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会计学与会计法》教学大纲.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6185346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35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与会计法》教学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会计学与会计法》教学大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会计学与会计法》教学大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会计学与会计法》教学大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会计学与会计法》教学大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会计学与会计法教学大纲 李美云 编写 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618 目 录 前 言 . 622 第一章 会计学概述 . 623 第一节 会计的历史沿革 . 623 一、世界主要国家会计发展的历史 . 623 二、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 . 624 第二节 会计的概念、目标及作用 . 624 一、会计的概念和特征 . 624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及目标 . 624 三、会计的作用 . 625 第三节 会计分类与会计信息化 . 625 一、会计的分类 . 625 二、会计的信息化 . 625 复习与思考题 . 625 思考题 . 626 第二章 会计法概述 . 627 第一节 会计法的历史发展 .

2、 627 一、西方国家会计法的发展历史 . 627 二、我国会计法发展的历史 . 627 第二节 会计法的概念、特征及法律地位 . 627 一、会计法的概念 . 627 二、会计法的特征 . 627 三、会计法的作用 . 628 四、会计法的法律地位 . 628 第三节 会计法律关系 . 628 一、会计法律关系的概念 . 628 二、会计法律关系的特点 . 628 三、会计法律关系要素 . 628 第四节 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及管理体制 . 628 一、会计法的立法宗旨 . 628 二、会计法的适用范围 . 629 三、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 629 复习与思考题 . 629 第三章 会计核算的

3、基本前提、会计要素与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 630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 630 一、会计主体 . 630 二、持续经营 . 630 三、会计期间 . 630 四、货币计量 . 630 第二节 会计要素 . 631 一、会计要素概述 . 631 会计学与会计法 619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 631 三、收入、费用及利润 . 631 四、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 631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 631 一、客观性原则 . 631 二、相关性原则 . 631 三、明晰性原则 . 632 四、可比性原则 . 632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632 六、重要性原则 . 632 七

4、、谨慎性原则 . 632 八、及时性原则 . 632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 . 632 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 632 二、复式记账 . 632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 632 四、登记账簿 . 633 五、成本计算 . 633 六、财产清查 . 633 七、编制会计报表 . 633 复习思考题 . 633 第四章 复试记账原理与会计循环 . 634 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 . 634 一、会计科目 . 634 二、账户 . 634 第二节 复式记账法 . 634 一、记账方法的概念 . 634 二、借贷记账法 . 634 第三节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 635 一、总分类

5、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 . 635 二、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 635 第四节 会计循环 . 635 一、会计循环的概念 . 635 二、会计循环的主要步骤 . 636 三、会计循环案例 . 636 复习思考题 . 636 第五章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的法律规定 . 637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法律规定 . 637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 637 二、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 637 三、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 637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法律规定 . 637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 . 637 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620 二、账簿的种类 . 637 三、账簿的基本内容 . 63

6、7 四、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 638 五、登记账簿的规则 . 638 复习思考题 . 638 第六章 制造业会计核算制度 . 639 第一节 采购业务的会计核算制度 . 639 一、采购业务核算的内容 . 639 二、供应过程核算应设置和运用的账户 . 639 第二节 生产业务的会计核算制度 . 640 一、生产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 . 640 二、生产业务核算设置和运用的账户 . 640 三、生产过程业务核算举例 . 641 第三节 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制度 . 641 一、销售过程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 . 641 二、销售业务核算设置和运用的账户 . 641 三、销售过程业务核算举例 . 6

7、41 第四节 财务成果业务的会计核算制度 . 642 一、财务成果核算的内容 . 642 二、财务成果核算设置和运用的账户 . 642 三、财务成果核算举例 . 642 复习思考题 . 642 第七章 财务会计报告 . 644 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规定 . 644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 644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 644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律规定 . 644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 644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 644 二、资产负债表作用 . 645 三、资产负债表的构成 . 645 第三节 利润表 . 645 一、利润表的概念 . 645 二、利润表的作用 . 64

8、5 三、利润表的构成 . 645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 645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 645 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 646 三、现金流量表的构成 . 646 复习与思考题 . 646 第八章 会计监督 . 647 第一节 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 . 647 一、内部监督的概念和总体要求 . 647 会计学与会计法 621二、内部监督的依据 . 647 三、内部监督的内容 . 647 四、内部监督应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 . 648 第二节 单位外部的会计监督 . 648 一、国家监督 . 648 二、社会监督 . 648 复习思考题 . 648 第九章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 650 第

9、一节 会计结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 . 650 一、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的原则规定 . 650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的条件和任免 . 650 三、会计人员的资格 . 650 四、代理记账 . 650 第二节 会计工作的交接 . 651 一、会计工作交接的总体要求 . 651 二、会计工作交接前的准备工作 . 651 三、移交手续 . 651 四、移交签章 . 651 五、临时交接 . 651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 . 652 一、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和注册 . 652 二、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 652 三、注册会计师的义务 . 652 四、会计师事务所 . 652 五、注册会计师协会

10、 . 652 复习思考题 . 653 思考题 . 653 拓展阅读书目 . 653 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622 前 言 本课程属于法学专业选修课,隶属于经济法学科。通过编写该大纲,可以给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进一步规范教学内容和考核范围, 为开展好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基本依据。会计学与会计法这门课,目前没有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该门课程,是会计学与会计法相结合的一门边缘性课程,特别是会计学的内容对于法学学生来讲,专业性很强,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该大纲即为教学服务,也为以后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个基础框架,以便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相长,使教学大纲更趋

11、完善,教材更适合本科学生的学习要求。 该门课程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既涉及会计学基础知识又涉及会计法的全部内容。二者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法学学生既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又能站在法学的角度理解司法实践中与会计活动有关的法律问题。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 一方面, 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 2007 年 1 月 1 日开始施行的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38 个具体准则及企业财务通则,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公司法与证券法的修订,使会计学与会计法课程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加强此学科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大对会计学知识及相关知识的研究,另一方面要

12、加强相关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使二者很好地加以结合,为我国会计法制建设培养所需人才。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及布置作业。 会计学与会计法 623第一章 会计学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基础。 重点掌握:会计的概念、会计的目标及作用。掌握会计的分类及会计信息化的作用。 了解:会计的历史发展。 学时分配: 3 学时 第一节 会计的历史沿革 一、世界主要国家会计发展的历史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会计的发展总是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只有发达的经济才能有先进的会计。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会计发展历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13、。 (一)意大利 从 1069 年起至 1291 年止,罗马天主教会、西欧封建主和大商人为了掠夺财富,缓和西欧社会的危机,先后发动了八次十字军东征,促成了意大利近 300 年的商业革命。意大利不仅成为中世纪最活跃的商人,而且几乎垄断了当时的国际金融业。当时意大利最发达的地区为佛罗伦萨、热那亚和威尼斯。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的金融中心,金融业的发展繁荣,为意大利复式簿记产生创造了条件,为了反映银行业债权债务的发生及清偿情况,银行家们开始采用账簿记录,既形成了意大利复式簿记。热那亚和威尼斯贸易的发展,对意大利复式簿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热那亚式簿记在账户体系方面取得了成就,引进损益账户,达到商品账户平衡

14、。威尼斯式簿记引进了资本账户和余额账户,使损益账户达到平衡。 从 16 世纪开始社会发展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意大利成为当时全欧最重要的贸易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会计记录的发展和完善, 15 世纪既 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帕乔利出版了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将在实践中运用很久的记账方法较为完整的阐述出来,从而奠定了现代会计的基础。 (二)英国 在 14 15 世纪的时期,英国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进入 16 世纪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单式簿记法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意大利式簿记进入英国并传播开来。英国工业革命给会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会计报表应运而生。经济危机、破产清算及公司

15、法的颁布催生了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 (三)美国 美洲的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伴随着西欧殖民者的侵入,他们也将先进的会计方法即意大利式簿记带入了美洲,美国开始普遍推行会计教育,这为日后美国会计的后来居上提供了条件。 美国独立战争后,会计蓬勃发展起来,著作颇丰。到了 19 世纪至 20 世纪成本会计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由美国人开拓的“管理会计”在 70 年代风靡世界。美国是世界上制定会计准则最早的国家。其主要是在官方的支持和干预下由民间机构制定会计准则,代表着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准则体系。 (四)法国和德国 法国会计和德国会计与意大利会计同出一辙,在意大利会计迅速

16、发展的 13 14 世纪,法国和德国的会计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簿记是波尼斯的账簿、 奥里维埃家的账簿,该时期的法国商家账簿引入了二重性因素,为后来的复式簿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意大利式簿记的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624 传入,引起了法国簿记的革命。法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都促进了会计的发展,法国是西方国家中由政府制定颁布全国统一的会计方案的大陆法系国家。 德国会计在中世纪的发展可以分为北部和南部。北部典型的单式账簿是在 1329 1390 年维特博尔格家的一套商业账簿。 15 世纪中叶,出现引入双重观念的单式账簿。南部商家会计要早于北部。 15 世纪末至 16 世纪初,

17、以海因里希 .施雷贝尔的新技术著作为标志,德国的复式簿记进入了新的会计历史发展时期。 到了 16 至 18 世纪上半叶, 意大利式簿记的全面引进, 成本会计的产生,促进了德国会计的发展。 德国会计是服从于法律要求的会计模式, 主要服从于税法、 商法和公司法。 二、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 (一) 1949 年以前的会计发展历史 在原始计量记录阶段,计量方式主要采取实物记事、绘画记事、结绳记事及刻契记事等方法,是簿记的雏形。在单式记账阶段,主要采用“四柱结算法”。在复式簿记阶段,明清时代运用的是“龙门账”和“四脚账”复式账法。 19 世纪末西式簿记传入中国,其代表作为蔡锡勇的连环账谱及谢霖和孟森的银行

18、簿记学。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都仿效西方的做法,建设财政会计组织、会计制度及改善政府的会计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民政府和革命根据地开展了相应的会计工作。 (二) 1949 年以后会计发展历史 50 年代至 70 年代,会计基本按照前苏联的模式,建立的是一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报账型”会计。 80 年代初开始,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会计也由“报账型”会计转变为“经营管理型”的会计。管理会计也进入了我国会计领域。进入 90 年代,为了使我国会计工作符合国际惯例,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转换与转轨,由计划导向模式向市场导向模式转变, 1993 年 7月 1 日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会计准则

19、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实施。使我国会计工作走向了世界。 第二节 会计的概念、目标及作用 一、会计的概念和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对于会计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是各国会计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按照辞海的解释,会计是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包括填制记账凭证,处理账务,编制报表等;它把会计定义为是做会计工作的人。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采用专门的方法,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美国会计师协会认为,会计是一项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系统而有效地记录、分类和汇总仅限于财务性质方面交易和事项的过程及解释其结果的一种应用技术。 (二)会计的特征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主要是从价值量方

20、面反映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并且是以会计专门的方法来反映,这是会计的主要特征。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及目标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职能来实现的。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指会计在管理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具有的作用。我国会计法第五条规定:“会计结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也就是把会计的职能概括为:核算和监督。 1会计核算职能; 2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学与会计法 625(二)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在国外又被称为财务报表的目标。会计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21、做出经济决策。会计目标具体是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规范会计行为,维护公众利益,以满足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以及企业管理层的需要。 三、会计的作用 (一)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相关的信息,以保证资本市场稳定、有序地运行; (二)为公司外部利益集团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利于决策; (三)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信息,以利于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信息,以利于加强经济管理。 第三节 会计分类与会计信息化 一、会计的分类 按照会计主体及管理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的分类,分为官厅会计与民间会计;官厅会计也叫政府会计,是指记录国家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和财物保管的会计活动。民间会计,是指计量、记录及核算

22、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或者经营单位的会计。 按照会计服务的对象进行分类,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是指在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指导下, 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公司的整个财务活动、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为公司管理者及公司的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和个人定期提供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活动。是对外报告会计;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及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有关资料,运用数学、统计等技术方法,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分析,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用于未来决策的信息。 二、会计的信息化 会计常常被人们理解为经济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的载

23、体就是会计报表。会计通过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地、系统地计量、记录、确认,反映各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向企业内部及外部信息使用人提供,为其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与法律职业活动息息相关, 其核心内容都是对财产关系的保护及在保护财产关系过程中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 复习与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意大利复式簿记 2会计 二、简答题 1简述意大利复式簿记的产生。 2简述会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简述会计的目标 4简述会计的分类 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626 思考题 1会计的作用 2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会计学与会计法 627第二章 会计法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

24、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目的是重点掌握会计法及会计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会计法的立法宗旨。 掌握;会计法的特征、作用及会计法律关系的特征。 了解:会计法的历史发展,会计法的法律地位及会计管理体制。 学时分配: 3 学时 第一节 会计法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国家会计法的发展历史 在大陆法系国家,采用的是法典式的会计制度,法国 1947 年颁布了会计总计划,具有法律强制力,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全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于 1890 年颁布会计法;英美法系国家,是不成文法系国家, 1921 年美国颁布了预算与会计法案。瑞典于 1976 年颁布了会计法。 二、我国会计法发展的历史 在我国, 1912

25、 年初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制定了会计法草案, 1914 年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会计法, 1935 年国民政府也颁布了会计法,因此说我国是世界上比较早制定会计法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 1985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二节 会计法的概念、特征及法律地位 一、会计法的概念 会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法是调整会计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会计法是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会计法,即 1985 年通过、 1993 年和 1999 年分别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下称会计法)。 二、会计法的特征 (一)规制性 会计法是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关系的,因此会计法的规制功能包括规范功能、约束

26、功能、强制功能、确认功能和保护功能。 (二)技术性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具体体现在会计核算的方法、技术、程序等方面,属于技术性规范。 (三)协同性 会计法律主体的多元性和广泛性,会计法必然要与其他有关法律调整的对象发生交叉和重合,因此会计法的内容和其他相关法律规定的内容应该相协调。 (四)选择性 会计核算方法的多样性,导致会计核算在规定的法律限度内进行合理的选择。 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628 三、会计法的作用 (一)会计法是行为法,主要规范会计行为,以此保护市场经济各方主体的财产权益,实现利益的均衡。 (二)保障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了有效的会计监督

27、体系 (四)有利于促进国际会计趋同 四、会计法的法律地位 会计法的法律地位是指会计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层次与位置。 会计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体现为: (一)会计法与宪法的关系 (二)会计法与公司法的关系 (三)会计法与证券法的关系 (四)会计法与税法的关系 (五)会计法与审计法的关系 (六)会计法与刑法及民法的关系 第三节 会计法律关系 一、会计法律关系的概念 会计法律关系是指参与会计活动或者会计关系的各方当事人受会计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会计法律关系的特点 (一)会计法律关系的广泛性 会计法律关系的广泛性体现在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广泛性和存

28、在的广泛性。 (二)会计法律关系所体现的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会计法律关系所体现的权利具有“职权”的性质,是职权与职责的统一体;而义务既体现法律的强制性要求,也体现其自身的利益。二者具有一致性。 三、会计法律关系要素 会计法律关系要素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具有三个要素,即会计法律关系主体、内容与客体。 第四节 会计法的立法宗旨及管理体制 一、会计法的立法宗旨 根据会计法第 1 条的规定,会计法的立法宗旨为: (一)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单位由于受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或者受自身经济利益的驱使,作假账现象十分突出,为了避免在检查中受到处罚,有的单位有

29、好几本账,分别提供给会计学与会计法 629不同的检查监督机关。会计核算失真,会计信息失真,偷漏税情况相当严重,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同时也损害了投资人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如何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是会计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会计立法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越发展,法制建设越重要。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法律规范及会计工作应充分发挥其作用。要保证会计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方法、手段和保证会计发挥职能作用的措施,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以调整和

30、完善。 1993 年发布实施的会计法,有些体现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以直接管理为主,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是以国家直接管理微观经济为主要出发点,这些做法和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会计法必须从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基本出发点,并最终达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 二、会计法的适用范围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办理会计事务,都要遵守会计法的规定。个体工商户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依据会计法的原则另行规定。 三、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一)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1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

31、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二)制定会计制度的权限 1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 2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同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 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同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 可以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复习与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会计法 2会计法律关系 3国家统一会计制度 4会计法律关系主体 5会计法律关系客体 二、简答题 1我国会

32、计法的发展历史 2会计法的特征 3会计法作用 4会计法的适用范围 三、思考题 1会计法的法律地位 2会计法立法宗旨的变迁 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630 第三章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要素与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会计六大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 学时分配: 3 学时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也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法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里所说的“各单位

33、”,就是会计主体的概念。各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总是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相联系,这样,对于会计人员来说,首先就需要确定会计核算的范围。对于一个会计主体,应当明确哪些经济活动应当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哪些不应包括在其核算的范圈内、也就是要确定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面临清算、解散、倒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核算才能采用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一系列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如果没有这一前提条件,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的基础,也就无法采用。企业也就不能按照正常的会计原则、正常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不能采用通常的方式提

34、供会计信息。 三、会计期间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定的期间,以便会计结算帐目,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有关的信息。 会计期间的划分,使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较短的会计期间,有利于企业及时结算帐目、编制会计报表,有利于及时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信息,能够及时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及其他有关方面进行决策的需要。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并假设币值保持不变。 货币计量以币值稳定为条件。因为,只有在币值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会计才能把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

35、统地记录,综合地反映,并对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会计学与会计法 631第二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概述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经济交易中的资金运动状态和存在状态进行基本分类而形成的一些概念。 (二)会计要素的法律规定 我国会计法第 10 条明确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对象和范围。用会计术语表示就是会计主体内部的资金运动,用会计法规确认的会计要素可以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一)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二) 负债,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

36、形成的,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四)三大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三、收入、费用及利润 (一)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与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四)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收入费用 =利润 四、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一、

37、客观性原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632 三、明晰性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利用。 四、可比性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

38、,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取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性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原则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原则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企

39、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 系统、 完整地核算和监督所应用的专门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七种方法。 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既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也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支出、结余六个会计要素。为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系统地核算和经常地监督, 就要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 通过会计科目和账户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为管理者提供各种不同性质的核算指标。 二、复式记账

40、复式记账是指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以表明其对应关系。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对于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应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会计学与会计法 633并经过审核无误后,应用复式记账原理,将经济业务填制在记账凭证上,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通过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可以提供既真实可靠,又合理合法的原始依据,它是保证核算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重要方面。 四、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就是在账簿上连续、完整、科学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一种方法。通过登记账簿,定期进行结账和对账,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而又系统

41、的会计数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各阶段中所发生和各项费用, 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可以确定材料采购、生产和销售的成本,可以核算和监督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实账面数额保持账实相符的一种方法。通过清查财产可以发现财产物资和资金的实有数与账面数的差错情况,进而进行必要地处理,以保证会计核算指标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定期总括地反映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考核计划、预算执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 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各项指标, 可以为不同的主体提供分析、

42、预测以及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5资产 6负债 7所有者权益 8收入 9费用 10利润 二、简答题 1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法律意义 2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思考题 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法律意义 2重要性原则的具体运用 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上与税法上的具体运用 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634 第四章 复试记账原理与会计循环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及其具体运用。 掌握: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及平行登记 了解:会计循环 学时分配: 4 学时 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

43、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设置会计科目的主要依据是按照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的性质来设置,同时还要考虑管理的要求。 (三)会计科目的法律规定 二、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记录各个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摘要,即登记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要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3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 4凭证号数,即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 (三)账户的法律规定 账户

44、的法律规定主要涉及账户设置和账户使用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 复式记账法 一、记账方法的概念 所谓记账方法,就是在账簿中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方法,它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运用一定的记账原理和规则,把经济业务登记到账簿中去,并通过试算平衡来检查账簿记录是否正确。 二、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记账符号与账户结构 会计学与会计法 635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在借贷记账法下,任何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部分,通常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一般账户格式如图表所示:图表 1 2 借方 会计科目 贷方 图

45、 1 2 (三)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四)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简称分录,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记入的账户及其登记的方向和金额的记录。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两种。 简单会计分录是指涉及到两个账户的分录,即一借一贷。复合会计分录是指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账户的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分录。 (五)试算平衡 在借贷记账法下,运用规定的记账规则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人为错误。为此,还必须确立科学的、简便的、用于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以便找出错误及其原因,及时予以改正。这种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正确性的方法,

46、在会计上称之为试算平额具体包括:发生额平衡及余额平衡 第三节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 对于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不仅要提供总括核算指标,而且要提供明细核算指标总分类账户提供的总括核算资料, 是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资料的综合。 明细分类账户提供的明细核算资料、是对总分类账户资料的具体化。因此,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起着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账户对其总分类账户起着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二、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在会计核算中,为了便于进行账户记录的核对,保证核算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必须采用平行登记的方法。也就是

47、说,根据记账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同时又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户所属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第四节 会计循环 一、会计循环的概念 会计循环是指以账户的设置和复式记账原理的运用为中心,把账户组织起来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以及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报告的编报。 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636 二、会计循环的主要步骤 会计循环有以下七个基本步聚: (一)编制会计分录 (二)登记账簿 (三)作调整分录 (四)对账 (五)结账 (六)试算平衡 三、会计循环案例 略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会计科目 2会计账户 3记账方法 4借贷记账法 5会计分录 6会计循环 二、简答题 1会计科目的设置 2总账与明细

48、帐的平行登记 3会计循环 会计学与会计法 637第五章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的法律规定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重点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会计账簿种类; 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了解凭证的传递与保管,账簿的格式与登记方法及登记账簿的规则。 注重实验教学 学时分配: 2 学时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法律规定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所谓会计凭证是指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进行记录,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种类很多,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二、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一)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

49、时直接取得或者填制的,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它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记账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2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及填制方法 3记账凭证的审核 三、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法律规定 一、会计账簿的概念 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分类、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二、账簿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账簿可以分为多种: (一)账簿按其用途不同,一般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种。 (二)账簿按形式分类,可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三、账簿的基本内容 各种账簿所记录的经济业务不同,尽管账簿的种类和格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各种主要账簿应具备下列基本内容: 法学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638 (一)封面。写明账簿的名称和记账单位名称。 (二)扉页。填列账簿启用的日期和截止日期,页数,册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