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6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开发的探析.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6335913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开发的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6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开发的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6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开发的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6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开发的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开发的探析来源:http:/摘要:为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开展基于职业岗位群、工作流程和岗位资质的科学分析制定专业开发建设标准和流程,从专业开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确保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结合区域、行业、企业的需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关键词:工作流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开发专业建设和开发是学校教学特色建设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路。专业建设必须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

2、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同样需要结合区域、行业、企业的需求,开展专业建设和开发。一、基于职业岗位群工作流程和任务科学分析的专业开发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教育专家+机电企业技术专家+人力资源专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骨干老师为核心团队,以培养学生适应机电设备安装、检测、维修和改造类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养为目标进行专业开发:从机电企业岗位群需求调研开始,经过岗位资质分析,确定专业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分析专业师资资质,并对教学情境、评估考核体系、专业管理方案进行标准化设计,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整个开

3、发流程紧紧围绕机电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素养这一核心来进行。整个开发流程形成过程开放、流程封闭的环路,周而复始,持续改进。二、专业+实训车间+企业车间+师生员工 的专业建设模式按照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改造类典型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经过加工转化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能力、素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已经确定的知识、能力、素养按照典型岗位工作流程来进行排序并整合成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真实或仿真环境的实训车问+企业车问为载体,学生在实训车间+企业车间 中通过知识学习、技能能力培养、职业态度和规范的训练,实行工学结合、顶岗

4、实习,本专业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车间集中实训的基础上,从第四学期暑假加第五学期一个月和第六学期,共计七个月的时间,分两次到企业顶岗实习,熟悉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教师在实训车间+企业车间 中通过教学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项目开发等成为懂生产、能开发、善教学的双师素质教师。三、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企业技术专家、企业管理专家、职校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研发团队,构筑合适的人才、合适的方案、合适的情境、合适的教学、合适的评估和合适的职业等六个合适的教育平台为核心目标,广泛整合教育资源,冀以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

5、 将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渗透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特色。学生通过学校学习和企业生产实践锻炼,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四、基于工作岗位群和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模式由专业教师与校外专家一起基于工作岗位群和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得出对应的岗位任务、职责和义务,即 TDRs(Tasks、Duties、Responsibilities),得出本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即有教学价值的工作岗位机电设备检测维修、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机电

6、设备售后技术支持、机电设备改造等四个工作岗位。针对这四个典型岗位进行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准确分析,确定可通过职业教育实现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作为专业培养目标,在该目标的前提下开发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标准与方法。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组织和实施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体地位。五、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核心课程的各模块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见图 1)。课堂与实训室(中心)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合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机电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和改造。坚持教学做合一。广泛推行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将知识、能力和素养 融人

7、到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研究现场的实际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执行完整的作业流程。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最佳实践、标杆学习、教练技术、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来教育学生,推行行为引导式教学,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学习行为改变,实现教师教学角色转换,成为学生的协同者、培训者和心灵导师。积极推行项目驱动的模块式教学,课程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让学生研究现场的实际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执行完整的作业流程,在教学内容中大量融入真实的项目、案例、职业规范和程序,实现了课程设置职业化、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技能训练岗位化、素质训练企业化。

8、六、企业历练双师主体、名师引领的师资建设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会同合作企业(群),共同打造一支双师主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一方面,本专业所有专任教师均须通过专门的教学方法体系的培训与认证,以此促使教师实现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向技能培训者、人才开发者、职业教练和心灵导师的角色转变;每年选送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带薪实习一年,在暑期成批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的生产一线学习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本专业部分核心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均由华大菁英派出的企业现场专家授课,从而提高双师比例,优化教师结构。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教师更能树立市场观念,理解企业文化,提高专业技能,有利于教学与生产

9、的结合。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双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建设工程,提升师资整体素质。重点加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有行业企业现场专家参与的专业课程团队建设。使他们具有较高的高职教育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回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学术研究尤其是应用技术开发能力,能引领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七、共建 共享 共赢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共建实训基地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学院为载体的三方互动、资源共享的共建模式。政府、企业、学院三方分别立项,共同投资,共同确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共同开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使学院实训基地初步具备教学、培训、生产、研发、社会服务五大功能。

10、共享本专业实训基地实行区域共享,主动面向下岗职工开展技能培训,主动为区域内机电企业和社区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技术应用研发和职业技能鉴定,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培训服务,为本地部分大中专院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实训与鉴定服务,实现了实训基地的区域共享。共赢通过三方共建使本专业实训基地实现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行机制,使实训基地的资源充分服务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及周边院校,使本专业实训基地成为一个区域资源共享中心,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总之,通过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交融,深化校企合作教育,加强工学结合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熟悉机电企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劳动组织、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提升、能力培养和素养形成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努力培养适应机电设备维修类岗位的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