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气功偏差.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5245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功偏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气功偏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气功偏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气功偏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气功偏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气功偏差人们在学练气功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情况,而对练功者的精神和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使其正常的身心平衡状态发生变化,继而表现出某些特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者甚至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这就是所谓的气功偏差。 练功者出现气功偏差,可以说是一种偶然情况,有如小孩学走路可能会跌跤,人们吃东西也会偶然被噎梗一样。任何成功的经验多少要经过一些挫折。如果因为气功偏差而放弃气功锻炼,就象“因噎废食” ,是不可取的。现代医学已证明:常见的气功偏差现象,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气功本身并不是导致偏差的根本原因。而且,气功偏差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病理机制,也是现代医学所理解并能够加以纠正的

2、。所以,气功偏差并不可怕,它既能够被有效地治疗和纠正,也能够预防。初学者只要对所学功法选择恰当,并认真地按照规定动作要领操练,熟练准确地掌握套路,一般都能够避免产生气功偏差,即使偶然出现偏差,也可以依照功法要求加以纠正。 一、正确认识气功偏差 气功偏差并不可怕。但是,如果人们对它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将正常的气功效应与气功偏差混为一谈,那样将危害非浅。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气功偏差及其本质,是气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 正确区分气功效应与气功偏差 正确认识气功偏差,首先应该正确鉴别正常气功效应与偏差反应。因为一般气功效应和偏差反应,起初都只是练功者的主观感觉,并且这些感觉有的比较类似,有时

3、也只是程度上的区别,初学者确实难以分辨。这就需要根据练功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功法特点等方面,加以鉴别认识。如果练功者能够掌握一些医学常识和气功的基本原则,将十分有助于提高自己鉴别气功偏差的能力。以下将一些常见的气功效应与偏差反应作一比较,供初学者参考。 1疲乏感 初练气功者大多有四肢酸软、乏力、疲倦等感觉。这些反应一般是由于不适应练功的姿势,或者是肢体放松程度不够所致。此时如何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正确的功法姿势,并掌握好放松,多数人均可在短期内获得缓解。若学练气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感觉疲乏不堪,严重者甚至导致失眠,或者嗜睡等症状,这时就应该警惕是否有气功偏差的早期表现, 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4、,及时诊断病情,实施纠偏治疗。 2异常感觉 在练气功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某些异常的感觉,如局部发热、发麻、发凉、发痒,以及酸胀等感觉,古人称谓“八触”(冷、暖、轻、重、痛、痒、滑、涩),还有的人甚至出现呃逆、失气、肌肉搐动和流泪、流涕等现象。这些异常感觉并不一定都是坏现象,只要练功者收功后自我感觉良好,全身舒适,轻松愉快,说明是练功得气的表现,也称之为“气感” 。但如果练功者收功后,上述异常感觉仍不消失,甚至逐渐加剧,影响正常的生活情绪,苦不堪言,那就是气功偏差的表现。也称之为“内气不止” ,或者“内动”。造成这种现象,一般是因为练功者盲目追求“气感”所致。以后练功时稍加注意纠正,或者停功一段时

5、间,就会得以缓解。 3病情加重感 有些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人,练功一段时间后,可能感觉到原有病灶及症状更加明显,甚或有病情加重的感觉,其实,这并不一定是意味着病情恶化;相反,往往是标志着练功已获一定成效,使真气得以聚集、冲击病灶的反应。中医称此种效应为“气至病所” 。但是,通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练功后,病情仍不见好转,反而愈演愈重,那就不是正常现象了。这种使病情加重的情况,多半是因为患者选练功法不当,或者是所患疾病不适应气功治疗所致。此时,患者必须立即停功,或者改练其他适宜的功法;同时,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有关治疗。 4外动现象 在练功过程中,有些人产生不自主的外动现象,或动如舞蹈、体操,或动作极不规则

6、。这种气功动象包含有多种意义。如果动后全身舒适,神清气爽,则为好现象;若患者动后病情减轻,症状改善,这标志着练功得气,正气日盛,与邪气相争、逐邪外出的好现象;但如果动得剧烈,不能自控,动后全身不适,或者病情反而加重,甚至有的人精神失常,行为乖僻不能自制,这种动象则是气功偏差,是由于选功不当,或者意念不专,导致气不循经而乱窜之故。这种动象称为外动。 5夜梦、遗精 初学练气功者,可能有夜梦增多的现象,特别是有些青年人还可能出现遗精。这些也并不全是坏现象,其中有些人是练功得法,元气充盈、气足生精、精满自溢的情况,不足为怪。只要稍加控制,培本固元,则遗精现象到一定时候会自行消失。但如果是夜梦险恶,遗精

7、频繁,难以自控,继而身心受损,则为气功偏差。此时可改练培本固元的功法,切记在练功时用心专一,消除杂念,尽量避免恶性刺激,则上述症状可不治自愈。 (二) 气功病 近几年来,随着气功活动的开展,学练气功的人越来越多。同时由于各种新的功法层出不穷,而缺乏统一管理和鉴别,因此产生的气功偏差现象也越来越多,求医问药者也逐渐增多,被有些医疗部门称为“气功病” 。所谓“气功病” ,实际是练气功出现偏差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但是,产生这些症候群的基本原因并不是全在气功,而主要是由出现气功偏差的人所患各种身心疾病(有些是潜在病灶)所致。所以,若从病因学的角度分析, “气功病”这个名称并不确切。若仅从症候学的

8、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气功病”这个名称尚有一定的针对性。 有关医疗部门的研究表明:气功训练不当所导致的偏差现象(或称为“气功病”),多数为精神障碍型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型。上海一家精神卫生机构曾对 109 位气功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研究报告指出: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情感反应强烈、言语动作增加,或者焦虑不安,或者行为紊乱等意识性障碍,甚至有些病情严重的患者,表现出类似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症状。分析这些病人的发病原因,除本身所患心理疾患以外,大多数人的发病诱因是选练功法不当,或者练功方法不正确所致。因此认为,对于气功偏差的病人,除了常规的医药治疗之外,还应强调采取气功的方法调治,即进行气功纠偏和心

9、理诱导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某些心理疾患比较严重的病人,还应加强护理,并遵循“心病还用心药医”的原则,针对病人实施心理治疗。另外,为了防止产生更多的气功病,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气功活动的宣传、引导和管理,卫生保健部门和有关研究部门应进一步重视气功功法的的鉴定和筛选工作,并早日制定出比较科学的辩证施功的方案,供负责气功活动的部门采用。还要惩治一些利用气功进行招摇撞骗的江湖骗子,提高广大气功爱好者的鉴别能力,尽量杜绝气功病的蔓延。 二、常见气功偏差的症候及其产生原因 常见气功偏差以身心障碍同时出现为多,其主要症候表现有以下 10 种。 (一) 头晕脑胀,头痛不舒 患者一般是练功后产生头晕、头痛等症状

10、。病情轻缓者,停功一段时间即可恢复正常;病情严重者则疼痛持续不减,乃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原因:一般是练功时精神过于紧张,意念太重,或者是强行进行腹式呼吸,而引起冲气上逆,或者是用意引气上行至头部,而后却不能畅下行,气郁于头部所致。另外,有些病人是选择功法不当,比如高血压病人,或者是中医称之为“肝火过旺”的病人,本来宜练放松功和静功等,却错选了动作过多、体位颠倒、用力过猛的功法,也会导致头晕、头痛。 (二) 胸闷心慌,气促如喘 患者表现出类似心脏病或者支气管哮喘病人的症状,常在练功中或者练功后产生胸闷、气促、心慌,甚至气憋欲喘等感觉;但体检时却少有心脏病或者支气管哮喘病的阳性体征。如果是本

11、来就有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者,则可能表现为病情加重。 原因:大多数患者是因为功法选择不当,或者调神的方法没有掌握好,致使意念过重,胸部不能放松而产生上述症状。另外,由于调息不得法,机械地摹仿他人,导致呼吸不自然,久而久之,也可诱发这种偏差现象。如果是原来就患有心脏病和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则可能是选择功法不当,或者是朝三暮四、急于求成而乱试多种功法,以致违反气功修练的客观规律,反而使自己的病情加重。 (三) 口干咽痒,唾液过多 练气功不得法,不仅会引起口干、舌燥、咽痒等症状,也可能会唾液增加,多至满口而溢,流涎不止。 原因:口干咽痒,可能由于张口呼吸,或者闭嘴过紧,而引起津液损伤,或津液分泌不足所

12、致。另外,意念不当,气行上头而不能下行,气郁化火伤津,也会引起口干咽痒,严重者尚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唾液过多,流涎不止,则因练功意念过重,或者功中昏沉不能自止、津液分泌过盛而不自觉所致。另外,患者历来体弱脾虚,也会出现津液满口、流涎不止的症状。 (四) 腹胀腹痛,肿块疼痛 练气功者在练功时,出现腹胀腹痛,或者颈项及四肢出现肿胀,且伴有疼痛。一般腹部胀痛者,失气后可稍微缓解;其他部位肿胀疼痛,也可经拍打、放松治疗,得以缓解。 原因:大部分患者是因为练功中调身和调息没有掌握好,颈部、腹部,以及四肢部放松不够。也有因为强行作深长腹式呼吸,而使气行不畅,滞留局部,导致经脉不通而肿胀痛。 (五) 内气

13、不足,外动不止 患者在练功中自觉在体内产生气团或热流,走走停停,局部胀热不舒;甚或鼓动肢体,不能自控而外动不止。外动以后极不舒服,或者有病者病情反而加重。此属偏差现象,称为“走火” 。 原因:一般是由于功法选择不当所致。也有的患者是因为盲目地“以意领气” ,练完功后又不知导气下行归元,以致气不循经而外窜;另外也可能因为意念过重,追求幻觉,引起走火。客观原因是,外界惊扰,或者情欲诱惑,也可导致练功走火。 (六) 意识障碍,精神失常 患者在练功中,或者练功后,无故出现惊慌、恐怖、抑郁、痴呆,甚或胡言乱语、手舞足蹈等症状;有的因为出现幻觉而惊恐、晕厥,还有的因为行为不能自我控制,甚至发生意外。这类以

14、严重的精神意识障碍为主的偏差现象,称为“入魔” 。 原因:练功导致入魔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主观因素,是患者对气功缺乏正确的认识,迷信思想严重,盲目追求气功幻觉和所谓“仙境” ,以致产生精神失常和意识障碍。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是由于生活中某些欲望未得到满足,而形成一种潜意识的追求,在练功中身心放松,使之得以发泄,这种欲望的发泄表现出某种病态的执拗;有时患者虽然意识清楚,却因潜意识追求的固执,所以不容易自我控制。客观因素,主要是功中受外界惊扰,而导致心神失控。也有些精神病患者,因选择某些意念太重的功法,可能诱发精神分裂症。 (七) 遗精、阳举 青壮年男子在练功过程中,有时会出现

15、遗精、滑精的现象,称为“走泄” 、 “走丹” 。如果不加以控制,往往会导致精疲力竭,有害身体。另外还有些人练功中出现阳举(阴茎勃起),个别不能自我控制者,阳举长时不减弱,也属于一种病态。原因:遗精本是练气功后, “精满自溢”的现象;但如果练功者不能自我控制,使精不能化气,长期走泄,则属肾关不固、元气不足的表现,因此被认为是气功偏差的症候。练气功后,人体元气充足,各种生理功能比较旺盛,特别是青壮年男子,可表现性功能旺盛,阳举是其表现形式之一。但是,如果阳举久不减弱,甚至几日不衰,则是练功者掌握功法不当,而导致阴阳平衡失调,孤阳独亢。久而久之,元阳走泄则为害非浅。 (八) 经带增多,经期延长 有些

16、妇女练气功后会出现月经量、白带增多的情况,特别是未婚女子,或者是接近更年期的妇女,上述现象比较明显;有些人还伴有头晕、头痛、腰酸、腿软,以及下腹胀痛等症状。 原因:目前许多功法并未分女子和男子功。由于男女生理条件不同,练功要求和一些具体方法也不一样。不少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比如,女子气功的意守部位,应以中丹田(膻中)和双乳为主。如果初学气功,就强守下丹田,可能会出现月经增多,白带增多的情况,特别是未婚女子,胞宫气血充实,若意念气聚于下丹田,必促使气血充于下,胞宫蠕动增强,致使月经和白带增多。接近更年期的妇女本来是经血逐渐减少,但由于练气功后,又促使气血充盈于下丹田,必然会使胞宫相对丰满,月经量和

17、白带相对增加。如果月经与白带增加过甚,气血耗于外,从而产生头晕、头痛及腰腿酸软等症状;若气血充实于下丹田,却又不能引气上行,导致气滞血瘀,则可出现下腹胀痛等症状。所以,女子练功应以意守中丹田为主,待月经断后,再守下丹田,这样才不致于出现偏差。 (九) 功中昏沉,功后困倦 一般为初学气功者,以放松入静的功法为多见。有的人在练功过程中出现昏昏欲睡,或者沉睡不醒等情况;也有的人在练功以后产生绵绵睡意,或者困倦不堪。这些现象都不正常,也可称为气功偏差。 原因: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后,人的思维活动相对静止,大脑的兴奋性也相对减弱,全身肌肉松弛,呼吸细缓均匀,肺泡残气量减少,大脑的供氧量相对减少。初学气功者由

18、于掌握不准入静的程度和调息的匀缓,稍微偏激,即易造成大脑缺氧,故而出现昏昏欲睡等现象。另外,患者因未掌握调息调身之间的内在调节,调息时呼多吸少,调身时用力太大,导致血氧含量降低,四肢血流量增加,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故而造成大脑暂时缺氧,功后出现困倦和绵绵睡意。还有一些失眠患者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练气功后也可能出现昏沉或者困倦的感觉,这是病人练功后所产生的生理效应,作用于原发病灶,使原有疾病得到治疗和激发的结果。 (十) 阵寒阵热,全身汗出 有些初学气功者在学练意念较重的功法时,突然出现一阵发热,继之全身出汗,紧接着又一阵酷寒。热时如被汤蒸,寒时如浸冰水。也有的人自觉体内“热流”或者“寒气”到外

19、乱窜,不能自我控制。 原因:初学气功者往往心情迫切,急于求成,错误地加大呼吸,强求以意领气,常常可能导致意念偏激,造成体内阴阳失调,气机紊乱,阴不敛阳,阳不敛阴,故而突发阵寒阵热。另外,初学气功者可能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练功时遇到意外情况,容易产生紧张情绪,从而导致意气散乱,阴阳失去协调,也会感觉阵寒阵热,或者有类似热流、寒气乱窜的感觉。 以上 10 种气功偏差现象,是普通练气功者最常见的。虽然具体发生原因各有不同,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对气功以及气功治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体验。所以,在气功活动中,要求正确认识气功的作用,循序渐进地锻炼,以求认真体验气功的效果,避免急于求成和盲目追求等错误心理的

20、产生,是防止气功偏差的重要措施。 三、气功偏差的防治原则及治疗措施 气功偏差是由于人们练功不当所产生的病理现象,这些病理现象一般可以用气功纠编的方法或者有关医药进行治疗,只要治疗方法得当,绝大多数的偏差都可获得治愈。但是,为了避免给广大气功爱好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惧怕,对于气功偏差仍应采取“防重于治”的方针。 (一) 防治气功偏差的基本原则 根据气功调身、调息、调心的基本方法,以及“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原则,可以针对任何气功偏差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产生气功偏差的原因,除了个人的生理、心理素质的差异外,其它均属于主观上的失误。比如选择功法不当、练功方法不对,

21、以及意念程度和呼吸力度不正确,等等。气功偏差所导致的人体病理改变,也不外乎精、气、神三个方面,其中最常见的有:气滞、气郁、耗气伤精、精亏液损、精不化气、气不化神,以及精神错乱、意识障碍等。针对这些病因及病理改变,可以分别制定以下防治措施和原则。1因人而异,辩证选功 对于气功健身治病而言,辩证选功是增强气功效应、防止气功偏差的关键,同时,也是纠正气功偏差的有效措施。 因为人与人的生理、心理素质有所不同,各种疾病患者的症候也有差异,因而人们对各种功法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另外,不同的功法也具有不同的治疗特点。比如:放松功能够有效地松弛机体的紧张状态,并具有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和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因而对植物

22、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内养功除具有放松功的上述作用外,还能够通过调整呼吸节律(调息) 来运动膈肌,调节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所以对胃肠消化系统疾病较有疗效。其他如导引养生功、六字诀气功、太极功、鹤翔庄、大雁功,以及内劲一指禅、空劲气功等,对各种疾病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而且这些功法对各种素质的人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如果练功者的生理、心理素质与所选功法不相适应,或者所患病症与功效不符,就可能出现气功偏差。比如,神经质或者抑郁性格者和神经官能症患者,就不能选练意念较重的功法,而宜选择少用意念或者不用意念的动功。但高血压病人以及情绪

23、易激动者,则应强调选用意念为主的静功,因为此类型人多为阴虚阳亢的素质,而静为阴,所以选练静功能够起到滋阴抑阳的作用,有助于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若反用动作复杂、力度较大的功法,则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出现气功偏差。因此,对于不同身心素质以及不同类型的病人,就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功法。其次,对于已经产生气功偏差的人,也可以通过对偏差症候的辩证对策,来选择适宜的功法对其进行纠偏。这就是所谓“辩证施功”的含义,也是防治气功偏差的重要原则。 2循序渐进,练养相兼 练气功的主要指导思想应该突出一个“练”字。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夫就是练出来的。要想练好功夫,就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一个姿势一个

24、姿势地学,一套功夫一套功夫地练,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功法练起,逐渐积累经验和体会,越练越精,最终会练出好功夫的。如果奢望功利,一举成名,或者在练功上想走捷径,梦想一夜之间练出真功夫,那是不可能的。不仅练不好功夫,反而可能产生气功偏差。另外,初期练功不能贪求功效,盲目追求气感。功效一般是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而逐渐显现出来的。一开始练气功就盲目追求功效,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 练养相兼,主要是针对初学者而言。是讲练功和休息、调养、互相调济;其次是指将功夫中的“炼气”与“养气”的方法兼顾起来。练气功能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专门练功、练气,而不注意休息和养气,势

25、必导致元气耗散,最终功亏一篑。因为练功既能够聚集真气,但其本身也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只有练养相兼才能维持机体处于新陈代谢的相对平衡状态,从而避免由于练功太过、精气消耗而产生的偏差。循序渐进和练养相兼是近几年来气功活动中所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一般认为,初学气功者以每次练功后都感觉舒适轻快为度,逐渐加强锻炼,一直坚持下去,功力日进,这就说明循序渐进与练养相兼做得比较好。 3固定功法,准确熟练 初学气功者一旦选练某种适宜的功法,就应坚持不懈地练下去,不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不要因为功效暂时不明显,就马上改学其他功法;也不要因为看见别人练什么功法,自己也马上去学。要知道学的功法多而杂,对自身并无好

26、处,相反有可能诱发气功偏差。因为,目前流行的许多功法并没有通过有效地证实,有些功法的编排并不十分科学,有时结合起来练不仅毫无益处,相反有可能相互作用抵消,甚至相悖而诱发气功偏差。另外,某些疾病患者以及特殊心理素质的人,对功法具有相对的适应性,一旦错选其他功法,也容易产生气功偏差。所以,一般练气功者应在辅导老师或者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其素质、生活习惯,以及病情、症状,选择一至二种对症的功法进行锻炼。也可以练一种主要功法,同时兼练一至二种辅助功法,以促主选功法的作用。这样既便于熟练掌握所学功法,也容易获得功效,还能够避免出现气功偏差。常言道:熟能生巧。气功的“巧” ,就是功力和效果的表现。准确熟练地

27、掌握所学功法,才能真正地体会到练气功的效果,不断总结经验,甚至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改编或者修正功法中某些内容,使之获得更理想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自己避免产生偏差,在练功到一定程度后,还能够为他人或者自己纠正气功偏差。 4练意练气,松静自然 气功之“气” ,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练真气之初,一般由练宗气(肺气,胸中呼吸之气)入手。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均匀、细缓、悠长。练功有素的人,呼吸频率较常人减少,而呼吸深度则较常人明显增加,并且以深度腹式呼吸为主。但是,初学气功者不可能马上达到这样的水平。气功的呼吸方法(调息)必须由浅入深、由快至慢地逐步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练成完整的深长呼吸,

28、否则极易诱发气功偏差。初练气功呼吸可加以轻微的意念诱导,到一定程度后,形成自然而有规律地腹式呼吸,则不用再加意念,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这就是所谓练气。练意,一是指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是指意守(有意识地将注意指向某处)丹田等部位,以助真气的聚集和运行。练意也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急于求成或者强求“以意领气”者,必致诱发“走火入魔”等气功偏差。 练意与练气,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语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即指意念入静,松静自然,是练静的基础。练意到“恬淡虚无”的忘我境界,随之通过练气(调息)使意气合一,从而调动人体潜在的真气,达到气功健身治病的效果。所谓意气合一,就是在松静自然的基础

29、上,以意念锻炼内气,达到意到气聚、意行气行的水平时,就表明体内真气已经蓄聚,并能通过意念有效地调动起来了。因此,意气合也被认为是气功的高级阶段。纵观所有功法,无不贯穿着松静自然、练意练气的原则,这个原则乃是保证练功顺利进行的关键。 5合理安排练功时间 对此古人和今人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比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调气法中说:“凡调气法,夜半后日中前,气始得调;日中后夜半前,气死不得调。 ”所谓气死不得调,就是指练功时间不得当而产生的气功偏差现象。可见功时安排不合理,也可能诱发气功偏差。 中医学认为,一天昼夜可分阴阳,上午属阳,中午为至阳,下午为阴阳转化之时,夜晚属阴。对一般练功者而言,清晨空气新鲜,

30、环境安静,旭日初升,万物生发,是练功的大好时机。此时练功者精力充沛,头脑清醒,不饥不饱,练功容易获得气感,并且较少出现偏差。对病人而言,则可根据阴阳辩证的法则,合理安排练功时间。比如阳虚阴盛的病人,适宜于上午练功,以取阳气制阴邪;而阴虚附亢的病人,则应在午间或者晚上睡觉前练功,以利滋阴潜阳。这样可以阴阳既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除了个别特殊的功法外,中午均不宜练功。另外,一年四季也有阴阳之分,其中春属阳,夏属至阳,秋属阴,冬属至阴。有需调和阴阳的练功者,也可适当选择练功的季节。适宜的季节则增加练功时间,不合适的季节则相应减少练功时间,以防止实实、虚虚之虞。 合理安排练功时间除因人而异外,还有

31、的因功法而异。比如,清晨宜练动功,以加强对大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吐故纳新,排除体内浊气,采自然清新之气;而中午前后则适宜练静功,以调心神,运练内气,加强气功内作用过程;晚上睡觉前,可练动静结合的功法,但不宜过劳或者太兴奋,以免影响睡眠。最好还辅以保健按摩功法。促进全身气血运行,保证睡眠舒适安稳。 (二) 纠治气功偏差的具体措施 纠正治疗气功偏差,主要是针对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纠正,称之为病因治疗;其次是针对偏差所产生的症状进行治疗。纠治气功偏差,还包括患者自我治疗和医生治疗这两个方面。一般气功偏差,患者发现早,症状不严重,大多数患者通过自我治疗即可缓解;比较严重的气功偏差,或者患者不清楚产生偏差

32、的原因时,则应请医生或者气功教师帮助诊治。需要强调说明,气功偏差是一种人为的病态,有着一系列相关的致病因素及其病理过程,而决不是什么神仙鬼怪的原因。所以,纠正气功偏差,仍然需要依靠科学的治疗方法,任何装神弄鬼或其他求助于封建迷信的方法都是无效的,甚至有可能贻误治疗,给患者带来终生的痛苦。 上述防止气功偏差的基本原则,也包括患者自我治疗的主要方法。一般偏差发现得早,患者遵循上述五个基本原则,大多数可以获得疗效的。再如出现偏差后,停功休息或改练其他功法,或纠正动作、呼吸和意守方法,或自我按摩等,均可作为自我纠偏的措施。医生治疗偏差病人,则可根据出现偏差的具体原因和症状,采取外气治疗、心理诱导、气功

33、按摩,以及针灸药物治疗等方法。总之,不管是自我治疗还是医生治疗,辩证施治(包括辩证施功、辩证选功、辩证纠偏、辩证用药等)则是纠治气功偏差的第一原则,这点必须牢记,并贯彻到纠偏的每一项具体的治疗措施中去。根据这一原则,现简述几种常见偏差的治疗方法如下。1偏差症状头痛、头晕 自我纠偏: 纠正练功姿势,放松意念,或意念部位下移至丹田或涌泉,放弃腹式呼吸,采取自然呼吸。有高血压病和其他疾病的患者,应改练六字诀、放松功等功法进行纠偏;辅助自我按摩太阳穴、风池穴,并辅以干梳头、干浴面等保健功。 医生治疗: (1)心理诱导。使患者解除紧张的心理状态,并逐渐放松头项、肩臂四肢,转移其注意力。 (2)点穴导气。

34、医者面对患者站立,运气于右手拇指或食指尖,然后手握空拳,手指单取患者百会穴;发放外气的同时,手指尖作半圆转动并快速下推。当患者感受到头部一松,症状随即消失。 (3)按摩行气。患者端坐或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后,两手拇指顶住患者双侧风池穴,食指、中指环行向前,按住患者眉弓上方,运气于食指、中指(呈剑指),同时运行食指、中指,向下向后,顺额至颞,沿耳廓上方下摩至乳突部,再继续向下推按至大椎。如此反复运气按摩 79 次。然后揉捏其项背部肌肉,并沿脊柱由上而下地拍打患者背俞穴,以疏导经络,令其气下行。拍打的同时,令患者随之全身放松,并配合拍打节奏念“嘘、呵、呼”六宇诀,以吐气为畅。 以额部疼痛为主者,

35、医生可用双手拇指取患者印堂穴,其他四指和手掌扶住患者头部。运气双手拇指,然后拇指沿两眉弓向左右两侧横推至太阳穴,稍停,拇指尖轻按太阳穴作转揉 10 次。同样在下眼眶按摩一次。如此反复 10 次。最后推印堂之气向后至百会,并沿脊柱下行归元。 (4)耳穴贴压。将王不流行籽或六神丸一颗,置于0505cm 见方的胶膏上,贴于患者耳穴神门、眩晕点、额、脑点等穴位,用食指和拇指按压片刻,并嘱患者每天按压 34 遍,每遍按压 50 次以上。治疗隔三天换一次耳穴,左右耳穴交换贴压。 2偏差症状胸闷心慌、气促如喘 自我纠偏: 立即停止练功,或改练导引养生功、五禽戏、空劲气功等不注重意念和调息的功法。有心脏病和哮

36、喘的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症的功法,并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加强练功强度和延长练功时间,千万不可急于求成。初学者应在医生或气功教师的指导下,学练一种固定功法,不可朝三暮四,同时练几种功法,这样容易出偏。功法对症的患者,应逐步放松意念,采取自然呼吸法或者行步呼吸法,并慢慢学习引气下行至丹田或足下涌泉处,以解除胸闷憋气等气机失调、冲气上逆的症状。 医生治疗: (1)外气导引。嘱咐患者放弃意念和腹式呼吸,松静站立。医生站于患者右侧,练功运气于双掌劳宫穴,右手置于患者前胸膻中以上处,左手放在患者背俞肺俞处,意念发气,使之运转患者胸中气团,随之双手掌导其气下行至下腹丹田处。如此反复施外气 3

37、5 次。 (2)推拿按摩。患者先仰卧在床上,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意念轻轻随着医生的手下移。医生先用食指、中指并为剑指,点患者天突、膻中、中脘、气海穴;再随上述顺序,指尖按摩从天突直至气海。反复进行 5 次。然后以掌代指,沿天突一直旋转按摩至气海,逐渐加力,如此反复 3 次。随即令患者翻身成俯卧式,要求同前,医者顺大椎一直推至长强 3 次,再从上至下按摩背俞穴(用食指、中指分点揉按,或用两手拇指点按下行),如此反复点揉 5 次。最后自上而下轻轻拍打至足跟,拍打至肺俞、肝俞、承扶、委中以及承山穴处,稍加用力。拍打次数不限,以轻快柔和为度,患者可配合拍打节奏(每 5 下或 10 下)呼气从口出,并发

38、“哈” 、 “呵”字音,以助气机调畅。 (3)耳穴与药物疗法。耳穴贴压方法如前所述,选穴取胸、肝、肺和神门。心脏病患者加用心点、皮质下等穴;有支气管哮喘者加取喘点、平喘、肾和过敏点等穴。内腹药物可因具体病情,辩症施治,一般应选用中草药为宜。有器质性病变者,也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3偏差症状口干咽痒或者唾液过多 自我纠偏: 放弃意守,松静自然地练一练动功。自然呼吸,嘴轻闭,舌抵上腭,鼻吸鼻呼;若唾液过多不能自止者,除按上述方法处理外,先将口中津液分数口咽下,然后稍用力鼻吸气,充满胸腔后,由口快速呼出,如此进行 5 次,休息一会。再微仰脖抬头,用右手食指点按廉泉穴片刻,最后双手扶摩颈部两侧,使之发热

39、,收功。 医生治疗: (1)调整患者的练功姿势、意念方式以及呼吸方法,诱导其适当延长呼吸时间,呼吸后稍停闭一会;唾液过多者也可采取此法,若效果不好,则相反地调整呼吸方法,即延长吸气时间,快速呼气,这样可以加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抑制唾液过度分泌。 (2)外气导引,患者仰卧或松静站立( 一般唾液增多者取仰卧姿势;口干咽痒者取站式),医生运气于掌,对意念不当气往上冲者,则导气开穴,开穴部位主要取百会、印堂、膻中等穴。每次治疗约 15 分钟,每天一次,一般 35 次即可纠正。有脾胃疾病者,则运气于腹治疗之。 (3)点穴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先用拇指、食指、中指点揉其两侧颊车、大迎穴,顺势聚拢手指于承

40、浆穴处,并用食指点按片刻,再点廉泉、天突穴。最后根据患者气行逆顺或受阻部位,连续按摩导引气行顺畅。有脾胃疾病者,则按摩腹部,以促进胃肠活动,调整气机。 (4)若以上治疗仍无效者,则应作更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诊病情,然后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实施治疗,并可配合耳穴、针灸等方法。 4偏差症状,腹胀腹痛,肿块疼痛 自我纠偏: 首先自我查功,检查练功姿势、呼吸方法以及松静程度,是否与功法要求一致;然后逐一纠正错误或不准确的部分,并暂时放弃腹式呼吸,采取自然呼吸法。若上述症状严重,以至于妨碍正常生活能力者,则应停功休息一段时间。如果通过休息和自我纠偏后症状仍不缓解者,则应去医院治疗。 医生治疗: (1)按照

41、具体功法要求,纠正患者的练功姿势和呼吸方法。对功法不对症的患者,则劝其改练其他功法。 (2)外气导引。患者仰卧,肢体放松,采取自然呼吸。医生站于其右侧,运功聚气于右手劳宫穴。腹胀痛患者,则用劳宫对准下脘、神阙穴发放外气,并作圆周转动导引行气,最后顺势导气下行至谷道,病人得失气后即感舒服;若是肢体肿胀者,则将劳宫对准患部,依样导气向周围化解,并辅以按摩导引。 (3)按摩、针灸。患者仰卧,医生用双手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肚脐两侧五寸处的粗筋(粗筋拉于两侧腹膜内,长约四寸,斜行走向。呈倒八字形),用力提起,并向两侧拉开少许,再弹放。此时腹中咕噜作响,胀痛即可缓解。对肢体肿胀者,也可在患处用此提捏手法,令经气通畅,然后揉按片刻,起疏导气血的作用。腹胀痛者,针灸治疗一般取背俞穴;肢体肿胀者,则采取局部取穴和循经配穴。 (4)耳穴、药物。耳穴可辩证取穴,但必须加神门、交感等穴,以调解植物神经功能。药物可辩证选方,当以行导活血为主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