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简论明代节日朝贺制度的特点及功能.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353933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明代节日朝贺制度的特点及功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简论明代节日朝贺制度的特点及功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简论明代节日朝贺制度的特点及功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简论明代节日朝贺制度的特点及功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简论明代节日朝贺制度的特点及功能摘要 所谓节日朝贺,就是在重要节日来临之际,诸侯百官向天子,以及天子家庭内部晚辈向长辈进行庆贺。明代发展了一套更加完备的节日朝贺制度。本文拟根据明实录 、万历明会典 、 礼部志稿和明史等史籍的相关记载,对明代节日朝贺制度的特点和功能作一探讨,以期推动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关键词 明代;节日朝贺;特点;功能节日朝贺,就是在重要节日来临之际,诸侯百官向天子,以及天子家庭内部晚辈向长辈进行庆贺。朝贺最早见于西周,汉武帝后,节日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朝贺时间点。唐宋时,在元日、冬至及皇帝万寿节时都会举行朝贺之礼。元代取消了冬至朝贺,而规定在元正、天寿圣节举行朝贺典礼。明代统治者

2、在前代基础之上,发展了一套更加完备的节日朝贺制度。洪武元年,明太祖首先规定了正旦日的大朝会仪式。其后,经过屡次“斟酌繁简” ,正旦、冬至、万寿节、千秋节等重要节日的朝贺礼仪才被“定为中制,以颁示天下” 1。明太祖还制定了与朝贺典礼配套的朝贺乐,进贺表笺的格式、仪式,以及大宴仪。由此可知,洪武朝是明代节日朝贺制度的奠基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礼仪规定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变化,嘉靖十六年,明世宗对朝贺礼仪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更定,其后,历代皇帝对节日朝贺制度时有损益,但变化不大。节日朝贺是明代国家的重要庆典,届时中央政府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是朝贺典礼和大宴会。朝贺典礼上,皇帝会接受来自四

3、面八方的朝贺者的朝贺,这些朝贺者包括在京皇族、在外藩国、衍圣公、百官、各地土司、羁縻卫所以及附属国等,除了皇帝接受朝贺外,皇太子也会接受他们的朝贺,只是仪式不同,中宫则会受到在京皇族晚辈和命妇的朝贺。朝贺典礼举行完后,是盛大的宴会,宴会上鼓乐喧天,觥筹交错,尽显祥和气氛。为了使节日朝贺活动有序进行,明代规定了节日朝贺活动的负责机构。礼部是朝贺规则的制定者,也是管理者,协助者有地方衙门,会同馆,鸿胪寺,教坊司,光禄寺,金吾卫、锦衣卫、典牧所,尚宝司,钦天监,给事中,都察院等。节日朝贺制度是明代中央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代的政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制度,有必要对明代节日朝

4、贺制度的特点及功能作一番探讨。一、明代节日朝贺制度的特点审视明代的节日朝贺制度,可以发现它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明代节日朝贺制度具有政治第一的特点。节日朝贺制度是一种嘉礼,嘉礼作为传统礼制的一部分,礼仪性理应是其突出特点,但之所以认为节日朝贺制度的首要特点是政治性而不是礼仪性,是因为节日朝贺制度的礼仪作用并没有超越它的政治作用。人们很早就对礼制的政治属性有深刻认识,公元前649 年,周内史过曾对周王说:“礼,国之干也。 ”2他将礼上升到国家的根本制度的高度,这是对礼制政治属性的高度肯定。孔子对礼的认识与周内史过的认识如出一辙,他说:“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3明太祖也认为:“礼法,国之

5、纪纲。 ”4可以说,明代节日朝贺制度创立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这正决定了明代节日朝贺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政治性。第二,明代节日朝贺制度具有更加浓厚的等级色彩。明代处于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高峰,明代的节日朝贺制度与前代相比表现出更加浓厚的等级色彩。比如,在大朝会中,明代对百官进入次序、站立位置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规定的唯一根据就是官员的品级,如有官员篡越,就会被纠仪御史揪出并加以严惩。大宴上,等级色彩表现得更加突出,百官中四品以上者位于殿内,五品以下者则坐于东西走廊,不仅位置不同,桌子上的菜品也会按照上桌、上中桌和中桌分为不同标准。第三,两套朝贺系统并行运转是明代节日朝贺制度

6、的另一重要特征。 开元礼记载唐代有皇太后、皇后接受群臣朝贺,皇后接见外臣命妇的事例。明代没有群臣朝贺中宫的事例,而将群臣和命妇进行区分,发展出百官藩国和命妇两套朝贺体系,前者对应的是皇帝系统,即皇帝和太子(未来的皇帝) ,后者对应的是皇后系统,即太后(前代皇后) 、皇后和东宫妃(未来的皇后) 。整个朝贺系统中,皇帝系统也是一个特殊的部分,对诸侯百官来说,皇帝(太子)是最高统治者,而对于太后(皇后)来说,皇帝(太子)又是晚辈,因此皇帝(太子)既是受贺者又是朝贺者。明代将命妇朝贺皇后独立出来,作为与百官朝贺皇帝相对的另一套朝贺系统,有利于突出皇后对天下女性的领导地位和示范作用。第四,明代节日朝贺制

7、度还表现出朝贺者类型广泛的特点。根据明实录和万历明会典的记载,明代节日的朝贺者有七种,分别是在京皇族、在外藩国、百官、命妇、土司、羁縻卫所和附属国。这些朝贺者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是明中央垂直统治者,在京皇族、在外藩国、百官、命妇属于此类,一类是明中央羁縻统治者,如土司和羁縻卫所,一类是明朝所控制的外国,如朝鲜、越南和琉球等藩属国。明代节日朝贺者的类型之繁杂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朝贺者所分布的广泛区域,正代表着明朝国家实力的延伸范围。二、明代节日朝贺制度的功能明代节日朝贺制度在明代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政治上,明代节日朝贺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并且为亚洲国家的交往提供

8、了一个舞台。明朝规定,在皇帝生日、正旦、冬至等节日时,全国五品以上衙门、土司、王国及附属国要上表朝贺,并对朝贺表笺的用纸、书写、内容、格式和包装有细致而严格的规定。朝贺者要赶在朝贺典礼举行前到来,如果逾期或者朝贺表笺不规范,则由礼部奏请治罪,一般情况下,皇帝往往宽宥处理这类事故,以示宽容,如果情况较严重,则减免赏赐或移文警示,如果规定来朝贺而长期不来朝贺,则会被明中央视为一种反叛行为。这种威抚相济的手段,对于树立朝廷权威,增加百官四夷的向心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朝贺者的角度看,年年不缺的朝贺,增加了皇帝和中央在那些皇帝统治权威相对薄弱地区的存在感,惩戒措施也使他们在应付中央事务时必须小心谨慎而不

9、敢有丝毫懈怠。节日大朝会和大宴中,根据品级大小,百官位置分布不同,不同位置体现着不同尊荣,如有篡越者,则会被纠仪官揪出严惩,这种森严的等级维护了中央权威,也对明代的等级社会起到了示范效应。朝贺也是一个重要的外交舞台,朝鲜、琉球、安南以及其他西亚、东南亚国家借着朝贺的时机与中国交流频繁。 明世宗实录记载,朝鲜朝贺冬至使臣向世宗奏言:“今年五月有倭寇驾船二十五只抵彼国海岸”5。 明神宗实录也有类似记载:“朝鲜国差陪臣柳根等二十二员庆贺冬至附奏倭情。 ”6朝鲜使臣利用朝贺时机向明朝皇帝上奏重大军事情报,可见明代节日朝贺已成为多么重要的外交舞台。其次,文化上,节日朝贺促进了明朝落后地区的文化进步,促进

10、了明朝和其它国家的文化交往。朝贺主体中的四夷、土司,往往来自于偏远落后地区,他们跋涉千里,朝觐京师,一路上目睹明朝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在大明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礼仪文明的感召之下,慕化之心很容易产生。另外,在明代统治者对朝贺者进行赏赐的物品中,书籍是一个重要部分。各朝实录记载,明朝皇帝经常向朝鲜的朝贺使者赏赐大统历。 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三十九载有朝鲜使者向明朝皇帝奏称本年买回的见吾学编 弇山堂别集 经世实用编 续文献通考等书里有很多关于朝鲜的常识错误,请求删正的事例。可见,在朝贺时,不仅明朝皇帝会向朝贺者赐书,朝贺者自己也会购入大量明代书籍。同时,四夷、土司、附属国的到来,也使明朝人多了一扇了解其

11、它地区和其它民族的窗户。再次,通过朝贡贸易,实现了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据明实录的记载,土司、四夷、蕃国所携带朝贺贡物,大致有四类:一是明朝国防需求的军事物资,主要是马;一类是手工艺品,如金银器、纸张;一类是各地特有物种,如犀、象、白鹊等;一类是各地土特产,即方物。对于他们的进贡,明朝皇帝一般回赐他们钱钞、彩币、衣料或成衣等物品。总所周知,马匹是冷兵器时代最为重要的战争工具之一,马匹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国家战力的重要标志,农业社会的明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相比缺乏养马的天然条件,这不得不说是明代国防事业的先天劣势,而朝贺者的贡马,可谓及时地为明朝的国防事业补充了战斗力。同样,明朝皇帝赏赐的物品,也正是偏远落

12、后地区所缺乏的。双方的节日朝贡和赏赐,恰好实现了互通有无。最后,明代的节日朝贺活动营造了一种普天同庆的节日氛围。节日里,皇宫张灯结彩,仪仗威武,朝贺典礼隆重宏大,皇帝亲自参与,四夷蕃国云集京师,这一切都为明代节日勾画出盛世的画卷,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注释:1 明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卷四十三,商务印书馆,1936:1227.2 春秋左丘明著, 晋杜预集解.春秋左传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79.3 杨天宇撰.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657.4 明太祖实录.卷十四.吴元年,甲辰条.5 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七十八,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庚寅条.6 明神宗实录.卷三百六十五,万历二十

13、九年十一月辛丑条.参考文献:1.明太宗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2.明世宗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3.明神宗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4.明 俞汝楫等.礼部志稿.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597598 册.5.明 申时行等重修.明会典.商务印书馆,1936.6.清 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 点校本.7.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朱筱新.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商务印书馆,2004.作者信息姓名:石伟华性别:男籍贯:湖北黄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专业、学历: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史邮编:350007联系电话:15705901143联系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