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鱼类神经和血液循环.docx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084452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类神经和血液循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鱼类神经和血液循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鱼类神经和血液循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鱼类神经和血液循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鱼类神经和血液循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有机体的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兴奋性,是细胞所共有的,以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兴奋性最高。在各种动物组织中,一般是神经、肌肉或某些腺体表现出较高的兴奋性,故习惯上将这些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由它们构成的组织称可兴奋组织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膜离子理论)Hodgkin 和 Huxley膜离子理论有三个要点:1、各种电位变化都是发生在细胞膜的两侧。2、各种带电离子的浓度在细胞内液和外液中显著不同(膜内有较多的 K+和带负电的大分子有机物,膜外有较多的 Na+和 Cl) 。3、细胞膜在不同情况下,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有明显改变(细胞膜分子结构液体镶嵌模型认为: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中的各种蛋白质通道,分别对

2、某种离子有选择性通透,而且这种通透能力在各种生理条件下是可变的) 。细胞生物电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损伤电位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1 一定的强度. 2 一定的持续时间 3 一定的时间-强度变率(缺一不可)强度-时间曲线:以刚能引起肌肉收缩的刺激作为兴奋的指标进行测试,找出能引起兴奋的最短的持续时间,故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个阈刺激,它包含着密切相关的强度和时间两方面的特征,缩短刺激时间则必须增加刺激强度,降低刺激强度则必须延长刺激时间。因此,强度-时间曲线实际上就是阈值曲线阈强度:要想引起组织兴奋,必须使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刚好能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强度称

3、为阈强度。 (常用的兴奋性指标有两种:阈强度和时值。 )基强度:要使组织发生兴奋,刺激强度有一个最低限制,刺激强度低于这一强度,无论刺激时程延长多久都不能使组织兴奋。时值:当刺激强度为基强度的 2 倍时,刚能引起反应所需的最短刺激持续时间就是时值。阈刺激:达到这一临界强度的刺激才是有效刺激 动作电位实际上是膜受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产生原理:膜受刺激后,细胞膜 Na+通道打开,Na 内流,从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开始去极化。在 Na+通道失活关闭时,继而 K+通道打开,K+ 外流,发生复极化。复极后,在膜上的Na+和 K+泵作用下,交换膜内外的 K

4、+,Na+,使之恢复原来的状态,心肌的生理特性(一)自动节律性骨骼肌神经信号神经信号心肌自律信号自动节律性:脱离神经支配或离体的心脏,在适宜条件下(如任氏液) ,一定时间内仍能发生自律性的舒缩运动,这表明心脏具有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这种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心脏的自律性来自其自律细胞,该自律细胞能够自己产生动作电位。鱼类心脏存在若干自律性特别强的区域,称自律中枢或起搏点。动物进化到哺乳类,其静脉窦已经退化,由窦房结作为起搏点。但心脏各部分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存在等级差异。(二)心脏的兴奋性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紧接心肌绝对不应期之后存在一个短时期(局部反应期) ,

5、在此期间内,给以非常强的刺激可使膜发生部分去极化而产生局部兴奋,但不会发生全面去极化而产生传导性兴奋(动作电位) ,因此,从去极化(0 期)开始到这个短时期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有效不应期。或者说,绝对不应期和这个短时期合称有效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产生这种原因是心肌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过程很复杂。当第一期复极化电位达到 Omv 时,第二期的复极化速度大大的减慢,细胞膜两侧呈等电位状态,膜内外电位差长时间接近 0 电位水平,记录波形曲线较平坦。平台期缓慢的电位变化主要是由Ca2+缓慢的内流和少量的 K+ 外流而引起的。所以第二期的复极化过程又叫缓慢复极化期或平台期。一它是心肌动作电位区别于神

6、经或骨骼肌的主要特征,也是复极化过程缓慢的原因,是心肌有效不应期时间很长的原因。 (电位相抵消)心肌与神经纤维或骨骼肌细胞兴奋性变化过程的差异A. 心肌细胞没有低常期,而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细胞则存在低常期;B. 心肌细胞的特点是发生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伸到机械反应的舒张期开始之后,在此期间,任何刺激都不、能使心肌细胞发生扩布性兴奋,骨骼肌的绝对不应期则很短,远在收缩期开始时已经停止,因而连续刺激可以产生持续性的强直收缩。这一特性使心脏能保持收缩、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对心脏的射血和充盈功能非常重要。(三)心肌的收缩性心肌收缩与骨骼肌收缩的区别: 1、 Ca2+来源更多地依赖于细胞间隙;

7、2、有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现象,无强直收缩;3、全或无式收缩。 4、功能(机体)合体性注:虽然单一骨骼肌纤维(骨骼肌细胞)也存在着“全或无收缩” ,但是整块骨骼肌的收缩强度不但与单个骨骼肌的收缩程度有关,更加主要的是取决于参与收缩的肌细胞数目。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数越多,收缩越大,直至所有的肌纤维都参与收缩,产生最大收缩。而心肌细胞间的低电阻的特性以及心耳和心室的特殊传导系统(自律细胞)的存在,使整个心耳或心室构成一个机体合胞体,只要刺激某点,就能迅速传到心脏,引起心室或心耳肌肉接近产生同步的收缩。因此整个心肌的收缩强度取决于单个心肌细胞的收缩强度。神经和骨骼肌肉纤维在接受一次有效刺激的当时和以后

8、相当短的时间内,兴奋性将经历一系列有顺序的变化,然后才恢复正常。兴奋性变化历经 4 个时期1 绝对不应期:紧接兴奋之后,出现一个非常短暂的,兴奋性由原有水平降低到零,此时无论刺激强度多大,都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2 相对不应期:继之出现的是相对不应期,兴奋性逐渐上升,但仍低于原水平,需要比正常阈值强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3 超常期:兴奋性高于原水平,利用低于正常阈值的刺激即可引起第二次兴奋。4 低常期:然后出现一个持续时间相对长的,再此期内,组织的兴奋性又低于正常值。最后,兴奋性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一定要知道的概念:期前收缩 和 代偿间歇在病理或实验条件下,心肌组织在有效不应期后受到人工的或窦房节

9、之外的异常刺激,心肌接受这一次额外刺激,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也伴有兴奋性变化,如果正常起博点传来的节律性恰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之内,则不能引起心肌兴奋和收缩,必须等到下一次由正常起搏点传来的另一次兴奋才能引起心肌收缩,因此,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机能合胞体:由于心肌细胞间存在缝隙连接,所以一个细胞的兴奋可迅速传到与其相邻的其它细胞,使整个心房或心室的活动如同一个大细胞。所以,心肌虽然结构上不是合体细胞,但在机能上则类似合体细胞,故心肌是机能合胞体。心肌的这种特性称为机能合胞性。(四)心脏的传导性特殊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细

10、胞内肌原纤维极少或完全缺乏,产生和传导兴奋的能力较强,但已失去收缩能力。这样一些细胞称为特殊传导系统。动作电位的传导本质:实际是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出现动作电位。兴奋在其他可兴奋细胞(如骨骸肌细胞 )的传导,基本上遵循同样的原理。骨骼肌的收缩突触(synapse):多数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仅表现为相互接触,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神经元的触突末梢与所支配的肌细胞相接触的部位,也称为运动终板。兴奋-分泌耦联:神经冲动导致 Ach 释放意味着电位信息转化为化学信息,表明突触前终末除有兴奋机能外

11、,尚有分泌机能。将电信息和化学信息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分泌耦联。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发生兴奋时,首先在肌膜上出现动作电位,然后发生肌丝的滑行,肌小节缩短,肌细胞收缩,这种联系肌膜上的电位变化到肌丝的滑行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区别两者吧!亲,要记住) 兴奋收缩耦联的完整过程:(Ca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一) 兴奋通过横管传导到肌细胞内部横管膜是肌膜的延续,具有与肌膜相似的特性。当肌细胞被兴奋时,肌膜上的动作电位可沿横管膜传导到细胞深处,直至三联体附近,这是兴奋-收缩耦联的首要环节。(二)横管的电变化导致终池释放 Ca2+兴奋通过横管传导到细胞深处后,去极化所爆发的动

12、作电位使终池结构中的某些带电基团发生位移,而引起终池对 Ca2+的通透性突然升高,于是贮存在终池内的 Ca2+就顺着浓度梯度向肌浆中扩散。(三)Ca2+扩散到肌球蛋白微丝和肌动蛋白微丝交错区,和肌动蛋白微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从而触发收缩机制。(四)肌肉收缩后 Ca2+被回摄入纵管系统。肌丝滑行学说:(一)横管的电变化促使终池内的 Ca2+释出,肌浆内的浓度升高并扩散到肌动蛋白微丝所在部位,肌钙蛋白结合了 Ca2+ ,并引起自身构象发生改变;(二)肌钙蛋白构象的变化“传递”给原肌凝蛋白,使其构象也发生变化,并因而暴露肌动蛋白与横桥的作用位点;(三) 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并催化 ATP 水解,其能

13、量供滑行所需;(四)横桥一经和肌动蛋白结合,即向 M 线方向摆动;一次摆动后,又和肌动蛋白脱开,摆向 Z 线方向,再和另一些作用位点结合并向 M 线方向摆动,如此反复进行。骨骼肌的收缩:单收缩:在实验条件下,用一短促的单电震刺激肌肉,则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称为单收缩收缩总和(收缩复合):在第一个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尚未完成时,给予第二个刺激,则第二次收缩会叠加在第一次收缩之上,形成一个比单收缩为高的收缩,这种现象成为收缩总和(收缩复合) 。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刺激频率较低时,刺激间隔短于单收缩的整个时程,而又长于收缩期,则后一收缩反应叠加在前一收缩反应的舒张期,曲线呈锯齿状,幅度高于单收缩完全强直

14、收缩:当刺激频率较高时,后一个收缩反应叠加在前一个收缩反应的收缩期中,肌肉收缩完全融合起来,收缩曲线光滑,幅度达最大引起反应所需的最短刺激持续时间就是时值。阈刺激:达到这一临界强度的刺激才是有效刺激 常用的动物实验有急性实验(分析法)和慢性实验(综合法)两种。前者又可分为在体实验(活体解剖法)和离体实验(离体器官法) 。急性实验法:又叫分析法。 着重进行有机体的部分结构的实验观察,研究它在脱离整体情况下的机能活动。在分析法中,常用到的是活体解剖法,和离体实验法。由于这两种实验方法都不能持久,所以实验后的动物不能存活,所以叫急性实验法。慢性实验法:又叫综合法。是以健康完整的有机体为观察对象,是在

15、同外界环境保持相对自然的关系下进行实验,以观察和分析体内某一完整系统生理机能。可以使用这样的动物做长期的实验,所以又叫慢性实验法。(填空)生命现象的基本生理特征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生殖 4.适应性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在细胞内的液体) + 细胞外液(在细胞外的液体) 。内环境:构成细胞直接生活环境的细胞外液。稳态: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的活动可以发生不同的影响。在正常机体内,大多数情况下反馈信号能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即负反馈;在少数情况下反馈信号能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为正反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 5 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人类和高等动物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神经内外科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