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衡阳市一中 2018-2019 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似乎有些“平淡” ,一个表征就是能够引起公众广泛热议的作品并不多见。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情形。国为无论是传播手段还是营销方式,当下都要远胜历史上任何时期,并且伴随着高等教有渐趋普及,读者受众群体也大幅度增加。接照常理,如果品质过硬的作品出现,不敢说产生轰动效应,至少在某个阶段会成为引发公众热议的话题。然而,这样的情况并不多。是我们时代的文学作品数量衰减、质量衰退了吗?显然也不是。情况可能恰恰相反,当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汲取现代以来各种文学流派、思潮、方法与观念
2、的滋养,较之 20 世纪文学,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从手法更新上都已取得长足进步乃至超越。在纸质期刊、出版和网络介质上,作品的发表数量更是呈指数级攀升。那么,为什么文学热门作品反倒少了呢?这意味着一定有某种文化格局和结构发生变化。我们可以从文学的内部、外部以及文学与生活之间的交互作用探讨此种现象的原因。从文学内部发展而言,新时期文学自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向内转”之后,渐形成一套“文学”话语,倡言文学的自律性和主体性。这本来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至其极致和新世纪以来的末流,则出现三种较为突出的特征:专事注重技巧的形式主义,与公共性脱离的个人主义以及娱乐取向的消费主义,它们共同指向思想性和主体性
3、价值的缺失。这无疑会导致对重大社会议题的忽视乃至无视,使一部分创作者日益走向半封闭的圈子,自然不可能产生广泛影响。具体到小说门类上,社会、现实、生活的急速变革极大冲击了虚构写作。人们的认知常常赶不上社会变革的速度,这种不同步让小说滞后于热点话题,其传播空间被迅速崛起的各类新兴媒体上时效性更强的“非虚构”所挤占。当然,小说不同于新闻写作,本可以借助总体性把握、深度思考和价值观念的创设赢得更为长效的结果,但遗憾的是,在快节奏变革和聚焦短期注意力的语境中,当下不少小说失去定力,没能发挥所长。从小说创作、流通与接受的外部环境来看,无疑也在发生持续性裂变。以媒体而言,从口头文学形态的人际互动,到超越地域
4、和时间限制的书面印刷文学,再到全媒体时代全球范围内“全民写作”式的即时文互,传统认知中的“小说”在这种语境中只是人类抒情、达意、叙述、反思的诸多方式之一,不再处于审美艺术形式的中心地带,更多新型表述方式已经出现。从文学与生活的互动而言,现实社会生活无疑决定文学的形态。其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无疑是人,随着生产、传播和阅读样式的改变,创作者和接受者在交互语境中发生移形换位或者说互为主体,作者的权威在消失;读者的参与和介入,让文化消费的自由度和多样性得到彰显;读屏时代的到来,让沉潜涵泳具有反刍意味的阅读方式转向快捷、直观、感受体验主导的阅读方式。当然,作为精神性产品,文学具有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人们
5、的文化观念、美学趣味、伦理道德和价值立场。但它持续受到来自轻阅读、消费娱乐性文化产品多方挤压,除非真正意义上叙述新的经验,发明新的形式或者说树立新的价值,否则不可能从中胜出。这一切并不味着小说会消失。随着时代变化,具体“文学”形式也许式微,但“文学性”并不会消逝,它作为“文学”的精粹会变形、化身、落脚于其他艺术形式之上即便是传统的小说形式也依然会寄身于新兴媒体之上,就像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事实:老的媒体形式会成为新的媒体形式的内容。换个角度而言,文学尤其是小说反倒可能因此而获得它无法替代的优势,几乎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像文学一样更多是个人化的劳动,这使得它能够更大程度上避免来自外部的侵扰,而集中于
6、情感、精神和思想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成为短时间内的热点话题己经不重要。1.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今天的文学在传播手段和营销方式上都要远胜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较之以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B. 如今很难有品质过硬的作品出现,也很难产生轰动效应,这与现代人包括作家在内的浮躁功利有关,也与某种文化格局和结构发生变化有关。C. “纯文学”至其极致和新世纪以来的末流,则出现三种较为突出的特征:形式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消费主义。D. 小说总体上来说属于虚构写作,其传播空间被迅速崛起的各类新兴媒体上时效性更强的“非虚构”的交流方式所挤占。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7、 文学创作不可能脱离社会实践,对重大社会议题的忽视乃至无视,使一部分创作者日益走向半封闭的圏子,自然不可能产生广泛影响。B. 文学持续受到来自轻阅读、消费娱乐性文化产品多方挤压,如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注定在多方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C. 随着生产、传播和阅读样式的改变,创作者和接受者在交互语境中发生移形换位或者说互为主体,但读者更决定了阅读的样式与方式。D. 在节奏变革和聚焦短期注意力的语境中,当下不少小说失去定力,没能发挥所长,已完全失去了其中心地位而被其他交流方式取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学”形式正在衰微,新兴媒体正在兴起,但作者相信文学尤其是小说因为新的媒
8、体形式的出现反倒可能因此而获得它无法替代的优势。B.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像文学一样属于个人化的劳动,这使得它能够更大程度上避免来自外部的侵扰,而集中于对个人情感、精神和思想的表达,体现个性化的特点。C. 根据作者的观点,诸如红楼梦 、 战争与和平这些文学作品将永远是人类精神力量与思想价值的瑰宝。D. 文学自古以来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其发挥影响往往是静水流深,潜移默化。【答案】1. B 2. D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9、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 项,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分析, “这与现代人包括作家在内的浮躁与功利有关”强加原因。故选 B。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
10、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 项, “已完全失去了其中心地位而被其他交流方式取代”错误,结合原文“不再处于审美艺术形式的中心地带,更多新型表述方式已经出现”分析可知,属夸大其词。故选 D。【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 项,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像文学一
11、样属于个人化的劳动”不当,原文为“几乎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像文学一样更多是个人化的劳动,这使得它能够更大程度上避免来自外部的侵扰,而集中于情感、精神和思想的表达” 。故选 B。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西南联大中文系汪曾祺西南联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华的,有北大的,应该也有南开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开的,我记不起来了,清华的教授和北大的教授有什么不同,我实在看不出来。联大的系主任是轮流做庄。朱自清先生当过一段系主任。担任系主任时间较长的,是罗常培先生。罗先生赴美讲学,闻一多先生代理过一个时期。在他们“当政”期间,中文系还是哪个老样子,他们都没有一套“施政纲领” 。事实上当时的系主
12、任“官清简” ,近于无为而治。中文系的学风和别的系也差不多:民主、自由、开放。中文系似乎比别的系更自由。工学院的机械制图总要按期交卷,并且要严格评分的:理学院要做实验,数据不能马虎。中文系就没有这一套。记得我在皮名举先生的“西洋通史”课上交了一张规定的马其顿国的地图,皮先生阅后,批了两行字:“阁下之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似乎这样也可以了。总而言之,中文系的学生更为随便,中文系体现的“北大”精神更为充分。联大教讲课从来无人干涉,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刘文典先生讲了一年庄子,我只记住开头一句:“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 ”他讲课是东拉西扯,有时扯到和庄子毫不相
13、干的事。倒是有些骂人的话,留给我的印象颇深。他说有些搞校勘的人,只会说甲本作某,乙本作某,一一“到底应该作什么?”骂有些注解家,只会说甲如何说,乙加何说, “你怎么说?”他讲了一学期文选 ,只讲了半篇木玄虚的海赋 。好几堂课大讲“拟声法” ,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挺长的法国字,举了好些外国例子。曾见过几篇老同学的回忆文章,说闻一多先生讲楚辞,一开头总是“痛饮酒熟读离骚 ,方称名士” 。有人问我, “是不是这样?”是这样。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讲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 。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先生当为第一人。他讲古代神话与传说非常“叫座” 。上课时连工学院的同学
14、都穿过昆明城,从拓东路赶来听。那真是“满坑滿谷” ,昆中北院大教室里里外外都是人。闻先生把自己在整张毛边纸上手绘的伏羲女娲图钉在黑板上,把相当繁琐的考证,讲得有声有色,非常吸引人。还有一堂“叫座”的课是罗庸(膺中)先生讲杜诗。罗先生上课,不带片纸。不但杜诗能背写在黑板上,连仇注都背出来。唐兰(立庵)先生讲课是另一种风格。他是教古文字的,有一年忽然开了一门“词选” ,不知道是没有人教,还是他自己感兴趣。他讲“词选”主要讲花间集 。他讲词的方法是:不讲。有时只是用无锡腔调念(实是吟唱)一遍:“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好!真好!”这首词就 pass 了。沈从文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 、
15、“创作实习” 、 “中国小说史” ,沈先生怎样教课,我已写了一篇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发表在人民文学上,茲不赘。他讲创作的精义,只有一句“贴到人物来写” 。听他的课需要举一隅而三隅反,否则会觉得“不知所云” 。联大教授之间,一般是不互论长短的。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但有时放言月旦,也无所谓。比如唐立庵先生有一次在办公室当着一些讲师助教,就评论过两位教授,说一个“集穿凿附会之大成” 、一个“集罗唆之大成” 。他不考虑有人会去“传小话” ,也没有考虑这两位教授会因此而发脾气。联大教授大都很爱才。罗常培光生说过,他喜欢两种学生:一种,刻苦治学;一种,有。他介绍一个学生到联大先修班去教书,叫学生拿了他
16、的亲笔介绍信去找先修班主任李继侗先生。介绍信上写的是“该生索具创作夙慧。”一个同学根据另一个同学的一句新诗(题一张抽象派的画的) “愿殿堂毁塌于建成之先”填了一首词,作为“诗法”课的练习文给王了一先生,王先生的评语是:“自是君身有仙骨,剪裁妙处不须论。 ”具有“夙慧” ,有“仙骨” ,这种对于学生过甚其辞的评价,恐怕是不会出之于今天的大学教授的笔下的。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原文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南联大中文系最大的持点是自由。全文紧扣这一特点展开记叙和描写,将几位教授各自鲜明的风格特点展现在
17、读者面前。B. 风气极为自由,更可见联大的教授学识广博,学养深厚,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变。C. 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 ”品读汪曾祺的这篇散文如同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D. 作为一个作家,汪曾祺先生非常感激西南联大对自已人生道路选择和创作风格形成的影5. 结合全文分析概括,这篇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回忆西南联大中文系的?6. 沈从文认为创作的精义是“贴着人物来写” 。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精义的。【答案】4. A 5. (1)自由的学术风格(2)教
18、师之间既相互尊重又坦荡率真的关系(3)对待学生爱才的态度 6. “贴着人物来写”即围绕人物并抓住人物特征来写。本文写人,特点有二:(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如刘文典讲文选 ,闻一多讲古代神话与传说唐兰的评论同事,等等。 (2)引述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特点,如皮名举的批语,罗常培和王了一对学生的评价,等等。【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 项, “西南联大
19、中文系最大的持点是自由、全文紧扣这一特点展开记叙和描写”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全文只一二两段围绕自由来写。故选 A。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
20、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此题考核文章的内容,重点是情节的概括,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解答此题根据作者所写的“中文系的学风和别的系也差不多:民主、自由、开放。中文系似乎比别的系更自由” “联大教授之间,一般是不互论长短的。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但有时放言月旦,也无所谓” “联大教授大都很爱才”等来具体分析概括。【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及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考查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沈从文在谈到如何塑造人物时,颇有心得地告诉我们“贴着人物写” 。“贴着人物写” ,就是指
21、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语言和行动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如“他说有些搞校勘的人,只会说甲本作某,乙本作某” “他还批评有些教授,自己拿了一个有注解的本子,发给学生的是白文” “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挺长的法国字,举了好些外国例子” “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 “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先生当为第一人” “罗先生上课,不带片纸。不但杜诗能背写在黑板上,连仇注都背出来” “闻先生把自己在整张毛边纸上手绘的伏羲女娲图钉在黑板上,把相当繁琐的考证,讲得有声有色”等。引述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特点,如“阁下之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
22、有人懂”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开展网上政务服务,在简政放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政务公开、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并规范政府行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简政放权意识仍需加强,信息共享尚不充分,全流程办理尚未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解决措施主要有立足民意,推进简政放权进程。各部门应利用互联网平台,对简政放权设计方案广泛征求民意,以确保公共政策真正立足于人民需求,政务服务资源真正便民利民。加强信息共享,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让百姓少跑路,信息多跑路。加快制定简政放权相关事项,支持各级政府整合服务资源,面向企业和公众提供一体化政
23、务服务,促进公共行政从独立办事向协同治理转变。创新全流程办理环境,围绕基本政务服务涵盖的教育、就业、医疗等群众基本权益,确定全流程办理中涉及的简政放权事项,清除多余的前置审批、评估认证和层次环节,对于较复杂的审批事项,应站在方便申办者的角度,重新设计审批流程。充分利用新兴互联网技术,抓住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把更多人物力財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摘编自 2017 年 6 月 29 日“中国政府网” )材料二:政府网上回应的及时度、准确性和舒适度,正是在线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现实生活中,群众在网上问询的困惑远没有技术解决。繁复拗口的解释条文、叠床架屋的网站架构、一头
24、雾水的部门设置,都是拦在群众和回复之间的“拦路老” 。打通网上问询渠道的命门在互动。回应、互动的过程本就是听民意、汇民智的过程,“信息多跑路”的同时,更应该“回应多跑路” ,把百姓过去得上实体大厅才能获得的问答体验巧妙地搬上网。信息、数据、办事与互动都是网上政务服务的几大要素,只有打通形成合力,能提供更为优质的网上服务,长远来看,打通“互动命门”还需要智能问答平台与在线人工服务两手抓。各级各地区政务服务平台要根据具体情况,整合热线、问政、访谈、信箱等网上服务互动资源,建立网上服务问答库。不仅提供 24 小时在线的智能问答,题库里没有的问题还要提供有效的人工热线,保证群众不论从哪个渠道都能得到权
25、威、一致、有用的答复。(摘编自 2017 年 7 月 27 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有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与政府门户网站不统一,平台与各政府部门以及各部门间也存在信息与入口的不统一,政务信息共享遇堵。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一是某些地方部门存在多套业务办理系统同时运行情况:二是多个管理部门间统筹协调不够;三是政务服务事项缺乏统一标准,比如事项名称、提交信息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要可用、实用。据统计,18的平台存在分类不合理现象。出现题文不符等问题,部分原因在于政府部门的服务提供者未能仔细研究群众办事时的真实场澋,导致无法有效地组织和呈现办事服务事项的内容。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应打造向导式服务,需要内容
26、准确、指南详细。目前仍有 33的服务事项未明确办理时限、收费标准、联系方式等要素、25的服务事项办理流程表述不清晰,55办理材料格式要求不明确,41未提供办事表格下载。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应提供站内搜索、在线注册、咨询互动等功能。目前仍有 22的平台搜索功能不可用。尽管有 87的平台咨询投诉渠道真实有效,但回复不及时的情况仍然存在,38的平台对用户咨询问题超过 5 个工作日未作答复。提升政务服务效果,政府部门不妨向电商平台学习,树立用户思维,不仅是在“形”上提供基本的在线办理功能,更要在“神”上做到按用户角度考虑问题,对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实现精细化满足。政务服务平台应增加对手机 APP、微信
27、等功能的完善,对特定服务事项应增加外文或少民族语言本。(摘编自 2017 年 11 月 9 日人民日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开展网上政务服务,收到了促进政务公开、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并规范政府行为的良好效果。B. 简政放权意识仍需加强,信息共享尚不充分,全流程办理尚未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都是目前各地网政服务中或多或少存在的不足。C. 各部门的简政放权设计方案应通过互联网平台广泛征求民意,确保公共政策真正立足于人民需求。D. 创新优化全流程办理环境,是指明确简政放权事项,减少多余的前置审批、评估认证和层次环节,站在便民的角度简化
28、较复杂的审批事项的流程。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政府网上回应与群众需要之间的“拦路虎”主要有繁杂拗口的解释条文、交叉重叠的网站架构、让人晕头转向摸不清方向的部门设置等。B. “信息多跑路”的同时,更应该“回应多跑路” ,网上政务要让百姓在网上咨询中体验到过去那种在实体大厅办事问答的情境。C. 只有将信息、数据、办事与互动这几种网上政务服务要素打通并形成合力,能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网上服务。D. 打通网上问询渠道的命门在互动,抓好智能问答平台与在线人工服务两方面工作就可以有效实施政府职能部门与群众之间的互动。E. 网上政务打造向导式服务,应该明确服务事项的各项内容
29、,包括办理时限、收费标准、联系方式、材料格式要求、办事表格。9.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说一说如何进一步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答案】7. D 8. AC 9. 进一步加强简政放权意识,树立用户思维;进一步完善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信息充分共享;进一步创新环境,实现全流程办理;充分利用新兴互联网技术,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信息、数据、办事与互动要素,形成合力,抓好智能问答平台与在线人工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网上政务互动;整合热线、问政、访谈、信箱等网上服务互动资源,建立网上服务问答库;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办事入口需统一,平台栏目合理分
30、类,办事指南要详细,向导式服务要落实到位,站内搜索、在线注册、咨询互动等功能要配置齐全。【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D 项,结合文本材料一内容“确定全流程办理中涉及的简政放权事项,清除多余的前置审批、评估认证和层次环节,对于较复杂的审批事项,应站在方便申办者的角度,重新设计审批流程”分析可知, “减少多余的前置审批、评估认证和层次环节” ,不是“减少” ,而应是“清除” 。故选 D。点睛:解答
31、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
32、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 项, “要让百姓在网上咨询中体验到过去那种实体大厅办事问答的情境”的表述与材料二“把百姓过去得上实体大厅才能获得的问答体验巧妙地搬上网”的意思不相符。D 项, “抓好智能问答平台与在线人工服务两方面工作就可以有效实施政府职能部门与群众之间的互动”的表述,与材料二“打通互动命门还需要智能问答平台与在线人工服务两手抓”的意思不相符, “还需要”表明这两项内容只是互动渠道的一个方面。E 项,遗漏了“指南详细” ,即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的重要内容。故选
33、AC。【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题时需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整合信息时需紧紧围绕原文来进行,主要采取并、删、换、归纳等手法进行。结合“我国开展网上政务服务,在简政放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政务公开、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并规范政府行为” “加强信息共享,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让百姓少跑路,信息多跑路” “创新全流程办理环境,围绕基本政务服务涵盖的教育、就业、医疗等群众基本权益,确定全流程办理中涉及的简政放权事项” “充分利用新兴互联网技术,抓住基础技术、通用技术、非对称技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把更多人物力財力投向核心技
34、术研发” “信息、数据、办事与互动都是网上政务服务的几大要素,只有打通形成合力,能提供更为优质的网上服务,长远来看,打通互动命门还需要智能问答平台与在线人工服务两手抓”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应打造向导式服务,需要内容准确、指南详细”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应提供站内搜索、在线注册、咨询互动等功能”等内容分析概括即可。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严实传严实,字武叔,泰安长清人。略知书,志气豪放,喜交结施与,落魄里社间。屡以事系狱,侠少辈为出死力,乃得脱去。癸酉秋,金东平行台调民为兵,以实为众所服,命为百户。甲戌春,泰安张汝据灵岩,遣别将攻长清,实破走之。以功授长清尉。戊寅,权长清令。
35、宋取益都,乘胜而西,行台檄实备刍粮为守御计。实出督租,比还,而长清破,俄以兵复之。有谮于行台者,谓实与宋有谋,行台以兵围之,实挈家避青崖。宋因以实为济南治中,分兵四出,所至无不下,于是太行之东,皆受实节制。庚辰三月,金河南军攻彰德,守将单仲力不支,数求救。实请于主将张林,林逗遛不行,实独以兵赴之,比至而仲被擒。实知宋不足恃。七月,谒太师木华黎于军门,挈所部州户三十万来归,进攻曹、濮、单三州,皆下之。偏将李信,留镇青崖,尝有罪,惧诛,乘实之出,杀其家属,降于宋。辛巳,实以兵复青崖,擒信诛之。进攻东平,金守将和立刚弃城遁,实入居之。壬午,宋将彭义斌率师取京东州县,实将晁海以青崖降,尽掠实家,义斌军
36、西下,郡县多归之。乙酉四月,遂围东平,实潜约大将孛里海合兵攻之,兵久不至,城中食且尽,乃与义斌连和。义斌亦欲藉实取河朔,而后图之,请以兄事实。时麾下众尚数千,义斌听其自领。七年,义斌下真定,道西山。与孛里海等军相望分实以帐下兵阳助而阴伺之实知势迫急赴孛里海军与之合遂与义斌战宋兵溃擒义斌。初,彰德既下,带孙怒其反覆,驱老幼数万欲屠之,实曰:“此国家旧民,吾兵力不能及,为所胁从,果何罪耶!”带孙从之。继破濮州,复欲屠之。实言:“百姓未尝敌我,岂可与执兵刃者同戮,不若留之,以供刍秣。 ”濮人免者又数万。时兵由武关出襄、邓,实在徐、邳间,以为河南破,屠戮必多,乃载金缯往赎之,且约束诸将,毋敢妄有杀掠。
37、灵壁一县,当诛者五万人,实悉救之。会大饥,民北徙者多饿死。又法,藏匿逃者,保社皆坐。逃亡无所托,僵尸蔽野,实命作糜粥,盛置道傍,全活者众。实部曲有逃归益都者数十人,益都破,皆获之,以为必杀。王义深者,义斌之别将,闻义斌败,将奔河南,实族属在东平者,皆为所害。河南破,实获义深妻子,厚周恤之,送还乡里。庚子卒,年五十九。远近悲悼,野哭巷祭,旬月不已。(节选自元史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泰安张汝相据灵岩 据:占据B. 比至而仲被擒 比:一会儿C. 请以兄事实 事:侍奉D. 藏匿逃者,保社皆坐 坐:连坐,指一同治罪1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与孛
38、里海等军相望分实以帐下兵阳助而阴伺之实知势迫急赴孛里海军与之合遂与义斌战宋兵溃擒义斌B. 与孛里海等军相望分实以帐下兵阳助而阴伺之实知势迫急赴孛里海军与之合遂与义斌战宋兵溃擒义斌C. 与孛里海等军相望分实以帐下兵阳助而阴伺之实知势迫急赴孛里海军与之合遂与义斌战宋兵溃擒义斌D. 与孛里海等军相望分实以帐下兵阳助面阴伺之实知势迫急赴孛里海军与之合遂与义斌战宋兵溃擒义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严实读书不多,但是为人非常豪爽,好结交朋友、曾经因为肇事被捕入狱,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得以出来。B. 严实善于打仗,甲戌春,泰安张汝楫遣将攻长清,被严实击败。因为军功,金朝授予他
39、长清县县令。C. 严实的家人因为严实的原因而多次受连累,李信曾乘严实外出杀其家属,王义深等人也在东平杀了严实的家族。D. 严实心怀百姓,曾多次劝说将帅和士兵不要屠杀百姓,还曾命人煮粥放在道路的旁边,救活了不少逃难的百姓。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宋因以实为济南治中,分兵四出,所至无不下,于是太行之东,皆受实节制。(2)实部曲有逃归益都者义深数十人,益都破,皆获之,以为必杀。【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宋朝于是就任命严实为济南治中。严实分兵四出,所到之处没有攻取不下来的,于是,太行以东均受严实统制。 (2)严实的部下有逃归益都的王义深等数十人,
40、益都攻下后这些人都被俘,以为必杀无疑。【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 项,结合“实请于主将张林,林逗遛不行,实独以兵赴之”分析,应该译为等到。句意:赶到时,单仲已被擒。故选 B。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
41、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相望”是相遇的意思, “实”指的是“严实” ,作为交战的主语,排除 B 项、C 项。 “宋兵”是“溃”的主语,“擒”的主语是“严实” ,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D 项。句意:与孛里海军相遇,令严实与孛里海军交战,他自己表面是助战,实际是坐观虎斗。严实知形势紧迫,急忙与孛里海军会合,共同击败宋军,生擒义斌。故选 A。【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42、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 项, “因为军功,金朝授予他长清县县令”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甲戌春,泰安张汝据灵岩,遣别将攻长清,实破走之。以功授长清尉。戊寅,权长清令”分析可知,金朝因严实有功授长清尉。戊寅,暂任长清县令。故选 B。【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43、保留、省略。 (1) “因” ,因此、于是;“以” ,让、把;“所至” ,到的地方;“下” ,攻下;“皆” ,都;“节制” ,统制、控制。 (2) “实部曲有逃归益都者义深数十人” (定语后置句) ;“部曲” ,部下;“破” ,被攻破;“之” ,代词,他们;“必”一定。【点睛】参考译文:严实,字武叔,泰安长清人,略知书,性情豪放,喜交结朋友,好施舍。在穷困失意时,多次因肇事被捕入狱,一些讲义气朋友死力相救,才得出来。癸酉秋,金朝东平行台调民为兵,因严实为众所服,就任命他为百户。甲戌春,泰安张汝楫占据灵岩,遣将攻长清,为严实所击败,金朝因严实有功授长清尉。戊寅,暂任长清县令。宋军取益都后,乘胜而
44、西,金东平行台传令严实储备粮草防守。实外出督促租税,回来时长清已被宋军攻破,他立即率军收复。有人向金朝行台告密,说严实与宋有勾结,行台以兵围长清,严实携家逃避于青崖。宋朝于是就任命严实为济南治中。严实分兵四出,所到之处没有攻取不下来的,于是,太行以东均受严实统制。庚辰三月,金河南军攻彰德,宋守将单仲支持不住,多次求援。严实请主将张林出兵援救,林逗留不前,实独自率兵赴援,赶到时,单仲已被擒。由此实知道宋军不可靠。七月,在军门拜谒太师木华黎,以所领属州三十万户来归附。严实攻克曹、濮、单三州。偏将李信留镇青崖,曾经有罪,怕杀,乘实外出,杀了他的家属,投降宋朝。辛巳,严实带兵收复青崖,擒杀李信。接着进
45、攻东平,金守将和立刚弃城而逃,严实占据东平。壬午,宋将彭义斌率师攻取京东州县,严实部将晁海守青崖,开城降宋,并掠尽严实家产,义斌军西下,占领许多郡县。乙酉四月,宋将彭义斌军围东平,严实暗中约定与大将孛里海联合出兵夹攻围东平的宋军,但孛里海军迟迟不来,而东平城中粮尽,严实只得与义斌议和。义斌打算藉严实之力攻取河朔,而后再图严实,故待实如其兄。当时严实所属有数千兵马,义斌听任严实统领。七月,义斌下真定,途经西山,与孛里海军相遇,令严实与孛里海军交战,他自己表面是助战,实际是坐观虎斗。严实知形势紧迫,急忙与孛里海军会合,共同击败宋军,生擒义斌。当初,在攻下彰德时,带孙恼恨该城时降时叛,反复无常,要诛
46、杀该城老幼数万人。严实劝道:“他们是国家臣民,只因我们兵力未到,他们被胁从,何罪之有?”带孙听了他的劝告。攻下濮州,又要大肆屠杀,严实再次劝阻:“百姓不曾与我们为敌,岂可与兵卒一样同处于死,不如留下来以供军需粮草。 ”濮州城民因而幸免于死者又数万人。当时,军队由武关出襄阳、邓州,严实在徐州、邳州之间,以为大军攻破河南,杀戳必多,便载一些金银缎匹去赎人命,并且约束诸将,不准妄有杀掠。灵壁一县,要被屠杀的有五万人,严实把他们都救了出来。恰逢大闹饥荒,百姓向北方逃亡者多饿死。法律规定:凡隐藏逃亡者,同乡邻里一同治罪,以致逃亡者无处可去,僵尸遍野。严实命煮粥置于道旁,救活者甚多。严实的部下有逃归益都者
47、王义深等数十人,益都攻下后这些人都被俘,以为必杀无疑。王义深是彭义斌的部将,闻义斌败,准备跑向河南,路过东平,杀害了严实的家族。后来河南被攻破,严实俘获了王义深的妻子,不仅不杀,而且厚加周济,送还其乡里。严实庚子年卒,享年五十九岁。远近为之悲痛,野哭巷祭,时达一月之久。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寒食野望吟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14. 下则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签赏,正确的两项是A. 白居易,字太白,唐代诗人,晚年又号青莲居士。B. 题目中的“望”具有统领全篇内容的作用,下文所
48、写都属于诗人亲眼之所见、亲耳之所闻。C. 这首诗既描写了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让人心生惆怅,追思怀远,又折射出唐代清明节、寒食节扫墓的习俗。D. “谁家哭” “哭不闻”诗人通过听觉的直接描写,表现了节日祭奠先祖时的痛苦情状。E. 诗歌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借黄昏萧萧雨中扫墓人归去的场面描写,抒发了凄凉之情。15. 与钱塘湖春行相比,两首诗都写了自然景物,但在情景关系的处理上却有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并做具体分析。【答案】14. CE 15. 情景关系上:钱塘湖春行 借乐景抒发乐情。通过写早春的莺歌燕舞春花浅草和白沙堤的绿杨所展示的初春的勃勃生机,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寒食野望吟主要是借乐景
49、写哀情。通过写暮春时节的乌鹊啼唱,春草深深,盛开的梨花映照着小白杨等,反衬了清明寒食节人们祭扫逝者的悲痛之情。以美景衬悲情,更能体现出诗中人物心情之悲。【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 项,“字太白” “晚年又号青莲居士”错误。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B 项, “下文所写都属于诗人亲眼之所见、亲耳之所闻”错误,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D 项, “通过听觉的直接描写”不当, “哭不闻”应该是想象的内容。故选 CE。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