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纵论花炮产业的文化属性.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6401651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论花炮产业的文化属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纵论花炮产业的文化属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纵论花炮产业的文化属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纵论花炮产业的文化属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纵论花炮产业的文化属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纵论花炮产业的文化属性中共湖南省浏阳市委党校 李怀桔(湖南浏阳 410300 emal:)提 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了花炮产业的文化属性:花炮的发展历史贴切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花炮的消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花炮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和发展,因此中国(浏阳)国际花炮节从本届起改名为花炮文化节。关键词:花炮产业 文化花炮,是烟花和爆竹的总称。烟花爆竹是以烟火药为原料制成的工艺品,通过着火源作用燃烧(爆炸)并伴有声、光、色、烟、雾等效果的娱乐产品。其中,爆竹是燃放时主体爆炸并能产生爆音、闪光等效果,以听觉效果为主的产品;烟花是燃放时能形成色彩、图案、产生音响效果,以视觉效果为主的产品。从表面上

2、看,文化产业生产和消费的应该主要是精神形态的产品,而花炮产业生产和消费的产品貌似是物质形态的,因此花炮产业很难与文化产业搭界。然而笔者认为,无论从历史发展还是现实表现看,无论从生产过程还是消费目的看,花炮产业都应该算是文化产业。本文即试图全面地阐述花炮产业的文化属性,以期引起全社会对花炮产业的正确认识。所谓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引伸出很多关于文化的概念,如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

3、等等。花炮文化,也正是在这一语境下出现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的产物。偶然地出现的某一产物或现象,尚不能称之为文化。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因此,有厚重的历史,才能让人感受到文化的深厚底蕴。花炮,具有 1400 年的历史,绵延不绝,在当代更得到大力发展,并经不断创新,使其在全球范围大放异彩,其文化积淀、弘扬,足可让其在人类文明中占据重要一席。一、花炮的发展历史是一部文明进化史,贴切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现在公认的,花炮主产区是湖南省的浏阳市、醴陵市和江西省萍乡市的上栗县。在这地理上紧密相联的两省三市县中,人们公认花炮祖师是李畋。在中国其他地方的花炮产地中

4、,由于花炮的制作技艺或迟或早都是从萍浏醴这个花炮的“金三角”传输过去的,因此敬奉的是同一个祖师李畋。人们之所以敬奉李畋为花炮祖师,是因为传说爆竹最早是由李畋发明的。李畋,浏阳人认为他出生于浏阳市大瑶镇东风界(今李畋村) ,这个村紧挨着江西上栗县的金山镇;2醴陵市和上栗县的人认为李畋出生于麻石街,麻石街一边属于醴陵市富里镇麻石村,一边属于上栗县金山镇小水村,地处吴头楚尾,一街跨两省,紧邻浏阳市的金刚镇和大瑶镇。李畋究竟出生于哪里?三方各认为出生于自己境内,都宣称是本市县籍人氏。其实在三方的争论里,即使拿出族谱为依据,也都缺乏强有力的证据。但有一点是可以认定的,即李畋出生于湘赣两省三市县交界处。唐

5、异闻录记载:“李畋邻人仲叟为魈所祟。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真竹著火爆之,鬼乃惊遁。 ”1这个传说并没有交代李畋的籍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民间传说李畋向孙思邈学艺;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悬榜求医,李畋做了一百个内实火药的小爆竹上京,为皇上赶走了邪祟;唐太宗遂封李畋为爆竹仙师。其实关于爆竹的起源,有两个文化史实是值得关注的:一是烧爆竹驱邪。这是古已有之的习俗,而非从李畋开始。 诗经小雅庭燎中的诗句有:“庭燎晰晰,君子至止。 ”2庭燎,是古人用竹子、草或麻杆,捆绑在一起燃烧使夜晚耀如白昼,有照明与驱邪的作用。这可能是中国燃放爆竹的雏形,距今已两千多年了。 周礼有岁终驱疫鬼即“驱傩”的活动。汉东方朔的神异经西荒经

6、说,深山中有山臊(后人称山魈) ,人接触到它,往往染寒热病。它好偷人食盐来吃虾蟹,遇见它“人尝以竹著火中爆州(形容声音)而出,臊皆惊惮。 ”3南朝梁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也说:正月初一, “鸡鸣即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4山魈怕爆竹,民间经年累月逐渐将山魈演变成一个叫“年”的怪物,这个怪物每年从海里爬上岸来害人,后来它被一个穿红衣的小孩燃放爆竹吓跑了。这样除夕或正月初一燃爆竹驱邪,就渐成一种习俗。二是火药的使用。开初的爆竹只是用火烧竹子,使之燃火发声。火药发明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爆竹,也因此爆竹又称之为炮竹、炮仗。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炼丹的人在炼丹的过程中偶然发明的副产品。

7、由于炼丹者的神秘性,火药最初的发明人是谁,没有记载,但最早记载火药配方的人是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唐初,孙思邈著诸家神品丹方卷五:“丹经内伏硫磺法”一节记载了配制火药的方法,将硫磺、硝石的粉末放在锅内,然后加入燃烧的皂角子,就会发出火焰。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火药配方。有人把火药装进竹筒里燃烧,发现比燃烧竹子更响。竹筒制作的爆竹虽然响亮,但危险性大,极易伤人,后人就改用卷紧的纸筒包裹火药,两头用泥巴封好,一头插上点火线,这样,真正的爆竹就产生了。5以上两个文化史实,似乎都与李畋扯不上关系,可为什么李畋成了花炮祖师呢?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关。我国古代的工匠,其技艺的传承基本上都采用师承授受

8、的方式,而非学院式的讲习研学。在这种背景下,祖师崇拜就成为了行业文化的重要特征。各行各业的祖师都不是该门技艺的发明人,如木匠祖师鲁班、梨园祖师李隆基(唐玄宗) ,但往往对该行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由此可以推断,李畋不一定是爆竹的发明人,1宋燧文:话说花炮之一中国花炮的源起 ,http:/ 佚名:中国古代风俗百图 ,http:/ 佚名:烟花爆竹始祖-李畋 , ,http:/ ,2013-4-15 参见:宋燧文:话说花炮之一中国花炮的源起 ,http:/ 7 世纪初就发明了火药。在 12 世纪后,阿拉伯等国的书上才提到硝石。阿拉伯人叫它为“中国雪” ,波斯人则叫“中国盐” 。火药和火器的制造,通

9、过阿拉伯人先后传到了欧洲各国。等到欧洲人学会使用火药和火器时,我国早已使用几百年了。经考证,在隋唐之际,我国已经将火药发展成为供娱乐用的焰火。焰火,也称烟火,烟花。隋炀帝有诗云:“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6据认为就是描写焰火的。到了宋朝,架子烟火或盆景烟花,已具相当规模。每逢元宵佳节,达官巨贾竞相比美,从掌灯后不久直至更残漏尽。词人辛弃疾曾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7的词句,便是对它生动而形象的描写。燃放烟花,起初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烟花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成为节日的礼品。每逢春节、元宵节以及其他重大活动,都要施放烟花助兴。烟花爆竹的燃放,一直就是喜

10、庆的象征。西方人得到火药的技艺后,不断改进,发展成为了杀人的武器。而在火药的故乡,我国利用火药技术使烟花爆竹不断发展,使之成为喜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和欧洲人对于火药利用发展的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花炮的发展历史,很好的诠释了中华文化厌恶杀戮,追求祥和、喜庆、皆大欢喜的传统美德。二、花炮的消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人们消费一种产品,其目的是为了获得该产品带来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需求。人们对花炮产品的消费,是通过燃放过程产生的声、光效果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比如燃放爆竹,原本是为了驱邪,所以才在除夕和大年初一早上燃放。到了现代,人们仍然在除夕夜和大年

11、初一的清晨要燃放爆竹,不过目的已经不是驱邪,而是表达除旧布新的一种喜悦心情。除此以外,人们在每逢店铺开张、办结婚喜宴、生日寿诞等,都要燃放爆竹。不难发现,在这些时候燃放爆竹的目的,不是为了欣赏爆竹燃放发出的声音,而是通过这种声响向世人宣告主人家发生的喜庆之事。比如,我们看到某人家有个孕妇快要生产了,哪天我们突然听到他家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我们便知道他家的新生命已经来到了世界,左邻右舍便会立即跑过去口称道喜,而不必主人家挨户发布喜讯,也不必在公共场所大声宣告。在农村,至今保留了一种风俗,生了小孩后,做父亲的要马上到孩子的外婆家,即生孩子的妇女的娘家去报喜。所谓报喜,就是提一挂长长的鞭炮,赶到岳父

12、岳母家,在大门外点燃爆竹,一直往厅屋里走。听到爆竹一响,岳父岳母便立即出来向女婿道喜,女婿也恭贺岳父岳母当了外公外婆。如果碰到“懂礼”的人,甚至不需要问,从女婿放的报喜爆竹就知道生男生女了:生了男孩爆竹靠厅屋左边打进去,生了女孩爆竹靠厅屋右边打进去。6语出隋炀帝杨广所作的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一诗, 百度知道 ,http:/ 语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天涯问答 ,http:/ 2008、大脚板等图案,国旗焰火等。在当代的焰火晚会里,人们会通过对烟花燃放的巧妙编排,配以背景音乐,辅以画外解说语,将一个个篇章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主题,贯穿于整台焰火晚会里,让人们在欣赏结束后,仍然久久难以忘记。一台焰火

13、晚会的成功与否,不完全取决于烟花产品的制作水平,一定程度上对焰火晚会的设计、编排以及现场控制显得更为重要,而要燃放出一台成功的焰火晚会,高超的艺术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必不可少的。在消费者选购花炮产品的时候,尽管追求的是最终的燃放效果,但花炮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只能一次性消费,不能试消费,消费者只能依据自己的经验结合产品的外观来决定购买行为。这时,花炮产品的名称、外观形状、包装图案及包装质量等,都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制作者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偏好心理,在产品外观形状、包装图案上都会精心设计,也会为每一种花炮产品取一个好听的名称。设计者为此往往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设计的结果,无

14、非浸润着吉祥、如意、喜庆的文化氛围。可见,人们对花炮的消费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形式上是对物质产品的消费,实质上是对精神产品的消费,或者说是一种文化的消费。三、作为一种文化,花炮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和发展爆竹究竟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国实业年志载:“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代,发达于宋末,而发源于浏阳也。 ”8新编浏阳县志转引民国年间出版的湖南省经济调查丛刊说:“湖南爆竹之生产,最初发源于浏阳,后随该业之发达,产地逐渐推广与邻县。 ”9在醴陵市、上栗县,均在各种资料中言之凿凿地宣称自己是爆竹的发源地。爆竹究竟发源于哪里?浏阳、醴陵、上栗两省三市县多年来一直在争论中,至今

15、谁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除了花炮发源地之争,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宣称自己是“花炮之乡” ,以确立本地的产业龙头地位。1995 年 4 月 6 日,浏阳市被全国首批百家名优特产之乡命名委员会(由农业部、中国农学会等部门牵头组织)命名为“中国烟花之乡”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授予的“中8 转引自:李丹:浏阳花炮:从历史走来的“神奇之花” ,新华网湖南频道,2008-02-119萧春雷等:萍浏醴 中国花炮产地的“金三角” , 中国国家地理2011 年 第 2 期,第 48-54 页5国烟花之乡”称号。2009 年以来,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把“中国烟花爆竹之乡”的称号陆续授予了江西省上栗县、万载县,湖南省临

16、澧县等地。见此情景,湖南的醴陵市岂甘落后,干脆申报“中国花炮之都” ,2011 年 4 月,醴陵市如愿以偿地从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获得了“中国花炮之都”的称号。争发源地,争称号,争得热闹非凡。其实这些都没有实质性意义。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花炮的生命力不在于起源于哪里,也不取决于哪里有什么称号,而在于对这个产业的传承和发展。醴陵市乘获授“中国花炮之都”称号之机,雄心勃勃地规划:“至 2015 年,当地(醴陵市)的花炮销售收入将达到 500 亿元人民币,出口额将达到 5 亿美元。 ”10基础是“2010 年花炮总产量达 2767 万箱,产值 120 亿元,外贸出口 1257 万箱。 ”万载、上栗也同

17、样表现出勃勃雄心。当然,如果只是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有些数字难免会有些水分,也有可能是统计的方式有很大差异。因为不管怎样,在所有花炮产区市县以及产区外的人们,公认花炮产量最多的是浏阳市,但浏阳市 2010 年在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燃放的大好形势下,花炮产业集群也仅实现总产值 124.6 亿元,创税 9.72 亿元。所谓花炮集群,包含了与花炮相关的造纸、印刷、花炮原材料、花炮机械等完整产业链。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2011 年第 2 期策划了一篇文章:萍浏醴 中国花炮产地的“金三角” 。文中写道:“在全国地图上看,湖南的浏阳、醴陵、江西的上栗,这三个相互毗邻的县市不大,但他们却是当今中国(也

18、是世界)的花炮主产地。据估计,全中国每年燃放的烟花爆竹,差不多 80%出自该地区。近年来全世界最壮丽的焰火晚会,无不活跃着浏阳烟花的身影。 ”11在花炮的发展史上,是先有爆竹,后有烟花。爆竹的发展进化主要体现在原材料的改进,使得爆竹在燃放过程中更响亮、更环保,其基本工艺和功效始终没有太大的改变。或者说,爆竹的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科技含量较低,改进的空间也相对有限。烟花的生产工艺较之爆竹要复杂得多,由于其燃放效果不单纯是声响效果,更追求的是光色效果,不同的烟火原材料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彩,不同的配方、不同的原材料组合会燃放出千变万化的斑斓图案,使得烟花的制作者在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不断地开发出

19、新的品种。如浏阳花炮,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陆续开发出了几千个品种。当今浏阳花炮的研发,已与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高等院校结合,不断研发出新的材料,加上程控式点火、焰火燃放编排等,花炮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焕发出全新的面貌。中国国家地理2011 年第 2 期专题文章说:“近年来,致力于国外市场的浏阳花炮产业,烟花所占比重高达 85%左右,爆竹约占 15%;上栗的花炮业仍以爆竹为主,约占 7 成,烟花占了 3 成。三县市的花炮产业结构,已经形成很大差异。一般认为,烟花是比较高端的产品,技术难度和附加值更高,更有发展前景。 ”1210

20、 梁文达、雷小焕、陈灏:湖南醴陵成中国花炮之都,2015 年出口额达 5 亿美元 ,中国新闻网,2011 年04 月 12 日。11 萧春雷等:萍浏醴 中国花炮产地的“金三角” , 中国国家地理2011 年 第 2 期,第 48-54 页。12萧春雷等:萍浏醴 中国花炮产地的“金三角” , 中国国家地理 2011 年 第 2 期,第 48-6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09 年国庆 60 周年庆典、2010 年广州亚运会等盛典可以看出,浏阳花炮引领了当代花炮产业的发展,其他产区的发展雄心,无不是盯着浏阳,默默追赶。自 1986 年浏阳花炮获得摩纳哥第 21 届国际烟火大赛第一名,浏阳烟花在

21、世界名声大震。2001 年,全球花炮工业史上第一个共同纲领浏阳宣言缔结,确立了浏阳花炮的霸主地位。2005 年,浏阳花炮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 年 10 月 30 日,国际烟花协会在浏阳成立,并宣告永久落户浏阳。正是以浏阳为代表的花炮人对花炮的传承和发展,使得这一古老的产业在新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因为花炮产业的文化属性,浏阳人不但认识到了这一点,也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点,因此,从 1991 年开始的中国(浏阳)国际花炮节,今年正式改名为第十一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2013 年 8 月作者简介:李怀桔,男,1956 年 9 月出生,湖南省浏阳市人,中共湖南省浏阳市委党校高级讲师(副教授) ,湖南省法学会会员、理事,长沙市“五老”金牌讲师团讲师,长期从事县域经济研究,颇有建树。5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企业文化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