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I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物理上的接口已不能满足网络通信的要求了。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作为网络通信的基本协议就解决了这一通信难题,它引入了一种称之为“Socket”的应用程序接口。Socket 是建立在传输层协议上的一种套接字规范,基于Socket 的网络编程已是一项现如今被广泛利用的技术,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本文以 VC+6.0 为开发环境,利用套接字的网络编程规范,实现运行不同桌面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之间的相互监控的远程控制系
2、统。该系统对远程主机的监控主要包括:实时监视桌面状态、修改系统配置文件、控制鼠标、键盘等基本操作。系统可以让本地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访问不同的远程计算机,也可以进行网际主机控制。本文首先针对远程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远程控制系统的做出了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基本框架和各个模块的功能,主要针对服务器模块,客户端模块,消息模拟模块等进行了具体实现。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分析,并得出所期望的测试结果。关键字:Socket;VC+ ;网络编程;远程控制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II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
3、gy, computer has brought human civilization aundergone enormous changes, the original physical interface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As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CP / IP protocol solved the basic problem of this communic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a te
4、chnique called “Socket“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Socket network based on programming is a widely utilized nowadays .In this paper, VC 6.0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socket-based network programming, implementation and process control system that allows the local computer through the LAN to acces
5、s different remote computers, and its operation can also be carried out Internet host.This article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mote desktop monitoring system key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system requirements analysi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system design and function of each module; then intro
6、duces the various functional modules of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eps. Finally, test methods and result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ystem are summarized.Keywords:Socket;VC+;Network Programming ;Remote Control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III目录1 绪论 .1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课题的结构安排 .22 Soc
7、ket 网络编程的关键技术 .32.1 Socket 网络编程理论基础 .32.1.1 OSI 七层网络模型与 TCP/IP 四层网络模型 .32.1.2 Socket 编程基本原理 .62.2 Windows Socket 网络编程技术 .102.2.1 Winsock 简介 .102.2.2 Winsock 通信机制 .102.2.3 Winsock 编程模型 .112.3 图像技术 .132.4 图像压缩编码解码 .162.4.1 霍夫曼压缩 .172.4.2 Run Length 压缩 .173 远程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193.1 系统需求分析 .193.1.1 用户需求 .193.1
8、.2 可采用的技术方案 .193.2 可行性技术方案 .193.2.1 技术可行性 .193.2.2 经济可行性 .203.3 系统的基本框架 .203.4 模块划分及功能设计 .214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224.1 界面设计 .224.1.1 客户端界面 .22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IV4.1.2 服务器端界面 .244.2 客户端模块设计与实现 .254.3 服务器模块设计与实现 .274.4 消息模拟功能的实现 .294.5 流数据的实现 .304.6 图形编码 .305 系统实施及测试 .345.1 测试环境搭建 .345.2 系统功能和性能测试 .345.2.1 客户端显示测试
9、.345.2.2 鼠标键盘功能测试 .395.3 测试结果 .42结 论 .43致 谢 .44参考文献 .45附录 A 英文原文 .47附录 B 中文翻译 .58附录 C 源程序 .65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1 绪论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原来物理上的接口(如键盘、鼠标、网卡、显示卡等输入、输出接口)已不能满足网络通信的要求了。TCP/IP 协议作为网络通信的基本协议就解决了这一通信难题。TCP/IP 协议集成到操作系统的内核中,在 TCP/IP 协议中引入了一种称之为“Socket”的应用程序接口。Socket 是建立在传输层协议是TCP(Transmission
10、Control Protocol)和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上的一种套接字规范,它最初由美国加州 Berkley 大学提出,是 UNIX 操作系统开发的网络通信接口,它定义了两台计算机间的通信规范(也是一种编程规范)。如果两台计算机是利用一个“通道”进行通信,那么这个“通道” 的两端就是套接字。 Socket 屏蔽了底层通信软件和具体操作系统的差异,使得任何两台安装了 TCP 协议软件和实现了 Socket 规范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Socket 接口是 TCP/ IP 网络最为通用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也
11、是在 Internet 上进行应用开发最通用的 API。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 Socket 的网络编程技术在人们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下,日益的完善与成熟,已被广泛的应用在通信,医疗等各个领域。比如市面上比较普遍的 QQ、UC、飞鸽传书等以内部网络为中心的资源共享系统,都应用到套接字网络编程技术。目前,常用的 Socket 类型有两种,流式 Socket(SOCK_STREAM)和数据报式Socket(SOCK_DGRAM )。流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 Socket,针对于面向连接的 TCP服务应用,实现了无差错无重复的顺序数据传输,无长度限制;数据报式 Socket 是一种无连接的 Soc
12、ket,对应于无连接的 UDP 服务应用,定义了一种无连接的服务,数据通过相互独立的报文进行传输,是无序的,并且不保证可靠。在现在的网络应用中,通信双方最常见的交互模式便是 Client/ Server 模式。客户/ 服务器模式通常采用监听/ 连接的方式实现,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在一个端口监听对服务的请求。也就是说,服务进程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直到有一个客户对这个服务提出了连接请求,此时服务线程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被“唤醒”并为客户。目前,大多数远程进程间通信代码是用 Socket 编写的,实际应用中用 Socket 传输信息并不是独立的,它在多线程的处理环境中应用更为广。1.3 课题的结构安排第
13、 1 章论述了 Socket 网络编程的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Socket 网络编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 2 章论述了 Socket 网络编程的关键技术:网络编程的理论基础,Windows Socket 网络编程技术,图像技术,图像压缩的编码及解码,包括霍夫曼压缩,和 Run Length(行程长度)压缩等。 第 3 章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总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可行性技术方案,框架结构、模块划分以及模块的功能定义。第 4 章给出了系统详细的设计和具体实现。详细设计包括了界面设计,客户端模块设计与实现,服务器模块设计与实现,消息模拟功能的实现,流数据的实现,图形编码等。第 5 章对系统进行了
14、测试,包括测试的环境、过程和测试结论。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32 Socket 网络编程的关键技术2.1 Socket 网络编程理论基础2.1.1 OSI 七层网络模型与 TCP/IP 四层网络模型1、OSI 网络分层参考模型网络协议设计者不应当设计一个单一、巨大的协议来为所有形式的通信规定完整的细节,而应把通信问题划分成多个小问题,然后为每一个小问题设计一个单独的协议,这样做使得每个协议的设计、分析、时限和测试比较容易。协议划分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确保目标系统有效且效率高。为了提高效率,每个协议只应该注意没有被其他协议处理过的那部分通信问题;为了主协议的实现更加有效,协议之间应该能够共享特定的数据
15、结构,同时这些协议的组合应该能处理所有可能的硬件错误以及其它异常情况。为了保证这些协议工作的协同性,应当将协议设计和开发成完整的、协作的协议系列(即协议簇),而不是孤立地开发每个协议。在网络历史的早期,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共同出版了开放系统互联的七层参考模型。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网络过程包括从应用请求(在协议栈的顶部)到网络介质(底部),OSI 参考模型如图 2.1 把功能分成七个分立的层次。第一层:物理层,负责最后将信息编码成电流脉冲或其它信号以用于网上传输。它由计算机和网络介质之间的实际界面组成,可定义电气信号、符号、线的状态、时钟要求、数据编码、数
16、据传输用的连接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网络链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不同的网络和协议特征,其中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第三层:网络层,负责在源点和终点之间建立连接。它一般包括网络寻径、流量控制、错误检查等。相同 MAC(Media Access Control)标准的不同网段之间的数据传输一般只涉及到数据链路层,而不同的 MAC 标准之间的数据传输都涉及到网络层。例如 IP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因而可以实现多种网络间的互联。第四层:传输层,向高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网络数据流服务。传输层的功能一般包括流控、多路传输、虚电路管理及差错校验和
17、恢复。流控管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4输,确保传输设备不发送比接收设备处理能力大的数据;多路传输使得多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可以传输到一个物理链路上;虚电路由传输层建立、维护和终止;差错校验包括为检测传输错误而建立的各种不同结构;而差错恢复包括所采取的行动(如请求数据重发),以便解决发生的任何错误。传输控制协议(TCP)是提供可靠数据传输的TCP/IP 协议族中的传输层协议。第五层: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与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第六层:表示层,提供多种功能用于应用层数据编码和转化,以确保以一个系统应用层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应用层识别。表示层的编码和转化模式包括公用数据表示格
18、式、性能转化表示格式、公用数据压缩模式和公用数据加密模式。第七层:应用层,最接近终端用户的 OSI 层,这就意味着 OSI 应用层与用户之间是通过应用软件直接相互作用的。应用层的功能一般包括标识通信伙伴、定义资源的可用性和同步通信。因为可能丢失通信伙伴,应用层必须为传输数据的应用子程序定义通信伙伴的标识和可用性。定义资源可用性时,应用层为了请求通信而必须判定是否有足够的网络资源。在同步通信中,所有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都需要应用层的协同操作。图 2.1 七层网络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52、TCP/IP 四层网络模型TCP/IP 分层模型(TCP/IP
19、 Layening Model)被称作因特网分层模型(Internet Layering Model)、因特网参考模型(Internet Reference Model )。TCP/IP 协议被组织成四个概念层,其中有三层对应于 ISO 参考模型中的相应层。ICP/IP 协议族并不包含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因此它不能独立完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必须与许多其他的协议协同工作。TCP/IP 分层模型的四个协议层分别完成以下的功能:第一层: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协作 IP 数据在已有网络介质上传输的协议。实际上 TCP/IP 标准并不定义与 ISO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相对应的功能。相反,它定义像地
20、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这样的协议,提供 TCP/IP 协议的数据结构和实际物理硬件之间的接口。第二层:网间层,对应于 OSI 七层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本层包含 IP 协议、RIP 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负责数据的包装、寻址和路由。同时还包含网间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CMP)用来提供网络诊断信息。第三层:传输层,对应于 OSI 七层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它提供两种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其中 TCP 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流运输服务,U
21、DP 协议提供不可靠的用户数据报服务。第四层:应用层,对应于 OSI 七层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和表达层。因特网的应用层协议包括 Finger、Whois、FTP(文件传输协议)、 Gopher、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Telent(远程终端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IRC (因特网中继会话)、NNTP(网络新闻传输协议)等。图 2.2 为 TCP/IP 四层模型。图 2.2 TCP/IP 四层模型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62.1.2 Socket 编程基本原理1、套接字介绍套接字(Socket)起初来源于 UNIX,是加利福尼亚大学 Berkeley 分校开发的UNIX 操作系统下的
22、网络通信接口。当 TCP/IP 协议被集成到 UNIX 内核中时,相当于在 UNIX 系统引入了一种新型的 I/O 操作,UNIX 用户进程与网络协议的交互作用比用户进程与传统的 I/O 设备相互作用复杂得多,因此引入了套接字作为通信端口,随着UNIX 操作系统的广泛使用,Socket 亦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最流行的网络通信程序接口之一。套接字存在于其特定的通信域(即地址族)中,通信域是为了处理一般的线程通过套接字通信而引进的一种抽象概念,只有隶属于同一地址族的套接字才能建立对话(数据交换也可能穿越域的界限,但这时一定要执行某种解释程序),Windows Sockets V1.0 目前只支持网际域
23、(AF_INET),所有使用网际协议簇的进程均适用于该域。一般情况下除非通信协议支持,只有相同类型的套接字方能相互传递数据,Windows Sockets V1.1 版主要支持两种类型的套接字:流式套接字和数据报套接字,还有一种是原始套接字,但为保证网络应用程序的兼容性,一般不鼓励使用原始套接字。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 ):该类套接字提供了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无错并且无重复的数据发送服务。而且发送的数据是按顺序接收的。所有利用该套接字进行传递的数据均被视为连续的字节流的并且无长度限制。这对数据的稳定性、正确性和发送/接收顺序要求严格的应用十分适用,TCP 协议使用该类接口。但其
24、对线路的占用率相对提高。流式套接字的实现屡见不鲜,如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等均使用了流式套接字。数据报式套接字(SOCK_DGRAM):数据报式套接字提供了面向无连接的服务 , 它独立的数据包形式发送数据( 数据包长度不能大于 32KB),不提供正确性检查,也不保证各数据包的发送顺序,因此,可能出现数据的重发、丢失等现象,并且接收顺序由具体路由决定。然而,数据报的实现对网络线路占用率较低。NFS(网络文件系统)即是采用此类套接字、在 TCP/IP 协议族中,UDP 使用该类接口。原始套接字(SOCK_RAW):该套接字一般不会出现在高级网络接口的实现中,因为它是直接针对协议的较低层( 如 IP、TCP、UDP 等)直接访问的。常用于检验新的协议实现或访问现有服务中配置的新设备,如前所述,一般不提倡他的直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