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设情境 乐于表达我该怎么办口语交际教学案例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一小 余忠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学生在多边互动中进行口语交际。针对小学语文 S 版二年级的一节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教学案例作以下评析: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一个人在家呆过吗?生:我一个人在家呆过。师:那你一个人在家时有什么感觉呢?生:孤独、害怕、自由师:(出示小黑板)请同学们认真看看黑板上的词语,你认识它们吗?请同学们自由
2、读一读吧。生:自由读师: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画,最好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评:针对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巧设悬念,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氛围中,激发了他们看图交际的兴趣。)生:图上有一位小朋友孤单一个人在家画画,这时,传来了敲门声,小朋友连忙问:“谁啊?”门外一位叔叔回答:“我是你爸爸的朋友。”这位小朋友回答:“我是你爸爸的朋友。”这位小朋友连忙搬来板凳,站在上面从猫眼往外一看,他想:我该怎么办呢?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说的也很具体,老师送你一个小礼物。生:(接过礼物)谢谢老师。师:你真有礼貌!(评:学生纷纷举手,看图表达的积极性很高,甚至有的站起来抢着想说,教师及时鼓励学生
3、,并引导学生在交际中注意礼貌用语。)二、合作探究,大胆想像师:那图中的小朋友有没有具体怎么做呀?生:没有。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帮这位小朋友出出注意,想想办法。(出示小黑板)请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生:讨论师:现在哪一小组先来汇报?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打电话的方法。小朋友一看这位叔叔自己不认识,就急忙给爸爸打电话。师: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吗?生:吓唬、询问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的情况,那假如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呢?生:礼貌回绝。(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动脑表达的欲望,学生在小组合作下,拓展了想像的空间,都能想出合理的办法,并且语言表达准确。)三
4、、融入情景,实地演练师:现在哪些同学能把自己的好办法演一演呢?(师提出要求)生:表演(评:让学生演一演,体会图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四、拓展延伸,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师:通过刚才大家的精彩表演,你明白了什么呢?生:学会自我保护。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自我保护呢?生:1、下课不追逐打闹,不做危险的游戏。2、放学过马路注意安全。3、不给陌生人开门。4、不吃陌生人的东西。师:通过这节课希望大家都学会自我保护,帮助别人,好吗?生:好。(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有保护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总评:(1)这节课以“我该怎么办”为题的口语交际活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自始至终
5、能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中从师生互动到小组间的生生互动与合作,学生的思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同背景、不同性别、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在小组中学习,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也会口语交际提供了较为宽阔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同时师生、生生一起倾听、分享和交流伴随始终,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2)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本节课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引向了生活,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做到处处要有保护意识,会独立保护自己。总之,教师通过看、说、听、评、写、议、演多种方法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引导由图画走入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想象力,体现口语交际“生活化”、“实用化”的特点。值得反思的是:1、如果能用动画展现情景效果可能比挂图好。2、师生之间平等对话还有欠缺,学生评价能力有待教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