。4、商鞅变法(1)背景: 由公田到私田铁农具 劳动工具的改进 土地利用率牛耕 耕作方法的改进 和农作物产量 都江堰 基础设施的建设 显著提高。解释概念:“公田”:奴隶主本身拥有国家分给的田地,不可进行买卖,要向国家上缴一定劳动产品。情景创设一:一个奴隶主的烦恼:我是一个奴隶主,授封300亩。役使奴隶500个, 纳贡上千斗。剩余不够我挥霍,日子长悠悠。铁器牛耕初推广,正是好时候。大家帮我想一

11、想,如何更享受。我的私田越来越多,可得让这些奴隶抓紧干活。可是他们经常怠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可能学生会结合文字资料对李冰进行评价、也可能联系大禹治水、三峡工程等说明兴修水利的重要性、或者谈到节约用水等。这一子目是本课的重难点 通过示意图使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这一时期土地性质的变化。关于土地制度和剥削关系的转变,对于初一学生很难理解,在此试着通过情景设置,深入浅出,便于学生接受。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荒地成为开垦奴隶主的私田逃跑、还砸坏我的铁农具,影响了我的收入,怎么能让他们有生产的积极性呢?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边讲边图示): 封建阶级、剥削方式形成春秋以来:垦荒私有、化公为私这样看来,奴

12、隶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有了人身自由,以种田为生,所以这部分租种田地的奴隶和平民的身份也就转变为什么呢?(生:转变为封建农民。 )而私田的主人也就是奴隶主则转变为什么?(生:新兴的封建地主。 )这就使旧的剥削方式被封建剥削方式所取代。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情景创设二:一个地主的烦恼:官田只有300亩,私田倒有1000余。田地出租以后,收获比前丰厚。人人都道福气,何人知我愁忧!田地私自开垦,不定哪天没收?大家帮我想想,如何更好享受?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现在还是非法的,不定哪天就会被没收了,我是寝食不安,盼望土地变合法我就安心了。改革、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到了战国时

13、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这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2)变法的过程:师:介绍商鞅的生平以及得到秦孝公的任用主持变法。师: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就足够了吗?请哪位同学讲述“立木为信”的历史剧故事。这个故事又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呢?(取信于民。 )这就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师:课前同学们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商鞅及其变法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分别揣测一下:假如你是以商鞅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你将怎样推行改革?假如你是将要被废除世袭贵族特权的旧贵族,你对改革会是什么态度?假如你是秦孝

14、公,面对国家外受强敌欺压,内有贵族专横的落后局面,你对改革又会是什么立场?学生了解封建阶级关系、剥削方式取代旧关系、旧剥削方式的过程。情景创设二表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急需通过改革变法来巩固自己的利益。这是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继续点明争霸战争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表演实际上是商鞅与守旧派的一奴隶主拥有大量私田劳动者出租给劳动者租种土地,人身自由封建地主农民封建阶级关系和剥削方式形成分组讨论,把握角色心理和语言,然后分商鞅、守旧派和国君三组,各组派代表上台,演绎一下“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3)变法的内容和作用:(4)变法的结果及原因:请看课本第39页“动脑筋

15、” ,讨论一下: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商鞅被处死了,那变法就是失败了;有的认为变法成功了,因为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教师小结加以引导:一个历史事件的影响要从眼前和长远两个角度看,长远意义影响更大。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进程为标准。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5)开放型思考题:讨论: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有什么启发?场大辩论,帮学生进一步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及为变法而进行的斗争,从而体会到商鞅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发挥分组的作用,体现出合作学习。学生自己归纳、概述。在老师的引

16、导下,分析作用。得出结论:商鞅变法是一次地主阶级性质的除旧布新的改革,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再一次把商鞅变法放到春秋战国这个大时代中去,弄清二者的关系,以突破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指导学生回答问题要做到论从史出、有理有据。 三、本课小结:东周(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先进生产工具(铁器、耕牛)的广泛使用促使土地私有化的出现,各国争相变法以实现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谁的变法最彻底,谁就可以成为最强的国家。秦以李冰修筑都江堰为经济上强大的基础,通过较为彻底的商鞅变法,发展生产,加强军队战斗力和中央集权,迅速进入封建社会并强大起来,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四、板书设计:五、布置作业:同步练习第七课单选题、填空题。【教学反思】总体上来说,因为本课内容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不容易产生兴趣,可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本课内容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我引导学生“先把历史书读厚,再把历史书读薄”,从历史长河分段寻找切入点导入本课,紧紧抓住“变革”二字展开,学生有了宏观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充分肯定和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重难点问题,采用化难为易的方法,深入浅出,重点突破。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当然,在教学用语和时间分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