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装饰材料的创新表现与客家文化元素的结合内容摘要:装饰材料在不同空间领域里的装饰效果千差万别,适用个性化的材料,才会适应多变的装饰需求。材料的背后隐藏着不同的审美取向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客家建筑传统装饰材料的继承与发展要不断尝试创新表现,顺应装饰材料发展的趋势及客家的人文内涵。关键词:建筑装饰材料、客家文化建筑装饰艺术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设计者对装饰材料的理解程度和对装饰材料使用上的准确把握。熟知材料的特性,了解材料的施工工艺方法,在材料的选择、形式美感的表现上,力求达到设计风格与材料内在品质的完美统一均是设计师们追求的目标。一、掌握装饰材料的特性是处理好客家建筑装饰艺术的关键材料的特性是由
2、材料的内外组织结构、肌理纹理、软硬度、收缩变形率、长短大小、耐磨抗腐、防水防晒的程度决定。熟悉材料的特性,是处理好装饰材料与工艺品质完满结合的关键要素。以客家人的选材特点为例。客家山区名贵木材较少,多产杉木、松木、硬杂木等。杉木、松木材料由于价格便宜,选料方便,而受到客家人的偏爱。客家人在长期的装饰实践中摸索出杉木、松木的一些特性,“上起千年杉,浸水千年松”,所以客家人建房打地基的木桩、木水桶用材多用松木。房顶的木梁、棱子、天花盖板多用杉木。客家人还常用质地较轻的杉木材料来制作木凳、木椅、木桌,其用料看似笨重厚实,但实际很轻,结实耐用,经济实惠,很适合客家人聚会、聚餐搬移的需要,究其原因就是杉
3、木材料内部组织密度小。材料的收缩变形是施工中常遇到的难题。杉木、松木、硬木等的收缩变形率非常高,但客家人在制作门板、隔墙板时,特意在拼板面上留3毫米左右的倒角线条,即便拼板面收缩变形,拼板面之间开裂,因有预留的倒角线,所以裂缝并不明显。二、把握材料的选择是客家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的原则1. 把握材料的功能特性我们选用的材料应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除了能满足防水、防潮、防晒、防冻的要求,还要适应加工、安装施工的工艺要求。客家人长期居住在山区,以传统选材方法为例,客家民居的外大门一般是用花岗岩毛料凿平成宽20 厘米-25厘米,厚35 厘米-40 厘米的石条做四边门框,石条正面往往雕刻图案。石条上框与下
4、框凿眼安装6 厘米厚的杉木门板,经久耐用,美观大方。民居内的房门则用木料做门框,木门框脚用石头垫起10 厘米-20 厘米,防水、防潮,如果也用宽厚的石条,一是成本高,二是占用门洞面积大。天井边沿收口皆用实芯条石打制,倒边2 厘米圆弧角防碰撞,使用百年也不会断裂破损,此种搭配很适应客家地区的气候条件,可见,把材料用在什么地方是与室内外的环境条件及装饰功能密切相关的。2. 把握材料的装饰文化特性怎样选材才能符合设计定位与装饰风格的要求,是设计师必须斟酌的问题。材料的选择关键在于材料用在什么地方,能否与周边的环境协调,能否与设计定位、品位相符。这一切与材料的贵贱、材料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并不大。比如现
5、在市面上仿古、仿天然的材料层出不穷,有复合木地板、瓷砖、墙纸、金属、塑料制品等,这些材料的价格相对来说不是很贵,符合市场推广的条件。例如,传统的客家建筑飘棚底喜爱用杉木板,建筑天井喜爱用石头贴面,门窗喜爱用木材等,若改用仿真木纹色塑扣板、仿古地板砖、仿真木纹色铝合金料既环保又实用,且又不失传统装饰文化的特色,岂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3. 把握材料的经济特性有条件选购贵重的材料自然好,但使用不当也会庸俗。廉价材料只要搭配得当,使用巧妙也会创意无限。就拿波罗格木与松木比较,都有较好的防水、防潮性能,价格远比高档木材便宜,且使用效果差不了多少。波罗格木较硬,用在卫生间、室外门窗上,其防水、防潮、防晒性
6、较强,由于纹理色泽深,即便受到脏水、霉变的污染也看不明显。松木也有防水、防潮的功能,但由于其纹理色泽浅,遇到脏水、霉变的污染就很容易变色。可见波罗格木更适合做踢脚线、柱脚及潮湿的墙面。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人们喜爱某种材料就一定有这种材料的优点,要么肌理纹理漂亮,要么结实耐用,要么防潮不变形,要么物美价廉。看似廉价平常的鹅卵石、竹篾条、小板头,经过工匠巧妙的组织编排,精雕细琢的工艺,同样能显其高贵。三、表现材料的美感是客家建筑装饰艺术的目标材料的美感是其质地、肌理、纹理的外部形态的反映,反过来,材料的比例、尺寸、造型的变化又会影响到材料的美感表现。材料形态有残缺美、完整美、对称美、对比美、肌理美
7、、传统美、时尚美等。传统装饰材料从萌芽、发展、成熟乃至衰落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受到新材料、新工艺及审美标准的更迭影响,这种影响产生了对装饰材料的形状、色彩、纹理关系的新旧感。从抛光砖到仿古砖,从不锈钢到铝塑板,从钢筋混凝土框架到钢结构幕墙玻璃,演示了一个装饰材料潮流的变迁。材料形式美感只有在精心的选择、巧妙的编排、协调的搭配下才能表现出来。客家老工匠挑选大门框、门板材料时将对称美的表现把握得恰到好处,自然生长的木材纹理色差就像人的指纹一样不可重复,要让纹理色差统一,最简便方法是选一块木板厚度是门框厚度的一倍,从中间一分为二,或者选一块木板宽度是门框宽度的一倍,从中间一工程杆件结构论文 停车场的石
8、头设计,就做了这样的尝试:路边绿化带石头设计为三角形,三角斜边为弧面,防止车轮撞击时轮胎与石头受损(图2)。行人休闲区45 厘米高的石头护栏表面磨光,内外边打毛,打破了处处磨光的沉闷感。地面石板铺成30 厘米X60 厘米的工字形,一块光,一块毛,凹凸的石面与光滑的石面交错排列,既防滑又美观,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装饰材料的美感表现是广义的、抽象的、写意的,只要我们对物质寄予最敏锐的感觉,每一种材料都会显露出自身所具有的美。材料的美感表达要集中体现某种理念、意图和主题,不仅能够被人所感受,还能引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启示。如语言一样丰富多彩,笔墨一样变化多端。四、客家文化元素与材料有机结合的
9、创新表现为了继承和弘扬客家建筑装饰艺术,顺应当今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就要在材料的传承与创新上做文章,借助材料的特性、色彩、质感来表达客家人重文化、喜自然、讲风俗的传统,力求达到经济、实用、美观、崇古的设计理念。在梅县雁南飞“围龙食府”的装饰设计中重点对材料的创新表现也做了有益的尝试。竹是客家地区常见的材料,怎样将竹材料的装饰设计摆脱传统的表现形式呢?在处理直径26 米的“围龙食府”宴会厅的全圆穹顶天花结构及消音混响问题时,我们利用竹筒材料较轻且符合吸音效果的设计要求,用了一万多个直径5 厘米-13 厘米,长12 厘米-15 厘米的竹筒吊装在穹顶天花上,就像一个巨大的马蜂窝凹凸不平,好似月球
10、上的陨石坑,美丽壮观(图3)。隔断墙用波罗格木板构成80 厘米X80 厘米的方格,方格内镶嵌入直径7 厘米-9 厘米,长15 厘米的竹筒组成的圆环,空透性、美观性、自然性与客家传统建筑装饰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图4)。另外“围龙大酒店” 的大堂吊顶天花材料设计也别出心裁,用饰面夹板盒子造型分出24 个格子,每个格内铺满宽12 厘米、长12 厘米、厚2 厘米-3 厘米的杉木板块,每块杉木板用斧头从中间劈开,平整面做底,劈裂纹做面,整个天花凹凸对比,厚薄对比,光毛对比鲜明(图5)。走廊、客房吊顶则选用仿竹席纹墙纸贴面,配全手工制作的竹灯(图6)。设计创意巧妙、材料搭配协调,客家情怀显露无遗。抓住传统材料的神韵,赋予它新的生命,给人以单纯而辉煌的感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装饰材料好似视觉的流行色,如色彩的金与建筑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