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九大步骤第一步:怎样找到好故事? 一、依靠阅读 1、广泛阅读 阅读一直以来都是获取故事的最简单办法,尤其是现在有互联网,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快捷便利。作者提供的第一种方法“广泛阅读”针对网络来说,我感觉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相关的博客论坛,然后再到专业网站去阅读官方的文章。 这么做的原因是现在的博客论坛等等往往能够提供一些正式场合看不到的内容,包括技术含量很高的分析甚至行业内幕,但因为是非正式的,内容的真实度就没有保证,而且很多内容也相对粗糙主观。所以就需要再到官方的网站或者线下出版物等等,对应相对主题找类似的文章,然后大量阅读,读上最少五六篇。相当于是你
2、和五六个人开了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会议,而他们的发言也会给你足够的资料,来得出自己的观点。 2、记录灵感 任何一本有关写作设计或者广告绘画等等图书都会介绍这个技巧。因为灵感的到来是没有预兆的,而且存在的时间也是很短暂的。一个好主意可能随时随地出现,在公车上、在飞机上或者上厕所的时候,但这个主意出现的时候可能没有任何意义。比如你是做程序员的,但你突然想到了一个关于延长电灯寿命的点子,这个点子目前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你很快就忘了,一辈子也不会再想起来。但这个点子出现肯定是有他的原因,比如你更适合做电灯的工程师,依靠这个点子你可以开自己的工厂等等。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先记录下来,然后看有没有实
3、施的可能性,或者提供给其他人,不要让它溜走。 3、为选题做档案 做档案其实就像是一个人的家。有些人思路清晰,善于管理。进到他家中可能你会看到他的书柜,书籍按照分类放得整整齐齐,然后在他需要的时候他就可以轻易找到他需要的书。对于其他东西也是如此。和选题相关的材料如果可以做好分类档案,不但便于找到相关信息,而且最重要是可以把这个主题不断的深入研究,档案的增多代表着你对这个题目的了解增多,而了解的越多就了解的越清晰,对现在的判断和对未来的预测就越准确。 二、依靠中间人 作者介绍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最了解事情深度资料的是所谓的高层人员,但他们往往是秘密的保守者,不愿意给出更多的信息,所以需要和高层
4、人员身边的中间人联系,获取更多信息。 这些中间人往往以透露出一部分内部消息为荣,而且如果你以学生的姿态,把对方放到专家的位置,可能对方会给你提供更多的信息。这个过程应该是在闲谈的气氛中进行的,而不是答记者问这种形式,这样反而会事与愿违。 思考材料,挖掘灵感:有了材料就要进一步利用材料,然后得出自己想要下作的主题。作者提供了两种方法。 1. 推断法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你收集到的材料是慈善机构的运作良好。大家都在说现在社会的风气好,人人都在做慈善。但通过你的进一步收集资料,进行判断,你会发现,其实做慈善可以少缴税,所以很多有钱人用它来逃避税款。这样,一篇与众不同,而且有深度的文章就出现了。 2
5、. 综合法 这种方法是把各种琐碎的信息联系到一起,然后寻找共同点和内部关系。比如教育腐败,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社会犯罪率尤其是年轻人的犯罪率增加。这三件事看似不相关,其实是直接相关,而且是前一个事件引起了下一个事件的发生。根据这些信息,你就可以写出一篇深度分析年轻人犯罪率增加的文章,并且找到这件事的源头,甚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没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记者。 作者介绍说新闻界经常会说到这句话,因为很多时候,即使是新闻也只是同样事情的重复。比如在中国的所谓豆腐渣工程,只不过是换了地方,换了主角,但故事的发生经过结果,其实只是以前新闻的重复,只是报道的人变了而已。 如何处理已经报道过的故事: 1
6、. 具体化 挖掘深入的具体的故事,活生生人物的自述。比如说北京的住房问题,作为一个记者或者是研究员,可能会写一个人均住房面积从原来的某某平米下降到了多少平米。看完了这句话,读者会怎么想?可能是什么都没有想。因为其他人已经说过了。但如果具体化,比如我去一个同事家,看到他和老婆睡下铺,他女儿睡上铺,和自己兄弟家只隔了一张布帘子,没有浴室和厕所。即使不加入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读者也能体会到作者要说什么。而且这个例子是这个作者独有的,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这个作者已经有了和其他作者的差异。 2. 预测 (1 )发展 (2 )影响 (3 )反作用:被影响的人,推动或者阻止影响 假如大家都对现在事情相
7、当了解,那么预测事件的下一步发展的人就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比如现在 BT 被封,很多人都在报道什么时间因为什么被封等等,细节可以描述到是几点几分被封,那么再做同样的报道就只是重复。作者就可以写一篇 BT 被封之后会发生什么的文章。比如这件事情将会如何发展,将来还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封,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比如对于像我这种经常上去下电影找资料的群体,或者运营的线上影视公司,甚至更深层次的对有关机构的影响。最后就是这些群体会作何反应,比如线上影视公司积极支持封 BT,因为没有免费电影下载,他们可以推行收费线上视听。关于未来的预测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讲。 3. 改变角度 如果站
8、立的角度改变,可能就是完全另一个故事。还是 BT 被封,如果站在另一个角度,比如有效帮助了反盗版,限制了盗版的流通,和现在网上的其他同类报道就产生了差异,当然面对的也是另一个读者群体。 读者喜爱的,从高到低 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排了一个受欢迎程度的列表如下。 (1 ) 猫狗,可爱的小孩 这一点在 youtube 上多次被证明是真理。很多人花尽心思拍的 DV 短片没人看,但随便拍一个小猫喝水,就有上万人观看,发表评论。 (2 ) 当事人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实际参与到这个故事,另外是做了一些有影响的事情。比如报道青少年犯罪,文章中如果都是一些专家说都是网游引起了今天的青少年犯罪,读者肯定会嗤
9、之以鼻。但如果出现一个真实的少年犯,然后讲述他因为虚荣,要买一双两三千的篮球鞋,所以参与了抢劫,就会引起读者的思考。 (3 ) 事实,当他们与故事有关,并推动故事发展 相当于是故事发展的关键事件,到底故事是怎么发生、进行的。到事实这一块,其实更多的是往下删减,去掉和主线无关的内容。 (4 ) 人物,观察者 这里指的就是专家了,也就是说相比专家的意见,读者更愿意看到当事人自己介绍,或者真实的事实。专家的意见只能是个补充或者总结。 (5 ) 数字 数字的使用要慎重,这个是作者的忠告。比如一上来写一个:根据调查,中国 76%的 BT 网站已经关闭,并且其中 23%的已经进行内容清理。读者一看到马上兴
10、趣就减少了一半,即使是自己公司的同事,看到数据分析的时候可能也会打盹小睡一会儿,更何况是某个偶然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 第二步:好故事如何构思? 一、故事的范围 按照因果归纳主题,考虑时间、距离和影响对象。决定取舍内容。否则容易出现文章过短或者是范围太大,结果什么都说了一点,但又都没说透的情况。书中介绍的技巧我也经常用,就是画出一个思维图纸,比如最简单的人物关系,张三一个方框,李四一个方框,王五一个方框,他们之间画箭头,谁曾经和谁打过什么样的交道。然后往出扩展他们的朋友等等。二、故事的主题 选择最重要的一块,用几句简单紧凑的话表示出来,这就是找主题的技巧。在公司管理方面,我也曾经实践过类似的技巧
11、。比如和团队开会经常是时间很长又效果不佳,后来我看了一本书叫一分钟管理 ,让参会的人介绍自己工作,找自己的问题,只用一分钟时间总结,然后大家再来找解决办法,同样解决办法也应该是一分钟内可以说完。这个本质上讲就是找出主题。比如做网站建设的,他一周的工作就是网站结构设计,页面的板块规划,需要的是编辑提供文字内容。这个就是他的主题,而不是像:我本周做了首页,然后又做了公司介绍页,把首页和公司介绍页链接到一起。 。 。等等过程和细节。主题是高度概括,而且反应全貌的。 作者给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主题陈述就是一幅油画最早的线条轮廓。 从新闻方面来说,一个幼年期故事,也就是刚刚发生,大众了解有限,中心事件就是
12、新闻时间本身,这件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等等。而成熟期故事,大家都已经很了解了事件本身,中心事件就是影响和反作用力,也就是这件事情产生了什么后果。三、特写、专题报道的创作 综述型:选择特殊性(伐木工人的例子,为什么伐木和其他行业不一样) 微缩型:选择典型性(例子:罢工期间某个汽车工人全家,强调这个家庭和其他家庭共性) 这一段讲的主要是关于新闻报道的技巧,综述型和微缩型。因为翻译问题,其实我感觉这两个名字有点怪,所以解释一下这两种类型的意思。 综述型,比如举个例子,描写伐木工人,那么就写伐木工人如何的与众不同,所有工人都吃中午饭,那就没有必要写,而伐木工人很多时候生命受到倒下大树的威胁,那就加重笔墨。
13、 微缩型,是指拿出一个例子来,比如罢工期间某个汽车工人的家庭,让他来代表其他人。比如他们家已经不像往常那样出去旅行,看不起电影,连水电费都支付困难。这些事情是别的罢工参与人同样面对的。虽然写的是一个家庭,但写的是这个家庭和其他家庭共有的内容。 四、报道方式 1. 微缩型特写的报道方式 优点:把复杂变成具体形象,埋好的主线是故事报道对象。也就是像前面说的,那个汽车工人的家庭,他们的生活水平如何,三餐吃什么,都能说明罢工期间工人的经济困难。缺点:报道对象如果无趣,报道对象没有说明想要表达的问题的时候,文章就不吸引人。比如那个工人其实还有第二职业,虽然在罢工中,他还是不缺钱用,那用他来写罢工就失败了
14、。 2. 综述型特写 优点:报道对象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对象。可以举很多个罢工工人家庭做报道。 缺点:可能会面临材料不够,文章过于简单。什么都说了一点,但又没说透,每个家庭的情况差不多,文章产生重复。 五、报道角度 1. 新角度不能没有理由,改变事件性质。比如发生了一次惨剧,但文章却用一种讽刺的角度,而不是同情被害人的角度,肯定会引起公众不满,而不是引起他们的兴趣。 2. 没有角度,没有重点。这种情况我感觉经常出现,很多人写文章把别人的观点都说了一遍,但自己没有角度,没有偏向,读者不知道你到底同意哪一边的观点,感觉文章作者只不过是个传声筒,文章看着也没劲。 解决:要重点关注故事主角和对手之间
15、的紧张关系,对手不一定是人,搞清楚自己所带情绪,和指望读者产生的情绪。比如说作者写一个关于小偷和警察的故事,那么主线就是小偷和警察的对抗,在这里小偷就是作为完全的负面典型出现的。但换成另外一篇,写有些小偷其实是无知少年或者被迫走上这条路,希望社会再给他们一次机会,那小偷就是带着作者同情进行描写。如果这两篇文章混成一篇,一方面说小偷在公共汽车上偷了一位老人,一方面又在后面希望社会给某些小偷机会重新做人,读者也会感觉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第三步:让故事吸引人的元素 时间:历史的传承解释现在的特殊行为,预测未来 作者举了一个我感觉非常好的例子,说的是一个攀岩爱好者,岁数很大还坚持到野外去挑战高山。文
16、章中提到了这位爱好者幼年时候,他的父亲带他到野外爬山,以及文化传承等等。作者说这样就对这个人的行为作出了解释。 想一想美国的电影电视,都用的是这个手法。比如一个人,非常残忍的杀死了很多人,如果不介绍原因,观众可能就会觉得这是部无聊电影,故意搞些血浆出来的烂片。但好故事会介绍他童年时候曾经被虐待过,所以心理变态等等,有时候甚至会让观众思考一些社会造成的问题,从一部烂片变成了一部有一定深度的电影。 范围:数量,地点(空间和逻辑范围,程度) ,多样性,强度 比如作者举的例子,伐木工人的一个小疏忽,就可能被倒下的大树重伤致残致死。这个就是危险程度,再有像多样性,伐木工人使用电锯不当,可能也会导致受到严
17、重伤害。这样几方面下来,读者再看到他们工作的段落就会马上紧张起来,感觉危险无处不在。 变化: a.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源头:正反两方面,当事人,观察者(警察代表和骗子代表) b.提供不同类型的论据:把专家理论,数据,当事者亲身经历结合。三个例子。这一点就像是电影低俗小说的叙事方式,同样是几个故事,但不同的人出场就会看到故事不同的一面。写文章也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视角去叙述,就像是下雨的故事。下雨之后,卖雨伞的很高兴,因为可以多卖几把,但卖水果的就担心自己的库存会烂掉。作者举的例子是警察和骗子,也是从对立的两个方面去讲述同一件事情。 第二点我感觉非常实用,就是一段话的时候,不要重复材料。比如这个专家说
18、了一个观点,然后另外一个专家说了另外一个观点,再说第三个专家。看得读者昏昏欲睡。而是应该先说比如房价上涨了 20%,it 从业的张三无力负担,某教授说原因是制造业的不景气。这样就提供了数据,一个实际的例子,然后才是专家观点,读者看着就比较轻松。再有就是举例,作者说最好的数量就是三,举三个例子。 动感: a. 让故事按照正常逻辑发展:发生/影响/ 反作用 这种情况很容易解释,比如某某地方发生了一件事情,然后如何如何,按照实际发展就可以了。 b. 对立元素轮番出现,形成交锋。运用多方面元素:概括总体情况,解释具体原因,引用实例,当事人的直接引语。 作者举的例子其实我们上学时候的议论文就经常用到。比
19、如空气污染的原因,一,工业排放,二,汽车排放。第一段先放一个概括情况,比如工业排放已经占到了污染的 70%,原因是如何如何,在某某区因为有个造纸厂,王大妈总是说有刺鼻的气味。专家说,这个造纸厂其实是超标的。然后第二段再说,汽车排放也占很大比重,比如北京的汽车排放如何如何。这个小段的基本结构就是第一个原因,工业排放先从概况开始说然后实例,最后专家总结。之后又回到另外一个原因,再从概况到实例,到专家总结。这样就让读者的注意力不断转移,同时更加看得进去作者要说的内容。 c. 角色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一个任务到下一个任务,一个时间到另一个时间 这种技巧发挥作用,可以去看一些公路片,场景不断的变化,
20、人物也不断的变化,虽然没有大的戏剧冲突,但一直保持着新鲜度。 最后其实作者还提供了一种动态,那就是说故事的人可以去挖掘一些深层次的吸引人的元素。比如他举的例子,某位记者发现迪斯尼的观念陈旧和现在的社会价值观不符。这种冲突是非常隐蔽的,就属于超出技巧范围的。 写文章人的自我定位 律师型: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是非观。 学者型:写文章之前必须进行大量研究,要求每一句话都准确。 实际型:把事实陈述清楚就算是完成任务。 第一种最容易理解,论坛上很多人都是律师型,也就是他的观点别人一定要接受,容不得半点别人的观点。所以他的文章说墙是白的,就会列出一百条证据,比如他学校的墙是白的,他家的墙是白的等等,所以世界上
21、墙都是白的。这样虽然有力度,却也白痴,只是自己说得解气,并没有说服半个人。 第二种我在交公司报告的时候常犯这个毛病,就是做很多细碎的信息,力图每一句话都正确,让别人挑不出毛病,可到最后经常是别人也看不懂,而且枯燥乏味。 第三种就是不愿意带自己意见的客观型作者。这种人只想写事实,但却没有自己的意见。其实人一落笔就带着意见了,对于自己喜欢的肯定是要多说两句,不喜欢的就一带而过,无论怎么写,都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倾向性,所以不如痛痛快快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见。第四步:计划与执行 我感觉最好的文章是那种作者不用打草稿,带着激情一次顺下来的文章。但这种几率估计也就是百分之一,而且得是作者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如
22、军事爱好者说起某种枪支的历史这种。绝大多数,如果要写作,还是要做个计划,不然可能就会陷入混乱,就好象今天的网络连载,半途而废不少或者无法自圆其说,天上掉下个陨石把主角砸死了。 一、全面思考(一)对事件特写的要点 1. 历史 a 是否牵扯到过去 b 是否与过去不同 c 是否是过去的继续 d 历史是有一定关系的,有没有细节可以用(比如以前从来没听说过圣诞节这么回事,近几年却突然兴起来,其实是背后有多种原因) 2. 范围:中心事件影响有多大,程度有多强,变数有多少 a 定量 (1)数字量化 (2)评论观察定义中心事件 b 地理因素 (1)中心事件的地理范围是什么,国际国内,区域,地方 (2 )哪些地
23、方是故事热点 c 多样性、强度因素 (1 )中心时间有多少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故事中的人,地点,和机构对时间的参与程度有多深 (2)中心事件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加强还是减弱 d 全面因素 (1 )其他事件对我的中心事件产生影响了吗,突出了中心,还是淡化的中心 3 .原因,导致某事现在发生的因素 a. 经济因素,是不是有经济因素 b. 社会因素,文化,习俗,道德,家庭生活 c. 政治法律因素,法律规则,税收 d. 心理因素,自我意思,复仇意识,愿望满足,情感上的动机(就是属于人主观的因素了) 4.影响-事件导致的后果 a. 发生的事情会对何人何物产生什么影响,带来什么好处坏处 b. 那些获益和受害
24、者在情感上有哪些反应,有什么看法(思想) ,有什么感受(心灵)5.作用,反作用力形成及其行动 a. 谁会对发生一切抱怨最多 b. 有那些实际的势力在弥补抗击改变减弱时间的影响,范围 c. 这种势力的结果 6.未来,如果不加干涉,未来会如何 a. 对我的中心事件,是否有关于其未来发展的正式研究和预测 b. 我的事件当事人和观察者对事件有那些非正式的看法,当事人对他们的未来如何看待 c. 我能展现未来的可能情况吗 看完作者的这些要点,我感觉几乎可以写另外一篇文章专门介绍,比如像记者一样思考问题最近网上影响很大的事情比如像 BTChina、魔兽等等,到处都是讨论这两件事情的文章,可以说片面的观点是占
25、到 80%以上的。如果可以按照作者的这个线路思考,比如发生这两件事情的原因,发生后谁会受益,谁会倒霉,牵扯到的范围有多广等等,都可以得出一些深层次的原因,而不是像以后没地方下载或者连个骷髅不能显示在游戏里面之类这种表层现象。(二)人物类特写的报道要点 1. 历史 过去对于他有什么影响,西方研究一个人就经常挖掘他童年时候的经历 2. 性质 a. 写作对象与众不同的个性、职业、其他方面,综述类特写 (1)哪些举动反应了这些性质(2)这些性质如何影响了对象的命运和生活 b. 写作对象的典型性,与同类人的类似性,在微观特写中要强调 (1 )是否具有共同特征,哪些共同特征 (2)他们是否有同样的经历,哪
26、些同样的经历 3. 价值和标准(取代了前面的“原因”部分,也就是这个人为什么会做现在这些事情)a. 我的写作对象最相信什么,他的信念产生了什么影响 b. 这些信念是否与同类的人是否相同,有何不同,程度如何 c. 这些价值观,标准和目标是从哪里产生的 4. 影响 a. 写作对象对周围和同类人的影响,正面负面 b. 写作对象如何收到环境,周围人或者同类人的影响,正面,负面 5. 反作用 a. 其他人对我的写作对象的行为和态度有什么样的反应,用他们的行动说明 b. 写作对象又是如何回应环境,或者周围人同类人对他的影响的,用行动说明 6. 未来 a. 我的写作对象认为他的未来会怎样 b. 其他人对这一
27、点怎么样 关于人物特写的指导,要强调的是行动与反作用,关注于他做了什么,对别人产生了如何的影响。二、设置优先选项 关注几个重点,加强这些重点展开文章,比如成熟的故事讨论影响和反作用力,把主要篇幅放到未来发展而不是已经发展过的事情。三、采访报道 作者提到了最容易获得故事的所谓聪明人,也就是他自己既有信息又有观点,作者只需要采集他的言论就可以了。当然聪明人不多见,更多的是论文人,就是写自己相关领域的论文,会提供一部分资料的人。 之后作者提供了一些采访的技巧,比如不像传统的列表回答问题式采访,记者可以走进被采访者生活,在更自然的气氛中,搭建一种私人关系,和采访者建立关系,了解更多有关被采访者的信息,
28、然后从宽泛问题问起,再适当提出问题。作者说了一句话:我不喜欢和那些对我没有兴趣,而只对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感兴趣的人进行交谈。这句话对于任何人都适用。 有趣的是作者介绍采访的时候,说记者需要有适当的沉默,表示对方的回答你并不满意,希望对方补充,而不是滔滔不绝。比如提问:你喜欢牛仔生活的哪部分呢?是不是旷野新鲜的空气,和动物的相处,蓝天白云呢?这时候被采访对象只有一个字可以回答,那就是:对!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对!就是我们央视记者的采访风格,他们的采访对象只需要回答一个字,那就是:对!第五步:组织材料和结构 站在读者角度想问题 一,你怎么能引起我的兴趣? 二,直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别解释那么多
29、三,你怎么证明你说的是真的 四,如何让我记住这个故事 这个列表是作者假设了一个喜欢挑刺的读者,他会对你的文章提出这四个要求,如果你可以吸引这个读者看你的文章,其他的读者就更没问题了。 写作前如何处理材料 第一遍:泛读材料,对自己的材料有一个整体把握,找主题,并想出结尾处理。 第二编:精读,标注索引 事件报道的六部分:历史,范围,原因,影响,反作用,未来 比如作者需要做某个时间的报道,然后他收集了很多相关的材料,有采访有专家论文等等。然后他就可以把这些材料分类,放到上面的六个部分里面,这样到用的时候就能很容易的取出自己需要的材料。对自己收集的材料了解的越充分,就越容易调动这些材料,写出更好的文章
30、。这个道理其实在各个行业都适用,像是流行的美剧豪斯医生就会让自己的医疗团队偷偷摸到病人家里面,看看病人最近接触过的东西,吃过的食品。虽然电视剧是夸张处理过,但道理是一样的。 叙述主线 控制故事主线的三种方式 一、板块递进主线 之前所说的事件报道的六个部分就相当于是六个大的板块,作者可以把自己的资料分别归到板块中,然后像搭积木一样,合理搭配板块。作者提示说历史材料可以分散使用,和现实做对比,增强故事真实性,因为如果历史放得太多容易让读者脱离现实。再有就是把类似材料放到一起时候要找出差异,组织材料挖掘差异。具体如何推进,还是要看具体作者的风格。 二、时间主线 时间主线是比较简单的方法,但并非必须遵
31、循时间来写。像现在美剧就是越做越滑头,把最精彩的地方放到开头,一开始前五分钟就发生了大爆炸,然后再从头讲这个故事是如何发生的。所以如果有元素是更重要的,就可以把这个元素提前。另外作者还介绍了离题的方法,也就是说可以插入一些小段,暂时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但不能过多,否则会影响整个故事的节奏,比如电影叶问 ,比武当中突然出现的骑车小孩,及让观众觉得好笑又不影响打斗的紧张。 三、主题线 也就是作者按照自己想突出的内容,安排逻辑顺序。 此外还可以多条主线穿插,写出更复杂的文章。尤其是现在读者的智商都很高,他们只担心你写的不够复杂,而不会因为你同时用了时间主线和内容主线,没明白文章的意思。卖弄一些技巧往往
32、会更受到读者欢迎。第六步:处理导语、数据和引语的诀窍 一、导语的处理 导语可以理解为文章标题,或者刚开头的一段话等等,也就是在文章最开始的时候吸引读者注意的内容。作者举例子用了小说和报纸,比如一本小说,你花了 20 块钱,就算是再无聊也会翻上十几页,但如果是报纸,看到一个题目没意思,可能马上就换到另一则新闻了。再引申到互联网,一分钱都不用花,如果题目没有意思,可能读者都懒得用鼠标去点你发的文章。 同样,还是影视来举例子,一部电影或者连续剧,好莱坞有个法则,就是如果前几分钟观众觉得无聊,那么除非是影片后面非常精彩,观众才会给好评,但如果前几分钟很有意思,后面一般,观众给好评的几率就高。虽然不太合
33、理,但这是人之常情。吸引人的导语或者是引人注目的,比如:国足战胜巴西,或者是文字优美,让读者觉得是一种享受,愿意继续读下去。或者是神秘的,比如:出现在纽约上空的飞行物到底是什么?还有制造冲突的,比如:某某国的总理正在和群众们握手问好,他脸上带着微笑,突然一个人冲出来打得他头破血流。这个人到底是谁? 导语中不能出现细节,比如具体的数字等等,因为相当于是把巨大的信息量砸给读者,肯定会引起反感,而是先引起读者的兴趣,突出主题。 举例式导语的使用标准 举例子就是找出某个能够吸引人的片段实例 1. 简洁:导语中的例子必须清楚明了,能够立刻理解 2. 与主题表达方向一致 3. 有内在趣味,精彩的生活片段,
34、而不是仅仅是一个生活片段 4. 有焦点:导语重点内容与故事的主题有密切关系,不能什么都说一点 导语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也给出答案,但不给出过程。就像前面的国足战胜巴西,肯定会有人想知道国足是怎么样战胜巴西的。正好借这个例子说明一下另一种导语,那就是不怀好意型的。像这个例子,读者看到里面内容就会发现,里面说的是国足在晚上聚会的电子游戏战胜了巴西队,而不是球场上。好脾气的读者会对作者轻蔑一笑,不好脾气的肯定会说一句:什么破玩意!所以吸引人固然重要,但也别拿读者当傻子对待。二、数据的处理方法 这一段我感觉是十分实用的,在各个行业都能用得到。 1. 用比率来代替庞大的数据:比如 5522 个程序员中,有
35、 1112 个用 ,其实直接说五分之一就行了。 2. 用简单的方法把意思表达清楚:比如已经有 60%人同意了,直接说超过半数人已经同意了就可行了。 3. 提供一个参照对象让数字更形象:比如他今天喝了 10 升水,这相当于是 5 瓶大可乐。 如果数据处理的好,往往可以把技术方面的文章,既精确又形象的表示出来。三、处理人物和引语 简单的说引用什么样的人说过的话,比如说:某大学教授提出,现在气候变暖和污染是有直接关系的。以下的提纲就是作者对于如何使用这些引语的建议。1. 可信度:包括引用人的资历和他的评价是否被别人认可等等 2. 情感回应:真情流露,说话人是真心说这些话的 3. 鲜明有力:引用的话不
36、能拐弯抹角,而是要直接有力 4. 多样性:辅助或者结尾总结,在文章各处 在人物处理方面,又有一个和电影处理相似的地方,就是淡化配角,也就是说配角的出镜就少,台词就少,不然会弱化主角和主题。在写文章的时候还可以不提配角的名字,用匿名引用,比如:今天的生活都是人命换来的,一位经历过战争的老人这样说。 结尾的类型 1. 前后呼应型:小学时候就开始用的方式。结尾重复开头,前后呼应。 2. 展望未来型: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3. 展开拓展型:深入主题,给出一个更深层次的结论 处理记者自己的角色 1. 概括者,总结者 2. 裁判:写文章的人应该能够控制各方面的意见,比如就一个主题讨论的时候,写文章的人应
37、该是不断加强双方的观点,而不是踢皮球每个人说一句,然后又被对方反驳回来。3. 观察者 第七步:让字和句抓住眼球 具体:文字具体有力,而不是含糊笼统。 苛刻:相当于中国经常说的惜墨如金。 作者介绍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就是批评家和编辑。批评家会根据写文章人的细节,比如写作风格、故事衔接等等提出意见,而编辑则是大块的修建,好像是电影的剪辑师,有时候为了电影的合理,会把一些质量很高,但影响节奏的内容也切掉。对于写文章的人,这两者缺一不可。 描写从根本上讲,描写是最能体现个人风格的,而且也是没有什么规则需要遵循的,但作者还是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 1. 准确想象:比如中国古代的故事,形容下雪,说像往空
38、中撒把盐的,显然是没有形容像柳絮在天空飘的准确。 2. 人物原则:多描写人物,尤其是商业作品。这点在电影电视,甚至是日本漫画中都有体现。因为很多时候漫画的情节都非常简单,就是谁和谁打了,然后谁败了。这个时候就是纯人物描写,依靠人物来赢得读者的好感。至于人物的招式,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换个名称罢了。 3. 动画处理:让描写的东西给读者一种有生命的感觉。比如作者举例的:百合孤独的盛开在冰河边缘。 4. 打破常规:使用与众不同比喻,表达方式。交谈感:很多精彩的网文就是遵循着这个原则走的,作者需要想象自己是面对着读者说话,有时候甚至可以把聊天时候的谈话内容直接搬到纸面上,这样读者看起来轻松,更容易接受。
39、连贯性 a 过渡段落:其实很多时候不一定需要使用过渡段,只需要用具体实例或者更简单的话引出下文,反而更自然 b 信息来历出处: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已经是可信的,不用特意去注明信息来源,但信息来历如果太过随便,也不能作为论据。 c. 解释说明:作者的举例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如果读者想知道时间,不用把钟表的工作原理也告诉他们。过渡解释是没有意义的,这很像电影中的闪回,也就是突然插一段,介绍之前发生的事,如果插得太多,现在发生事情反而会被削弱,比如观众看着一个悬疑片,结果一大堆闪回,之前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紧张情绪一下被打破了。 精心设计的结构 1. 速度感 使用短句,使用连续动作,把环境和动作融合在一起
40、:类似电影里的武林高手过招,踢得满地黄土都飞起来,环境和动作互相强调。 2. 力量感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重复,但重复过多往往也会引起读者反感。 3. 变化和节奏感 最常见就是长短句的结合。长句描述一个事实,然后短句给一个结论,这样结论就会显得很有力。另外还有以前上学时候学的比如排比句,也是增强力度,改变节奏的。第八步:万字以上的长篇故事 深入人性去描写,而不是停留在创意或者文字这种表层的东西。在国内,相信这种故事到处都是,只要用心去挖掘。第九步:如何有效地修改 三步修改法 1. 内容的修改:看看文章内容是否让自己满意,各方面的材料是不是已经都用上等等。2. 结论和连贯性修改:文章各部分结构是否可以调整,各层表达的意思之间是否连贯。3. 节奏和细节的修改:文字的节奏是否过慢或者过快,细节的描写是否到位等等。 后记 写作如果往上说,可以说是有影响全人类的力量,但对于像我这种普通人不现实。更多时候我感觉写文章就像是好莱坞大片,其实影片的类型还有一些套路都是固定的,旧瓶装新酒,改改主人公,改改地点,可就是好莱坞大片的模式,自诞生之日到现在还是一样受最多人欢迎,照样让人感动。我感觉写作也可以如此,遵循一定套路,一定技巧,但同时也要学习好莱坞大片,在 99%的垃圾里面,一定要掺杂 1%的精华。这 1%的精华就是作者自己和他对这个世界最真实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