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试卷科室: 姓名: 时间:1、 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审查内外(整体统一) 、辩证求因(审因论治) 、四诊合参(望闻问切) 。2、 首先论述十怪脉的书籍是:世医得效方灵枢五色中的“藩”是指颊侧。 “阙”称为眉间。 3、 望神包括:得神、失神、假神、神乱。失神:神昏谵语、言语失伦、表情淡漠呆板、强迫体位、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等等。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假神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致虚阳外越,呈现一时“好转”的假象。故人称“残灯复明” 、“回光返照” ,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候。神乱:即神智异常,常见于癫、狂、痫的病人。癫:多为痰气凝结,阻蔽心神。表情淡漠、闷闷不乐、寡言少语、精
2、神发呆、哭笑无常。狂:多属痰火扰心。 烦躁不宁、呼号怒骂、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不避亲疏。痫:多属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突然昏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搐。4、 望色:包括常色和病色。常色的特点为:有胃气和有神气。我国正常人面色:红黄隐隐、名润含蓄。有神气的表现:光明润泽;有胃气的表现:隐约微黄、含蓄不露。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试卷科室: 姓名: 时间:病色:有五种,青色、赤色、黄色、白色、黑色。 *青 色,主病:寒证、痛证、瘀血、惊风。青色为气血不通、经脉瘀滞所致。*赤 色,主病:热证,赤甚属实热,微赤为虚热。*黄 色,主病:虚证、湿证。为脾虚湿蕴之征象。*白 色,主病:虚证、寒证、脱血
3、、夺气。为气血不容之候。*黑 色,主病: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黑为肾虚,阴寒水盛之色。小儿眉间、鼻柱、口唇四周显现青色,为小儿惊风或欲作惊风。面青颧赤,为寒热往来之少阳病。面青耳赤,为肝火。青赤而晦暗,多为郁火。满面通红为外感发热或脏腑实热。两颧潮红娇嫩,则为阴虚火旺的虚热证。面色苍白时有泛红如妆,为虚阳浮越之“戴阳证” ,为真寒假热之危重证候面色淡黄,枯槁无光称“萎黄” ,常见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者。面黄虚浮,称“黄胖” ,多由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黄色鲜明如橘子色者,属“阳黄” ,为湿热熏蒸之故。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 ,为寒湿郁阻之故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试卷科室: 姓名: 时间:
4、淡白或晄白,多为气虚。晄白虚浮,多属阳虚;淡白消瘦,多为营血亏虚。眼眶周围发黑,往往是肾虚或有水饮,或寒湿下注之带下病面色黧黑而肌肤甲错,属瘀血。面黑而干焦,肾精久耗,虚火灼阴。 5、 望形态:颤动:睑、面、唇、指(趾)不时颤动,外感病中,多为发痉的预兆;内伤病中,多为血虚阴亏,经脉失养。手足蠕动,多属虚风内动。痿证: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痹证:关节肿痛,以致肢体动作困难。6、 小儿头型过大或过小,属畸形,多伴智能发育不全。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先天发育不良、肾精不足、先天脑积水“囟陷” ,多属虚证;“囟填” ,多属实热证;“解卤”是囟门迟闭,骨缝不合,属肾气不足,发育不良,常见小儿佝偻病
5、。阳水:肿起较速,眼睑头面先肿阴水:水肿较慢,先从下肢、腹部肿起,最后波及头面。抱头火丹,头面皮肤焮红肿胀,色如涂丹, 压之退色,伴有疼痛。多由风热火毒上攻所致,易邪毒内陷。大头瘟,头肿大如斗,面目肿盛,目不能开,由天行时疫、毒火上攻所致。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试卷科室: 姓名: 时间:鼻渊:久流浊涕而有腥臭味者,常是感受外邪或胆经蕴热。酒糟鼻:多属肺胃有热。口角流涎(或睡时流):属脾虚湿盛、或胃中有热,亦见于虫积口唇糜烂,多由脾胃蕴热上蒸7、 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黑珠属肝,为“风轮”白珠属肺,为“气轮”瞳仁属肾,为“水轮”眼胞属脾,为“肉轮”8、 咬牙啮齿,是湿热动风,将成痉病。咬牙
6、不切齿,多属胃热,气串经络之故。齿缝出血,红肿而痛,多胃热伤络。齿缝不痛不红微肿者,多为气虚,或肾火伤络9、 咽,红肿胀而痛,甚则溃烂,或有黄白色脓点,为乳蛾,多为肺胃热毒壅盛所致。咽喉漫肿,色淡红者,原因多为痰湿凝聚。6、斑疹见于外感热病,多是热邪郁于肺卫不能外泄,内迫营血所致。 其中:斑色红,点大成片,皮肤下,从肌肉而出,摸不应手为斑。疹形如粟粒,色红高起,从皮肤血络发出,摸之碍手为疹。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试卷科室: 姓名: 时间:麻疹,儿童常见病,发作前,咳嗽喷嚏,鼻流清涕,耳冷,耳后有红丝出现,发热三四日,从头面到胸四肢,色似桃红,形如麻粒。为瘟疫之邪外袭肺卫,发于肌表,有传染性。风疹,风热实邪所致。疹形细小稀疏,稍稍隆起,其色淡红,瘙痒不己,时发时止,疹前有微热或无热。瘾疹,营血虚而风邪中于经络。其症肤痒,搔之则起连片大丘疹,或如云片,高起于皮肤,色淡红带白。疹前有时有形寒或腹痛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