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特岗教师考试新课程理念问题与解答1.ppt

上传人:myk79025 文档编号:608212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教师考试新课程理念问题与解答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特岗教师考试新课程理念问题与解答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特岗教师考试新课程理念问题与解答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特岗教师考试新课程理念问题与解答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特岗教师考试新课程理念问题与解答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课程理念学习问答,1.新课程“新”在何处? (一)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 (二)课程的继承与创新 (三)注重营造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合作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对话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民主性。探究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科学性。,2.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有哪些? 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倡导建构的学习 形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 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适应性,3.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的原则有哪些? 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地区间、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 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规划

2、设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4.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开展科普讲座 帮助选题 确定课题与计划 开展课题研究 处理结果,撰写报告 展示课题研究成果。,5、有效教学的理念: 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注教学效率 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教师具备反思的能力 一套策略。,6.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哪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是学生 行为动词是可理解的可测量的 行为条件是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表现程度是学生学习之后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现状如何?学科课程、必修课程占主要,经验课程、选修课程少 各具体学科之间的比重失衡 课程内容一直为难、繁、偏、旧困扰。,8.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的原因: 基于什么是教育的思考 基于对学生的尊重 对课堂上的收获的理解。,9、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智能领域。 (二)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学生智能的多维度发展。 (四)多元智能理论将活动作为其促进智能发展的主要方法。,10.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 评价主体互动化 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过程动态化。,11.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反馈调节 展示激励 记录成长 反思总结 积极导向。,12、谈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

4、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13、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4、教学方式应该实现哪些转变? 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 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 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 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 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15、本次课程改革应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师生情感关系?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16、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5、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新课程强调合作。,17、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哪两种,请具体谈一谈。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18、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 特征: 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19.、谈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这句话的理解。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

6、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2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1、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

7、观念。 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22、教的职责在于帮助,谈谈你如何帮助学生。 帮助学生检测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23、学生评价改革重点是什么?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

8、展证据的手段。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24、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25、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

9、教育。 ( 4)信息技术教育。,26、请你说出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还有哪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共六项具体目标: 1、课程功能 2、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 4、教学模式 5、课程评价 6、课程管理,27、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8.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1 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与经验 (2 形成自我、社会、自然的整体认识,发展责任感 (3 获得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态度 (4 发展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10、 (5 养成合作分享的个性品质。,29.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作为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作为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30.新课程改革的

11、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具体含义: (1 )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 (2 )倡导全人教育; (3 )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31、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或问题的认识更深刻,趣味性和直观性更强。,33、请你谈谈课程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课程是由教课书、其他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动态的生物系统。简而言之,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活动、环境等因素的整合。,34新课程倡导什么样 学习观,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12、,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知识不是别人灌输、传授得来的,而是由学生者主动建构起来的。,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35新课程的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有规律); 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有独特性,与成人有巨大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的人,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36.新课程的教师观, 确定课程意识,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程设

13、计,目标,开发,创新,评价意识) 具有反思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 教师反思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树立资源意识,由“个体劳动者”转变为“大教育”的合作者,有效开发利用资源。, 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 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 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成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对学生要“导其所思,引其所做,扬其所长,促其所成。 教研关系看,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

14、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从学教与社区关系看,教师是社区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36.新课程的教学观, 整合教学与课程。 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 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 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结构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意的统一。, 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

15、探究) “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强调学习活动以探究为主,学生为主,交互为主。,37、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1、培养智力因素。 2、培养非智力因素。 3、使学生具备心理系统的初步知识。 4、让学生讲究心理卫生,保持心理健康。 5、使学生具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38、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样的?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9.请你概括地说一说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过程动态化 评价主体互动化,40.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非改不可,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影响人才的培养。 第二,应试教育严重

16、,素质教育无法落实。,41.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有强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42.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那些挑战?,(1)教师的课程观念要转变 (2)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的实质是对话与沟通;教师要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教师要学会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42.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关键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被内化,每个人的理念是个体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其头脑中的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自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理性认识。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构建起属于自身的新的理念。理念通过行为来

17、体现,理念更是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43.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44、新课程是怎样产生的?,1996年7月始,在深入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6所大学及中央教科所的课程专家,对1993年秋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实施状况进行调研。总计调查了全国9个省(市)近16000名中小学生,2000多名校长、教师和50多位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1997年底,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状况调查报告。

18、至1998年底,基本形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框架结构以及推广新课程的政策与策略。 1999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式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由来自师范大学、省教研室、教科院的课程、教育、心理方面的专家及中学的校长代表40多人组成。专家组在基础教育司的领导下,历时两年半,组织召开了100多次专题研讨会,起草并形成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于2001年6月正式颁布。,45、中学教师标准的基本理念,(一)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

19、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通信信息 > 考试/面试试题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