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233221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 语文2009 年第 1 期备课网页 教学杂谈文化 , 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狭义上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 所谓传统文化 ,就是世代相传的文化 ,它具有承传性 、连续性 、发展性的特点 。 传统文化一旦形成 ,可以独立存在于人民的意识 、语言 、行动中 ,一旦为人们所接受 ,其中的价值观 、道德观 、 审美观都将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导向和制约的作用 。 无论后人在科技和经济上取得如何重大的成绩 ,如果文化底蕴严重缺失 ,那绝对是一种充满忧患的遗憾 ,因为这种 “欠缺 ”的延续和递增 ,留给子孙的将是一场文化

2、危机 。与西方文化以个体为本位 ,宣传个人至上 、个人人权不同 ,中国文化以群体为本位 ,强调国家至上 、民族至上 ,强调天下为公 ,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大义旗帜 ,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 ,印记着中华民族的鲜明性格 ,印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 , 也体现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 。这正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要将这股力量发挥到最大 ,就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宏扬 ! 教育工作者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传播优秀文化的责任 ,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一 、中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传播传统文化得天独厚的条件 。中学语文教材汇集着本民族文化中种种最基本的知

3、识 ,涉及政治 、经济 、军事 、宗教 、哲学 、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 ,乃至各种自然科学知识 。 这里有传统的道德文化 、礼仪文化 、审美文化 、音乐文化等 ,有传统的人生观 、价值观 、审美观 ,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 、精神和意志品质 。(一 )传统美德孟子 中的 鱼我所欲也 章讲的是古代道德文化 ,言人要有向善之心 ,有向善之心就能舍生取义 。 论语 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道德范畴和概念 、术语 ,如“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为政以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方苞的 左忠毅公逸事 所表现出来的是一切以国事为重 , 将国家 、 民族利益置于个人生死 、 荣辱之上以及始

4、终不忘师恩和遵循老师教诲的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 。(二 )传统人生观中学语文教材的很多篇章都能见古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屈原的 涉江 开头用 :“余幼好此奇服兮 ,年既老而不衰 ”表明幼小立志 ,并终身用自己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行动为其 “美政 ”理想而斗争 ;范仲淹在 岳阳楼记 中更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为人生目标 。(三 )传统价值观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将个人功名与报效国家紧密相连 。 在古人看来 ,个人的价值如何主要取决于他在一生中所建立的功业与所获得的声名 。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 就是把个人功名同报效祖国 、献身抗金复国大业联系在一起

5、。(四 )古代政治文化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政治文化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 孟子 中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体现了古代注重仁义 、 强调德化的政治思想 。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表 、曹刿论战 宣扬纳谏 、用贤以及取信于民的为君之道 。 过秦论 、六国论 体现了以史为鉴 ,明乎得失的重要传统 。 而 韩非子 中的 五蠹 则体现了严明法纪 、以法治国的法治传统 。(五 )其他文化形态隐士文化 。 隐士文化是旧时代正直的知识分子厌恶官场 、鄙弃功名 、珍视自我人格 、向往自由的高洁人格的体现 。 我们在讲解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 、饮酒 、桃花源记 等诗文时 ,不能将注意力仅仅放在田园风光 、恬淡情趣

6、方面 ,而忽视了其作为文化传统的意义 。登高文化 。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朴素无华的语言道出人类真切而普遍的情感 , 使这首小诗成为登高怀人 、客中思乡的典型代表 。 王之涣的 登鹳雀楼 展现了高瞻远瞩的胸襟 、积极进取的精神 。 而杜甫也曾经吟出“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的千古名句 ,表达出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酒文化 。 曹操的 短歌行 或许是最早体现英雄与酒关系的诗篇 ,“对酒当歌 , 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 ? 唯有杜康 ”,人生苦短 ,应该饮酒高歌 ;如果壮志未酬 ,心中尚有忧愁 ,也当以烈酒来消解 。 因此 ,李白发出了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7、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的感叹 ;苏轼则唱出了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的无奈与悲凉 。二 、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 。 但如何能为中学生所认识 、了解 ,其中优秀的成分如何能为中学生所接受 、继承 ,这是一个需要研究 、探讨和实践的问题 。(一 )点滴积累 ,清晰分辨要成为一个称职的传统文化传播者 , 教师自身要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 。 这些条件的具备 ,有赖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吴 静20学 语文2009 年第 1 期备课网页 教学杂谈教师自身的努力 ,要有 “知之

8、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的诚实态度 ,扎扎实实地阅读 、钻研有关传统文化的专著 ,一点一滴积累 ,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 传统文化中亦不乏古代文化消极 、阴暗的一面 ,这意味着教师要进行科学的分析 。 如 红楼梦 中的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既揭示了豪门大户的胡作非为 、草菅人命 ,对法律的肆意践踏 ,又揭露了官府惧怕豪门大户而无视法律尊严胡乱判案的黑幕 。 因此 ,教师要分清什么是精华 ,什么是糟粕 ,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让学生受到正确的传统文化教育 。(二 )了解学生 ,有的放矢结合当代中学生的特点 , 有的放矢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 譬如现在有些青少年找不到人生坐

9、标 ,没有理想 ,没有追求 ,成天无所事事 ,得过且过 。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教授陆游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一个 68 岁的老人 ,年老体衰又卧病在床 ,却仍不自哀 ,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 从而 ,让学生了解并学习诗人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 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 在教授 屈原列传 、涉江 等篇目时 ,可以以屈原的事迹为榜样来启发 、诱导学生 。(三 )善于挖掘 ,逐步渗透培养良好人文素质的关键 ,在于人性的自觉 ,人的心灵的自悟 。 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 ,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 用本民族的优秀

10、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和影响学生 ,在长期的熏陶渐染 、潜移默化中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 , 决定了它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的情感和心灵 , 因而在语文课堂上应注重创设和谐气氛 ,春风化雨般地滋润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在审美中自觉实现思想的升华 ,心灵的净化 。 选入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大都是大师 、巨匠们的心血之作 ,文中流淌着他们真实的感情 ,蕴涵着他们深层的思索 。 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应引领学生与大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 ,精神的交流 。 让学生走进屈原 ,理解什么是爱国 ;走进陶源明 ,理解什么是高洁 ;走进苏轼 ,理解什么是豁达 ,让学生在阅读中解读并走近

11、一个个伟大的灵魂 , 从而实现文化的传递 ,精神的传递 。 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 ,在潜移默化中 ,让学生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单位 :安徽省蚌埠二中 ) 责编 芮 瑞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 ,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 以 “问题 ”为基点 ,引导学生质疑 、探究 ,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然后通过认真地研读 、感悟 ,自己去解决问题 ,是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 , 我曾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沉默寡言 ,既不主动提问题 , 也不积极回答问题 ,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不佳 。 如何提高学生的

12、问题意识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 针对这一情况 ,我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入阅读教学活动 。学生的 “问题意识 ”是在学习者个体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学习活动中发展的 ,“问题意识 ” 只有通过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构建才能发展 ,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教师要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 ,同时消除学生过分依赖别人帮助的思想 。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从三个环节入手 ,循序渐进 ,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 、激发兴趣 ,让学生想问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 工作与激励 中提出 ,激励就是设法让客体积极参与的过程 ; 激励一旦形成自励 、他励 、互励的统一 ,学生的主体精神就能得到体现 。 学

13、生的问题意识源于他们对事物的兴趣 、好奇心以及对事理的探究 。 要培养问题意识 ,首先要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 因此 ,一方面我在安排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环节时 ,首先考虑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想方设法去创设各种不同的 、能激起他们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因趣生奇 、因奇生疑 、因疑生智 ,进而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 另一方面 ,真诚地激励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 ,鼓励学生多角度 、多层面地提出不同的问题 。 对于学生提出的或肤浅 、或离奇的问题 ,常常也予以肯定 ,并从中捕捉智慧的闪光点 ;对提错问题的学生 ,从不批评 ,启发他们用另一种方法去思考 ,树立自信心 。 而对于学生所提的有价值的问题 ,则用红五角星加以鼓励 。 学生的提问意识就在肯定和鼓励中得到激发和培养 。放 飞 思 维 活 跃 课 堂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孙 剑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