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实验8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187792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8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验8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验8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验8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验8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实验 8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Mr原理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蛋白质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简称 SDS)和还原剂(如巯基乙醇)处理蛋白质样品,则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被还原,1g蛋白质可定量结合 1.4g SDS。由于 SDS 呈解离状态,使蛋白质亚基带上大量的负电荷,其数值大大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表现出相等的电荷密度,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时,它们纯粹按照分子

2、的大小由凝胶的分子筛效应来进行分离,有效迁移率与相对分子量的对数成很好的线性关系。用这种方法测定蛋白质的 Mr,简便、快速,只需要廉价的设备和 g 量的蛋白质样品。所得的结果,在 Mr 为 15000200000 的范围内,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 Mr 相比,误差一般在10% 以内。因此 SDS 测定 Mr 的方法,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和迅速的发展。现在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研究过的蛋白质已经有很多种了。实验证明,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SDS 和巯基乙醇后,巯基乙醇可使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SDS 能使蛋白质的氢键、疏水键打开,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形成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SDS

3、 与大多数蛋白质的结合比为 1.4gSDS/1g 蛋白质。由于十二烷基硫酸根带负电,使各种蛋白质的 SDS 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它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类的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在用 SDS-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 Mr 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如果蛋白质-SDS 复合物不能达到 1.4gSDS/1g 蛋白质的比率并具有相同的构象,就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影响蛋白质和 SDS 结合的因素主要有以下 3 个:二硫键是否完全被还原:只有在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硫键被彻底还原的情况下,SDS 才能定量地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去,并使之具有相同的构象。一般以巯基乙

4、醇作为还原剂。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将形成的巯基烷基化,以免在电泳过程中重新氧化而形成蛋白质聚合体。溶液中的 SDS 浓度:溶液中 SDS 的总量,至少要比蛋白质的量高 3 倍,一般需达 10倍以上。溶液的离子强度:溶液的离子强度应很低,最高不能超过 0.26,因为 SDS在溶液中是以单体和分子团的混合体而存在的,SDS 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的量,仅决定于平衡时 SDS 单体的浓度而不是总浓度,在低离子强度的溶液中,SDS 具有较高的平衡浓度。2. 不同的凝胶浓度适用于不同的 Mr 范围,Weber 的实验指出,在 5%的凝胶中,Mr25000200000 的蛋白质,其 Mr 的对数与迁移率

5、呈直线关系;在 10%的凝胶中,1000070000Mr 蛋白质呈直线关系;在 15%的凝胶中,1000050000Mr 的蛋白质呈直线关系;3.33%(以上各种浓度的凝胶,其交联度都是 2.6%)的凝胶可用于 Mr 更高的蛋白质。可根据所测 Mr 范围选择最合适凝胶浓度,并尽量 Mr 范围和性质与待测样品相近的蛋白质做标准蛋白质。标准蛋白质的相对迁移率(蛋白质的电泳迁移距离除以染料迁移距离即为相对迁移率)最好在 0.20.8 之间均匀分布。在凝胶电泳中,影响迁移率的因素较多,而在制胶和电泳过程中,很难每次都将各项条件控制的完全一致,因此,用 SDS-凝胶电泳法测定 Mr,每次测定样品必须同时

6、做标准曲线,而不得利用另一次电泳的标准曲线。3. 有许多蛋白质,由亚基(如血红蛋白)或两条以上肽链(如 -胰凝乳蛋白酶)组成的,它们在 SDS 与巯基乙醇的作用下,解离成亚基或单条肽链。因此,对于这一类蛋白质,SDS-凝胶电泳测定的只是它们的亚基或单条肽链的 Mr 而不是完整分子的 Mr。为了得到更全面的资料,还必须用其他方法测定其 Mr 及分子中肽链的数目等,与 SDS-凝胶电泳的结果相对照。4. 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能用 SDS-凝胶电泳法测定其 Mr,已发现有些蛋白质用这种方法测出的 Mr 是不可靠的.这些蛋白质有:电荷异常或构象异常的蛋白质,带有较大辅基的蛋白质(如某些糖蛋白)以及一些结

7、构蛋白,如胶原蛋白等。例如组蛋白 F1,它本身带有大量的正电荷,尽管结合了正常比例的 SDS,仍不能完全掩盖其原有正电荷的影响,她Mr 是 21000,但 SDS-凝胶电泳测得的结果却是 35000。因此在分析 SDS-凝胶电泳所测得的结果时,应该小心。一般至少用两种方法来测定未知样品的 Mr,互相验证。为了判断待测样品是否可用 SDS-凝胶电泳法来测定 Mr,也可使蛋白质 -SDS 复合物在不同浓度(交联度相同)的 SDS 凝胶中电泳,得到 Ferguson 图。如果待测样品的自由迁移率 m0 与标准蛋白质的 m0 基本交于一点,而且在不同浓度的 SDS-凝胶中测得的 Mr 都相同,则表明此

8、蛋白质在 SDS-凝胶电泳中的行为是正常的,可以用 SDS-凝胶电泳法测定其 Mr。现在常用做 SDS-凝胶电泳的缓冲系统有好几种,有连续系统的也有不连续系统的。操作方法一 贮液及凝胶溶液的配置方法,参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贮液配制方法,只是在分离胶和浓缩胶液中加入 SDS,使 SDS 的浓度达到 0.4%,电极缓冲液中 SDS 浓度达到1mg./ml,样品缓冲液中的 SDS 浓度为 2g/100ml.SDS-凝胶电泳可采用垂直柱型,也可采用垂直板型。由于垂直板型电泳操作方便,样品泳动的起点一致,便于对样品的分离情况做比较,目前大多采用此型。二 样品的制备一般是将样品溶解在含 1%SDS、1

9、%巯基乙醇的 0.01mol/L,pH7.2 的磷酸缓冲液中,在100加热 25 分钟。蛋白质的最后浓度一般为 0.051mg/ml。也可以将上述溶液在 37保温 2 小时而不是 100加热。一般说来,两种处理的结果都一样。但如果蛋白质样品中混有少量蛋白水解酶,37保温处理就会引起样品的水解,使测定失败,而 100加热 3 分钟一般都能使蛋白酶失活,得到满意的结果。也有少数例外的情况,需采用特殊的样品处理方法。1. 标准蛋白样品的制备称取细胞色素 c、胰凝乳蛋白酶原 A、胃蛋白酶、卵清蛋白、牛血清清蛋白各0.2mg 左右,分别放入小试管中,按 0.5mg/ml 溶液的比例,向样品中加入“样品溶

10、解液”(见试剂的配制) ,使充分溶解,轻轻盖上软木塞(不要盖紧,以免加热时迸出) ,将小试管放入沸水浴中加热 3 分钟,取出冷至室温。2. 待测蛋白质样品的制备固体样品的制备与标准蛋白质相同。如待测样品已在溶液中,可先配制“浓样品溶解液” (各种溶质的浓度均比“样品溶解液”高 1 倍,将待测液与“浓样品溶解液”等体积混匀,然后同上加热。若待测溶液太稀可事先浓缩:若溶液的含盐量太高,则需先行透析。处理好的样品即可用于电泳。每个凝胶样品孔内加 5g 蛋白质(或更少)便可得到清晰的区带。处理好的样品溶液可在冰箱中保存较长的时间,使用前在 100水浴中加热 1 分钟,以除去可能出现的亚稳态聚合物。三

11、电泳将聚合好的凝胶连同制胶模具装置在电泳槽上,拔掉样品槽模板(梳子) ,用电泳缓冲液清洗样品孔,然后将上下电极槽注满缓冲液,检查上槽无泄露,即可加样。用微量注射器按号向凝胶样品孔中加样,没孔加 20l(含蛋白质 15g) ,稀的样品可适量增加其体积。加样完毕后,打开直流稳压电源(负极接上槽,正极接下槽,事先接好) ,将电流调至5080mA(根据凝胶板的横截面积适当调节增减) ,保持电流强度不变,待染料(染料已事先加在“样品溶解液“中)迁至距凝胶下端约 1cm 处,停止电泳。四 染色、脱色将凝胶取出,滑入一白瓷盘或大培养皿中,在染料区的中心插入细铜丝做为标志,加入染色液,染色 1 小时左右。倾出

12、染色液,用蒸馏水洗凝胶数次后加入脱色液,数小时换液一次,直至背景清晰。五 Mr 的计算通常以相对迁移率 mR 来表示迁移率,相对迁移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用直尺分别量出样品区带中心及铜丝与凝胶顶端的距离见图 3,按下式计算:相对迁移率 mR=样品迁移距离(cm)/染料迁移距离(cm)以标准蛋白质 Mr 的对数对相对迁移率做图,得到标准曲线如图 4 所示,根据待测样品的相对迁移率,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 Mr。图 3、4试剂和器材试剂 1.标准蛋白质(纯品)标准蛋白质 来源 Mr细胞色素 c 马心 12500胰凝乳蛋白酶原 牛胰 25000胃蛋白酶 猪胃 35000卵清蛋白 鸡卵 43000牛血清清蛋白

13、 牛血清 670002. 0.2mol/l,pH7.2 磷酸盐缓冲液:取 280ml 0.2mol/L 磷酸二氢钠溶液,加入 720ml0.2mol/L 磷酸氢二钠溶液,混匀后调 pH 至 7.2。此溶液用来进一步配置凝胶缓冲液、电极缓冲液和样品溶解液。3.样品溶解液:0.01mol/ L,pH7.2 磷酸盐缓冲液,内含 1%SDS,1%巯基乙醇,10% 甘油,0.02%溴酚蓝。用来溶解标准蛋白质及待测蛋白质样品。配制方法如下:SDS 100mg巯基乙醇 0.1ml甘油 1ml溴酚蓝 2mg试剂 2 0.5ml加蒸馏水至总体积 10ml4.电极缓冲液:0.1%SDS,0.1mol/L,pH7.

14、2 磷酸盐缓冲液(或 Tris-HCl 缓冲液):取 1g SDS,加入 500ml 试剂 2,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0ml.5.染色液:0.25g 考马斯亮蓝 R250,加入 454ml 50%甲醇和 46ml 冰乙酸。6.脱色液:75ml 冰乙酸,875ml 蒸馏水与 50ml 甲醇混合。7.SDS:市售化学纯 SDS 需要结晶后使用。重结晶的方法如下:称取 20gSDS,放入 50ml圆底烧瓶中,加约半牛角匙活性炭及 300ml 无水乙醇,搅拌,摇匀。烧瓶上接一个小冷凝管。在水浴上加热到乙醇微沸,回流约 10 分钟,用热过滤漏斗趁热过滤。滤液应是无色透明。滤液冷至室温后,移至20冰箱中过

15、夜。次日,通过预冷的布氏漏斗抽滤,用少量20无水乙醇洗沉淀 3 次,尽量抽干,将结晶置真空干燥器中干燥或 40以下烘箱烘干。简明操作方法1.将成套的两块玻璃板正确防如硅胶条中,然后夹在电泳槽中,按对角线顺序旋紧螺丝,注意用力均衡以免夹碎玻璃。安装好电泳槽后,用 1.5%琼脂封底,待琼脂凝固后即可制 胶。2.将已经配制好的分离胶液轻轻混匀后,灌入玻板胶腔中至适当高度,表面加一薄层蒸馏水或双蒸水封闭胶液表面。开始加入水后,会在凝胶液和水之间形成分界线,在聚合过程中,分界线会逐渐消逝,待分界面再次出现时,说明分离胶已经聚合完全。3.待分离胶聚合后,倒掉表面的水,再将配制好的浓缩胶轻轻混匀后灌满玻璃板

16、胶腔,迅速插入样品梳,静置聚合。4.待测样品用样品缓冲液制成 0.51.0mg/ml 左右的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 34 分钟,冷却后点样。5.浓缩胶聚合后,拔掉样品梳,装好电泳槽,在上下槽中注入电极缓冲液,用微量注射器点样,每个样品槽中点样 2040l。如果样品浓度太低,可以适当加大点样量。6.上槽为负极,下槽为正极,连接好电泳仪电源,用恒压(100V)或恒流(30mA)左右电泳,也可以在样品通过浓缩胶后,加大电压到 250V 进行电泳。当指示剂染料溴酚蓝到达凝胶前沿还有 12cm 时停止电泳,倒掉电极缓冲液( 上槽中的电极缓冲液还可重复利用,可以对它进行回收),剥胶染色。7.剥胶后用蒸馏水洗涤胶片,然后浸入染色液中 45 小时或过夜.取出后置脱色液中振荡脱色。脱色过程中要更换脱色液几次,至背景清晰透明为止。8.凝胶干燥:先在一块板上铺一张用水浸润透的玻璃纸,放上胶片,再盖一张同样处理过的玻璃纸, (有时为避免凝胶在干燥过程中干裂,可以在胶片的表面滴几滴甘油) ,用玻璃棒赶出可能窝藏的气泡。然后把玻璃纸多余的四边反向贴到玻璃板的后面,室温下在暗处自然风干,制成可以长期保存的透明干胶。器材1.电泳槽:垂直板型电泳槽2.电泳仪:直流稳压电源,电流 100mA,电压 400500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学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