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教案8(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443756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教案8(人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教案8(人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教案8(人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教案8(人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教案8(人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5 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内容标准(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同时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的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典型事例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学

2、生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使学生了解收集整理、选择、甄别资料的方法。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基本掌握这些方法。三、重点和难点本课教学内容比较少,主题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本节的重点是“血染卢沟桥” 。日本帝国主义经过长期的准备,为了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和转嫁国内阶级矛盾,在把东北变成了它的殖民地、制造了“华北事变” 以后,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事变” ,又称“卢沟桥事变” 。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在讲述这一重点

3、时要强调这两方面的作用。特别强调在这场守土抗战中,中国军人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在卢沟桥的浴血奋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是本节课的难点。日本侵华过程中大肆烧杀抢虏、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是无数屠杀惨案中的一个典型。教师通过展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让学生阅读收集到的日本军人当时的日记,以此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在揭示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牢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同时提供围绕这一历史事件日本当今教科书问题的有关材料,联系现阶段日本教科书问题引发的思考,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

4、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抹杀侵略事实的行径,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联系当今世界各种地区冲突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使学生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四、教法建议【导入新课】播放松花江上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军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松花江上 ,就反映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那么,除了悲痛的思想感情以外,我们同学有没有体会到别的感情呢?(愤怒,思念,力量) ,这首歌不仅仅表达了悲痛,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东北人民要求回到家乡,赶走侵略者的强烈的情感。所以东北人民自发组成抗日义

5、勇军在东北进行局部抗战。提问:日本侵占了东北三省以后,是不是就此满足了呢?那么它侵略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在占领了东北之后,日本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经过多年的精心策划和准备,于 1937 年 7 月 7 日,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学习新课】(播放录像)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那位说话的老先生就是金陵中学的前任校长洪大中,当年他是宛平县的代理县长,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同样见证了这段历史的还有卢沟桥。(出示卢沟桥图片) ,这就是卢沟桥,它是我国一座著名的石拱桥,历史悠久,建筑精美。提问:但是日军进攻卢沟桥是不是因为它建筑精美呢?那是为什么呢?卢沟桥在战略位置上有什么重要性呢?(出示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

6、)日军已经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只有西南面为中国国民党二十九军防守,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如日军占领卢沟桥,可截断平汉铁路,使北平陷入四面包围的形势,然后以平津作为后方,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卢沟桥就成为中日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我们中国军队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我们来看 29 军司令部的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与九一八相比,这次中国军队表现出怎样的态度?你从哪里看出来是抵抗?与九一八相比,为什么中国军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呢?西安事变结束了中国

7、长达 10 年的内战,同时也使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侵略。“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是 29 路军提出的口号,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下,29 路军是可忍,孰不可忍,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们出城迎击敌人,拉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播放录像)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也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广大的人民纷纷捐钱捐物,支持中国军队的抗日斗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再次合作,共赴国难,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虽然中国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由于日军不断调集早已部署好的大批部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平津相继沦陷。日军占领了华北大部分地区后,又大举向华东进攻。上海陷落,

8、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我们南京。1937 年 12 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政府走了,但是老百姓无法离开。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在我们南京更是制造了一幕令世界震惊的人间惨剧南京大屠杀。为什么每年的 12 月 13 日 ,南京的上空都会拉响长长的警报?日军在南京屠杀了多少中国人?(播放南京大屠杀 ) 。东京在狂欢,南京却在燃烧。东京在庆功,南京却沦为人间地狱。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时间之长,人数之多,手段之残忍,另人发指。除了书上的材料以外,我还请了我们同学在课前搜集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并做成了课件。下面,我们有请同学来给我们介绍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其他资料。

9、德国代表在给其政府的报告中指出, “犯罪的不是这个日本人或是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的日本皇军,它是一部正在开动的野兽机器。 ”讨论:为什么日军在南京要制造大屠杀?(炫耀国威,恐吓中国人,以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现在为了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人民政府在江东门修建了纪念馆下面就让我们在同学的带领下,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去重温那段历史。广大的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不希望有战争,可是近来在日本国内却有一股右翼势力在蠢蠢欲动,他们对这场侵略战争拒不反省,甚至颠倒历史真相。我们同学能不能举出些例子?(教科书,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到底是什么地方?请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严重

10、伤害了中国以及其他遭受日本侵略和奴役的民族感情。我们要时刻警惕这股右翼势力,对于日本国内的这股右翼势力的进攻,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总结: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虽然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上到国民政府,下到每一个人,都紧密地连在一起,共同抗击侵略者,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严重罪行,是带给人类的一场灾难,历史已成为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却历史,回顾历史,就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侵略战争的罪恶,从而共同来维护世界的和平。作为我们学生,我们要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亡结合在一起,去强大我们的国家,只有祖国

11、的强大,才会有个人的强大。五、反馈与小结最后,让我们在这首毕业歌当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六、练习与作业历史填充图册第 15 课七、教学设备搜集材料,制作课件。学生收集材料,制作课件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靖国神社 , 南京大屠杀 。八、补充材料【历史】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 年) ,迄今已经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该桥所跨越的卢沟渡口是当时进出都城的唯一门户,原有的浮桥和木桥等临时性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都城所在地的交通状况,为此,建了一座耐用的大石桥,即卢沟桥,初名广利桥。【建筑】卢沟桥是一座有 11 拱的大石桥,全长 266.5 米,桥面宽度为 9.3 米,桥身用巨大的白石砌

12、成。桥墩砌筑为船型,其前有名为斩龙剑的分水尖,用于抵御急流。该桥的建筑设计先进,制造精良。卢沟桥的建筑装饰亦别具特色。桥栏为高达近一米半的 281 根望柱与栏板连接而成,每根望柱顶端都刻有一个大狮,它的身上攀附有形象各异、或藏或露的小狮子,于是民间便有卢沟桥的石狮数不清的歇后语。根据考古工作队的勘察,已知共有大小石狮 485 只。卢沟晓月-燕京八景之一始于金代的燕京八景之说,卢沟晓月即是其中一景。桥的东端有碑亭,石碑为清代乾隆皇帝所书,正面为卢沟晓月,背面为卢沟桥诗。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简介:1985 年 8 月 15 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在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处建立了这

13、座纪念馆。馆内陈列分露天和室内两大部分。当您登上主体建筑平台,露天陈列即展示在您的面前,那是一片空旷的“墓场” ,满目寸草不生,只有遍地的鹅卵石,三三两两的骷髅和几棵枯树,场景凄凉哀伤,象征着侵华日军在南京的血腥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循院墙边和路侧,散立十三块不同形状的石碑,碑上记载着汉中门、汉西门、宝塔桥、中山码头、草鞋峡、上新河、花神庙、燕子矶等 13 处主要屠杀现场的史实,是全南京遇难同胞惨遭屠杀的历史缩影。室内陈列分别在两个厅内展开,一处是外观呈棺椁形的遗骨陈列厅,主要展示从当年日军屠杀现场清理发掘出的遇难者尸骨;一处为史料陈列,该厅外形设计成半地下墓室形,厅内有用馆内大量珍贵

14、藏品布置成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专题展览。该馆共分为外景展区、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个部分。外景展区由群雕、立雕、浮雕、标志碑、纪念碑、诗碑、赎罪碑、枯树、断垣残壁、遇难者名单墙、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建筑风格。外形为棺椁状的遗骨陈列室内,陈列着建馆时从“万人坑”中挖掘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是侵华日军大屠杀的铁证。在墓穴形状且半地下的史料陈列大厅内,陈列着 1000 余件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图表和见证资料,采用灯箱、沙盘、泥塑、油画、复原景观、多媒体触摸屏、电影电视等现代陈列手段,再现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血腥暴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汇集了多组不同种类的雕塑作品,分别以艺术的手法再现侵华日军的暴行,表现古城南京和遇难同胞所遭受的痛苦与劫难,警示人们不要忘了那一段历史。从雕塑类型上看,展区内有三组浮雕,两组组合雕塑,两组泥塑及一个立雕。这些雕塑作品中,有的以石头雕塑而成,有的用青铜铸就,还有以泥土塑成;既有具象的刻画,又有抽象的描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该馆成为国际间祈祷和平与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