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科常用检查法及链接(一)望诊 1踝关节肿胀 常见的原因是踝部筋伤、骨折、踝关节结核、骨性关节炎等造成肿胀。2足踝部畸形(1)马蹄足:行走时前足着地负重,踝关节跖屈位,足跟悬起。(2)仰趾足:行走时足跟着地负重,踝关节保持在背伸位,前足仰起。(3)内翻足:足底向内翻转,行走时足背外侧缘着地。(4)外翻足:足底向外翻转,行走时足内侧缘着地。(5)扁平足:足纵弓塌陷变平,足跟外翻,前足外展。(6)高弓足:足的纵弓异常升高,行走时足跟和跖骨头着地。3足趾畸形(1)足趾外翻:足趾向外偏斜合并第 l 跖骨内翻,第 1、2 跖骨间隙增宽,第 l 跖骨头内侧皮下常有增厚的滑囊,常伴有平足。(2)足趾内翻:足
2、趾向内偏斜,少见。(3)爪状趾:表现为跖趾关节过伸,趾间关节屈曲,趾背常有胼胝,以第 2 趾多见。(4)锤状趾:主要表现为近端趾间关节屈曲畸形。(5)重叠小趾:为先天性畸形,多为双侧性,小趾叠于第 4 趾上方。4趾甲畸形(1)嵌甲:趾甲缘生长时嵌入软组织内。(2)甲下骨疣:由外伤或骨膜炎引起。趾骨骨疣可将趾骨顶起,趾甲逐渐变厚,疼痛加重。(二)运动检查1踝关节背伸 嘱患者坐在检查床边,两膝关节屈曲 90,两小腿悬垂,嘱患者从中立位作踝关节背伸运动,正常可达 30。2踝关节跖屈 检查时体位同前,嘱患者作踝关节跖屜运动,正常可达 45。3跟距关节内翻 检查时体位同前,嘱患者作足内翻运动,正常内翻可
3、达 30。4跟距关节外翻 检查时体位同前,嘱患者作足的外翻运动,正常可达 30。5跗骨间关节的内收与外展 检查时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足跟部,使之保持中立位。另一手握住患者足前部,作内收、外展被动活动,正常的被动内收活动可达 2 旷,被动外展活动可达 10。正常时此关节无自主的内收和外展运动。6第 l 跖趾关节的屈曲与背伸 此关节屈曲可达 3040,背伸可达 45。7足趾的运动 可通过被动活动检查对照。(三)触诊1骨触诊 先检查内侧,第 l 跖骨头和第 l 跖趾关节,再沿足内缘向近端检查足舟骨结节,紧靠足舟骨的近端触距骨头。在内踝远端的后面可摸到距骨内侧结节,注意骨轮廓有无改变,是否有触痛。触诊足外
4、侧面,沿第 5 跖骨向近位端触诊第 5 跖骨粗隆,检查有无肿胀、压痛;检查外踝及其前下方的跗骨窦,指压其深部可触及距骨颈,触诊有无压痛。在距骨的近端检查下胫腓关节有无分离。足后区检查跟骨,于跟骨跖面内侧,触诊跟内侧结节,触诊其骨轮廓,注意有无压痛。检查足跖面时,逐个检查跖骨头,有无压痛注意足前部的横弓是否正常。2软组织触诊 在第 1 跖趾关节的内侧触诊有无皮肤增厚及滑囊,有无触痛。在内踝下方触诊踝关节内侧副韧带,在内踝与跟腱之间触诊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脉、胫神经、 ( )长屈肌腱,注意肌腱和韧带有无触痛,动脉有无搏动减弱,神经有无触痛、麻木。两侧作对比。于足背部检查胫骨前肌腱、坶长伸
5、肌腱、足背动脉、趾长伸肌腱,注意肌腱的张力,有无触痛及缺损,动脉搏动的强弱。在外踝的前、下、后方,检查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有无触痛。在足后侧检查跟腱有无触痛。检查跟骨后滑囊及跟腱滑囊有无局部增厚及触痛。足跖面触诊有无结节和触痛。若足趾有畸形,注意受压部位有无胼胝、鸡眼,有无触痛。(四)特殊检查 l挤压小腿三头肌试验 患者俯卧,足垂于检查床边,医者用手挤捏患者小腿三头肌,引起足踝跖屈为正常,若无跖屆活动,提示跟腱断裂。2踝关节背伸试验 本试验以鉴别腓肠肌与比目鱼肌挛缩。若伸膝或屈膝时,踝关节均不能背伸,说明比目鱼肌挛缩。若屈膝时踝关节能背伸,伸膝时踝关节不能背伸,说明腓肠肌挛缩。3伸
6、踝试验 又称霍曼斯(Homans )试验,检查时嘱患者伸直小腿,然后用力背伸踝关节,如小腿肌肉发生疼痛,则为本试验阳性。提示小腿有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4前足挤压试验 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手握住患者前足部横向挤压,若出现剧烈疼痛为阳性征,提示有跖骨骨折。5跟轴线测量 患者站立位,若小腿正中线与足跟纵轴一致为正常,若跟骨轴线向小腿正中线外侧或内侧偏斜;表明有足内翻或外翻畸形。6足长轴与两踝连线的测量 患者仰卧位,从足跖面检查,足长轴与两踝连线相交,正常时足长轴向胫侧倾斜 5,因此两线相交的外上角正常应为 95。若两线相交成直角者,即为前足外展畸形。7足指数测定 足平放桌上,自足最高处到桌面的距离为足弓高度;自足跟到第 2 趾尖的长度为足长度。正常足指数=足长度/足弓高度 1002931扁平足指数小于 29,严重者指数在 25 以下,高弓足指数大于 3l。8足顶角测定 把第 l 跖骨头、内踝、跟骨结节三点连成 1 个三角形,顶角 95为正常。高弓足顶角达 60左右,扁平足顶角达 105120 。靠跟骨侧的底角正常为 60,扁平足约在 50 一 55,高弓足约在 65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