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园林设计原理论文.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606010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设计原理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园林设计原理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园林设计原理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园林设计原理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园林设计原理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园林设计原理论文-江南园林与岭南粤中庭园审美特征个性比较姓 名:徐海峰专 业:08 建筑学指导老师:邬月林日 期:2010.6.12江南园林与岭南粤中庭园审美特征个性比较【关键词】江南园林 岭南园林 审美特征 个性 庭园 古典园林艺术 皇家园林 共性特征【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具有同一性,江南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岭南园林等三大地方园林具有同根同源的诸多审美文化共性特征,同时,又因地域性自然环境的差异,空间思维模式的不同,社会政治条件的反差,而呈现风格各异的造园特色。【正文】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具有同一性,江南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岭南园林等三大地方园林具有同根同源的诸多审美文化共性特征,同时,又因

2、地域性自然环境的差异,空间思维模式的不同,社会政治条件的反差,而呈现风格各异的造园特色。 岭南造园以近代粤中地区最盛,该地区较江南更接近热带区域,潮湿多雨,季相变化特征不甚明显,造园植物品种丰富,地域特征显著。江南与岭南两地文化差异亦显而易见: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江南曾一度成为历史上中原经济文化重心所在,崇文重教风尚凸显,形成以书画、造园、鸿儒等为代表的富有儒家色彩的积极文化个性特色。岭南地理区位相对封闭,形成相对滞后、复杂、民间化的文化氛围。然而近代以来,岭南人能够“得风气之先” 开风气之先” ,引领中国社会的前进潮流,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审美文化是指某一族群或某一社会的成员所形成的生

3、活审美方式,审美中所特有的行为、观念、标准,是该社会成员所共有的,而正是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细节差异造就了两地园林的美学个性特征。1.城市山林与自然选址造园选址是园主人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的体现,虽说“园地唯山林最胜 ,但“能为闹处寻幽,胡舍近图远? 江南文人造园,讲究闹市中求僻静,造园可以依托的真山真水极为有限,因此大都人工营造假山假水。所谓“虽由人做,3宛白天开” ,江南园林一山 一水俱是凝练之笔,足以象征并形成咫尺山林的氛围。布局多以池水为中心,池岸线蜿蜒曲折,建筑小品、植物山石高低错落,小中见大,有若自然。池水形态看似随意,实则精致,缩放之间全然体现自然流水的特征。叠石艺术多采用太湖石为主材

4、,著名的山石作品有苏州环秀山庄的太湖石假山,苏州耦园黄石假山,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苏州惠荫园的太湖石假山等。其艺术特色虽各有千秋,却俱是传达大自然之神韵。岭南粤中名园之环境美,主要基于建筑的自然适应性,造园活动对自然环境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和依附其独特的审美意象进行建构。嘲主要表现有:第一,适应自然地理环境。通透疏朗的岭南宅园充分考虑本地区气候炎热多雨的特点,通过巷道、天井、敞厅以及敞廊等方式组织空间,既保证通风,避雨、防晒、引导等功能要求,又形成隔而不断的空间效果,使景观层次和意境大为丰富。起居部分,建筑一般较为密集,空间联系巧妙,且通风良好,无阳光暴晒,所谓“可居可游” ,令人惬意非常(图

5、1)。第二,因借处理自然景观。良好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岭南造园提供了难得的天然素材,譬如可园东部毗邻大片的可湖水面,既形成良好的微气候,又令园内景观得以延伸和充实。图 1 广州番禺余荫山房廊桥4图 2 东莞可园邀山阁可园四层高楼邀山阁(图 2),高达 156 米,取邀山川入园之意,虽无一览众山小的极致,但游目骋怀,内可观园中绿树重重、假山层叠,外可望群山田野、溪流湖畔,高瞻远瞩,把酒吟诗,颇有胸怀开阔之感。其中滋味诚如园主张敬修可楼记中所言:“居不幽者,志不广;览不远者,怀不畅 园之外,不可得而有也。 ”江南园林通过人工模仿,归附于自然本真的做法,是出于对道家思想的推崇,而园址选择居于闹市,

6、则满足了儒生对尘世了望关注的入世心态。岭南园林务实直接,占地狭小经济,对于自然条件充分加以利用,乃是受南禅思想的影响,顺世达观,对于生活和人生修养的追求更为轻松。52.曲径通幽与几何造型园林是体现形式美的艺术。江南私家宅园,园林与住宅遵循前宅后院的习俗,分区明确。园林部分,仅供休息、娱乐、读书、吟诗。所以布景含蓄,描摹自然形态随机变化的样貌,建筑依地势而建,影影绰绰,点缀于绿树花草之中,自然山水意味十分浓厚。其中建筑只起画龙点睛、空间转换、供人小驻等作用,始终不占主导地位。江南园林虽无北方皇家园林之壮阔气势,但动辄三四十亩占地大小的空间,相比于岭南造园占地之三五亩,也足以营造空间的丰富变化。所

7、谓“曲径通幽” 、“欲扬先抑” 、 “柳暗花明” ,首要依靠人们行进过程中的“动观” ,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中进行审美。譬如苏州留园的入口空间,由庭院、过道、小弄、方厅,直至园中景色尽收眼底,一路光线渐暗渐明,空间由窄至宽,收放自如,尽得“藏露”精髓。日曲径通幽之间所反映的正是典型的中国农耕经济下,安土、爱土、敬土、乐天的思想,以及稳健儒雅、内敛自省的文化心理。不同于江南造园之曲折有致,自然天成,粤中庭园人工意味突出,透射出岭南文化的近代精神与审美理想。以“静观”状态下,形式美的表现较为显著。“庭园” ,这一区别于“园林”的特定称谓,表明岭南造园以建筑空间为主,厅堂、居室、亭榭、阁楼等作为造园重

8、点和主体出现。因占地面积狭小,园内建筑大都通透玲珑、轻巧朴实。如可园的邀山阁、绿绮楼,清晖园的澄漪亭等建筑檐角曲线起翘,相比北方皇家园林的庄重和江南园林的飘逸(图 3),就显得更为柔和、洒脱、简洁。6图 3 扬州何园凉亭岭南庭园的建筑造型及平面布局,有别于江南园林的自然迂回,采用规整而富于变化的几何形式语言。余荫山房即运用几何图形组织景物空间的典型。全园分东西两庭,有桥廊连接。东庭为方塘水庭,所有建筑和组景与方塘平行,呈方形构图。西庭为八角形水厅,庭内桥、廊、小路,都采取同八角形周边成平行或垂直的方向。园内两庭并列,纵贯轴线,构成整齐的几何形布局(图 4)。再如清晖园水庭也将池塘建为长方形,沿

9、池点缀以水榭和半六角亭。此种几何式布局形式在整个中国传统园林中较为罕见,相对规整和秩序化的几何性,产生明确的空间导向性,使建筑与园主人的生活形成清晰的认同感。几何形式又并非单调的圆与方,通过有机的变化,在相对纯化的形式中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图 4 广州番禺余荫山房平面图3 意境深远与世俗务实7意境接受的审美过程,即审美主体由浅入深,由实入虚的再创造过程,江南造园讲究实中见虚、小中见大、景中见意,即经由艺术家的精心构思,使外界景物形象与造园家的主体情思相互交融,从而形成一定的审美感知形象;而不同的品赏者从获取的审美形象中,在审美情感的激发下,即体味到更高层面的审美快感意境。意境缘于园林的物质性

10、建构,园主人对社会,人生,道德,理想的执著思考,俱凝结在园林的山山水水之间。江南园林十分强调借景和空间渗透,创造比实际空间更深更远的意境。如扬州何园靠墙的半边亭子中镶嵌一面借景用的镜子,将园内山水景观尽收镜中,虚实幻化,从不同角度,可观赏不同景致。类似的做法在拙政园船厅“香洲”内、退思园“菰雨生凉”轩内,均有应用,镜面反射湖水的波纹,令人坐于室内,有如在水上漂荡。远近融合也是江南园林建筑中常用的借景手法。如陈从周在说园中描述说“无锡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因面山而构,纳外园外山景于园内。 凭锡寄畅园远借惠山,近借锡山,最大程度的拓展视域,使境界深味不尽。可谓纳两山风光造景,巧于因借,浑合自然。与

11、江南园林不同,岭南文化审美心理诉求重在务实。江南园林重咫尺天涯的意境美,北方皇家园林重在体现威严气势,岭南庭园则是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活的体验,富于几何形构图美感的形式语言,直接、实际,成为岭南小面积造园的首选。行走其问,人们会感到自己与空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亲和的交流。余荫山房和可园,均于一方小到极致的地块上,以人的尺度营造蕴含生活情趣的空问。岭南人喜交流、叹茶、聊天,乃是生活情趣的自然流露,所以庭园虽小,往往设置场所感很强的亭谢轩廊,同时兼备良好的可达性,因借丰富的景观,制作华丽的装饰装修,延长静观的审美过程。可园拜月亭、梁园原有壶亭, “挈红小榭” ,等均为此例。余荫山房之八角亭、清晖园

12、之八表来香亭(玲珑榭),虽结构为亭,但四周设窗,遮阳避雨,且不阻碍风景,并通过恰到好处的造型、位置、体量及足够的通透性,塑造了恰到好处的距离感,营造了一种惬意亲切直白式的氛围,在物我相望的距离之间,岭南人务实直接的秉性和从容淡定的生活情趣表露无遗。在岭南文化世俗化,商业化、务实思想的影响下,粤中名园植物的物种配置虽有花木和蔬果两种类型可选,却以蔬果类经济作物居多,装饰内容也常以8岭南佳果为题材。清晖园船厅的“岭南百果”花罩,可园的精秀花檐等,使庭园内容大为丰富。就栽植手法而言,竹子造景也与中原古典园林相异,既无江南园林的“粉墙竹影”的景象,也罕见茂密通幽的竹林景观,而是贴墙而栽三两杆成行成列,

13、疏落竹影,摇曳生姿,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余荫山房的夹墙竹,园主在与瑜园的窄小墙体之间种上一行崖州竹,传神达意间,已围合了庭院空间而将相邻的瑜园隔于园外,体现了务实求效、灵活用地的特点。总之,江南园林与岭南粤中园林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从自然美的角度看,江南园林城市山林,于闹市中寻僻静,粤中庭园则自然选址,注重切合地理实际,发挥地理条件优势;从形式美的角度看,江南园林曲曲折折,具有曲径通幽之幽深意境,粤中庭园几何完型,造型语言洗练简洁,别有风味;从意境美的角度看,江南园林意境深远,追求道德修养和人生理想的崇高境界,粤中庭园则注重庭园空间与生活的互动,故而更为务实直接。【参考文献】1唐孝祥近代岭南建筑美学研究第一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2陆琦岭南造园与审美 第版 中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63刘庭风岭南园林 广州园林第一版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4刘庭风广州园林第版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2第6 页5杨光辉中国历代园林图文精选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1 第 47 页6杨光辉中国历代园林图文精选第一版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1第 49 页7陆琦岭南造园与审美第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6第 244 页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