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风景名胜区居民利益与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利用的冲突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武陵源规划分局 林 岚摘要:随着旅游事业快速发展,作为旅游目的地之一的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风景名胜区规划工作不可避免地需要解决居民社会系统与风景名胜区之间的矛盾,然而,由于早期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与严格管理,出现了大量的武断臆测的成分,风景区中居民社会系统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问题已经阻碍了风景名胜区良性发展,亟待解决。本文围绕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村镇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解决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居民利益与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利用的冲突。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原
2、居民 居民利益 正文: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然而在风景名胜区迅猛发展的同时,景区与原居民和谐问题日趋突出,这些问题大多与风景名胜区当地居民有关。目前我国众多风景名胜区尚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的一举一措必然牵动到居民的利益,简单化的管理与规划措施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和完好的森林植被享誉海内外。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脉中部,隶属于张家界市,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三大景区组成,景区面积 369 平方公里。武陵源自然风景优美、物种
3、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它以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 闻名于世,在中外名山大川中享有极高的声誉。1992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武陵源风景区,物种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85,高等植物达 3000 余种,脊椎动物 50 科 153 种,被有关专家称为“亚热带罕 见的物种基因 库” 。武陵源风 景名胜区由三大景区18 个景点组成,围绕着这些景点的开发与建设,逐步形成了锣鼓塔、水绕四门、军地坪、天子山、袁家界、中湖等 6 个旅游服务接待生活区。短短的十几年,武陵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本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随着旅游人次和旅游设施的增加,它又给武陵源景区带来
4、了很大的压力,造成局部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同时也使风景名胜居民利益与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使用陷入了困境。目前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景区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一、 风景名胜区内常住人口增长:风景名胜区内的人口活动是影响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重要因素,核心景区内人口不断增长所带来的人类活动的加剧是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风景名胜区历史上大多是有人居住的,人与自然环境保持着相对平衡。但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景区内常住居民的数量除自然增长之外,机械增长速度也随之加快。原有的村庄、城镇日益扩大,新的集镇街区不断形成,生产经营活动日趋活跃,环境污染严重,风景名胜资源价值降低。风景名胜区核心部分已经变成
5、闹市,往日清净典雅的“人间仙境” 的意象已不复存在。调查分析表明,旅游业的兴起导致风景名胜区内外利益差异,是风景名胜区内人口快速增长的经济驱动力。由于风景名胜区内巨大的旅游经济利益的吸引,原来有进有出、出大于进的人口流动,出现了只进不出的趋势。风景名胜区居民男方娶妻不离风景名胜区,女方结婚后也把家安在风景名胜区内。同时,受利益吸引,外来度假、打工等常住人口数量增加很快。核心景区内人口增长对核心景区产生的不利影响表现在:1、资源保护不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核心景区一般都是生态敏感区和资源脆弱区,超量的游客活动与大量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居民上山砍伐,破坏植被。因居民建房,生
6、活用柴又被砍伐大量树木,景区内还有不少居民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 馆 、饮食购物和休闲娱乐等旅游服 务设施建设量的不断扩大,风景名胜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现象日趋严重。不仅造成了视觉污染,更严重的带来了水污染和环境污染。虽然从整体看,武陵源风景区整体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但是在各生活接待区如锣鼓塔、军地坪及周围狭小范围内,部分指标超过一级标准,个别指标超过二级标准,而且大气中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都呈上升趋势,酸雨频率达 52。武陵源风景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的排放。根据调查资料表明,近几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废水排放量逐步上升。武陵源风景区内的水系,金鞭溪和索溪因为生活污水排放量的
7、不断增加,正遭受严重污染。金鞭溪河床卵石上已滋生大量藻类,原来清澈见底、五颜六色的河床呈现黑色,严重损害了金鞭溪“黄金游道” 的形象。索溪的 污染,直接影响了当地群众的饮用水卫生质量和身体健康。二、核心景区内居民建筑乱搭乱建,破坏了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几乎所有的景区都有世居的农民。现在他们的生活来源除少数人员耕种土地外,80%以上居民靠旅游接待服务经营发展发家致富,景区内农民人口逐年增多,希望扩大经营,子女长大成人要求分户居住,原有住房不适应居住要求改扩建。为了生计,景区内居民摊棚摊点、房屋建筑乱搭乱建的现象屡见不鲜,逐渐造成无法控制的局面。同时,由于在旅游开发建设与服务过程中缺乏严格控制,违
8、章违法建筑不断出现,并且逐步挤占核心景区。它们不仅仅是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河床升高,更重要的是大煞风景,影响了风景区整体形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对此严肃指出:“ 武陵源的自然环境已变成像个被 围困的孤岛,局限于深耕细作的农业和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的范围内。和九寨沟的情况一样,考察组对于武陵源的旅游业基础在 1992 年评估后发展的速度十分震惊。在峡谷入口处和天子山这样的山顶上,其城市化对自然界正产生影响之深度尚不清楚,但美学的影响是显著的。武陵源现在像个城市郊区的植物园或公园,旅游设施泛滥。”景区内居民 违章建设屡禁不止,房屋的风格、体量、尺度、材料与景区景观环境很不协调,影响景区风貌使景观风貌
9、遭到极大的破坏。三、核心景区内殡葬的问题:通过走访,笔者在景区内发现了部分墓碑,虽然是是原来的老坟,但是摆在那里确实影响视觉景观。而且修坟立碑会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保护强调尽最大的可能保留原有的遗产特征及其风貌,而当前的旅游强调开发更便利的交通、食宿及其他娱乐休闲设施。世界遗产不同于普通资源,它敏感而脆弱,一旦破坏就无法挽回。许多地方受发展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繁荣的利益驱动,出现了将风景名胜区完全作为旅游区开发建设的趋势,过度开发风景名胜资源,而忽视和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结果导致资源恶化严重、建设性破坏频繁、管理体制混乱、保护资金短缺、规划方法落后、管理政策缺乏等等,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也
10、不例外。有开发利用就有影响,只要这些影响限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内,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在于必须要建立相对协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由于风景名胜区的复杂性和发展历史较短,目前还尚未建立统一而系统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所以到风景名胜区具体的实际管理中,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就十分复杂,难以把握。对许多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评价常常成了一些政府管理者自我决定的事。面对五年一届任期和多元施政目标的政府管理者,在保护的长远利益和短期的利用利益之间,更容易受到短期利益的驱动。加之还要处理与农业、林业、村镇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管理部门在财力和精力上都显得无能为力,只好任其发展。结果在风景名胜区出现了不发展不破
11、坏、小发展小破坏、大发展大破坏的两难局面。关于风景名胜区居民利益和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的几点建议:1、积极宣传引导,提高环保意识。环 境保护意识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个基本认识和态度,它既反映在人们对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认识态度上,又体现在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上。为了保护旅游资源,景区计划搬迁核心区内的世居农民,但是拆迁费用过高,在计划不允许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对居民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意识。在景区内实行“三禁,三改 ”政策。即三禁:禁止烧柴、烧煤、禁放烟花爆竹。三改:将燃烧原煤改为油炉、电炉、气炉。另外严禁木材上市和烧木炭,严禁捕杀野生动物和经营野味,严禁乱挖采野生植物及药材。做好宣传引导
12、,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2、控制景区内违章建筑的建设。严禁居民人口的增加,已有的居民和多余的建筑等设施要逐步迁出,确保核心景区的纯洁性。一般景区是其他风景名胜资源集中分布和保护要求较严的区域。在以保护为主的前提下,根据规划可进行一些与景点和游览有关的建设等,区内已有的违章建筑和已破坏资源的建筑要逐步拆除。限制建设区是指规划所确定的区内控制区和服务点,是保护景区和直接为游览提供必要服务的缓冲地区。对区内的经济活动和建设项目要进行限制,通过严格的规划论证和审批、建设审查报批、施工监督和验收等程序,使经济活动和建设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被限制在最小的程度。今后的利用方向主要是在挖掘现有接待设施能力的基础上
13、,进行“软” 服务环境的改善,限制或禁止风景区内“硬” 服务设施的建 设。对已破坏景观和环境的人工设施要限时拆除或迁出。3、做好景区内居民拆迁工作,集中开发,制定景区移民与周边小城镇的发展政策。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和景区内居民协商得到统一意见后,成立专门的部门集中管理土地,集中安置农民住宅,统一进行综合开发,集中使用土地补偿安置费。把核心区域的农民统一迁出景区,在景区外开发修建一个安置小区, (比如说像高云安置区)所有的建筑物按照统一的吊脚楼、浅灰墙、七字挑式,内设休闲观光、棋牌茶楼、烧烤小吃等。这样既解决了农户的住房问题,又可以为部分农户解决一些就业问题,为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合
14、理建设周边旅游小城镇是吸引居民外迁而实现对风景资源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协调保护资源的全民利益与发展致富的集体利益,应加强有关景区移民与周边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政策研究。尤其要研究制定旅游小城镇的选址标准、建设资金渠道和优惠政策等,以促进核心景区居民搬迁与周边旅游小城镇的合理建设,实现风景区的可持续利用和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搞好旅游景区和旅游生活接待区的全面规划。根据武陵源景区旅游资源确定长远发展规划:“控制锣鼓塔, 调整天子山, 发展军地坪,开发野鸡铺” 。4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以法办事。对乱占滥建、乱泼滥倒、乱捕滥杀、乱挖滥采等环保违法行为,要使武陵源环保问题得到根本的改善,还必须积极探索
15、并建立“谁污染谁 治理” 的环境污染治理机制。 5、设立核心景区世居户农(居)民生活保障基金。妥善解决核心景区世居户因景区保护、森林禁伐、退耕还林所面临的生活保障问题,有力促进了遗产保护。积极引导农民进入景区资源保护、卫生保洁、轿业服务、导游服务、餐饮服务等低成本就业之路,加大对辖区的财政投入,推行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妥善处理了“保遗 ”与“ 富民”的关系,使辖区群众参与保护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6、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实行政企分开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必须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还原明确的行政主体,建立行政意义上的管理机构。为此,管理机构要坚持以严格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树立风景名胜区管理
16、机构的行政管理权威,才能有助于解决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与旅游、森林公园、农民等之间的利益矛盾。结束语:风景名胜区内的生态环境较为薄弱,景区内居民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果保护与利用不当的话,则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风景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实在在的功在当代、福泽千秋的伟业。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定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核心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加强核心景区内的人口活动管理、建设旅游小城镇、核心景区人口外迁是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只有解决好当地居民的利益,让当地居民得到充分生活保障,相关部门与当地居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利用好景区的旅游资源才能更好的使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呈现出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1、周年兴,李迪华,俞孔坚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 相关利益分析;2、陈冬冬、李佳佳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的孤岛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