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财务分析第一节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6214299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2.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分析第一节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财务分析第一节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财务分析第一节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财务分析第一节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财务分析第一节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以前的各种分析是对企业财务业绩的单项分析,但是,单项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矛盾的、缺乏联系的,因此综合分析就显得很重要。综合分析的方法很多,最传统的莫过于杜邦财务分析法,但是这种方法也是只注重财务指标,对于企业的其他方面涉及很少,缺乏对企业全面的分析,因此衍生出来了不少能够以财务分析为主,结合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的对企业价值等的分析方法,第一节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是由美国的杜邦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的,该体系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进,将各种单项财务比率结合成一个体系,以对财务进行综合分析。该体系的核心比率按照财务管理目标来看,无疑是股东权益收益率,或所有者权益收益率。这是一个综合

2、性很强的指标。,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二、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 股东权益总额,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销售收入,总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销售收入 总资产,1 1-资产负债率,X,X,一、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反映了不同报表指标之间的联系,X,X,在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影响这些指标的表外因素。1、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1)增强短期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1)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一般在董事会的决议中披露。(2)准备很快变现的非流动资产,例如储备的土地、未开采的采矿权、目前出租的房产等,在企业发生周转困难时,将其出售并不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3)关于偿债能力的声誉

3、2)降低短期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1)与担保有关的或有负债。(2)经营租赁中承诺的付款。(3)建造合同以及长期资产购置合同中的分阶段付款也是一种承诺。,2、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表外因素(1)长期租赁,主要指的是长期经营租赁。(2)债务担保。(3)未决诉讼案。,3、影响流动资产周转的表外因素(1)坏帐准备的计提程度,计提多反而加快周转,是不好的现象;(2)各种不同流动资产项目之间的连动性,以及存货项目内部的比例关系,这些可以从报表附注以及有关文件中得知。(3)未决诉讼案。,4、影响非流动资产周转的表外因素(1)投资与竞争战略的一致性;(2)收购与剥离政策的合理性。,总成本,销售收入,所得税费用,营业

4、外收支,管理销售费,销售成本,税后净利,销售净利率,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资产,销售收入,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收益率,财务杠杆,=,股东权益收益率,杜邦财务分析图,1 1-资产负债率,-,销售成本,利息费用,其他损益,总成本 137 240,销售收入 146 000,所得税费用 3 600,利息费用 2 190,管理和销售费 2 920,销售成本 128 530,税后净利 8760,销售净利率 6%,流动资产 40 000,货币资金 3 750,应收款项 4 250,存货 18 000,其他 14 000,非流动资产 33 000,总资产 73 000,销售收入 146 000,总资产周转率

5、 2,总资产收益率 12%,财务杠杆 2,=,股东权益收益率 24%,杜邦财务分析图的应用,1 1-资产负债率50%,-,所得税费用 3 600,营业外损益 0,其他损益 0,利息费用 2 190,这种分析是一种静态分析,应该结合企业的过去、预算和行业其他企业的水平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才更有意义。在以后的案例分析中我们会详细讲述。,上述财务分析体系的局限性:(1)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2)没有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和其他活动尤其是金融活动损益;(3)没有区分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包括资本成本和相应的求偿权)。正因此,有必要将上述体系进行改进后使用。,(1)资产负债表指标的改进,基本等式:净经营资产=

6、净经营负债+股东权益,1、改进方法,其中: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净经营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经营资产,是指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不包括没有被用于生产经营用的金融资产,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主要标志是有无利息。特别注意:这里的金融资产概念不同于会计学上金融资产的概念,交易性金融资产是现金的一种替代,所以是金融资产,货币资金无法区分是用于经营活动还是金融活动,所以归入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是为了交易目的持有,所以也归入金融资产,而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是一种对外部企业的战略性投资,应该视同经营资产。,所以金融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7、如果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是为了获利而不是促销目的而持有则也应该归入金融资产。其他则应该归入经营资产。,经营负债,是指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短期和长期无息负债,这些负债是伴随经营活动形成的,不要求利息回报,是非融资的结果,是自然形成的。应付项目大部分是无息的,应该归入经营负债;如果负债是有息的,则应归入金融负债。所以判断一项负债是否为金融负债的的标准应该是债权人有无利息要求。按照这样的标准,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该属于金融负债。其他则属于经营负债。,原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净经营资产总计,减:金融资产,减:经营负债,金融负债,经营资产,净金融负债,净经营资产,权益总计,改进后的

8、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指标的改进,基本等式:经营净利润=息前经营净利润-净利息费用,其中:息前经营净利润=息税前经营利润(1-所得税税率),净利息费用=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由于新准则下的经营利润的概念还包括了销售(主营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其他活动产生的利润等,但是只有主营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才是可持久的,其他活动如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所以,调整后的经营净利润应该仅仅指主营业务活动产生的净利润。下面是调整后的利润表。,原利润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单位:元,五、每股收益:,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减:所得税费用,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

9、”号填列),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减:营业外支出,加:营业外收入,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资产减值损失,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减:营业成本,一、营业收入,上期金额,本期金额,项 目,改进后的利润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单位:元,七、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减:息前所得税费用,五、息税前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减:营业外支出,加:营业外收入,四、息税前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加:公允价

10、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减:资产减值损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减:营业税金及附加,减:营业成本,一、营业收入,上期金额,本期金额,项 目,二、毛利润,三、销售经营利润,六、息前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减:净利息费用,股东权益收益率=,2、改进后的核心公式和体系图,=,=,=,=,其中:息前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大家可能发现即使对传统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了改进,但是它还是有不少缺陷,例如无法对上市公司的重要信息进行反映(如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信息),无法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从而不能从这个体系中充分满足人们对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要求,需要对这个体现作比较大的改进

11、。下图是能够体现上市公司业绩信息的财务分析体系。,第二节 沃尔评分法,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者之一还有亚历山大.沃尔。他在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他将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来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沃尔选取了7项财务比率,分别给定不同比率在总评价中的比重,总分是100分。应用时先计算出企业的7个指标的实际值,然后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评出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总评分,并依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评价。,105.05,-,-,-,100,合计,2.70,0.54,1.63,3,5,净资产周转率,6.70,0.67,2.66,4,10

12、,固定资产周转率,16.70,1.67,10,6,10,应收帐款周转率,15,1.50,12,8,10,存货周转率,19.95,1.33,3.33,2.5,15,固定资产比率,14.75,0.59,0.88,1.5,25,资本负债率,29.25,1.17,2.33,2,25,流动比率,5=14,4=3/2,3,2,1,评分,相对比率,实际比率,标准比率,比重,财务比率,沃尔评分法表,其中:资本负债率=股东权益负债固定资产比率=总资产固定资产净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股东权益,缺陷:1、依据不足2、技术上也不完善3、单个指标的异常不能说明问题,第三节 创新财务分析体系,这里所说的创新财务分析体系,是

13、指不同于上述纯粹以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业绩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但是兼顾了非财务的因素和指标。因为财务业绩往往是滞后的,近视的,不全面的。而企业相关利益的决策者更需要的是现在的、未来的和全面的关于企业运营和竞争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但是在讲述创新方法之前,我们有必要来回顾一下中外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发展和变迁,以利于我们消化理解先行方法。,目前的财务分析方法不是企业一产生就有的,更不会以目前的状况继续下去,财务分析方法只是历史上众多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中的一种,而且是经济和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企业绩效评价从历史经验来看,包括了对企业经营绩效、财务绩效和绩效的评估。所谓的企业绩

14、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等经营成果,进行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通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可以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时期绩效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是动态变化的。,一、中外企业绩效评价历程回顾,我国会计史的研究表明:只有人类能够正常地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以至生产所得大体上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正常繁衍需要时,人类才会关心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才有产生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的前提条件。”而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就属于经营绩效评价的行为。19世纪后出现了

15、现代公司制企业,伴随而来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此时真正的企业绩效评价才出现。而严格意义上的企业绩效评价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以后。,1、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2、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1、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企业绩效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西方(国外)企业绩效评价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1)19世纪以前的观察性绩效评价;(2)工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初的统计性绩效评价;(3)20世纪初至90年代的财务性绩效评价;(4)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战略性绩效评价。,(1)19世纪以前的观察性绩效评价,19世纪以前,原始的企业组织形式如手工作坊和货栈客栈

16、等业主制已逐渐被近代企业组织形式合伙制所代替,并逐渐成为家族产业。这些企业规模很小对其进行评价的意义也不大,故评价以观察为主。,(2)工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初的统计性绩效评价,1837年美国康涅狄克州颁布了第一部 一般公司 法,1844年英国颁布了股份公司法,对公司的建立 和注册程序进行了规定。这两部法律标志着现代公司制企业的诞生。伴随而来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了加强资本所有权控制和公司内部控制,加强企业绩效评价的需要大大增加。但这一时期的评价指标与财务会计均无必然联系只是统计性的,如产量、产值等指标。19世纪50年代,美国大型铁路公司为了解决不同地域分支机构的协调问题,加强组织内部各管

17、理阶层的责任,提出了管理的六项基本原则,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一 套考核各管理阶层是否忠实履行责任的方法,并创造性 地设计了财务和统计报表制度用于监督与评价。,(3)20世纪初至90年代的财务性绩效评价,进入20世纪后,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一步被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关注,对企业评价的内容进一步深化。20世纪初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沃尔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通过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值报酬率、自有资本比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比率和存货周转率等七个指标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1932年英国管理专家罗斯提出了评价企业部门绩效的 思想,并

18、设计采用访谈方式了解部门绩效。同年美国管理咨询大师詹姆斯.麦金西也提出,应对企业进行定期的经营管理状况评价。在评价活动中首先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然后评价企业在该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在此基础上评价企业的战略、管理、财务状况与业务活动。1939年,美国的Michael.Kesneer首先研究了美国经理人的报酬和绩效评价之间的关系。,一、中外企业绩效评价历程回顾,我国会计史的研究表明:只有人类能够正常地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以至生产所得大体上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正常繁衍需要时,人类才会关心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才有产生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的前提条件。”而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比较,就属于经营绩效评价的行为

19、。19世纪后出现了现代公司制企业,伴随而来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此时真正的企业绩效评价才出现。而严格意义上的企业绩效评价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以后。,1、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2、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1、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企业绩效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西方(国外)企业绩效评价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1)19世纪以前的观察性绩效评价;(2)工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初的统计性绩效评价;(3)20世纪初至90年代的财务性绩效评价; (4)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战略性绩效评价。,20世纪50年代,莫迪里亚尼和米勒提出了MM资本结构理论,第一次以严

20、格、科学的方法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1950年杰克逊.马丁德尔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公司的社会贡献、组织结构、收益的健康状况、对股东的服务、研究与发展、董事会业绩分析、公司财务政策、公司生产效率、销售组织对经理人的评价等。马丁德尔的评价方法也是采用访谈的形式,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并将本公司的评价分数与该公司历史业绩和行业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公司的管理绩效。同期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通过实证研究后提出企业绩效评价八项指标:市场地位、革新、生产率、实物资源和财物资源、获利能力、管理者的业绩与发展、员工的业绩与态度、社会责任,这其中已经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如

21、公害、消费者运动等)和企业的长期稳定程度,指出利润最大化虽然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但不应是唯一目标。,1971年Melnnes分析了美国30家跨国公司,发现最常用的业绩评价指标是投资报酬率。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绩效评价的具体内容基本上包括了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并以此评价结果与经理人或雇员的报酬挂钩。进入80年代后,美国管理会计委员会从财务效益的角度发布了“计量企业绩效说明书”,提出了净收益、每股盈余、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市场价值、经济收益、调整通货膨胀后的业绩等8项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会计理论界进一步提出了企业绩效评价的权变理论。克莱夫

22、.伊曼纽尔博士和戴维.奥特利博士根据权变理论提出了由17项指标构成的“权变业绩计量”体系。这是一个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复合评价体系,该体系首次将生存能力、应变能力纳入业绩评价的范围。20世纪80年代企业绩效评价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olnason Brown创立的杜邦财务分析法和萨泰教授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HP)。,(4)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战略性绩效评价,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已从传统意义 上的财务评价,向更加注重有机结合与互动影响评价方向发 展。国际学术界分别从企业生产要素以及企业家作用的竞争 力,企业员工激励、时间、速度上的竞争力以及企业经营、战略、微观经济环境的角

23、度对企业竞争力进行了细化,先后提出了三套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990年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提出“全方位绩效看板”的研究计划,并最终形成影响力最广的“平衡计分测评法”(BSC)财务、顾客满意度、内部业务、创新与提高等四套绩效测评指标。,1991年Stewart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指标用来评价财务绩效。EVA是公司经过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的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1993年Fitzgerald将企业绩效的评价内容确定为财务、竞争、服务质量、革新、灵活性、资 源利用等6个方面。Jeffrey于1997年又提出了修正的经济增加值(EVA)指标,该指标

24、将所有决策用一个财务指标联系起来,结束了多种目标的混乱状态。同时一些国际会计组织也开始探索新的财务业绩报告方式,1999年10月,由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组成的G4+1提出了一项报告,推荐使用“财务业绩表”,该表将财务业绩分为三部分(经营收益、理财收益、其他利得和损失)。200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职工的满意度与增长的公司利润之间有强烈的统计关系。,一、中外企业绩效评价历程回顾,1、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2、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我国对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70年代以前的以实物产量为主的绩效评价;(2)80年代以产值和利润为主的绩效评

25、价;(3)90年代以来的综合性绩效评价。,(1)70年代以前的以实物产量为主的绩效评价,我国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政企不分,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评价不重视价值和成本的考核只从实物和产出的角度评价。1975年国家拟定了“工业企业八项经济技术考核指标”。这八项指标包括: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流动资金、成本、利润和劳动生产率。而考核评价的方法是简单地与计划目标和行业生产技术标准进行对照。,(2)80年代以产值和利润为主的绩效评价,1978年改革开放后,对国有企业开始实施放权让利式改革,逐步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国家从价值的角度开始强调经济效益方面,开始注重企业

26、的利润、成本、产值等价值指标的考核,并以企业的利润完成情况决定企业的报酬和激励方式。1982年国家经委、国家计委等六部委制定了“企业16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这些指标全面反映了企业经济效益,不仅有产值、产量、利税指标,还有产品质量资金使用情况、成本、能耗、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其考核评价的具体方法为综合计分法。,(3)90年代以来的综合性绩效评价,我国经济工作重心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 以后,绩效评价更加强化效益指标。1992年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和国家统计局提出了6项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产品销售率、资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率、挣产值率,主要是从

27、企业各项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对比关系以及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等方面设计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家逐渐改变了对国有企业监管方式。1995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开始实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情况与企业提出新增效益工资挂钩。同年财政部根据国有企业监管的要求、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和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公布了一套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等10个指标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1997年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根据新的 形势,对1992年颁布的

28、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6项指标调整为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等7项指标,但还是满足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1999年6月,财政部等4部委颁发了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规则中规定的评价内容包括了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采用了24项定量指标和8项定性指标评价企业的绩效。2002年3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对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将原来的32个指标减为28个,该指标体系基本与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相一致。该细则在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适

29、应性等方面有了较大地改进。,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制定该规则的目的是完善国有资本金监管制度,科学解释和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效果和财务效益状况.2002年3月,四部委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进行了修订,重新颁布了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修订后的细则使得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更趋完善,评价方法更具公正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1、概述,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期间的资产营运、财务效益等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对比分析,做出真实、公正和客观的综合评判。其指导思想是:探索

3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间接管理企业的有效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绩效评价制度,加强政府、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促进企业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推定我国评价体系方法与国际的接轨。其评价主体是政府,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组织实施。评价对象主要是:对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影响的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列入试点的企业集团。评价的方式包括:例行评价和特定评价。,例行评价,主要是针对重点国有企业、试点企业集团国家控制的重要企业,以及对国家、地区和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定评价,主要是针对承包经营、委托经营或租赁经营到期的企业、主要领导发生变动的企业、发生重大损失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企业,以及连续三年

31、以上发生亏损的企业。,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分为工商企业和金融企业两大类,其中工商企业又分为竞争性企业和非竞争性企业。这里以工商类竞争性企业效绩评价为例介绍该体系的主要内容。工商类竞争性企业效绩评价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个层次构成。基本指标反映绩效评价的基本情况,依据基本指标可形成初步的评价结论;修正指标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基本指标评价结果的逐一修正,并据此形成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定量分析结论。评议指标是对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非定量因素进行判断并形成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定性分析结论。,2、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另外,由

32、于每项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性程度不同,因而需要对不同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该绩效评价体系按照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和相关性权重法分层次确定每个指标的权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总权数设定为100(其中定量指标为80,定性指标为20),同时为便于各层次指标的评价计 分,可先将三个层次的指标权重均先设定为100,再通过一定的方法还原为百分制。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及权 重。该体系见下图所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构成及其权重表,(1)以会计利润为依据进行计算;忽略了资本所有者的要求;(2)财务数据以权责发生制为主,容易导致造假;(3)非财务指标比重少,指标少,

33、缺乏与财务指标之间的互补性;(4)专家平分法容易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具有客观性。,4、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缺陷,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的概念, 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美国的两位学者Stern和Stewart 提出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管理评价系统、决策机制和激励报酬制度。EVA 管理评价系统受到世界许多著名企业,诸如西门子、可口可乐、美国邮政总署、AT&T、索尼、新加坡航空公司等的青睐,财富认为它是“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埃巴称EVA为“现代公司管理的一场革命”,而卡普兰则将平衡计分卡比作“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石”。国外实

34、证研究也表明,采用这两种管理工具的公司,其公司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EVA的基本原理,两位学者为此建立了一个咨询公司( Stern & Stewart CO.),并将他们提出和定义的EVA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墨西哥和英国注册了商标。他们宣称EVA是一个以价值为基础、优于其他会计指标如每股收益、投资回报率,并能够评价公司发展战略以及经营业绩、评价公司的投资和并购项目、设计内部激励机制、评价内部经营业绩的一个单一的指标。,美国管理之父Peter Drucker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撰文指出:“作为一种度量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关键指标,EVA

35、反映了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EVA具有丰富的内涵,形成了一种集业绩评价、激励补偿、管理理念于一体的管理评价体系”。EVA的提出结束了过去用多种指标评价一个企业业绩,从而达到业绩用此一统的局面。EVA是一个可以广泛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业绩评价指标。,目前(2007年)国内除青岛啤酒外,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和宝钢集团公司的钢管分公司也已开始尝试 EVA 管理评价体系,效果良好。EVA,也即“剩余收入”或者“经济利润”,是公司税后 经营利润扣除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利润余额,EVA 强调的是一种“经济收益”,其与传统会计描述的利润有很大的区别。但这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剩余收入”或者“经济利润”传统会计主要强调税

36、前收益(EBIT)和净收益(NOI),而 EVA经济增加值是扣除所有资本成本后的剩余收入,该指标使资本费用扩展为债权资本费用和股权资本费用。当一个企业意识到资本成本的重要性时,“免费午餐”的神话就不存在了。,2000 年,思腾思特公司与财经杂志合作,发表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与毁灭排行榜,2000 年 1000 多家上市公司,结果有44%的企业在破坏财富。,EVA 所包含的思想由来己久。在实务界,通用公司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实施了一个类似EVA的管理体系 剩余收益(Residual Income),并将其定义为“净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差额”;三十年代,日本的松下公司也创立了一个相似的管理体系;在六十年

37、代,GE公司也采用剩余收益(经济收益)来衡量业绩。在学术界方面,1965年会计学家Solomons首先倡议以剩余收益的观念作为企业评估绩效之准则。直到1991年,Stern Steward咨询公司将EVA注册为商标,并总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计算方法体系,EVA开始被广泛地传播应用。,EVA最重要的观点是从股东角度重新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企业所有投资人的资本成本,并在利用会计信息时尽量消除会计失真,所以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更为重要的是:EVA指标的设计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像净利润一样仅仅是一种短期的指标,所以该指标能够鼓励经营者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

38、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等。EVA指标促使经营者甚至企业的一般员工开始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思考,权益资本不再考虑是“免费的午餐”,开始注重企业的长期目标与最大化股东财富目标的一致性,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和现金流量的增加,以此来改善企业的EVA业绩。,EVA是企业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企业运用的全部资本成本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EVA=NOPAT-WACC*TC 其中: NOPAT经过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WACC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C 总投入资本(经过调整)。,2、EVA方法内容,其中的 WACC可以通过以下的公式来计算:WACC=其中: D为企业负债总额的市场价值;E为企业所有者权益

39、的市场价值;Kd为负债的税前成本T为企业的边际税率;Ke为所有者权益的成本,(1)税后营业净利润(NOPAT)税后营业净利润等于息税前利润扣除企业所得税加上EVA会计调整项目,即NOPAT=EBIT*(I-T)+调整项目=(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1-T)+调整项目显然税后营业净利润由两部分构成,其一为息前税后利润即EBIT*(1-T),它直接来自未经调整的会计报表,反映了会计信息系统所核算的全部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投资收益,是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的部分体现其二为EVA会计调整项目,它要求按照EVA原则对会计报表的部分数字进行调整,以纠正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真实业绩的扭曲。调整项目可

40、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所以税后营业净利润与会计信息系统核算的息前税后利润可能相去甚远。,(2)资本总额(TC),资本总额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资金的账面价值。资本总额也由两部分构成,其一为资产负债表右方所记录的全部资金来源扣除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短期免息负债。其二为EVA会计调整项目主要是指那些被资本化的项目。EVA为了消除稳健会计原则的影响,反映企业真实的资本投入水平,提倡将研发支出、各项准备的账面余额等资本化,所以EVA会计调整项目一般为正值,于是资本总额一般要大于资产负债表记录的资产总额。资本总额=流动负债(扣除流动免息负债)十长期负债+股东权益(包括少数股东权

41、益)+EVA会计调整项目,(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其中的 WACC可以通过以下的公式来计算:WACC=其中: D为企业负债总额的市场价值;E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Kd为负债的税前成本;T为企业的边际税率;Ke为所有者权益的成本.Kd在计算时可以将各项债务资本本金作为权数对各自产生的利息进行加权平均。 Ke通常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Ke =kf+ (Rm-kf),Stern Steward公司针对GAAP列出了166(目前有255项之多)项需要调整的项目,但却并不要求对所有的项目都做出调整这一方面是因为由此带来的工作量相当繁重,得不偿失,另一方面

42、是因为不同的调整之间本身也存在自相矛盾之处。,(4)需要调整的会计调整项目,他们建议在实务中根据四个标准来判定项目是否需要调整:第一,重要性原则,即对最后计算出的 EVA 值是否有影响;第二,可影响原则,即管理人员是否可以影响到结果;符合;第三,了解性原则,即实际计算的人员是否了解;第四,客观可取的原则,即是否可以收集到所需要的客观资料。一般来讲,需要调整的重要项目包括:,需要调整的重要项目,(1)是一种全成本观EVA最本质的特点就在于它不但考虑了债务资本成本而且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也就是说它考虑了全部的资本成本。这一点非常符合经济学家对于收益的定义。从此改变了在会计利润下权益资本是免费的观点

43、。在提高 EVA 的压力下,管理人员必须想尽办法提高资本的运营能力,以降低业务活动中的资本成本,比如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率、缩短应收账款的收账期、关停低效率的业务部门、减少不必要的存货,因为资产的沉积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财富的损失。这样,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将有利于企业提高实际创造价值的能力,更有利于改变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不合理现象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3、EVA的主要特点,(2) EVA会计利润调整EVA除了考虑全部的资本成本之外,还对会计利润进行若干调整。会计利润是会计准则的产物,会计准则的一些原则和假设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信息的扭曲,而经理人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行为则进

44、一步扩人了这种扭曲。而经理的机会主义行为通常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首先是操纵各种应计项目,这些应计项目包括了损益表中的不涉及现金流量的收入费用项目;其次是调整会计政策。针对这种情况,EVA的会计调整中对于较多的靠主观判断来确定的项目例如坏帐准备、质量保证金等项目,采取了收入实现制的原则,将这些项目以与会计相反的方向调整计入NOPAT和运营资本。,(3) 体现了决策和业绩评价的一致性现实中,很多公司在不同的业务流程中会使用多种不一致的衡量指标:在进行战略规划时,最重要的是收入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在评估产品或生产线时,毛利率则是主要标准;在评价各部门的业绩时,可能会根据总资产收益率或预算规定的利润水平

45、;在分析投资项目时,通常采用净现值或者投资回收期;在确定生产和管理人员的奖金时,则要考虑每年利润的预算水平和实际结果。EVA结束了这种混乱状况,仅用一种财务衡量指标就联结了所有决策过程,并将公司各种经营活动归结为一个目的,即如何产生EVA。这样,EVA为各部门的员工提供了相互沟通的工具,使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流更加有效。可以用4个M来归纳EVA体系的实质内涵,它们分别是:评价指标(Measurement)、管理体系(Management)、激励制度(Motivation)和理念体系(Mindset)所以,EVA贯穿了决策、评价和激励的全过程,使原来的决策使用财务指标而业绩评价使用会计指标的混乱的情

46、形得到根本性的改观。,(4) EVA指标立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不仅仅是业绩评价指标,它还用于经营预算、资本预算、战略审核、激励补偿计划以及股票投资分析等等。尤其是在激励补偿计划方面克服了过去以财务指标来进行考核的弊病。这是因为:修正的EVA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企业价值=资本+现值(EVA)=资本+EVA/资本成本+现值(EVA预期增进)=当前营运价值(COV)+EVA未来增长价值(FGV),试想,如果设计这样的奖励模型,会如何: 完成目标时:奖金=目标EVAX+(实际EVA一目标EVA)Y.XY 未完成目标时:奖金=目标EVAX-(目标EVA一实际EVA)Z . ZX,通过上述公式变形

47、可以看得更为真切。 完成目标时:实际EVA*Y+目标EVA* (X-Y) . XY 未完成目标时:实际EVA*Z-目标EVA* (Z-X) .ZX所以,为了完成目标得到奖励,X必须大于Y,即XY。可见奖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源于实际完成的EVA,另一部分来源于对是否完成目标的奖惩。同时对如何发放奖金进行设计:在以EVA为基础的奖金计划中,通过设置“奖金库”来递延奖金。这也是基于EVA的奖金计划的独特之处。经理每期可以得到的奖金并不直接发放,而是先计入“奖金库”的特定账户里。账户额余额是以前期间的奖金报酬超过以前期间的奖金支付的累积额。,本期支付的奖金基于更新的“奖金库”账户的余额(由期初余额

48、加该年的奖金构成)。具体运用时又包括各种形式,比较典型的是定期以一个不变的比例支付奖金,通常是该“奖金库”账户余额的三分之一,如果奖金库的账户余额为负数,则没有奖金支付通过“奖金库”的设置可以增加经理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也可以冲销负奖金的情形。,EVA相对于传统的会计指标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它能更贴切的揭示管理者的经营业绩,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指出了如何改进的方法。将EVA指标再作变形: EVA=NOPAT-WACC*TC= (NOPAT/ TC- WACC)*TC =【EBIT/销售收入*销售收入/TC*(1-T)-WACC *TC =(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1-T)-WACC *TC所以要想提高

49、一个企业的EVA,就要提高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同时降低占用的资本成本,即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力。,从这个公式不难发现提升EVA增加价值的途径:在现行投资成本的水平上增加回报;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流转速度,把沉淀的 资金从现存营运活动中解放出来; 增加利润,只要一项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率,价值就会增加; 从那些毁坏价值的项目中撤出资金以减少投资成本,当减少的投资成本大于减少的回报时,EVA就会增加; 投资于那些长期来看能够使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率的项目; 如果可能,尽量多的修理资产而不是更新资产,在保证现有资产可被修复,并且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水平的前提下节约资本; 增加杠杆功能,重视内部融资的资本成本,这些增加价值的途径说到底,也是增加EVA的途径,而创造价值的关键在于使市场价值的增加速度快于资本投入的增长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