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Why? 1、怎么办? 列强入侵造成深重灾难阶级矛盾尖锐 2、为支付赔款,清廷横征暴敛 万大洪告示:“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曾国藩奏折:“昔日卖米三斗今日卖米六斗” 3、灾荒连年 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 4、五口通商 波及两广、福建、湖南、江西百万百姓,斗争最激烈 5、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风
2、起云涌,42-50年达百次,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著作: 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 原道救世歌 教义:拜上帝、人人平等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打倒“阎罗妖” 理论基础: 西方基督教 农民平均主义 中国儒家大同思想,1853年,太平天国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这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又是太平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国制度和政策。,土地 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产品 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3、。,天朝田亩制度,1859洪仁玕资政新篇 1)内容: 政治学习西方制度;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文教新式学堂、医院等 2)核心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民。 3)意义:近代第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4)局限性: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迫于形势也没有实施,1、反封建主义和反对外来侵略 对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加速其衰败 对外: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抗击侵略,二、农民战争的意义与局限,A、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历时14年、转战18省,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政权。 3、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提
4、出。 4、生活方式的改革。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一夫一妻,理所宜然”,“凡天下婚姻不论财”; 设女官,有女军师、丞相、指挥、将军等; 严禁吸食鸦片与鸦片贸易 妇女放足、男子不再留辫。,B、太平天国起义的败因与教训,1、客观原因之一: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客观原因之二: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课本p45)。,2、主观原因之一:领导集团的腐化,主观
5、原因之二:指导思想错误,落后、迷信的宗教思想 绝对平均主义 保留儒家伦理纲常 对外国人的态度,1、背景与原因 背景:内忧: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入侵 原因: (1)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 (2)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威力的刺激 (3)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影响,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运动的兴办,2、理论基础:中体西用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沈毓桂万国公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上升为理论体系并付之实践。,3、洋务派代表人物 中央:奕(恭亲王) 地方:曾
6、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第一阶段:自强。 第一阶段大致从1861年到1872年,强调建立翻译馆、新式学堂及派遣留学生来吸纳西洋的火器、机器、科学知识,并培养技术和外交的专业人才;推行一些确保与西方列强良好关系的外交措施,以便使中国能够获取这些国家造船和军火装备的秘诀。 此时是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派丝毫不承认需要西方的其它任何东西。,4、主要内容,第二阶段:求富。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必须有更好的交通、工业和企业作支撑。李鸿章在1876年宣称:“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因此,在1872-188
7、5年,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如轮船、铁路、开矿和电报等。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新式陆海军,陆军:1853年,曾国藩湘军1862年,李鸿章淮军1866年,奕直隶六军 海军:1875,李鸿章北洋水师沈葆桢南洋水师1879,左宗棠福建水师1885,醇亲王奕譞、李鸿章海军衙门,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5.历史作用,一、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是地主阶级的自强、自救运动。二、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海陆军,一定程度上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推进
8、了中国国防和军队的近代化。 三、洋务运动创办的民族工业,刺激和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催生了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新式学堂的建立,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促进了西学东渐,起到了开通风气、传播知识的作用。,6、洋务运动的失败,1895年清政府败于甲午战争,北洋舰队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失败原因:,1、帝国主义的压制破坏,不愿意中国真正富强,帝国主义列强表面扶植、支持洋务,又不断采取政治、经济、外交乃至军事手段进行侵略和控制。而洋务派某些首领,对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又多采取妥协退让的办法。没有国家的独立,不能保障民族经济的发展,“求强”“求富”的愿望也就只能落空。,2、封
9、建顽固派的反对和阻挠(详见课本)。,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害怕洋务的发展危及他们既得权势,在政治上、经济上和舆论上多方钳制和阻挠。最高权力核心慈禧太后利用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进行权势的均衡。她并不关心洋务运动的前景与作用,而将其作为平衡各派政治势力的制衡工具。,3、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依附性和腐朽性(详见课本)。,洋务企业所有局、厂都不是独立企业,而是政府组成机构,衙门化、官僚化、贪污挥霍、任用私人等现象相当严重。由于把封建衙门的官场恶习搬到局、厂,腐败现象在所难免,生产效率低下,管理混乱。,4、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详见课本)。,例如:京师同文馆、“违章建筑”吴淞铁路、“马车铁路”唐
10、胥铁路等案例。,一、社会背景 1、洋务运动的失败 2、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3、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相当的发展 5、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政治,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和外国进行商战,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利用孔子的权威为变法寻找历史根据。,二、维新思想的传播,康有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三、维新派的活动 向皇帝上书:1895年 “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强
11、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创办报刊: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 设立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著作介绍外国变法经验: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 发动论战,维新主要内容,四、百日维新,1898年1月,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9月5日,提拔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为四品军机章京,五、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1、变法失败1898年9月21日,太后突袭帝宫,截取变法文件,宣布光绪帝疾病缠身。太后第三次垂帘听政,将皇帝拘押在中南海瀛台。经过103天,变法戛然而止。,六、戊戌变法失败及其原因,2、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顽固守旧势力的反对 顽固派军机大臣刚毅说:“改革
12、者汉人之利也,而满人之害也。设吾有为,宁赠友邦,勿与家奴。” (2)主观原因:自身局限性(详见课本) 资产阶级改良派主要是维新派知识分子、帝党官员,脱离人民群众,实力弱小,缺乏斗争的经验和勇气,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军权、财权和基地。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害怕人民群众,1、半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摸索国家出路,从农民绝对平均主义学习西方军事科技改革政治制度。 2、探索历程说明:农民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无法克服局限性而引导革命胜利;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也无法使中国独立富强;而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皇帝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必须在更加先进的、代表生产力发展的阶级领导下,走人民革命的道路。 3、这些探索虽然失败,但并非徒劳。志士仁人们为祖国独立富强奋斗、牺牲,为中国近代化和人民革命胜利提供一块块奠基石。越来越多国人认识到,国家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这样的事业无法通过和平的变革实现;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孙中山带头推进了这一事业。,小结: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