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文二则,(范晔)四知、私心,教学目标:,1、 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 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范晔(398445年),字蔚东,南朝顺阳(今南阳淅川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范晔自幼好学,博览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曾任吏部尚书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后迁为宣城郡(郡治在今安徽宣城)太守。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有人告发他密谋拥立刘义康,以谋反罪被处以死刑,享年48岁。 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范晔以东观汉记为蓝本,对其他
2、各家撰著博采众长,斟酌取舍,并自定体例,写成后汉书。后汉书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纪传风格,叙事简明而周详,记事择要而不漏。,一、生字识记,骘(zh):安排;定。如:评骘。 辟:1.(p)开辟。如:各家开辟出绿地。透彻。如:精辟。驳斥或排除。如:辟谣。2.(b)排除。如:辟邪。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如:辟举。本文取此义。 谒(y):谒见。 涿(zhu):地名。 辄(zh):总是,就。 便(bin):1.方便,便利。如:轻便。本文取此义。2.非方式的,简单平常的。如:便饭。3.排泄屎、尿。如:大便。 悫(qu):恭谨,诚实。 藉:1.(ji)垫在下面的东西。如:枕藉。2.(j)践踏;侮辱。盛多;杂乱。,
3、二、词语识记,辟:征召。 当:当时候。 举:推举,选拔。 之:往,到。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故:从前。 遗:赠送。,或:有人。 厚:优厚。 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方:比作,比拟。 虽:虽然。 用:任用。 竟:整。 选举:选贤任能。,三、预习效果反馈,1.“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的理解。 .杨震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 2.用现代汉语表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 3.如何理解“岂可谓无私乎?” 本句用反问句式表达了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在别人眼中是人之常情的事,但第五伦却认为是自己的私心。这样写,更能突出第五伦的无私。,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4、。举茂才:推举,选拔 不受私谒:拜见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拟。,5.填空。四知选自于 后汉书杨震列传 ,作者 范晔 , 南朝宋 史学家,字蔚宗 。私心,选自于 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 ,主人公是第五伦 , 第五 是复姓。,四、 题 解,1.范晔,字蔚宗 ,南朝宋时著名史学家 ,主要作品 后汉书 。2.后汉书以纪传为体例,与 史记 、 汉书 相同。它分 十纪 、 十志 、八十列传 。,五、板书设计,四知拒收下属贿赂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拒绝为子孙开产业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私心,六、段落层次,四知 1.开头到“密愧而出”: 。 2.“后转涿郡太守”到“
5、不亦厚乎”: 。私心 1.开头到“亦以此见轻”: 。 2.“或问伦曰”到结尾: 。,七、写作特点,四知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语言刻画形象传神。“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定态度。 3.写作借鉴:个性化的语言,非常鲜明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如杨震的“四知”、“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私心 1.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2语言朴实、发人深省。“岂可谓无私”发人深省,让读者扪心自省。 3写作借鉴:发人深省的语言,促人自省。如第五伦有“私心”的两
6、件事,使人扪心自问,促使每人都来挖掘自己深处的私心杂念。,八、重难点句子,1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本句中“故”是“从前”的意思。“茂才”为“秀才”。译文是“从前推举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本句为后文王密夜访作了铺垫。 2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本句中“虽”表示转折,是“虽然”的意思。“竟”是“整、从头到尾”的意思。译文为“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本句用第五伦的人之常情来突出他的真无私。,九、对私心的诠释,本文首先用两件事来正面表现第五伦的奉公无私。一是“诸子或时谏止,(第五伦)辄叱遣之”,二是“吏人奏记便宜者,亦并封上”。然后作者用第五伦自己的话来证明他的真无私。一是对故人的友情。二是对儿子的亲情。由此可知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写,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公正廉洁。,十、当堂练习,1.解释加粗词语。 (1)闻其贤而辟之:征召 (2)辄叱遣之:就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到了晚上,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拜访杨震。 (2)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西汉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