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程理念与目标研讨.ppt

上传人:杨桃文库 文档编号:5565405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与目标研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课程理念与目标研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课程理念与目标研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课程理念与目标研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课程理念与目标研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信息技术 新课程理念与目标研讨,高中信息技术中心组,主要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2003年,公布新方案、新课程标准,组织教材编写和审查。2004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2005年,江苏。2006年,辽宁、天津、浙江、福建、安徽。2007年,黑龙江、吉林、北京、湖南、陕西。全国,从东部向中部、西部推进。,高中课改的亮点,课程管理:,全国统一课程,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学习者,高中课改的亮点,完全被动接受,有了自主 选择的可能,评价,高中课改的亮点,单一 选拨性评价,多元 过程性评价,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程结构:,高中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模块特点,

2、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的目标应包括三个层面: 文化素养(知识层面) 信息意识(意识层面) 信息技能(技术层面)。 (信息素养的教育注重知识的创新, 把纷杂无序的信息转化成有序的知识, 是培养信息素养首要解决的问题,即文化素养与信息意识的关系问题。),教育部高中课改专家工作组成员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 心特聘研究员 蒋敦杰,高中课改五年回眸与反思,反思一:走在解放的路上解放了的观念、秩序和状态 反思二:走在艰难的路上俯拾皆是的课改两难 反思三:走在希望的路上正确的选择和应对,反思,高中新课程实验实验前两大准备:观念准备 运行准备 实验中两大动作:规定动作 自选动作实验后两大建设:制度重

3、建 文化重建,回眸,将自选动作做出特色自选动作 存在问题 学校:校本课程和课程特色 * 怕选少选无特色 教师:以学论教和教学生成 * 考试导向的教书 学生:差异学习和创新学习 * 被动划一的学习,课改两大准备:思想准备和运行准备 1、思想准备 激发课改动力 做到思想不乱 基本问题:今天的学校需要什么课程?当下的学校能否实施新课程? 基本动力:课改成也教师 败也教师教师荣也课程 辱也课程 基本态度:面对多种声音能闹中取静面对纷繁复杂回原点思考,坚定改革的选择 只要选择正确,困难不是放弃做正确事情的理由 落后是改革的缘由,不是反对改革的理由; 从实际出发是改革的思想方法,不是拒绝改革的挡箭牌。,课

4、改改变了我们的精神状态。改革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激活和改变人的状态。当教育在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失去对人的关注,缺乏鼓舞、激励、唤醒人的力量,便异化成对人的一种控制。课改让人摆脱被支配使用的工具化、功利化状态,让人的主体觉醒和生命能量充分释放。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唤醒人、解放人,提升人,是改革最重要和最深刻的内容。课改尽管很艰难,我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但这场改革对人主体精神的尊重和唤醒,对人的内在潜能和积极性的激励与调动,对现行高中教育弊端的冲击,对高中教育发展的促进,都是前所未有的,都足以让我们对改革的选择坚定而无悔。,反思二,走在艰难的路上附拾皆是的课改两难 (1)素质教育

5、与应试教育的两面挤压 (2)高中加快规模发展和提高素质质量的双重压力 (3)改革投入与改革期望的巨大反差 (4)学校课程固化和失范并存使课程管理收放两难 (5)走向社会的课程受制于确保安全的封闭管理 (6)三维目标在给定时间难以兼顾 (7)课堂教学高认知和高参与顾此失彼 (8)难以统一的教学预设和生成 (9)选课后班级重组对班级管理的冲击 (10)一样的考试对不一样选择的扼制 (11)改革与常规的冲突 (12)困惑于依赖和摆脱教育干预的学生教育 (13)发展在均衡和优势之间的艰难选择 (14)学生评价高信度和高效度两难兼顾,高中新课程“两难”意味着什么?“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

6、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春;” 英狄更斯但凡改革总给人“好得很”和“糟得很”的两极刺激。投身高中课改,我们如何在纷乱中坚守,在两难中前行,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人们一起经历着中国高中教育的凤凰涅磐。,请让学生在以下两极学习状态中做出选择, 看看您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 ,大量事实表明,高中课改既推动着学习、也改造着 学习。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和学习型社会的演进,设 计学习、参与学习、推动学习将是学校领导和学校老师 越来越重要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学习,就有什么样的生 命状态;有什么样的学习群体,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用 学习改变观念、改变生活、改变状态、改善工作,重塑 自我,创造生命的真正意义,是应对新课程困难和挑战 的治本之策,也是新课程的终极之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