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灾害与防治,自然灾害与我们自然灾害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影响日益严重损失巨大,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认识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探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助于提高人类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地球健康与世界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1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1.2 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1.3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4 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1 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2 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2.3 分析台风、寒潮、
2、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形成的原因 2.4 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课标要求:,3.1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3.2 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1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检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4.2 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和应急措施 4.3 举例说出中国减灾、防灾的主要成就 4.4 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课标要求:,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一节 自然灾害
3、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第三节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 人类活动,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灾害科学的角度:灾害的种类、成因(强调人类活动)、分布和特点,“人与地理环境关系”为主线,2. 国情教育的角度: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危害,类型特点,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有什么,在哪里,为什么,3. 国家安全和学生安全的角度: 自然灾害的监测、防御和救助,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政策技术支撑,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
4、助,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应急操作,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 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 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答: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思考:,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
5、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还造成作物受灾的灾情。,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思考:,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结论:,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 (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1、定义:,2、形成条件:,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一是要有自然异
6、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一、自然灾害,财产损失:既有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影响因素、伤亡及心理和精神创伤,二、自然灾害的影响,间接财产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注意:,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直接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财产损失:,1987年5月,在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一起特大森林火灾,5.8万多军、警、民,经过28个昼夜的奋力扑救,才彻底扑灭。这场火灾的过火面积101万公顷。森林覆被率
7、由原来的76%降为61.5%,大量的中幼林被烧死。境内烧毁房屋达63.65万平方米,烧毁国家贮存木材85.5万立方米,各种机械设备达2488台、粮食650万公斤、铁路专用线17公里,灾民达5万余人,丧生211人。其林木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3.3亿元,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无法计算,火灾造成的生态失衡,直到几十年后才能逐渐恢复。 森林大火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灾害,不仅破坏森林自身的资源,使森林质量下降、土壤失去保护、引起水土流失、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害,而且还因烧去林内各种有用的野生植物,迫使许多珍贵鸟兽迁移。起火产生的大量烟尘,污染了大气环境,对人类造成极为有害的影响。,二、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
8、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二、自然灾害的影响,灾害-灾情,灾情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和资源的损失情况。,孕灾环境 致灾因子 受灾体,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灾情是对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的度量,因为灾情还受区域开发历史、区内抗灾防灾设施、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情况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与必修一知识紧密相关,自然灾害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循环,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的反馈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区域自然灾害,孕灾环境的稳定性、致灾
9、因子的风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决定着灾情的大小。,由于西南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地震带、我国阶梯的交界(汇)处,因此孕灾环境具有构造活跃、地形复杂、地表不稳的特征,加之该区受西南和东南季风、高山冰川的影响,水源充足,易产生暴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致灾因子,以及暴雨泥石流、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链;而随着这一区域的发展,建筑物、人口、财产日趋密集,人类开发山区的生产活动增加,但本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到位,这些承灾体特征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特征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本区地质灾害、灾情严重。,以西南地区为例,三、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1954年57月长江流域降水量,1998
10、年68月长江流域降水量,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淹没范围,1954年长江流域洪水淹没范围,偏大 小 低 大 12处 33000 轻,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灾害对比,偏小 大 高 小 5处 1320 严重,同一次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指出图示区域柑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 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四、自然灾害的特点,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地震带来的连锁反映,四、自然灾害的特点,1.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往往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2.自然灾害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突发性和 渐发性之分 3.自然灾害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往往具有
11、区域性特征 4.自然灾害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关联性,不同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对比图,自然灾害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关联性,五、自然灾害的类型,大气圈 岩石圈 水 圈 生物圈,孕灾环境 地球表层环境,五、自然灾害的类型,(从灾害的特点和管理与减灾系统的不同划分),中图版:,一是环太平洋沿岸自然灾害带 (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 二是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水旱灾害、风暴潮、台风、山地地质灾害),世界各大洲主要的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孕灾环境) 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灾害
12、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海洋灾害带 东南沿海灾害带 东部灾害带 中部灾害带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 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二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沿地中海一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 中国正好位于这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
13、,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有何特征?,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何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何关系?,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我国因灾死亡牲畜比较多的省区有
14、哪些?,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黑河,腾冲,人口密度大,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灾情严重,人口稀少,以畜牧业为主,,灾情主要表现牲畜灾情,灾种:雪灾、旱灾、虫灾,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西北部,东南部,讨论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一下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有何区域分异特点? 分析该特点形成的自然背景。,根据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可将我国划分为哪6个灾害带? 各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哪些?形成原因是神恶?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有何影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我国沿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
15、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思考:,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第二章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2、作用:,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16、。,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遥感(RS)技术的特点:,2、应用范围:,观测范围广 信息获取量大 获取速度快 实时性好 动态性强,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三、地理信息系统在 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信息集成与分析,2、灾害评估与预报:,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RS,GIS,
17、搜集、获取海量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减灾救灾,2019/4/5,66,2019/4/5,67,内蒙古大兴安岭火情遥感监测图 根据2002年8月8日遥感卫星NOAA/AVHRR数据,2007年2月27日,受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新疆南部的库尔勒、阿克苏、和田等地出现了大风降温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尘天气。受其影响,内蒙古阿拉善盟东部、巴彦淖尔盟、鄂尔多斯市,宁夏中北部,陕西西北部以及甘肃河西走廊局部也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沙尘天气。,环境监测沙尘暴,咸海面积缩小,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下,北川地区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山体滑坡、泥石流 、河流堵塞图中黄框部分标示的就是地形地貌
18、发生变化的部分(分辨率为8米)。,自然灾害监测汶川大地震,2004 年 12 月 26 日,在1998年夏季,松花江嫩江流域、长江中游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地各级部门急需得到灾情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的准确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进行抗灾布署。“全国资源环境遥感数据库”提供的图像和土地利用层面数据,为保证及时、准确的完成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98 大 洪 水,图中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和 ,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的是和 ,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 。, ,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综合应用,其中重叠
19、部分乙代表GIS与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 技术的组合。在图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 。,甲:RS获取矿床露头信息,GIS分析矿产种类,GPS确定矿床露头们位置; 乙:RS获取水灾淹没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水灾损失; 丙:装载GPS接收器的运钞车发送位置信息到监测中心,GIS监测运钞车是否偏离预定线路; 丁:RS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火势蔓延方向,GPS获取火场精确位置,引导消防队员及时、准确到达灭火地点。,四、自然灾害的防御,非工程性防御:,工程性防御措施:,规划、法律、管理、减灾教育等,改变地表环境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改变财物等的特性
20、,提高抗灾性能,“软件”,“硬件”,二者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两种观点:,防灾投入是财力、物力的浪费。 防灾比抢灾、救灾更人道,也更经济。,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1、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的概念,是指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来减少甚至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恢复基本生存条件,以保障灾区人民生存与发展而开展的社会性行动。,2、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这三个环节相当于“未雨绸缪”“雪中送炭”和“亡羊补牢”的作用,在灾害救助中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展示了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
21、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一、灾前准备,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储备什么物资主要由灾种决定”。,(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在中国铁路交通图上标出这10个国家级救灾物
22、资储备基地,并思考10个基地这样安排的理由。,北京高考文综40题,国家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救灾应急措施之一。储备库选址应遵循储存安全、调运方便的原则。 (2)运用地理学知识说出满足上述原则的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条件。(8分)答题要点 (2)不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等);交通运输便利(宜临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市政条件较好(通讯/通信、供水、供电等)。,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1、你的家乡经常发生哪种灾害? 2、针对这类灾害,应该准备哪些救援物资?你的家乡最靠近哪一个储备基地?,1、
23、华北地区常见的灾害有旱灾、地震、寒潮、沙尘暴等。华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位于暖温带,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前缘,又临近沙源地,蒸发强烈,且植被盖度低,是我国沙尘暴灾害多发地区。 2、针对沙尘暴,应储备一些灌溉用的农具和打深井的设施,或者创造人工降雨的一些条件;此外,还要储备救灾的粮食和饮用水、医疗用品等。华北最靠近的储备基地是天津和郑州。,二、灾中应急,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3、灾害应急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
24、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所以在受灾时要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以保证救援区与灾区的交通畅通。, 在“灾中应急”中,通过各类交通线路,从物资储备基地将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运达灾区,进行抢救的行动过程。 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到达灾区
25、的时间。,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目的: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在交通通行能力日益完善的今天,有无应急预案结果大不相同,应急预案可以减轻灾害损失。,通过阅读,让我们了解了日本东京的地震防灾计划的主要内容,从灾前准备(粮食储备及救护人员等)和地震演习,可以看出日本政府有着周密的应急预案,日本国民有着较强的防灾意识。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思考:,为你的家乡拟定一个这类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提示:以华北为例,应急预案主
26、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二是应急通信保障; 三是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的准备; 四是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 五是灾害评估准备; 六是应急行动方案。,三、灾后恢复,1、灾后恢复的目的:,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灾后恢复的主要目的:一是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二是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 核心措施:一是修复、重建生命线和生产线;二是恢复生活、生产秩序。,2、救济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进一步了解救援救助灾民的几种形式:民间募捐、国际援助、部队支援等。,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防灾抗灾工作方针: “以预防为主
27、,防、抗、救相结合” 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思考:,灾后“重建家园”的意义是什么?,一个地方遭受某种自然灾害,就像一个人遭受了某种伤害受了伤,“重建家园”就像治疗伤口一样。它的意义在于:通过抢救和重建生命线及生产线,以及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以达到“将灾害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和“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的双重目标。,灾害保险既是风险分散及灾后恢复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管理体制完善的重要标志。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保险方面的险种很多,了解这些险种,积极投保,减轻灾害风险。 我国的灾害保险近年未发展较快,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属起步时期。,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可预报的灾害的自救与互救 火灾准备、应急、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