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单元 溶液单元概况:本单元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第一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第二课题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第三课题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
2、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单元要求: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4、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5、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6、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7、掌握一种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8、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单元重难点: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对溶液的化学价值、学习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体验。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及溶解限度的理解
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应用。导学案使用方法:本导学案含学案,并且导学案和学案分离,对学案的使用,各学校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可以选用配套练习册和课本相关内容作为学案使用。单元课时分配: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2 课时课题 2 溶解度 2 课时课题 3 溶液的浓度 1 课时实验活动 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1 课时单元复习与检测 1 课时第 一 课 时学段:初中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单元:第九单元 课题:溶液的形成(1) 课型:新授课主备学校:青岚初中 主备人:肖军 初审人:任芳终审人:杜伟 合作团队:杜 伟 肖 军 陈秀琴 任 芳 王金桃 史 瑞 陈拥军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
4、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 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及乳化现象。导学环节:一、学习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了解乳化以及乳浊液的概念2、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知道溶液、溶剂、溶质之间的关系及常见的乳化现象。 二、自主学习:1、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的_的混合物。溶液都是由_和_组成的,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_,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_,而常用的溶剂是_
5、。2、对于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判断应注意:溶质可以是_、_、_,如果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_,量少的一种叫做_。若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_叫做溶剂。根据上述知识,填写下表:溶液 溶质 溶剂食盐溶液碘 酒高锰酸钾溶液3、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着水流动,而不聚集成大的_。洗涤剂的这种作用称为_,洗涤剂是常用的_。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一:溶液的形成【问题讨论】 (1)溶液的概念是什么?(2)从溶液的概念中可以发现它的特征有哪些?【引导】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食盐、蔗糖分别加入水中【交流】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交流实验现象】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
6、实验过程及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现象】 蔗糖、食盐都消失在水中。【结论】 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提问】 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结论】 蔗糖微粒、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展示】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例如:水。(3)溶质:被溶解的物质。(4)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合作探究二:溶液的组成【问题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交流】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媒体使用】用多媒体投影出表格,让学生实验碘和高锰酸钾的
7、溶解性比较:溶 质 溶 剂 现 象碘 水碘 汽油高锰酸钾 水高锰酸钾 汽油【交流】请一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现象、结论展示给大家,其他各组提出异议。【展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合作探究三:乙醇溶于水【问题讨论】乙醇能否溶于水?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物质?【交流】振荡前分层,振荡后不分层,静置后不分层。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结论】 液液互溶:量多溶剂,量少溶质 通常:水是溶剂合作探究四:乳化作用【问题讨论】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分别出现什么现象?【
8、交流】把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分层,振荡后不分层,静置后分层。在振荡过程中有一些小油滴分散在水中,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我们把这样的液体叫乳浊液。水、植物油和洗涤剂混合起来,振荡前分层,振荡后形成均一的泡沫,静置后泡沫仍均匀,不分层。倒掉液体后试管较干净。【结论】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四、点拨升华:常见的溶液是液体溶液,但也有固体溶液和气体溶液,如空气是气体溶液、合金是固体溶液等。在一种溶剂中可以同时溶解几种不同的溶质。如在水中可以同时溶解蔗糖、食盐等可溶物。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
9、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五、课堂作业:【效果自测】课本 P32 页“练习与应用”的 1-4 题。【挑战自我】1、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A、植物油 B、酒精 C、食盐 D、面粉2、下列液体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 B、蒸馏水 C、矿泉水 D、石灰水3、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A、沸点 B、导电性 C、颜色 D、水分子的构成4、如果把家庭中的食盐纯碱面粉芝麻油蔗糖白酒,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 B、 C、 D、5、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10、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六、板书设计课题 1 溶液的形成(1)、 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 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组成: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 的物质。溶 质:被溶解的物质 。3、特征:均一性、稳定性。二、乳化: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 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 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这种现象叫乳化。七、课后延伸:1、预习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中的“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并完成自主学习2、能力提升:配套练习八、教学反思:第一学时 课题
11、 1 溶液的形成(1)一、学习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了解乳化以及乳浊液的概念2、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知道溶液、溶剂、溶质之间的关系及常见的乳化现象。二、自主学习:1、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的_的混合物。溶液都是由_和_组成的,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_,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_,而常用的溶剂是_。2、对于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判断应注意:溶质可以是_、_ 、_,如果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_,量少的一种叫做_。若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_叫做溶剂。根据上述知
12、识,填写下表:溶液 溶质 溶剂食盐溶液碘酒高锰酸钾溶液3、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着水流动,而不聚集成大的_。洗涤剂的这种作用称为_,洗涤剂是常用的_。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一:溶液的形成【问题讨论】 (1)溶液的概念是什么?(2)从溶液的概念中可以发现它的特征有哪些?【引导】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食盐、蔗糖分别加入水中【交流】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交流实验现象】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现象】 _。【结论】 _。【提问】 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结论】 _。【展示】 (1)溶液:_。(2)溶剂:_。例如:水。(3)
13、溶质:_。(4)溶液具有的特征_、_。合作探究二:溶液的组成【问题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交流】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溶剂是_;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_,溶剂是_。【媒体使用】用多媒体投影出表格,让学生实验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溶 质 溶 剂 现 象碘 水碘 汽油高锰酸钾 水高锰酸钾 汽油【交流】请一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现象、结论展示给大家。其他各组提出异议。【展示】_。【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_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_也不同。合作探究三:乙醇溶于水【问题讨论】乙醇能否溶于水?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物质?【交流】振荡前_,振荡后_,静置后_层。乙醇
14、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结论】_ 通常:水是溶剂。合作探究四:乳化作用【问题讨论】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分别出现什么现象?【交流】把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_,振荡后_,静置后_。在振荡过程中有一些小油滴分散在水中,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水、植物油和洗涤剂混合起来,振荡前_,振荡后_,静置后_,_。倒掉液体后试管较干净。我们把这样的液体叫乳浊液。【结论】_。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五、课堂作业:【效果自测】课本 P32 练习与运用的 1-4 题。【挑战自我】1. 选择题(1)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A、植物油 B、酒精 C、食盐 D、面粉(2)下列液体
15、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 B、蒸馏水 C、矿泉水 D、石灰水(3)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A、沸点 B、导电性 C、颜色 D、水分子的构成(4)如果把家庭中的食盐纯碱面粉芝麻油蔗糖白酒,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A、 B、 C、 D、(5)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六、课后延伸:1、预习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中的“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并完成自主学习2、能力提升:配套练习七、
16、反思静悟:我学会了我还没完全理解的内容有解决办法1、自己查资料( ) 2、和同学讨论( )3、向老师提问( )第 二 课 时学段:初中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单元:第九单元 课题:溶液的形成(2) 课型:新授课主备学校:青岚初中 主备人:肖军 初审人:任芳终审人:杜伟 合作团队:杜 伟 肖 军 陈秀琴 任 芳 王金桃 史 瑞 陈拥军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教学难点: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导学环节: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2、了解溶液在生产
17、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自主学习:1、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 ,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2、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A、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 B、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 D、起消毒杀菌作用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C、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三、合作探究
18、、展示交流合作探究一:物质溶于水时能量的变化【问题讨论】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不变温度升高温度下降,水中加入的溶质分别是NaCl、NH 4NO3、NaOH【交流】实验方案: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对另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溶解现象:用手触摸各烧杯外壁,NaCl 溶液的烧杯无明显变化,盛 NH4NO3 溶液的烧杯较冷,盛 NaOH 溶液的烧杯壁较热。【展示】NaCl 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NH 4NO3 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NaOH 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合作探究二:看课本 P28 图
19、 9-5,简述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四、点拨升华多数物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明显,我们要熟记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情况。溶解时放热的有:氢氧化钠固体(NaOH) 、浓硫酸(H 2SO4) 、氧化钙(CaO)等;溶解时吸热的有:硝酸铵(NH 4NO3)等;溶解时温度变化不大的有:氯化钠(NaCl)等。五、课堂作业【效果自测】1、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B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C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2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 U 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
20、该物质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C蔗糖固体 D氧化钙固体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吸收热量的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生石灰4、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便于观察现象 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挑战自我】课本 P32 页 5 题六、板书设计课题 1 溶液的形成(2)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时放热的有:氢氧化钠固体(NaOH)、 浓硫酸(H 2SO4)、氧化钙(CaO)等;溶解时吸热的有:硝酸铵(NH 4NO3)等;溶解时温度变化不大的有:氯化钠(NaCl)等
21、。三、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七、课后延伸:1、预习 课题 2 溶解度中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并完成自主学习2、能力提升:配套练习八、教学反思:第二学时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2)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自主学习:1、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 ,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食盐 B、硝酸铵 C、蔗糖 D、氢氧化钠2、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A、与坚冰发生化学
22、反应使之融化 B、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 D、起消毒杀菌作用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C、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合作探究一:物质溶于水时能量的变化【问题讨论】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不变温度升高温度下降,水中加入的溶质分别是NaCl、NH 4NO3、NaOH【交流】实验方案: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对另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溶解现象
23、:_。【展示】NaCl 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_;NH 4NO3 溶解时溶液温度_,溶解时_热量;NaOH 溶解时溶液温度_,溶解时_热量。合作探究二:看图 P28 页图 9-5,简述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五、课堂作业【效果自测】1、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B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C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2、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 U 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C蔗糖固体 D氧化钙固体3、下列物质加
24、入水中,吸收热量的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生石灰4、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便于观察现象 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挑战自我】课本 P32 页 5 题六、课后延伸:1、预习 课题 2 溶解度中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并完成自主学习2、能力提升:配套练习七、反思静悟:我学会了我还没完全理解的内容有解决办法1、自己查资料( ) 2、和同学讨论( )3、向老师提问( )第三课时学段:初中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单元:第九单元 课题:溶解度(1) 课型:新授课主备
25、学校:青岚初中 主备人:陈秀琴 初审人:任芳终审人:肖军 合作团队:杜 伟 肖 军 陈秀琴 任 芳 王金桃 史 瑞 陈拥军教学目标:1、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关系。教学重点:根据“活动与探究”实验中获取的信息,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教学难点: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转换的途径和方法。 导学环节:一、学习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的途径和方法。二、自主学习1、在 下,向 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的不饱和溶液。2、溶液的
26、饱和与不饱和,只有指明 ,_才有确定的意义。3、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一般是通过_或_的方法;不饱和溶液也可以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通过_、_或_的方法。因此,只有指明_和_时,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具有确定的意义。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合作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实验】1、取装有 20 mL 水的烧杯,加入 5g 的氯化钠,搅拌、再加 5g 氯化钠,搅拌;再加 5mL 水,搅拌。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加入 5g 硝酸钾,再加 5g 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 5g 硝酸钾,搅拌,再冷却【交流】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2、在一定条件下
27、,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问题讨论】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交流】一定温度 、一定量的溶剂。【展示】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合作探究二: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问题讨论】(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2)在一定温度下,向 100 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 3 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 103 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3) “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
28、不饱和。 ”这句话是否正确?【交流】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得出答案合作探究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问题讨论】1、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2、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交流】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展示】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四、点拨升华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必须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因为在某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某溶液中某种溶质已经达到饱和,但是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必须指明何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因为对于某温度下的某种物质
29、的饱和溶液,仅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此种物质,而其他物质可能还能继续溶解。五、课堂作业【效果自测】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都是混合物C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2.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办法是( )A.增加压强 B.升高温度 C.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D.降低温度3.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不饱和溶液的一定是稀溶液C.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 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4.使一杯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
30、有 、 、 【挑战自我】: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从 1L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 100mL 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A.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 B.溶液中会析出晶体C.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 D.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3.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极稀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饱
31、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5、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六、板书设计:课题 2 溶解度(1)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在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及结晶的方法如下:七、课后延伸:1、预习课题 2 溶解度 中“溶解度”完成自
32、主学习2、能力提升:配套练习八、教学反思: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 度结晶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度度度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冷却第三学时 课题 2 溶解度(1)一、学习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的途径和方法。二、自主学习1、在 下,向 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的不饱和溶液。2、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只有指明 ,_才有确定的意义。3、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一般是通过_或_的方法;不饱和溶液也可以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通过_、_或_的方法。因此,只有指明_和_时,溶液的“饱和”
33、和“不饱和”才具有确定的意义。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合作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实验】取装有 20 mL 水的烧杯,加入 5g 的氯化钠,搅拌、再加 5g 氯化钠,搅拌;再加 5mL 水,搅拌。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加入 5g 硝酸钾,再加 5g 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 5g 硝酸钾,搅拌,再冷却【交流】_。【问题讨论】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交流】_。【展示】_。合作探究二: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问题讨论】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2、在一定温度下,向 100 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 3 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 103 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3、 “
34、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 ”这句话是否正确?【交流】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得出答案合作探究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问题讨论】1、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2、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交流】【展示】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五、课堂作业【效果自测】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都是混合物C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2.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办法是( )A.增加压强 B.升高温度 C.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35、 D.降低温度3.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不饱和溶液的一定是稀溶液C.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 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4.使一杯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 、 、 。【挑战自我】: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从 1L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 100mL 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A.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 B.溶液中会
36、析出晶体C.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 D.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3.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极稀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5、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六、课后延伸1、课后预习:课题 2 溶解度 (2) ,完成学案自主学习
37、2、能力提升:配练七、反思静悟我学会了我还没完全理解的内容有解决办法1、自己查资料( ) 2、和同学讨论( )3、向老师提问( )第 四 课 时学段:初中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单元:第九单元 课题:溶解度(2) 课型:新授课主备学校:青岚初中 主备人:陈秀琴 初审人:任芳终审人:肖军 合作团队:杜 伟 肖 军 陈秀琴 任 芳 王金桃 史 瑞 陈拥军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2认识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和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教学重点: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导学环节:一、学习目标:1、理解固体
38、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表示方法,能说出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及应用。2、了解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知道对溶解度曲线的考查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二、自主学习1在一定_下,某固态物质在_溶剂里达到_状态时所溶解的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如_)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如_);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如_) 。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_和_。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随压强的增大而_。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内部因素:溶质的性质和_。(2)外界因素:_5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与物质的溶解性
39、溶解度/g 0.01 1-10一般称为 微溶 易溶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合作探究一:【提出问题】1、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或硝酸钾,会有什么区别?2、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或食盐,会有什么区别?3、溶液有无达到饱和状态?【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性大小”的实验方案(先设计方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后,再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讨论】:要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需满足什么条件?【结论】概念: 。【交流】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在一定温度下,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 100 克溶剂里,溶液为饱和状态。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
40、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展示】 (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四大要素:一定温度、100 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针对训练】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g 的涵义:_。2、上述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是多少?合作探究二:(1) 、根据课本 P36 页表 9-1,绘制图 9-11 溶解度曲线。(2) 、在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找 NaCl ,KCl ,NH4Cl ,KNO3在 25、85时的溶解度,填入课本 P37 页的表格中。合作探究三:溶解度曲线【问题讨论】 (1)固体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媒体】课本 P37 页图 9-12、图 9-13 【交流】: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曲线与曲线的交点表示了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展示】溶解度曲线:(1)涵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