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十年创新 中国智慧.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435748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创新 中国智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十年创新 中国智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十年创新 中国智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十年创新 中国智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十年创新 中国智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十年创新 中国智慧(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特稿)十六大以来中国改革发展历程述评之五喜讯还在耳边回响:神九飞天,对接天宫,创造中国精度,首次 载人航天交会对接圆满成功。蛟龙入海,载人深潜突破7000米,创造中国深度,大洋深处留下中国印迹。创新就在我们身边:重大成果提升国家实力、改善百姓生活, 焕发创造活力。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10年,是中国智慧照耀前行的10年。自主创新凝聚中国智慧,中国智慧引领自主创新。硕果累累,中国智慧支撑中国发展科技强,则国家强。广大科技人员奋勇攀登,潜心攻关,基础研究、前沿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成果丰硕;自主创新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2、,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这些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仿佛就在眼前年月日,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2008年5月8日上午9点17分, “火炬院士”刘兴洲带领团队应用航天技术克服低温、低压、缺氧、大风等难题研制的奥运火炬,首次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熊熊点燃,全世界观众通过电视直播观看了这一壮观场面;2010年11月17日上午,在国际 TOP500组织正式发布的第三十六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以每秒万亿次的实测运算速度取代美国“美洲虎”

3、 ,跃居世界第一;2012年7月16日下午,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为我国第100万号授权发明专利签发证书。我国仅用27年时间就实现了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从1件到100万件的目标,成为世界上实现这一目标历时最短的国家 10年来,广大科技人员奋勇攀登、潜心攻关,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上取得累累硕果,中国智慧为支撑发展、改善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朱冰的切身感受颇具代表性:10年前,如果有哪位博士能在国际期刊上发一篇论文,就非常了不起;如今,中国科研人员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已是见怪不怪的家常便饭“变化如此之大,一切像是幻境。 ”事实的确如

4、此。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突破100万件,10年来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6.8;2001年至2011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总2数为83.63万篇,排名跃居世界第二位。数量增长的背后,更有质量的提升: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诸多重大突破,有些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团队利用先进的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展现出可观的应用前景;科学家周琪和高绍荣等人首次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细胞)克隆出活体实验鼠,证实了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道路;新型铁基超导材料,将我国凝聚态

5、物理研究推向最前沿;中微子振荡新形式的发现,拓展了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新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决定性作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原始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源泉和根基。我国科研人员的出色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今后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了中国智慧。与此同时,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获得突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飞腾1000国产中央处理器芯片在“天河一号”上得到验证和应用,标志着我国超级计算机核心芯片自主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我国自主研制的65纳米介质刻蚀机,比世界上最先进设备的芯片单位投资产出量高35%50%,成本降低30%35% ,显著提升了集成电路高端制造装备产业的

6、国际竞争力;我国提交的和 TDLTEAdvanced 技术提案先后成为国际3G、4G 标准,不仅使我国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更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讯产业链条。更为可喜的是,一大批科技型企业迅速崛起,华为、中兴、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联重工、三一重工、东方电气、海尔、TCL、吉利、比亚迪、联想、中芯国际不仅推动“中国制造”快速向“ 中国创造 ”转变,而且走出国门,让中国智慧光照世界。科技改变生活。自主创新的许多成果,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生命健康、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民生领域大显身手,显著提升了百姓生活质量。超级杂交水稻技术在国际上持续领先,不仅解决了中国人自己的吃饭问题,也

7、为非洲、亚洲的贫困地区送去“救命稻”;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为粮食连续八连增和农民收入八年涨发挥了关键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打破国外垄断,市场占有率扩大到95%以上,取得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丰收;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的攻克,使我国提前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高原铁路;系统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使我国的高铁速度不断创造世界纪录,极大方便了百姓出行;SARS 病毒的迅速确定、相关检测试剂的快速研制,成为战胜非典瘟疫的关键;中科院自主研发的宽带无线应急通信系统,架起了汶川、玉树抗震救灾的生命线;航天科工自主研制的安保系统,为北京奥运

8、、上海世博完美保驾护航10年自主创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再次证明:创新展示中国高度、精度,智慧创造中国速度、跨度。 国家战略,中国智慧引导中国未来党中央、国务院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国家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2002年11月召开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征程。3新征程面临新挑战。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突出,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日益严重。连续20多年平均增速在9以上的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

9、续发展?国际,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既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让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经济科技占优的发达国家,中国如何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响亮的回答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十几亿人口的现代化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事业,必须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的核心技术市场换不来、花钱买不到,必须紧紧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加快自

10、主创新,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国家智慧催生国家战略。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作出了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核心明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重点突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内容丰富: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

11、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新型国家建设,路线清晰:国务院专门领导小组带领2000多名科技界、教育界、经济界、企业界专家历时3年制定的国家科技发展蓝图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对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与部署。国家战略蕴含国家智慧,国家智慧推进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真正把科学技术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铿锵有力、扎实坚定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大幅增长。自2006年来,中国研发经费支出实现每

12、年20%以上的增长,从当年的300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61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42%提升到1.83%;知识产权保护有力支撑。2008年6月,国务院把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4科技重大专项强力推进。2008年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科学判断: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复苏并走向繁荣。2009年,

13、国务院出台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中央财政预算安排628亿元,加快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个科技重大专项,加快研发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党中央、国务院敏锐洞察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就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全面部署,全力予以推进;农业科技摆到更突出位置。2012年初

14、,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主题,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凝聚着中国智慧的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正激励亿万人民释放更加绚烂璀璨的中国智慧!人才为本,中国智慧凝聚中国力量人才强国战略吸引八方人才,激发科技队伍活力。本土人才茁壮成长、海外人才翩然归来,各路人才尽显神通创新是智慧的竞技场。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着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竞争。世界

15、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吸引、凝聚创新型人才,谁就能够掌握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谁抢占了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未来。10年来的“人才节点” ,频繁敲响人才强国的强劲鼓点2002年,党中央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提出实施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同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立,协调整合各部门工作力量,研究解决人才工作重大问题;2006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被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7年10月,在

16、党的十七大上,人才强国战略被写入大会报告、载入党章,人才强国战略在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2008年底,正值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党中央果断启动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 ;201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5把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2011年8月,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制定了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 ,大力引进青年优秀人才如果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种子”,那么支持、激励其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就是肥沃的“土壤” 。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院

17、所,从城市到企业,围绕人才的培养引进、创新创业,纷纷出台了含金量颇高、操作性很强的政策措施,为他们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优厚的待遇,搭建起大展宏图的舞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人才汇聚、专家云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本土创新人才年龄日益优化、队伍不断壮大。老一辈科学家老当益壮、志在千里。袁隆平、孙家栋、王永志、王振义、吴孟超、李振声、吴良镛、屠呦呦他们生命不息、攀登不止,依然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青年才俊不断涌现,日益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在中科院庞大的科技队伍中,45岁以下的年轻人已占60%;在“天河” 超算创新团队中,挑大梁的是3045岁的年轻人;在深圳华

18、大基因研究院,不到30岁就已经在自然 、 科学发表论文的“毛头小子” 有好几位;在载人航天科研队伍中,骨干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40岁美国为50岁左右,俄罗斯则高达60岁左右;在近些年评选出的两院院士中,45岁以下的越来越多,不断刷新着“新科院士”的年龄纪录。海外高层次人才源源归来,成为人才强国浪潮中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开全国海外人才引进先河的无锡市,自2006年实施“530计划”以来,已吸引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超过7000人,目前正在雄心勃勃地打造“东方硅谷”。2007年,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施一公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全职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在美国科学界引发轰动;在他的感召下,该院已

19、从全球引进优秀青年科学家近百名据不完全统计, “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已引进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1600多名,青年人才数百名。“千人计划” 专家的回国,带动了一大批海外优秀人才回流,大大充实了高校院所和地方、企业的创新队伍,人才质量显著提升。一大批以“千人计划”专家为核心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正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知名专家集聚、优秀成果频出的重阵。在“千人计划” 的带动下,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生力军。“回顾回国工作以来的历程,我不由感叹: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实现和超越梦想的光荣时代。 ”正如“千人计划” 国家特聘专家潘建伟所言

20、, “千人计划使中国引进人才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以更宽的眼界、思路和胸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科学发展事业中来。”百川汇海,有容乃大;“土”、 “洋”激荡,风光无限。两院院士、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超过4000万人的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已跃居世界首位。其中,中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科研队伍的主体,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约占研究队伍总人数的约80,科技队伍人才“断层”的现象基本消除。四海贤聚,八方来风。由各路人才组成的创新大军浩浩荡荡,正为中国智慧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体制创新,中国智慧释放中国活力6科技创新离不开体制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现代

21、科研机构运行机制成功尝试,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探索,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增强知识、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科技事业迅速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科技体制、机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制约十分严重。为此,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再次强调指出:完善而具有活力的科技体制,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技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的重要保障。必须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 相比单项的知识发现和技术突破,事关全局的体制、机制改革难度更大。为此,中央有关部门按照先行先试的思路,开始了上下结合

22、、由点到面的试点示范。经过几年的酝酿准备,我国现代科研机构的改革试验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于2005年底挂牌亮相。由科技部会同中编办、发改委、教育部等7部门和北京市共同组建的北生所,自成立之初就采用全新的运行机制:学人治所的管理机制、稳定的经费支持机制、学术自主的研究机制、匿名的国际同行评估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新机制催生新活力:截至今年6月,北生所的科研人员仅在自然 、 科学 、 细胞等三大国际顶尖科学刊物上就发表高水平论文24篇,在国内同类研究结构中遥遥领先;在今年2月揭晓的首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全球规模最大的非营利性医学研究机构)国际青年科学家奖”中,北生所的4名

23、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在全球28名获奖者中独占1/7。正如国际科学指导委员会所评价的那样:北生所是一个绝好的成功尝试。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研究所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国际科研领域占据如此重要的席位。研究所的成功发展,是对研究所初建阶段财政拨款的超值回报如果说北生所是科研机构改革的成功范例,那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1+6”科技新政,则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探索。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中关村针对制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弊端和政策障碍,于2010年底开始推行“1+6” 改革:打破按行政系统配置资源的旧格局,搭建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创新平台“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

24、业化促进中心”;突破现有政策制约,实行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股权激励改革等6项创新政策。这项改革举措有力推动了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大大激发了科研单位、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明显加快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步伐: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2011年中关村新创办研发型科技企业近4000家,比往年增加近千家;企业研发及科技活动经费总额超过750亿元,同比增长近20%;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 1.9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 。与此同时,其他创新单元的改革也风生水起。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火车头,中科院锐意改革创新:为解决产学研合作中的渠道不畅、效率不高等“老大难”,他们先后

25、建立了常州、嘉兴、佛山等29个育成中心,以此为桥梁,使研究所与地方企业实现高效对接,合作效率显著提高,成果转化明显加速;为从源头上解决研发项目与企业需求的脱节问题,他们与烟台、宁波、苏州等城市合作,新建11个研究所,很快成为引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策源地。作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两只领头羊,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创办了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在人事制度、科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系统改革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既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激活高校院所创新活力、激发科技人员创造积极性的同时,相关部门和地方相继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助推企业加快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6、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7出台了企业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技术应用类科技计划面向企业敞开大门,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申报、承担的科技项目越来越多;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制定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 ,鼓励政府采购等财政性资金采购优先选购进入“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产品;国资委专门出台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 ,鼓励中央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全国各地联合金融部门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措施,不断拓宽创新型

27、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技术创新注入源头活水在这些政策的联合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技术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体,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崛起。在国家层面,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也开始破冰。针对科技界普遍关注的指南编制和发布、项目评审、经费预算管理和信息公开4个关键环节,科技部与财政部等研究出台了责任追究、优化支出分类、绩效激励等10项改革举措,着力完善国家科技计划科学化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体制创新的先行先试充分说明,有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作保障,中国智慧就会时时涌流,创新活力就会处处迸发。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号角: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春风化雨。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科技,正在奋力攀登世界科技新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营销创新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