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讨论拔模角度讨论一下拔摸斜度,请发表高见,多大的产品需要多大的拔摸斜度。 请大家举例说明。拔摸斜度和产品的深度有关系.看你要达到什么目的了.而且对于产品外观的拔摸斜度和产品的表面处理有关系.相同的深度,表面咬花需要的拔摸斜度比光面要大. 而 BOSS 柱和加强肋就不是要求很严,以容易脱模和不缩水为原则.我们外形一般用 12 度左右以下是我的经验值: 电视产品缺省的斜度是 1:40,前壳为 1.5 度(我刚做了一个 2 度的 ) 。后盖因为牵扯到皮纹,如果深度不大(小于 30 毫米) ,一般不等小于 3 度。深度较大,一般不小于 68 度。 至于有什么理论公式,还请版主赐教这个话题刚好我在别的论
2、坛上发表过 先转贴过来了: 拔模角这个问题对机构人员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什么情况要画拔模斜度?什么情况不需要斜度? 外观斜度要多少?补强肋,螺丝驻斜度要多少? 真的都需要经验,及和模具设计人员讨论对机构人员来说,不要画拔模角是最好的因为在画所有的结构时,标尺寸的参考只有一条线加了斜度后,正式图看起来就有二条线 万一选错条,以后就麻烦了(有经验的人应该听的懂吧!) 提供一下个人的经验: 拔模斜度可以在所有的结构都完成后,再来一次画出来一方面可以避免出错一方面可以加快软件运算的速度.其实一个负责任的机构人员 .应该是要把该有的所有拔模斜度都画出来 .如果你把这项工作交给模具设计人员来画的时
3、候 .他怎么知道你哪些地方是做紧配合,哪些有间隙? 而且拔模基准面应该是以底部,还是顶部为准呢? 一旦猜错了,有可能成品就会有干涉了 .还有有些比较高,比较深的结构是做入子的 以及有些螺丝孔是做套筒的那时需不需要做斜度,那里不需要做斜度就要跟模具人员好好讨论了 拔模斜度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 常常为了这个问题会让模具设计人员对机构设计人员有很大的抱怨 这个可以多听听版上那些模具设计人员的心声 一般我的经验是: 能不作斜度的尽量不作! 原则是: 、作模具的时候容易加的! 、作大作小关系不大的! 外观的如果是出模方向的,斜度一定要作! 如果是行位上出的,可以作直的! 一些柱子、筋等,如果不是很
4、深也不作! 需要配合的,斜度一定要作! 斜度的大小一般根据蚀纹的型号,有具体的数值,可以查的!基本全是经验值,要考虑模具的制作方法!。 。 。“出模角“的大小我看了上面大家的意见,也都认同,只是想讲一句“高精度的模具是没有出模角的啦“ 有人玩过“咩咩“的积木吗? 那就是答案!我想应为无咬花在成品表面上吧?若有的话当脱模时不就表面刮花了!我想应为无咬花在成品表面上吧?若有的话当脱模时不就表面刮花了! 有咬花时也行,不过要跟据咬花大小适当加大脱模角我试过在结构设计的时候不画斜度,结果就出事了,现在一般外形部分会拔模,有配合的地方也要。其它的一些就留给模具设计人员了。赖皮 wrote: 我试过在结构
5、设计的时候不画斜度,结果就出事了,现在一般外形部分会拔模,有配合的地方也要。其它的一些就留给模具设计人员了。 留给模具设计人员不太好!会被骂的! 留给加工人员比较好!有些地方,你作了斜度他们会感觉不爽的!因为很多只要 2D 加工就可以的!作了斜度看着头晕。hope wrote: “出模角“的大小我看了上面大家的意见,也都认同,只是想讲一句“高精度的模具是没有出模角的啦“ 有人玩过“咩咩“的积木吗? 那就是答案! 高精度的模具很贵的,而且要有专门注塑机的配合。我倒是有看过一套没有出模角的模具,一个普通大小的杯子,1 出 2,要 2 万美金,产品设计得很巧妙,充分考虑到模具和注塑。模具上用到了气体
6、顶出和热流道技术。对模厂来说,高度超过 2MM,的都必须拔模!做为一个模具设计者来说,客户能提供不需再次更改的图档(3D 图挡)那是最好的确!但是实际一般客户的产品图档都不可能做好一切拔模! 如果那样的话,产品的公差也没有太多意义! 我不是说做产品的不懂模设.但是如果你考虑得太多.太全.那就会影响 你的设计思路!就会让你放不开.这样一来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做拔模当然好,不过应该是在产品的外形.只要你的整个外型以定! 里面的形壮就可以慢慢来改动! 大家应该都知道.象一些外资企业在摸具开发前都要与模设会谈!在会议上他们讨论的不就是不就是拔模会影响公差.公差会影响拔模的 问题吗!当然还有很多如: P
7、L 面,EP 位置.CAV.NO 位置.SA 所以,我个人认为就算做拔模,最好只做外观! 我们辛苦点算了! 我还是希望我们多见面! 前面有位朋有说:高精度模具没有把模! 我认为:一般的外资企业都没有拔模! 因为她们每一次图订都会出一次 2D 图纸! (TWICE)我认为,而且都这么做: 对壳体产品来说,外型(就是型腔那边)要给拔模,设计产品尤其是复杂曲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否则做出有扣的就丢人拉,至于给多少,看产品的高度、晒纹、材料等而定,确省给度最少都要给。而里面结构一般都不给,让做模的加上就好啦 有些小产品(高度低的)也可以都不给,做模的能搞定同意大伙儿的意见,外形做拔模,内部由模具人员
8、定。(PAGE1)andywang307 wrote: 讨论一下拔摸斜度,请发表高见,多大的产品需要多大的拔摸斜度。 请大家举例说明。 color=black/color 一般 0.52我强烈建议,做产品的把斜度拔好!我的习惯是 公模面较母模面小一度左右 而拔模角是有其深度与角度的换算公式 也很容易查的到为啥要小一度? 因为产品如果在射出完成后 镶在母模面 那可就糟糕了所以将公模面(有顶针面)设较小的拔模角度是有利于事后的射出流程顺利 常看到 有些产品表面咬花后 黏滞母模其后再于公模面又咬更粗的花纹 以改善这样的情况 徒浪费时间 就这样 有错还望指正我是模具设计和制造一起搞的,都用 proe,
9、 我不赞成 id 的意见, ”破衣人“的意见最好,但是对结构设计人员来说确实是辛苦, 但是自从有了 3D,我们都辛苦,我的视力下降很多,我大学毕业时还是1.5 的眼睛,现在可能只有 0.8 了, 而且,从企业来说,应该由结构设计人员来做,这样会降低产品的上市成本,也容易实现电子挡案的管理,况且,有一些地方后做拔模斜度是做不上去的, 在加工中,造型越完整越好,这点我有跟 id 的观念不同,要不然,一不小心就过切了,我自己做时是元角,拔模斜度都做好,加工时就快了 这个问题对机构人员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如果不能理解破衣人的这句话,恐怕你还不是一个合格的设计人员。 请大家指点, 冒犯之处请原谅
10、,第一次有与 id 意见不同之处可否转寄一张已设计好的产品图及模具图,小弟先行谢过!对于上面的两种不同看法,其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大家也不要为了这一点小事去分个上下.我是这样想的,如果你的功力高,能熟练知道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现在又在搞产品设计,这样你可以把拔模斜度做出来,以攻固你以前学的知识,这样的话你的 2D 档可要仔细去画了。对于那么只搞产品结构的人来讲,对模具不是很懂的人,那你就不要去画拔模角,让模具人员自己去做,你只要和他讲你的要求就可以了。 如果你有的地方做,有的地方不做,这样模具人员还是要去做一遍,我想做过 CNC 的人一定是知道的。我的做法是如果用 cnc 做的模具我都做
11、好拔模前模比后模大 0.5-1 度对于有纹的问蚀纹厂要一份办上面有最小拔模角不同的纹理角度差别很大当然拔模角还与塑料与模具抛光有关对于不需要CNC 做的模具我不做拔模在工程图里注明最大允许拔模角这样出工程图时不会总是有双线条加工人员看图不会眼花我做模具 6、7 年了如果模具师做模不预拔模自已要负责,现在是上班时间简单说说如果产品设计师的水平不高,不懂模具设计及加工,没有办法,做拔模也是浪费模具制造及加工者的时间,所以强烈要求产品设计者至少在模具行业或车间呆一年,不过也没办法,中国做产品设计的很多根本就是初出道的毛头小伙,很难有这种水平;其次,工厂要节省成本,不肯出钱请高水平的人,还有就是整个技
12、术人员的工资比不上管理人员,这些都导致中国设计水平上不去。唉,没办法,好好做事吧!外形的斜度一定要画,而且要先画,否则以后很难加上去的.其实内外斜度没必要取不同,(用 SHELL 就搞定),对极大部分产品来说,产品的内部有很多柱子,肋,本身下模又比上模打磨小,不会出现粘上模的情况.(少数情况除外) 有配合的地方也要画, 深度比较大的肋也要画,否则做模师傅加斜度不当会导致根部缩水. 我认为拔摸斜度是设计者在设计时把它搞好,重要的有要求的就可以小一点,没有太大的要求就要把斜度做大一点, 1,如果表面要蚀纹,斜度就在 3 度以上 2,如果是 boss 一般不用做斜度,因为用司筒。我认为拔摸斜度如果产
13、品设者有模具设计经验的话最好就 将其做好,否则还是不做为妙。免得模设麻烦。脱模斜度与装配有关系的,那一定要做,我曾经就是没做斜度,分模的做的斜度,出事了,缝隙搞了 1 毫米出来。其它不大要紧的地方还是交给模具师父,不然搞出的图纸都是小数好几位,模具师父会怕了你的,这么高精度?:)仅供参考.没错,拔模角对配合时是很重要的!支持自己来做好!都自己做也不是很妥当,脱模斜度本身就是塑料模具结构的需要才会有的,而不是设计者要加上去的,无论你设计也好,抄数也好有个原则:圆整。一个柱子搞个大端小端出来,小数点屁股后跟好几位,搞的模具师父看不懂,他肯定骂你,什么鸟图纸,我是受过教训的:)技术员难做啊。fanj
14、xun wrote: 都自己做也不是很妥当,脱模斜度本身就是塑料模具结构的需要才会有的,而不是设计者要加上去的,无论你设计也好,抄数也好有个原则:圆整。一个柱子搞个大端小端出来,小数点屁股后跟好几位,搞的模具师父看不懂,他肯定骂你,什么鸟图纸,我是受过教训的:)技术员难做啊。 没错,画 3D 的时候把拔模角做出来,但是出图纸时只能自己重新画过 所以很多人为了省事就不做拔模,也可以啊,但是你必须把尺寸标注准确!结构复杂的产品,对于结构设计人员来讲,能不加拔模角就不加,因为这样会成倍地加大工程图的难度(时间长好多呀).而且有装配要求高的产品,标公差比标斜度好,因为很多情况下你要考虑产品验收问题(质
15、检员要拿着你的图纸来检呀)其实一个负责任的机构人员 应该是要把该有的所有拔模斜度都画出来 如果你把这项工作交给模具设计人员来画的时候 他怎么知道你哪些地方是做紧配合,哪些有间隙? 而且拔模基准面应该是以底部,还是顶部为准呢? 一旦猜错了,有可能成品就会有干涉了还有有些比较高,比较深的结构是做入子的 以及有些螺丝孔是做套筒的 那时需不需要做斜度,那里不需要做斜度 就要跟模具人员好好讨论了拔模斜度这个话题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 常常为了这个问题会让模具设计人员对机构设计人员有很大的抱怨 这个可以多听听版上那些模具设计人员的心声 ./color 有时候如果把全部结构都做出再做斜度的话,有可能做不出的哦,
16、 不知道我有没有说错,破大哥?支持外观上要做,其它的就沟通万岁! 以下几点是影响较大也需注意的方向 1.ID 设计时就要考虑拔模(否则会死的粉难看) 2.外观,表面粗度(咬花)也会影响拔模(咬花范围需事先设定) 3.造型深度也会影响(越深需考虑比标准咬花拔模角度加大) 4.塑料材质选用(PMMA 角度就需比 ABS 为大) 一般 MT-11020 的花 在大型件,深度上 都要考虑时,4 度以上是较保险的 至于公模约少个 11.5 度为佳,一般 BOSS,RIB 等以 1 度在考虑实际强度及厚度 调整我们的图纸都是十分详细的,所有的拔模,圆都在图纸上. 模厂不能更该任何地方及公差. 外型一般3-
17、10 度里面的筋和 BOSS 都是 0.5-1 度,尺寸精密处 0.25 度都有.看一个表面纹理与拔的关系表.应该要由机构设计全部画出 因为现在垫子产品轻薄短小 如果不画出就有可能造成干涉 或是肋太深造拔模后厚度过厚 造成缩水iDesign wrote: 一般我的经验是:能不作斜度的尽量不作!原则是: 、作模具的时候容易加的! 、作大作小关系不大的! 外观的如果是出模方向的,斜度一定要作!如果是行位上出的,可以作直的! 一些柱子、筋等,如果不是很深也不作! 需要配合的,斜度一定要作! 斜度的大小一般根据蚀纹的型号,有具体的数值,可以查的! 基本全是经验值,要考虑模具的制作方法!。 经验丰富呀!
18、 完全赞同。一点基本知识就是:对产品的三维电子模型或图纸,如果没有标拔模斜度,要按照以下规定来理解: 1)如果是轴状特征,拔模斜度要使得最大端跟模型或图纸相符。即拔模斜度要使轴变得更细。 2)对孔状结构,跟上面的正相反。合格的结构设计人员都是按以上规定来设计产品的配合尺寸的。如果模具设计和制作人员也能按照以上规定加拔模斜度,产品就容易做成功。怕就怕模具人员不懂这个规定,或者懂但不执行这个规定。我个人认为脱模斜度大小胶位的高度和大小有关系,同时与结构的装配关系有关系,我们这里一般原则是放完斜度后较为上下差为 20-30S,有紧配合例外。我建议结构设计人员应该给外形放斜度,同时对比较重要的装配关系
19、的地方放斜度。我以前在专业设计公司做,大家的做法是 3D 建模就必须做拔模。一个没做拔模的产品给模厂是没用的,模厂自己去改(加拔模) 。如果外形没有拔模就作了结构,那可能死得很难看!我们多做普通的工业电子产品,外围拔模一般细纹取 3 度以下,皮纹要 5 度。里面装配位根据具体情况而定,0.52 度不等。根据目前我公司的做法 把所有的全部作好 不给模具设计人员任何发挥的余地因为产品那些部位重要机构设计最清楚外形的拔模是肯定要做的,要不给模具设计人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内部的骨位和丝筒之类的就不要了吧,太麻烦.不过结构设计真的能把把拔模做的很合适的人大概不多.所以从学校出来就搞结构设计是片面的,其实做结构要很多知识积累:塑胶、模具、成形、电子等等。最好在塑胶模具厂做两年再去做结构,我就是。这位仁兄说的没错,不过向你这种经历的毕竟不是很多 不过没有模具设计经验不等于他的机构设计不好 其实看你平时的经验积累 再加上现在的机构设计都负责跟模 所以独立的跟过产品很快就会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