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 政府间关系本讲的主要内容:一、政府间的基本关系概述二、对教材上第五章的案例 3进行分析本讲的重点是第二部分。一、政府间的基本关系概述(一)政府间关系的涵义1、广义的政府间关系不仅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还包括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国际间的政府关系。2、狭义的政府关系 IGR(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政府之间以及它们的机构之间的联结、互动、相互依存以及公共官员之间的相互影响。3、国内学者对政府间关系的理解(1)政府间关系各级政府间和各地区政府间的关系,包含纵向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地方各级政府间关系和横向的各地区政府间关系。(2)
2、府际关系包括以上的主体,而且政府部门也是府际关系中十分重要的主体。4、政府间关系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正、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二)政府间关系的类型1、拉焦尔模式根据分权的程度将政府间关系的类型分为三种:(1)政治性分权(2)行政性分权(3)行政权转让2、赖特模式根据美国政府在不同年代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相对关系概括出三种模式:(1)分离模式(2)下位包含模式(3)相互依存模式3、政体模式根据国家结构形式的不同,政府间关系可以概况为三种模式: (1)单一分权型模式
3、(2)联邦分权型模式(3)单一集权型模式(三)我国政府间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1、传统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模式(1)中央高度集权。(2)上下级政府间呈现层级隶属关系。(3)地方政府相互间横向联系少。2、分税制下的政府间关系(1)根据税种不同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2)分设中央、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实行分别征税。(3)实行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3、分税制的问题:(1)地方财政缺口逐年增大,造成地方财政紧张,而且集中在县乡一级政府财政困难。(2)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均衡现象逐步拉大,人均预算收入和人均支出差距大; 转移支付制度:税收返还、专项补助和其他补助转移支付制度:税收返还
4、、专项补助和其他补助(3)分税制的“驱赶”效应由预算内转到预算外,由预算外转到非预算。收入来源:从依靠企业到依靠农民负担和土地征收,从侧重“工业化”到侧重“城市化”。4、正在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1)审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是否合理。(2)明确地方政府的税种(3)规范转移支付制度5、各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联系有加强的趋势(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结构的变化:准层级的压缩;中心城市的发展对等级制的影响。(2)地方政府间横向联系的扩展A、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类型: 一是省区间的经济协作区; 二是省区毗邻地区经济协作区;三是省区内经济协作区;四是城市经济技术协作网络。B、地方政府间横向联系的形式:一是
5、交流与合作(签订协议;成立协会;举办论坛或召开会议;组建联合体、协作区、经济圈等;建立都市联盟等等)。二是竞争与摩擦(对中央政府所掌控资源的争夺;对各种经济发展资源的争夺;地区封锁和市场垄断)。 三是支援(涉及经济、教育、人才培养、资源开发等方面 ).6、地方政府间横向联系对政府间关系的影响 首先,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合作密切了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从而增加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其次,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的发展改变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格局。(四)小结1、政府间关系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正、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
6、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2、分税制的核心在于划分权限、划分税种、分设机构。在划分了中央政府的事权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的基础上,按照财权服从事权的原则,建立起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3、 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要审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是否合理;明确地方政府的税种;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二、案例分析(一)阅读教材上的案例 3提示:案例中涉及到政府间的哪些关系?这个案例的主要启示或意义是什么?答案提示: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间的纵向事权关系的划分,上级政府简政放权。为政府间关系改革提供了实验,也明确了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对推行全国的政改有借鉴意义。(二)同学之间自由讨论(三)发言(四)讲评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