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公害食品 大棚草莓生产技术规程姜堰市姜堰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草莓的生产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姜堰市姜堰镇秋润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大棚无公害食品草莓生产。2 产地环境2.1 产地环境质量无公害草莓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 5104 的规定。2.2 土壤条件土层较深厚,质地为沙壤土,结构疏松,中性或中性偏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15 g/kg 以上,排灌方便。3 施肥原则及允许使用的肥料3.1 施肥原则按 NY/T 4962002 规定执行。使用的肥料应是已经登记或免于登记的肥料。限制使用含氯复合肥。3.2 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3.2.1 有机肥料包括堆肥、沤肥、厩
2、肥、绿肥、作物秸杆肥、泥炭肥、饼肥、腐殖酸类肥、人畜废弃物加工而成的肥料等。3.2.2 微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制剂和微生物处理肥料等。3.2.3 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硫肥、钙肥、镁肥及复合(混)肥等。3.2.4 叶面肥包括大量元素类、微量元素类、氨基酸类、腐殖酸类肥料。4 栽培方式草莓栽培分为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大类。我国草莓设施栽培的主要类型有:日光温室促成栽培、塑料大棚促成栽培、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塑料大棚半促成栽培及塑料拱棚早熟栽培。5 品种选择选择休眠浅的品种,并要求优质、抗性强、丰产性好。6 育苗6.1 母株选择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繁殖生产用苗的母株。6.2 母
3、株定植6.2.1 定植时间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 10以上时定植母株。6.2.2 苗床准备每 667 m2施腐熟有机肥 5000kg,耕匀耙细后做成宽 1.5 m2.0 m 的平畦或高畦。6.2.3 定植方式将母株单行定植在畦中间,株距 50 cm80 cm。植株栽植的合理深度是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6.3 苗期管理定植后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为促使早抽生、多抽生匍匐茎,在母株成活后可喷施一次赤霉素(GA 3),浓度为 50 mg/L。匍匐茎发生后,将匍匐茎在母株四周均匀摆布,并在生苗的节位上培土压蔓,促进子苗生根。整个生长期要及时人工除草,见到花序立即去除。6.4 假植育苗
4、6.4.1 假植育苗方式草莓假植育苗有营养钵假植和苗床假植两种方式,在促进花芽提早分化方面,营养钵假植育苗优于苗床假植育苗。建议采用假植育苗方式。6.4.2 营养钵假植育苗6.4.2.1 营养钵假植在 6 月中旬至 7 月中下旬,选取二叶一心以上的匍匐茎子苗,栽入直径 10 cm 或 12 cm 的塑料营养钵中。育苗土为无病虫害的肥沃表土,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物料,以保持土质疏松。适宜的有机物料主要有草炭、腐叶、腐熟秸秆等。另外育苗土中加入优质腐熟农家肥 20 kg/m3。将栽好苗的营养钵排列在苗床上,株距 15 cm。6.4.2.2 假植苗管理栽植后浇透水,第一周必须遮荫,定时喷水以保持湿润。
5、栽植10 天后叶面喷施一次 0.2%尿素,每隔 10 天喷施一次磷钾肥。及时摘除抽生的匍匐茎和枯叶、病叶,并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后期,苗床上的营养钵苗要通过转钵断根。6.4.3 苗床假植育苗6.4.3.1 苗床假植苗床宽 1.2 m,每 667 m2施腐熟有机肥 3 000 kg,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物料。在 6 月下旬至 7 月中下旬选择具有三片展开叶的匍匐茎苗进行栽植,株行距 15 cm15 cm。6.4.3.2 假植苗管理适当遮荫。栽后立即浇透水,并在三天内每天喷两次水,以后见干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栽植 10 天后叶面喷施一次 0.2%尿素,每隔 10 天喷施一次磷钾肥。及时摘除抽生的匍
6、匐茎和枯叶、病叶,并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8 月下旬至 9 月初进行断根处理。6.5 壮苗标准具有四片以上展开叶,根茎粗度 1.2 cm 以上,根系发达,苗重20 g 以上,顶花芽分化完成,无病虫害。7 生产苗定植7.1 土壤消毒采用太阳热消毒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将基肥中的农家肥施入土壤,深翻,灌透水,土壤表面覆盖地膜或旧棚膜。为了提高消毒效果,建议棚室土壤消毒在覆盖地膜或旧棚膜的同时扣棚膜,密封棚室。土壤太阳热消毒在 7、8 月份进行,时间至少为 40 天。7.2 定植时期假植苗在顶花芽分化后定植,通常是在 8 月下旬至 9 月 20 日定植。7.3 栽植方式采用双行的栽植方式,一般垄高
7、30 cm40 cm,上宽 50 cm60 cm,下宽 70 cm80 cm,垄沟宽 20 cm。株距 15 cm18 cm,小行距 25 cm35 cm。大棚内每 667 m2定植 7 000 株9 000株。8 栽培管理8.1 管理技术8.1.1 保温8.1.1.1 棚膜覆盖南方塑料大棚覆盖棚膜是在平均气温降到 17的时候,温度低时在大棚内塔小拱棚保温。8.1.1.2 地膜覆盖顶花芽显蕾时覆盖黑色地膜。盖膜后,立即破膜提苗。8.1.2 棚室内温湿度调节8.1.2.1 温度调节显蕾前:白天 2628,夜间 1518。显蕾期:白天 2528,夜间 812。花期:白天 2225,夜间 810。果
8、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 2025,夜间 510。8.1.2.2 湿度调节整个生长期都要尽可能降低棚室内的湿度。开花期,白天的相对湿度保持在 50%60%。8.1.3 水肥管理8.1.3.1 灌溉采用膜下灌溉方式,最好采用膜下滴灌。定植时浇透水,一周内要勤浇水,覆盖地膜后以“湿而不涝,干而不旱”为原则。8.1.3.2 施肥基肥:每 667m2施农家肥 5 000 kg 及氮磷钾复合肥 50 kg,氮磷钾的比例以 151510 为宜。追肥:每一次追肥,顶花序显蕾时;第二次追肥,顶花序果开始膨大时;第三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前期;第四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后期;以后每隔 15 d20 d 追肥一次。追肥
9、与灌水结合进行。肥料中氮磷钾配合,液肥浓度以 0.2%0.4%为宜。8.1.4 赤霉素(GA 3)处理对于休眠深草莓品种,为了防止植株休眠,在保温一周后往苗心处喷 GA3,浓度为 5mg/L10 mg/L,每株喷约 5 mL。8.1.5 植株管理摘叶和除匍匐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应及时摘除匍匐茎和黄叶、枯叶、病叶。掰芽:在顶花序抽出后,选留 1 个2 个方位好而壮的腋芽保留,其余掰掉。掰花茎:结果后的花序要及时去掉。疏花疏果:花序上高级次的无效花、无效果要及早疏除,每个花序保留 7 个12 个果实。8.1.6 放养蜜蜂花前一周在棚室中放入 1 箱2 箱蜜蜂,蜜蜂数量以一株草莓一只蜜蜂为宜。8.
10、1.7 二氧化碳气体施肥二氧化碳气体施肥在冬季晴天的午前进行,施放时间 2 h3 h,浓度 700 mg/L1 000mg/L。8.1.8 电灯补光为了延长日照时数,维持草莓植株的生长势,建议采用电灯补光。每 667 m2安装 100 W 白炽灯泡 40 个50 个,12 月上旬至 1 月下旬期间,每天在日落后补光 3 h4 h。9 病虫害防治9.1 主要病虫害9.1.1 主要病害包括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芽枯病、炭疽病、根腐病和芽线虫。9.1.2 主要虫害包括螨类、蚜虫、白粉虱。9.2 防治原则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为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9.3 农业防治9.3.1
11、 选用抗病虫品种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措施。9.3.2 栽培管理及生态措施发现病株、叶、果,及时清除烧毁或深埋;收获后深耕 40 cm,借助自然条件,如低温、太阳紫外线等,杀死一部分土传病菌;深耕后利用太阳热进行土壤消毒;合理轮作。9.3 物理防治9.3.1 黄板诱杀白粉虱和蚜虫在 100 cm20 cm 的纸板上涂黄漆,上涂一层机油,每 667 m2挂 30 块40 块,挂在行间。当板上粘满白粉虱和蚜虫时,再涂一层机油。9.3.2 阻隔防蚜在棚室放风口处设防止蚜虫进入的防虫网。9.3.3 驱避蚜虫在棚室放风口处挂银灰色地膜条驱避蚜虫。9.4 生物防治扣棚后当白粉虱成虫
12、在 0.2 头/株以下时,每 5 天释放丽蚜小蜂成虫 3 头/株,共释放三次丽蚜小蜂,可有效控制白粉虱为害。9.5 生态防治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将棚内湿度降至 50%以下。将棚室温度提高到 35,闷棚 2 h,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 2次3 次,可防治灰霉病。9.6 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见附录 A。所有使用的农药均应在农业部注册登记。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参照 GB 4285 和GB/T8321(所有部分)执行。保护地优先采用烟熏法、粉尘法,在干燥晴朗天气可喷雾防治,如果是在采果期,应先采果后喷药,同时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10 果实采收10.1 果实采收标准果实表面着色达到 70%以上。10.2 采收前准备果实采收前要做好采收、包装准备。采收用的容器要浅,底部要平,内壁光滑,内垫海绵或其他软的衬垫物。10.3 采收时间根据草莓果实的成熟期决定采收时间。采收在清晨露水已干至中午或傍晚转凉后进行。10.4 采收操作技术采收时用拇指和食指掐断果柄,将果实按大小分级摆放于容器内,采摘的果实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花萼,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危害。果实分级按 NY/T4442001 中 5.1 所述的草莓感官品质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