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复习资料1科学复习资料一、科学入门1. 探索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2. 科学探究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践。学习科学同样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践。3.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和克(g) 。1kg=1000g 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4. 长度的单位是米(m) ,但有时我们也用厘米( cm)或千米(km)表示长度。1km=1000m 1m=100cm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5. 体积的单位是米(m)和厘米 (cm ) 。1m =1000000cm 体积=长度宽度高度6.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升(L) 、毫升(mL)和厘米(cm) 1L=1000mL 1mL=1c
2、m 在实验室里,我们使用量筒来测量液体的体积。7. 使用量筒时应该注意: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位置。8.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在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Celsius)度() 。9. 酒精灯和煤气灯都是实验时常用的加热仪器。10. 点燃酒精灯的操作步骤是取下灯帽、用火柴点燃;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用灯帽盖灭。火焰中温度较高的是外焰。11. 时间的单位是时(h) 、分(min)和秒(s) 。 1h=60min 1min=60s12. 每个人的心跳次数的不尽相同的。我的脉搏的跳动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运动后,我的脉搏跳动和心跳加快。利用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的
3、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13. 实验室里通常将液体盛放在滴瓶或细口瓶中。移取液体时,我们常可以用倾倒的方法;当需要少量的液体时,则可以利用胶头滴管移取。14. 异名磁极相吸,同名磁极相斥。15. 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涉及以下六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记录、猜测,等等。二、生物的世界1. 生物有七大基本特征,分别是:对环境有适应性、有呼吸器官、需要进食、能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需要排泄气孔。这些特征都体现了生物维持、延续生命的基本需要。2. 能使生物作出反应的因素成为刺激。3. 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黏液,作用是
4、润滑作用。4. 蜗牛利用腹足向前移动。它经过的地方,会留下一些黏稠的物质,这些物质使接触面更加润滑,有助于爬行,还能帮助蜗牛黏附在物体上。5. 蜗牛具有触觉、嗅觉、对光反应的能力。6. 不同种类的生物各有特点,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其实也有差异。7. 科学家首先按照动物有没有脊柱这一特征,把它们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可以进一步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5 类。8. 生物检索表的基本原理是:按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划分原则是:先划分最基本的差异,再划分较细的,依此类推。因此,同组生物最少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三、细胞与生殖1. 细胞是生物体构
5、造的基本单位,绝大多数生物体均由细胞组成。科学复习资料22. 目镜越短,放大率越大。3. 显微镜上装有 24 个物镜,物镜可以转动,但它们的长度都不同。物镜越短,放大率越小。4. 总放大率=目镜放大率物镜放大率5. 转动准焦螺旋都可使镜筒上下移动。而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移动的幅度比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要大。6. 我们可以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物体的微小结构。镜下所见的物象比原物大,而方向则相反。7. 细胞壁:坚固的外层,能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的形状。8. 细胞膜:包裹着细胞质的薄膜,能控制物质进入或离开细胞。9.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载有遗传信息。10. 细胞质:呈透明胶状,多种生理运动在此进行。1
6、1. 观察植物细胞:净片滴水取材展平盖片观察12. 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然后是较薄的细胞膜,细胞内部还有细胞质和细胞核。动物细胞也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没有细胞壁。13. 当每个子细胞完全成熟,便会再次分裂,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以此类推,不断分裂出新个体。随着细胞的数目增加,生物的体积也相应增大。这就是生物生长的方式。14. 在自然状态下,人类的生殖必须要有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才可能进行。与其他多细胞生物一样,有一组特殊的细胞,专门负责生殖工作,这些细胞称为性细胞(又称生殖细胞) 。男性生殖细胞称为精子,是体内最小的细
7、胞。女性生殖细胞称为卵子,是体内最大的细胞。15. 如果精子能与卵子相遇,便会和卵子结合,使卵子受精,成为受精卵。这一过程称为受精作用。16. 受精卵不断分裂和分化,最后形成胚胎。17. 胎盘通过脐带与胚胎连接。通过胎盘和脐带,胚胎可以从母亲的血液中取得养分和氧,并把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到母亲的血液中。18. 当胚胎长出主要器官后便改称为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胎儿由一层薄膜(称为羊膜)包裹着,羊膜内充满羊水,羊水如同软垫,能保持胎儿温暖和保护胎儿免受震动。19. 临产的时候,子宫肌肉有节奏地收缩,盛载羊水及婴儿的羊膜破裂,子宫的开口处变大。经过几小时越来越强、越来越密的收缩,子宫肌肉便把婴儿
8、从头至脚推出母亲的身体,这个过程称为分娩。20. 女性完全发育后,通常每隔 28 天,卵巢便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子。在排卵前,子宫内壁会加厚,并有充血现象,准备接受受精卵。然而,若卵子在这段期间并未受精,卵子便会死去,子宫内壁也会破裂。死去的卵子会和血液等一并沿着阴道排出体外,这过程通常持续数天,称为月经。一般来说,两次月经之间相隔 28 天,这个循环称为月经周期。21. 大部分的细胞都可以自行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四、物质的粒子模型1. 物质存在的状态称为物态。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2. 气体可以流动,形状不固定,体积不固定。3. 各种液体的颜色和气味不同。液体有固定的体积,但可
9、以流动,形状也会改变。科学复习资料34. 各种固体具有不同的性质,有的固体透明,而有的固体不透明;但它们共同的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固定的体积。5.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由数量巨大的、体积十分微小的粒子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粒子构成。6. 若两种不同的物质相遇,它们的粒子互相进入对方粒子间的间隙中,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物质的粒子在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7.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粒子之间都有间隙。固体、液体和气体粒子之间的间隙相比,气体粒子之间的间隙最大,固体粒子之间的间隙最小。8. 固体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把粒子紧扣在一起,所以粒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因此,固体具有固定
10、的体积和形状。9. 液体粒子之间的距离较远,粒子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运动,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因此,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却没有固定的形状。10. 气体粒子可自由运动,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很远,相互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因此,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11. 在相同的条件下,固体、液体和气体受压时,气体最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不容易被压缩。12. 封闭在容器里的气体粒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气体粒子就会碰到容器壁。一些粒子撞击容器壁被弹回时,另外一些粒子又撞向容器壁。这样气体对容器壁产生了“压强” ,称为“气压” 。13. 体积不变的容器内气体粒子越多,气压就越大,气体温度越高,气体粒
11、子运动越剧烈,气压就越大。14. 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大气。由于气体粒子不停地撞击地球的表面,从而产生一定的压强,这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15. 气压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 ) ,符号为“Pa” 。 (千帕,符号为“kPa” )16. 我们可以借助仪器来测量气压,无液气压计是常用的气压计。17. 密度=质量体积18. 密度常用的单位是千克/米 (kg/m)和克/ 厘米(g/cm) 。19. 密度表示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20. 当固体、液体和气体放在一起时,密度小的物体浮在密度大的物体之上。例如木块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木材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21. 固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22. 液体受热时膨胀,遇冷时收缩。气体受热时膨胀,遇冷时收缩。物体受热时,粒子运动加剧,粒子之间的空隙相应增大。因而形成物体受热膨胀的现象。23. 受热时,双金属片弯曲,原因是不同的金属的膨胀程度不同。24. 科学家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弯曲的原理,制成一种利用温度控制操作的仪器,称为恒温器。25. 物体受热时,它的粒子振动加剧,粒子之间的间隙增大,物体便会膨胀。相反地,物体遇冷时,粒子的能量被外界吸收,粒子的振动减弱,间隙缩小,物体便会收缩。26. 如果加热程度相同,气体膨胀最明显,液体次之,固体最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