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叙【概述】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 学 ,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 为本。但这本书距离我们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所以清朝李毓 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 ,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 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个字的弟子规 ,是启
2、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总叙:一、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易解】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 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 “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活到老,学到老”,可 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 “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 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
3、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故事】孔子讲学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 、 书 、 礼 、 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 箭、驾车、书法和数学这六艺。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培养了许许多多人才。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孔子留下许多宝贵的教学 经验,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其中“礼”也叫“ 礼法”或“礼制”。礼在古代主要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
4、人) 、凶礼(丧葬) 、宾礼(诸侯朝见天子) 、军礼(军中的礼节) 、嘉礼(婚 礼、冠礼) ,其中含有一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因素。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家庭,上上下下都特别注重礼节。在举行各种礼仪的时 候,一般都要演奏音乐,这些音乐都是与各种礼仪相配的。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上层建筑之一,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总叙:二、泛爱众 而亲仁 有馀力 则学文【易解】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都很重要,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 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因
5、此教育的基本目标主要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谦逊待人、讲究信用、团结他 人而又向往高尚品德的人。【故事】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东汉时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就很穷,靠上山砍柴为生,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 乎。天长日久,他的知识很渊博,并写出两本书,引起了轰动,人们很佩服他。董遇的名声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学习的窍门。他说:“书读百 遍其意自见。 ”人家说:“ 可是没有时间呀!”他又说:“ 学习要利用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 ”人们 听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董遇是通过
6、利用空闲时间的学习,才来提高自己水平的。入则孝:一、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拖延或推辞偷懒。【故事】郯子鹿乳郯子,春秋时期人。他天性非常孝顺,父母年老,双目失明,听人说喝鹿乳会好,就借了一件鹿皮的衣服乔装成一只鹿,跑到深山里头,混进鹿群中取鹿乳。猎 人看到这只动也不动的“鹿”,抽出箭想射。郯子便慌忙立起身来,掀掉鹿皮,并大声地把详细的情形告诉猎人,这才免掉了被射杀的危险。猎人非常感动,就把鹿 乳送给他。郯子将鹿乳取回家中,双亲喝后眼睛复明。历代帝王视郯子为德、才、威、雅的化身。郯子死后,后人建郯子庙、郯
7、子墓来纪念他。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郯子庙中塑有“三圣”像,即孔子、老子、郯子,人们对郯子的崇拜之情由此可见。【故事】孝子的反哺之爱2004 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其中的一位家喻户晓的孝子。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已经到了晚期,必须移植一个健康的肾脏才能延续生命。 母亲得病后,把自己关在屋内不肯就医,怕拖累儿女,但家中兄妹三人争相捐肾,最后这位孝子为母亲捐了肾。为了不给年迈的母亲增加心理压力,他们没有告诉母 亲,这位孝子成为国内第一个给父母捐肾的儿女。母亲接受肾移植后健康很快恢复过来,正是儿子如此壮烈的反哺之爱,才使生命垂危的母亲重获新生!他的举动使 亲朋好友都很感动。当他获选十大感动
8、中国人物时,记者问:“你心目中是怎么样理解现代孝道的?”这位孝子说:“命都是父母给的,而且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是不计回报的。现在很多人都说工作忙,和父母接触的机会少了。可是你可以不时打一个电话,或者 每隔一段时间就把你和妻子儿女的照片给老人看;每年至少陪父母去医院做一次体检;周末陪父母逛一下街给钱不是衡量孝顺与否的标准,孝敬父母的方式很 多,也不是说非要捐肾才是最高的境界,那是我家的特殊情况而已。 ”这位孝子又说:“我怎么能够和杨利伟、袁隆平比肩?我只是给我自己的母亲捐了一个肾嘛。他们对国家很有贡献,我只是做了为人子应该做的事,这点事赶不 上母亲给我们恩德的万分之一,自己觉得受之有愧。 ”其实一
9、个孝子的行为,完全可以带动整个社会良善的风气,唤醒更多人的孝心,更多人知恩报恩的态度。作为 家里的长子,这位孝子从懂事时起就事事处处为父母分忧。在工作期间,他先后安排父母到海南旅游,出钱给父母装修房子。看到父母看电视时喜好不同,他竟然买 了两台大彩电,乐呵呵地对父母说:“ 你俩一人一台,免得经常为换台吵闹!”2005 年 2 月 17 日,中央电视台评选“2004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让这个故事最终演化成一场被誉为“重新唤醒现代人传统孝道”的热潮,带给人们一个动人的亲情故事,这位孝子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易解】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
10、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故事】孟母断机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突然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 火。母亲说:“ 织布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但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吧?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 为有用之才呢!”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恍然大悟,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故事】小杖则受 大杖则走曾参侍奉父母,尽心尽力。有一次,曾参的父亲曾点叫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认为
11、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由于出手太重,将 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教训他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如果大 杖不走,让父亲在盛怒之下将其打死,就会令父亲受不义之恶名,造成终身遗憾。曾参承认说:“参罪大矣!”所以,我们不要死在文字里面,要通权达变,这样才能真正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入则孝:二、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易解】冬天要提醒父母多穿衣服;夏天要给父母纳凉;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故事】黄香温席相传东汉时期
12、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早逝,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夏天天气热,每天晚上他都先给父亲扇枕席,以便父亲安歇;冬天天气寒冷,他每天晚上都 要先上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焐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九岁的孩童能这样懂得孝顺父亲,感动了 太守刘护,他上书朝廷申报,批准黄香为孝廉,黄香由此成为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儿童。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赞誉。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在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了官,做了尚书令。成为以孝闻名、以孝施政的榜样。黄香的事迹被历代传颂,成为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现今科技发达,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需
13、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品德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当夏天夜晚来临时,小朋友们是否想到早 早地开冷风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地关掉冷风,以免着凉;冬天时,是否想到开暖风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当然用电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行孝也不只是小朋友的责任,而是天下所有做子女应该做的。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如果有时间,应该经常和父母在一起,让父母感到亲情的温暖。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故事】蔡老师孝母蔡礼旭老师生于台湾,曾任小学教师,课余从事儿童经典教学。在教学相长中,有感于圣贤教育为人生首要教育,遂辞去公职,远赴澳洲净宗学院研习传统文化
14、并师承儒学耆老徐醒民老师学习儒学。后来,在大陆各地蔡老师为教师、家长、学生、企业人士和社会团体(包括大专院校、监狱等)讲演。2004 年年底在香 港开办 10 天的幸福人生讲座,以德行教育为主要科目,更是获得高度肯定,众人纷纷感觉到这是现代人迫切需要的必学课程。蔡老师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不辞辛劳地奔走于世界各地,讲解弟子规 ,但他在忙碌之中还时刻惦念着自己的母亲,每周同母亲约定好在固定时间必打一 次电话,以免母亲牵挂。有一天,有位老师参加蔡老师讲弟子规的学习班回去后,给蔡老师打来电话,第一句话就说:“蔡老师,我认为弟子规有糟粕。 ” 蔡老师很平和地问他,请问哪一句是糟粕?他说:“晨省昏定是糟
15、粕,一天要问父母两次,太麻烦了。 ”蔡老师就对他说:“父母对孩子的关怀一天思念几次, 无时无刻。母活 100 岁,常忧 80 儿。有一个老师说,在春秋季节,孩子蹬被子,母亲的被子盖得很薄,为的是冻醒后给孩子把蹬的被子盖上,然后才能睡安稳。 父母连睡觉都挂念孩子,更何况在白天的时候。当孩子早晨起来一个躬鞠下去,说:妈妈爸爸早上好,昨天睡的好吗? ,这时父母发现你的额头发亮,代表昨天 晚上觉睡得很好,父母很高兴、很放心,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 ,哪有比孩子孝心更快乐的事情;晚上放学回来主动问候父母,父母一看气色不错,在学校应该 没有打架,没有跟同学、老师有冲突,觉得孩子在学校很愉快度过一天,父母也很
16、放心,一天两次问候能减少父母很多的担心。 ”那个老师听完蔡老师讲的很有道 理,但话锋一转,便指责蔡老师说:“你就没有做到 晨省昏定。 ”其实,我们学习圣贤经典不能学死,因此蔡老师笑着回答说:“假如现在我早上问一次,晚上 问一次,我妈妈会不高兴地说,你不知道长途电话费很贵吗?所以我们在孝顺父母时一定要顺乎亲意。 ”我们早晚问安最重要的是让父母安心,如果早晚问安让父母在那里担心你花那么多钱,那就跟孝的本质背道而驰。真正能让父母安心的绝对不是一天打三次、五 次电话,而是你的道德学问、为人处事能真正让他们信得过,那才是真正不让父母操心,所以尽孝要重本质,不能死在形式上,应该通权达变。当然从小懂得早晚问
17、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本质是一样,是对父母的关怀,是让父母不担心,但是在做法上可以因人而异。所以蔡老师是固定一个礼拜打 一次电话回家,他的母亲在那个时间,听到电话铃响就知道是儿子打来的。有时候蔡老师太想母亲了,才过三天就给母亲打电话,母亲会有意外的惊喜。所以我们只 有抓住本质活用圣贤的教诲,才能够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生活状态当中,把它运用得很灵活,把它发挥得让父母欢喜,让所有接受我们的亲友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 的这种魅力。不仅要对我们的父母有这样的孝心和恭敬之心,与此同时对我们的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和长辈都应如此。因为我们的大家族就是一棵大树,我们的父母、公 公婆婆、岳父岳母和长辈是家族的
18、根,夫妻是树干,孩子、财富、健康和一切美好的果实,是树的枝叶花果。要想家族这棵树的枝叶花果悉皆繁茂,一定要用慈悲的 爱,浇灌我们家族的根,也就是孝顺父母、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和一切长辈。只有这样,这棵大树的根才能根深蒂固,同时也就枝繁叶茂,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将得 到的一定是累累硕果。因此,孩子、财富、健康和一切美好的果实能够丰收,你只要这样去耕耘,那就在你眼前。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易解】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 ,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故事】聂政养母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
19、侠士,很孝顺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由于他是一个有名的侠士,所以常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但是因为有母亲在,所以遇有危险的事,聂政总是刻意回避。一次,一位朋友要他替自己去刺杀仇人,聂政告诉那人说:“现在有母亲在,不能出去,以后再说吧。 ”几年后,聂政母亲去世,他安葬了母亲,就离开家为朋友报仇去了。这次出门后,聂政再也没有回来,他刺杀了朋友的仇敌后也死在了当场。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聂政孝母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当今社会,我们为了求学或生存,不可能不离开父母一段时间,但我们的心不能离开父母,要时刻惦念着父母,常常和父母保持联系,以免父母为我们牵肠挂肚
20、。【故事】生命的代价 沉痛的教训临近暑假,某小学老师通知学生第二天下午放半天假,并要求学生告知家长。却有两名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通知家长,擅自和小伙伴一起到河边游泳,落入 深水中,再也没有上来由于他们两个没有做到“出必告,反必面”,所以没有得到家长的及时照顾,直到晚上家长不见孩子回家才发现出事了,但为时已晚!这 样的人间悲剧每年都有发生,小朋友们一定要吸取教训啊!还有个孩子,放学后回到家里,没有跟家长打招呼,偷偷地一头扎在自己屋内打电脑。天色已晚,父母认为他在在学校没回来,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情况。老师告 诉几点下课,应该到家里了,母亲听后非常着急地到处打电话,寻找这个孩子。最后,在老师的提醒下
21、,到孩子的房间里一看,正在网络天地“畅游”。孩子没有 “反必面” 出现了上述状况,也许有的父母将孩子狠狠地打一顿,但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一定要把孩子引导过来,要告诉他这样做的危害性在哪里,告诉他:“如果 父母没有到你的房间里去看,就急急忙忙出去到处找,怎么也找不到,在路上,因为慌不择路 ,很容易被车撞了;也许还会把父母急出病来;还有奶奶爷爷、姥 姥姥爷如果心脏不好,会出现生命危险的,上述无论哪一种状况出现,你将是终生的遗憾,同时你也是一个不孝子孙!”这样给孩子讲清楚,小孩是很受教的。另外 我们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孩子一定会养成“出必告,反必面”的好习惯。入则孝:三、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
22、道亏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故事】刘备教子三国的时候,刘备临终时对儿子刘禅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还给刘禅留下了一封信来教育他。信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 贤惟德,能服于人。 ”这就是说,不要认为小的坏事就可以胡作非为,不要认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让人信服。后来,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 蜀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诸葛亮死后,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逐渐放纵自己,最终蜀国被曹魏灭掉,刘禅也成了俘虏。【故事】一个玩笑抱憾终身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学校课间
23、休息的时候,一个同学在他的同桌要坐下的时候,把椅子挪开了,结果这个同学坐在地上,脊椎摔断,终身瘫痪。一个玩笑 导致这样的后果,双方家庭都抱憾终身!受伤的同学将在床上躺一辈子,很苦。他的父母就更苦,孩子养了这么大,突然变成残废,父母比他还难受,还要伺候他, 每天看到他都要偷偷地流泪。我们想一想关心你的人往往何止父母双亲,所以一个人的过失,有时会给多少人带来痛苦!造成大错无法弥补,而开玩笑同学的家庭也 要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良心的谴责。所以,任何对人身安全有损害和危害到社会的不良行为,我们是绝对不能做的,见到时也要极力劝止。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易解】物虽然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24、特别是公物。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故事】陶母封鱼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是与他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这一年他 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这是为政不廉啊!” 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注释】侃:。腌:,用盐等浸渍食品。【故事】苹果的教训有一个孩子,放学回到家里脸色怪怪的。因为小孩子比较单纯,做了坏事容易显现在脸上。这位母亲很有警觉性,
25、就去翻了孩子的书包,结果发现里面有三个苹 果,孩子解释说:“我们几个同学路过卖水果的摊位,顺手拿了这几个苹果。 ”这位母亲立刻带着孩子到水果店,恭恭敬敬给人家鞠个躬,说:“对不起,我的孩子 拿了你的苹果,我跟你道歉,我没有把孩子教好,要多少钱我马上付给你。 ”她的孩子站在一旁看着母亲的这种举动,我们相信孩子的惭愧之心一定会被唤醒,从而 终生记住这个教训。可是有些孩子说谎话时脸不变色心不跳,为什么?是因为他们从小犯错时,父母没及时抓住时机遏制住,说谎话说习惯了,习惯成自然。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制止,也要告诫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使孩子能够健
26、康成长。“物虽小,勿私藏” ,除了不可以偷,不可以拿,同时要教导孩子不要吝啬,不要什么东西都先想到先留给自己,要培养他乐于助人的行为,因为施予比接受更有意义啊!假如孩子从小就吝啬,长大之后也会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气。入则孝:四、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易解】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掉(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故事】孝的真谛有一位许老师听蔡老师讲中国文化的课程,听了之后她非常欢喜。她说:“听了三个月的课,觉得自己和家庭很受益,我希望能够回到故乡,把这些德行的教 诲、圣贤的智慧,也让故乡的孩子有学习的机会。 ”蔡老师听后很高兴,马上拿了很多本弟子规
27、 、 德育课本之类的教材送给她,同时把教学经验介绍给她, 截至年月许老师在故乡已经讲八个月了。有一次她的父亲打电话给她说:“女儿!你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父亲很高兴,你的行为也让爸爸觉得很光荣。 ”一个父亲讲出这样的话,代表父亲对她回馈乡 里的行为很认同,而且我们相信她的父亲也有造福社会的志向。当子女继承父母的志向做回馈社会的时候,能真正让父母心生欢喜、心生慰藉。许老师在教孩子弟子规中“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经文之前,她非常用心,首先买了一大袋的荔枝带回故乡去。回去之后她教导这一句教诲 时,引导孩子说:“我们学 入则孝 ,要能理解到父母的辛劳,所以一定要好好侍奉父母。而别人的父母同样
28、也很辛劳,同样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有付出,所以 任何人的父母都值得我们尊重、尊敬。”又解释说:“我们学完之后就要马上做到。 ”讲完之后,就让这些孩子拿着她自己买来的荔枝到整个乡里去送给长辈们。就 这样一群孩子在乡里跑得不亦乐乎,每个长辈接到孩子们送来的水果,内心都非常欢喜。整个乡里,这种敬老爱幼的风气在那一天实在达到了顶点。第二天,父亲又打来电话给女儿,告诉她:“乡里面很多的长辈都打电话到家里来说,从来没有一个嫁出去的女儿这么样关心自己的家乡。 ”父亲在讲这句话的 时候,心情特别欢喜。女儿听到父亲这么讲,心里也很安慰。买一件新衣服给父亲可能让他快乐一时,而女儿的行为让他觉得光荣,感到欣慰,可以
29、欢喜一辈子。所以为人子女在孝顺父母当中,我们一定要从奉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智慧这四个角度来尽心尽力。养父母之身,就是对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要时时懂得去关怀。在古书中记载,对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要把他当小孩一样关怀照顾。老人家在晚年容易觉得孤 独,而身体也比较虚弱,所以我们要能够常常体恤父母的身体状况,然后尽这一份孝心,给我们的孩子做出好榜样。像在季节交替之际,温度变化特别大,这个时候 假如我们没有办法回到家里,就应该打电话问问父母有没有御寒的衣服,棉被够不够用。这次电话一打,孩子在身旁都能感觉到你处处关怀老人的身体,能感受到父 母的孝心。你身为父母,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养父
30、母之心,就是时时能够关注到父母的心情。比方说常给母亲打电话,听出来母亲在想念我们,这个时候不等母亲开口,应该主动回家去看看。养父母之志, 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这就是说,用自己的德行才能去奉献社会,才能扬名于后世,让所有社会人士感受到,某人 有这样的成就,能为社会作出如此的贡献,也是他父母教育的成果,这就在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是一种大孝显亲的表现。最后要养父母之智慧,一个人到晚年 的时候,纵使有钱也不见得快乐。常常看到很多老人家很有钱,但是每天在那里想有一千万、想有两千万。有一千万了,再看看别人一千二百万,他自己又很不舒 服,常常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烦恼当中。孔子曾经提
31、到人生有三戒“少者戒之在色、壮者戒之在斗、老者戒之在得。 ”人老了最忌讳的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其实这个“得”字说就是贪,贪这个、贪那 个,别人的孙子又怎么样,自己却没有,常常就在这种情绪当中,很难快乐,很难知足。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机会,趁父母心情比较好,引导他们对这些贪念 要懂得放下。告诉父母钱够花就好,家财万贯,还不就一日三餐;广厦千间,每天夜眠只需床六尺。可以给他们讲个小故事:春秋时,有一天,孔子带学生们去泰山游玩,半 路上看见一位穿着破烂的老人坐在路边自弹自唱,显得非常快乐。孔子问他:“你这么贫穷,怎么还这样高兴呢?”他说:“ 我快乐的原因很多,一是天地间以人为 最尊贵,而我有幸是个
32、人;二是许多人早早地就去世了,而我活到了九十岁,你说我能不高兴吗?”孔子对他的学生们说:“他真是位明白事理的人啊!”所以人生 要知足常乐,让你父母能够把一些贪念慢慢放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父母接受圣贤教诲,让他们的心能够安住在圣人的智慧中,这样晚年就会愈走愈清净,愈走愈 自在。如果父母的晚年能如此的话,那我们的孝道就做得圆满了,孝的真谛也就找到了。【故事】善体亲心有一位老师教导学生应该知道,每个人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同学们过生日时不应该只想去“麦当劳” ,要一大堆礼物,而是应该想到母亲养育的辛劳,要懂得知恩报恩。因此他们班的学生过生日的这一天,不是去要求父母给自己买礼物,而是自己主
33、动帮母亲干家务活。有一个岁的小女孩在过生日的那一天,炒菜给妈妈吃,但身高不够,她就自己搬来凳子站上去炒菜。拿起铲子把油倒下去,不料油溅起来,她又找了一个大手 套套在手上,等把带着水的黄瓜放进油锅,油溅得更高了,她灵机一动,把爸爸的安全帽找来戴在头上,费尽了“千辛万苦” 终于把菜炒好了,小心翼翼地端出来给 妈妈吃。通过自己动手,她体会到妈妈的辛劳了。相信这个孩子从此以后吃菜不会再挑三拣四了。让孩子做家务的好处很多:从小他能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所谓习劳知感恩。婚后家庭会和睦,会做一个好妻子、好丈夫。在集体中,他会是个很勤劳的人,人际关系非常好。否则在公共场合,大家都在打扫卫生,他不干,东西放的又没
34、有秩序,会很让人讨厌的。现在高中、大学学生回家给父母的见面礼物是一大堆脏衣服。还有一个现象,暑假结束,学生把自己的脏衣服丢到垃圾箱里,把用的盆、牙刷都踹碎泄气,床单 也丢了。他们说,高兴,庆祝。多么浪费啊!孩子浪费到这种程度是一种败迹,你能够替他攒多少钱都不够他挥霍啊!这些现象都是从小没有习劳,不知道父母抚养 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有一位先生,跟他的妻子提出离婚,到法院起诉,他获得胜诉。这位妻子在学业上可以说是很有成就的一位女性。她从小学、中学、高中、大学每次考试都名列 前茅,被许多人羡慕。但是人生绝对不是单一方面努力而已,人生应该是全面的学习,全面的圆满。这位女性学会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她对婚
35、后的家庭、生活方面 的做人做事却一无所知。不知道女性应该具备“四德” ,不知道“ 兄友弟恭”,在家中不会干家务,不会与家人相处等等,这样在人生的旅途当中就会出现相当多的 麻烦。他的丈夫同她是大学同学,在婚后生活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了,非常苦恼和无奈,最后终于走上了法庭。一个在学校名列前茅的女大学生被丈夫抛弃了,乍听起来,觉得很不可思议,但让我们看看她的成长过程,很容易得出答案。在这段婚姻挣扎当中,女方的父母 很无奈,常常打电话劝诫她的女儿,告诉她应该怎样做妻子,但女儿都不听。母亲说:“女儿从小上学时,都是父亲中午带饭给她吃,然后晚上父亲开车又把她接回 来。从小到大都没有让她拖过一次地,我们对她这
36、么样照顾。 ”她的母亲掉着眼泪又说:“我对她还不够好吗?她怎么还会这样对待我。 ”很可怜的是,到了这种地 步她的母亲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错就错在母亲对女儿太溺爱了,从小到大都是父母为她服务一切,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心里只有自己,不知道还要体会别人的感 受,不知道还要劳动,只有一个概念,只要学习好了,就是人生的全部,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惯子如杀父”,这个女儿被父母惯坏了,父母本想让女儿将来幸福 快乐并出人头地,然而却适得其反,女儿现在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根本不懂对父母应该尽“孝道” ,更不懂得父母对她的挂念和担心,这就是一个爱之足 以害之的事实,不仅父母身受其害,由于父母在孩子小的时
37、候,没有给她扎好德行的根基,使孩子长大后偏离了德行的大路,难道作为父母不应该好好深思吗?所以我们对孩子的人生应该有长远的规划,因为人生像一盘棋,假如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常常都会举棋不定。假如我们在下棋过程当中,能够先看到三四步, 甚至能够先看到五六步,这样的人生才会走得从容不迫。所以当我们了解到让孩子们具备这些正确的态度时,那他往后的人生一定很不错。以上的故事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采取哪一种培养他们成长的态度至关重要。在现代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很了解,但却很少有孩子知道 父母的需求。父母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要把孩子当“小皇帝”,否则你将来就要当“奴隶”。所以我们学习圣贤教育后,
38、无论父母和子女都要依据圣贤的教诲,父母 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养不教,父之过”,要以身作则。子女要做到“首孝弟” ,平常与父母相处的时候,我们要仔细观察父母心里所想要的和不想要的。譬如说父母 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尽量把它去除。父母指出我们有不良的嗜好,不良的习惯,自己应该要立刻改正过来,努力把自己德行的根基扎好,把自己的学业学好,让 父母能得到欢心。如果能时时刻刻体贴父母,父母一定感觉很欣慰,这样我们就真正做到了善体亲心。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易解】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故事】董卓的恶
39、行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他带领军队来到国都,废掉了汉少帝刘辨另立汉献帝刘协为傀儡皇帝,并从此独揽朝政。董卓专权期间,对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杀戮, 对天下百姓任意欺凌。结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司徒王允等人联合起来利用美人计一举将他除掉。董卓死后,他的家属也因此受到株连,当时他的母亲已 经多岁了,也被处死。董卓的恶行不仅使其家庭受到牵连,连年迈的老母无法尽享天年,实在是可悲啊!【故事】中国人的味道一个十六岁的儿子和爸爸开车去郊游,到了一个风景区,儿子要给车加油,父子俩约好下午四点在这里再见面。儿子到加油站加完油后,发现还有一段时间,心 想看完电影后再去接父亲也不迟,于是就到附近的电影院看了电影
40、。电影结束后一看时间已经晚了,心里面也很着急。这个孩子也没学过弟子规 “过能改,归于 无,倘掩饰,增一辜” ,他匆匆地回去后就跟父亲说:“车子坏了去修理,所以回来晚了。 ”父亲说:“你怎么可以骗我,我已经给加油站打过电话了,加油站的人 说你的车子整个下午都在加油站停着,根本没有离开过。 ”儿子一听很惭愧地说:“爸爸,你不要生气。 ”父亲接着说: “我非常生气,也非常难过,不是对你,而 是对我自己生气,对我自己难过。因为我养育了年的儿子居然来骗我,这说明我教育失败,我要好好检讨这么多年来对你的教育,今天我要走回家去。 ”父亲坚 持一步一步在前面走,边走边反省;儿子开着车一步一步在后面跟着,边跟着
41、边惭愧。风景区离他们家有英里的路,走回去都半夜了。父亲的行为对儿子内心是 一次非常大的震撼,儿子会对这件事终生难忘的。相信这次旅途是儿子一生最长的旅途,也是父亲给他最成功的一次教诲。因此我们做子女的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 德行修养,要活出做人的味道,否则会让自己的父母感到蒙羞。如果我们的身体有损伤,让父母担忧也是不孝的。有一个孩子写日记:今天我感冒,心里很难受,不是因为感冒很难受,而因为感冒是不孝。因为孝经中曾 子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那么对于身体首先要经常活动, “活动”这两个字,是你活着就要动,不动就活不下去了。其次还要注意睡 眠,睡眠的时间一般为:小孩每天睡小时
42、,小孩长内脏,而睡觉会让他成长得好,睡觉会让他的免疫系统提升得很快;中年人每天睡小时;老人每 天睡小时。另外,人类最强的解毒系统是肝胆,而胆的整个血气的行走是在夜里点凌晨点;肝脏是凌晨点点,所以这四个小时最好都能睡 觉。中国黄河流域,这些地方天气都比较冷,天气一冷,早睡早起,这是道法自然。很多人都有睡午觉的习惯,但吃饱饭应该先走一走,帮助消化,再睡分钟到 分钟,将身体缓和一下,再爬起来,做起事来特别有劲。当一个人中午的时候,如果吃完饭,不运动就一睡小时,他睡起来的时候,会很没精神,而 且会觉得头痛痛的,为什么?缺氧,血液循环到中午的时候是最高点,你的新陈代谢在最高点的时候,这一睡就小时,它马上
43、从最高点瞬间降下来,所以这个就不是道法自然了。因此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要在最累的时候,让它休息一下,这样效果最好。对于睡觉,也要掌握适度,不要因为睡了太长时间,把我们的人生大半时间都耗掉了, 这个也是不明智的。熬夜不好,我们说熬一天夜要几天才能补回来?有的人三天三夜不睡觉, “身有伤,贻亲忧”,年轻时候逞强斗胜,把身体都搞坏了,到最后会 追悔莫及的。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孝养父母的一个必备条件。我们不仅在身体和德行上不能让父母担心和蒙羞,更不能在道德品质上让祖国蒙羞。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三则报道:巴黎圣母殿门口用中文写着“请勿大声喧哗”。在美国珍珠港的垃圾桶上面用中文写着“请把垃圾丢到此”。在泰国的皇
44、宫厕所里也是用中文写着“便后请冲厕”。不言而喻,是给我们中国人看的。还有一个朋友从英国旅游回来说,英国的草坪上也用中文写着“不要踏入草坪” ,而我们出国的人员中却偏偏有人到草坪里 面,有的坐在草坪上、有的躺在草坪上照相;有一个很洁净完美的雕塑供大家欣赏,有的人在雕塑附近很得体地照相留影,而我们出国的人中,却有的要爬到雕塑上 面,搂着、并且脸部还要紧贴在雕塑上照相,这哪是照相,这不是到国外去出中国人的“洋相”吗?作为中国人就要活出做中国人的味道,中国人老祖宗教导我们:成就人格,首重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仁”的含义:以孝养 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为基础,处事待人
45、,心存厚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深恤民疾,不惹烦恼。 “义”的含义:言行举止,无不公正合宜,不起盗心,不占 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 “礼” 的含义:洁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 “智”的含义:随顺不染,明白事理,不可感情用 事,不瞋不怒,平心静气,临事不乱。 “信” 的含义:民无信不立,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不妄语,不轻诺,言既出,事必行,此五常,是成就人格之 本。一个人处处为人着想、处世都是遵循道义、谦恭有礼、要有智慧、处处能通权达变,言出必行很讲信用,当你做到这一点时,别人会从内心喜欢你,打从心里升 起对你的一种崇敬之意,这才是真正做人的味道。一
46、个人要活出做人的味道一定要把根基扎好,当希望我们的孩子和学生的一生能够真正活出做人的尊严,就要把 “仁、义、理、智、信”扎根在他心里,让孩子从小应该知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大道。学之有序:博学;审问;深 思;明辨;笃行(修身、处事、接物) ,孩子从小懂得这些圣贤的教诲,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因为“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长大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会 用自己的德行为祖国争光。不让祖国蒙羞,才不愧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 之称号。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易解】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
47、,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的。【故事】虞舜至孝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古圣先贤以至德垂宪万世。在上古时代,有三位非常著名的帝王: 尧、舜、禹,他们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举荐登上帝位。这其中,大舜因“至孝”而感动天地,被尧帝选中为继承人,他的故事也被列为历代孝行故事之首。尧帝十六岁称帝治理天下,到八十六岁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继承帝位。于是他征求群臣的意见,没想到众位大臣异口同声地向他推 荐一个乡下人舜,因为舜是一个著名的孝子。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把
48、孝行放在德行的首位,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必定会爱护天下的百姓。舜即位之后国号为“虞” ,历史上称他为“ 虞舜”。虞舜,本姓姚,名重华。父亲叫“瞽叟”,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很顽固,对舜相当不好。舜的母亲叫“握登” ,非常贤良,但不幸在舜小的时候就过世了。于是父亲再娶。后母是一个没有妇德之人。生了弟弟“象”以后,父亲偏爱后母和弟弟,三个人经常联合起来欺负舜。舜对父母非常的孝顺。即使在父亲、后母和弟弟都将他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的情形下,他仍然能恭敬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希望竭尽全力来使家庭温馨和睦,与他们共享天伦之乐。虽然这其中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曲折,但他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小时候,
49、他受到父母的责难,心中所想的第一个念头是:“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他们生气!”于是他便更加细心地检省自己的言行,想办法让父母欢 喜。如果受到弟弟无理的刁难,他不仅不因此恼怒,反而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出好榜样,才让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他经常深切地自责,有时甚至跑到田间号啕大哭, 自问为什么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得到父母的欢喜。人们看到他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懂事孝顺,没有不深为感动的。舜一片真诚的孝心,不仅感动邻里,甚至感动了天地万物。他曾在历山这个地方耕种,与山石草木、鸟兽虫鱼相处得非常和谐,动物们都纷纷过来给他帮忙。温 驯善良的大象,来到田间帮他耕田;娇小敏捷的鸟儿,成群结队,吱吱喳喳地帮他除草。人们为之惊讶、感佩,目睹德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即便如此,舜仍是那样 恭顺和谦卑,他的孝行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和传颂。不久,全国各地都知道了舜是一位大孝子。那时候尧帝正为传位的事情操心,听到四方大臣的举荐,知道舜淳朴宽厚、谦虚谨慎。但惟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治理天下,尧帝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