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主游戏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摘 要】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中的“活”是指以活的教育手段、活的材料培养一个“活幼儿” ,这为幼儿自主游戏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向,有助于教师在现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教学策略。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跟随自己的意愿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的游戏,其目的是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能满足幼儿的个体需要,促进幼儿在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交往合作能力及提升好奇探究的品质。因而,自主性游戏的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了。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问题与策略 一、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主观介入,忽略了游戏发展性的价值 目前
2、幼儿自主游戏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没有以正确的身份参与幼儿游戏,导致游戏被中断而影响教学效果。许多教师仍未意识到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经常以领导者的身份影响游戏节奏,控制游戏进程,导致幼儿无法专心融入游戏。如孩子们把教室内的椅子全部搬到教室外的过道中,并将椅子排列成一竖排放在过道中间。老师认为椅子占据了过道空间而中途介入孩子们的游戏,强制孩子们中断游戏,把椅子搬回原位。教师凭借自己的猜测否定了幼儿们的创意,并粗暴中断游戏,使自主游戏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2.未能真正尊重幼?旱囊庠福?出现伪自主游戏 教师在没有了解孩子对游戏主题的看法和期望的情况下自行设置游戏情景,不允许孩子们自行选择玩伴,导致
3、孩子真正的意愿无法在游戏中得到体现。如:有个孩子,她的游戏任务是在家在孩子,但是她领着“娃娃”走出了“家” 。老师发现后提醒了孩子,并要求她“回家” ,女孩似乎想要解释什么,但老师制止了她,并要求赶紧回家,孩子闷闷不乐地回到了自己的固定游戏场地。在孩子的思维中,家长不仅应该在家里照顾孩子,还可以带孩子出门散步,这是基于其实际生活得出的经验。所以孩子带着娃娃逾越老师规定的活动空间,在其他空间内进行活动。但是教师没有了解这个孩子的具体观念就盲目地否定孩子的做法,教师往往注重游戏的常规而牺牲孩子们自由发挥的权利,固定场地、固定玩伴、固定玩法,这种行为不仅打击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违背了自主游戏中
4、“自主”的定义,颠覆了教师和幼儿在游戏中的地位,使得通过游戏锻炼幼儿自主意识的目标无法顺利实现。 3.评价方式单一,未能唤醒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教师评价自主性游戏时运用的常见方法有:评价只有对于错。教师只针对游戏的表象进行阐述。教师只告诉幼儿改怎么做。教师点评是自主游戏中重要的步骤之一,有趣而富有深度的教师点评能够帮助孩子们总结和归纳游戏中获得的知识,为下一次游戏的创新做铺垫,帮助两者在游戏中保持平衡而和谐的关系。 二、自主性游戏中的缺陷的解决策略 1.丰富游戏情景模式 (1)提供更加多样的材料,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自主游戏中材料投放环节影响着幼儿的接受程度和教学效果,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总是将
5、知识与技能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以越真实越好、越精美越好的材料为主,导致游戏方法单一,无法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自主游戏区别于传统游戏形式,它鼓励教师提供更加多样的低结构材料。多样化的材料类型丰富了游戏内容,使游戏情节更加有趣,既满足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又有利于孩子们想象与发挥的需要。 (2)构建更加丰富的元素,增加游戏的逼真度。以往的区域活动,孩子们只能在指定的地方玩指定的玩具,并有一定的常规要求。现在自主游戏可打破游戏区域的限制,让所有的游戏元素整合起来。如在将活动室创设成娃娃家的游戏背景。孩子可以在里面进行各种家的游戏,有做饭、带孩子、扫地、爸爸妈妈上班等游戏融合在一起。
6、丰富的游戏元素使游戏教学不再单调,而且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体验的机会,从而实现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的目标。 (3)提供更加有序的场地,增加游戏的可玩性。以往的开展活动我们都会把场地划分清晰,让孩子在一定区域中进行游戏。现在我们的活动场地是动态的。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意愿更换游戏的场地,甚至可以把户外和室内有机结合。跟孩子一起根据游戏的内容设计场景和游戏的规则。有序整合多类场地,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感,使游戏更加有趣。 2.确立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平衡师生关系 (1)师生共同讨论游戏主题和具体安排。如果教师在游戏中实行“一言堂” ,既玩什么,怎么玩,能玩什么不能玩什么都由老师决定,孩子们只能
7、被动地参与游戏的话,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还会对老师产生不满,认为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重视。为了实现自主游戏中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从领导者转变为观察者,邀请孩子们参与到游戏主题和规则的讨论中,鼓励他们讲出对游戏的理解和期待。游戏主题和玩法确立后可以让孩子们提出哪里需要改进,哪里可以补充,确立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游戏,主动学习,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2)引导幼儿活跃思维,主动思考。传统游戏中教师居于主导因为,因此教师掌握着话语权,控制游戏节奏,这导致孩子们是能被动地接受观念和知识,即使心里有想法也无法表达出来。然而分享是游戏的关键点,分享可以创造新
8、鲜的元素,与同伴之间的分享尤其有利,他们在分享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并引发讨论,引起孩子的深思,在下次游戏时会有新的突破。同时教师也应善于抓住关键点引发孩子们的思考。通过分享和讨论,让我们更能了解孩子游戏的需求,能更好地推动游戏的进展。 (3)让孩子发挥创意,设计游戏主题。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对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自主游戏的目标是帮助幼儿形成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他们的个性,完善他们的人格。对此教师需要将游戏的设计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在讨论和思考中形成独特的创意,而且学习如何将抽象的想法变为具体的游戏模式。孩子们自己选择游戏主题,制定游戏规则,就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游戏,同时可以
9、更好理解游戏中传达的教育意义。 3.转变教师和幼儿的思维定式 (1)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定式。以往的游戏模式中教师往往在游戏开始前就确立了游戏的主题,游戏规则。而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应该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怎么玩?和谁玩?由孩子说的算。我们只需要观察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想玩什么?怎么玩?在其中发展了什么?教师要转变定势思维,思考内容由“我应该教什么”转变为“孩子们想要学习什么” ,由“我想用何种活动形式来帮助孩子加深理解”转化为“孩子们希望通过什么形式来学习” ,从幼儿的视角出发了解他们的想法,期待和观念,能够拉近教师和幼儿在游戏中的距离,增进彼此交流,从而满足孩子在自主游戏中的需求。 (2)转变幼儿的
10、学习思维定式。由于幼儿长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他们形成错误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态度,认为游戏就是“老师让我们玩什么我们就玩什么” 。孩子们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不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不愿意思考游戏隐含的教育意义,只是机械得遵守老师的要求。现在需要改变这种状态,帮助幼儿突破思维限制,明白自己可以参与到游戏的各个环节中,而且有权利向老师提出对于“游戏怎么玩” , “游戏玩什么”等内容的看法。只有幼儿转变了自身思维,明白了自己的主动权和主体地位,才能够真正融入游戏的各个环节,真正感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3)激发孩子再游戏的欲望。孩子天生就是游戏家,游戏就是他们最大的爱好。当老师发现孩子们再游戏中的“哇”时刻,应通过适时介入,引发孩子们自主想办法,积极尝试探究,找出还能怎么玩的方式,创造无限的可能。四、结束语 自主游戏仍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累积,需要我们使用各种灵活的手段和方式激活游戏中的各种可能性。只要我们能做到真正地尊重孩子,读懂孩子的游戏行,让孩子在游戏中充分发挥游戏的主体地位,为孩子营造一个开放自由,丰富有趣,温馨和谐的游戏环境,使孩子们体验游戏真正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陈琳,刘永鑫.教师指导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6):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