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语言学,主讲教师:邢永革语言文化学院,导入:语言在当代的重要性,经济全球化需要语言交流第二语言教学;适应第二语言教学需要的应用语言学。 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一位早期的犹太复国主义奠基人斯摩梭金(1840-1884)曾说过:“你问我,一种死亡的语言(希伯莱语)有什么用,我要告诉你,它赋予我们荣誉,给予我们力量,把我们团结成一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在追求永存,每一个被征服的民族在期盼独立的那一天。如今我们既没有纪念丰碑,也没有国家,希伯莱语就是我们古代光辉残留下来的唯一遗迹。” 在西方发达国家,语言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日渐被关注法国总统希拉克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时,因不满一名
2、法国商界领袖在会上讲英语而愤然离场。,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 http:/ 医患矛盾中的语言问题引起关注。近年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一些医患矛盾与冲突带来了严重后果。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冲突中的很大因素是语言沟通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语言服务意识,营造良好就医环境,增进医患双方的理解与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 第二讲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 第三讲 语言学与中医古籍研究,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本讲主要内容: 一、中国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 二、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 (一)文字学知识 (二)音韵学知识 (三)训诂学知识,一、中国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一)中国语言学和
3、中国语言学史中国语言通常指汉语。 1. 中国语言学是指研究汉语及其发展演变的学问,包括对汉字、汉语音韵、汉语语法、甚至汉语修辞等方面的研究。 2.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一、中国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中国语言学包括古代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 古代语言学,一般称之为传统语言学(也有学者认为是古典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现代语言学除包括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等传统的学科外,还包括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方言学、民族语言学、汉语史、普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现代
4、语言学学科。,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一、中国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二)传统语言学 传统语言学,过去称之为“小学”。 1.“小学”涵义的变化 古代“小学”的含义比较复杂。 章太炎国学概论小学略说:“小学二字,说解歧异。汉儒指文字之学为小学。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九数。六书者,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而宋人往往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小学。”,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周代:初级学校,西周时期:大戴礼记: “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宫也。”又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可见,“小学”是指初级学校,即八岁以上幼童读书的学
5、校。 周代教育制度中,八岁入小学,老师教他们六书。许慎说文解字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周代小学教“六书”,也就是进行识字教育。(书即书写、识字 。识字是小学里的事情,所以后来人们把识字的学问称为“小学”。),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汉代:字书;语言文字之学,在汉代,“小学”这个概念产生了新的意义。识字成为专门学问,“小学”也就成为一门“学科”文字学的意思。汉书艺文志中“小学”自成一类,“小学类”只收 字书。艺文志说:“凡小学十家,三十五篇。”“小学”已成为一“家”之言,其内容全都是童蒙识字课本。可见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本,也即语言文字方面的学问。小学附庸于经学,以
6、经学为大学,故称语言文字之学为小学。汉代所说的“小学”实际上只限于文字学,它的具体内容包括解释文字的形体结构,“通知古今文字”,以及“正读”字音等。,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唐宋以后: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在隋书经籍志中,“小学”这个概念又进一步扩大。其内容除字书之外,还包括训诂、音韵等方面的著作。旧唐书经籍志把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等一系列训诂书全部列进“小学”一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小学”分为训诂、字书和韵书三类。从此,“小学”的基本内容确立下来,即通常所说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也就是古代语言学。,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2.小结 “小学”就是我国古代语言学(或传统
7、语言学),研究对象是文字。因为每个文字具有三个部分: 字形、 字义、字音,所以传统“小学”分为三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研究文字的形体结构字形训诂学研究文字的意义字义音韵学研究语音字音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古代语言学是为经学服务的,是经学的附庸,识字为明经,明经为了致用。清末章太炎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主张改为“语言文字之学”,这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始,而章太炎先生则被公认为“语言文字之学”的开山大师。,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阅读书目,二、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一)文字学知识 1.汉字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2.汉字的形体演变 3.汉字的构造,第一讲 语言
8、学基础知识介绍,1.汉字的起源、形成与发展,(1)汉字的起源 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独立产生的,它和埃及圣书字、古代苏美尔的楔形文字、美洲的玛雅文字等,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结绳说、仓颉造字说、八卦说、图画说和契刻说等。,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有关汉字起源的记载和传说,结绳说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说文解字叙:“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
9、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可见上古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结绳记事,神农氏是使用结绳的最后时代。,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至于怎样打结记事,唐人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引述东汉人郑玄的话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述九家易的解释为:“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我国怒族正是大事用大结、小事用小结;独龙族远行借结绳计算日子;秘鲁印第安人的结绳记事更是达到比较复杂的程度。 用实物表示信息的方法极其丰富多彩,除了结绳,还有结珠、编贝、讯木
10、、堆土等等。,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仓颉造字说 仓颉造字说在古书中多有记载。 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已知之矣。” 李斯仓颉篇是秦统一文字时所用的课本,第一句就是:“仓颉作书,以教后诣。”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 把前人传说吸收后加以整理,正式写入早期汉字史的是东汉的许慎。说文解字叙:“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又说:“仓颉
11、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 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指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例子。” 汉字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应是与文字有密切关系的巫史。甲骨文“史”作史史,指书写、收藏簿书的官,后来分化为“史”、“吏”、“事”三个字。,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八卦说宋人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说:“文字便
12、从不便衡,坎、离、坤,衡卦也,以之为字则必从。故 必从而后成水, 必从而后成火, 必从而后成巛。”(便:便于;方便。从:即“纵”,纵书。衡:通“横”,横书。坎:八卦名,卦画为“ ”,表示水。离:八卦名,卦画为“ ”,表示“火”。坤:八卦名,卦画为“ ”,表示地。巛:古“川”字,借为“坤”字)。今人罗君惕在六书说一文中认为:“结绳与文字没有什么关系,而八卦与文字的关系则很密切。如八卦的阳爻作一,即演变为一字;两个阳爻作 ,即演变为二字;乾卦作 ,即演变为三字;坎卦作 ,即演变为 (水)字。”罗君惕认为:“一”、“二”、“三”、“水”四字起源于八卦中的阳爻、乾卦和坎卦。八卦和六十四卦,卦爻符号单纯
13、而有限,不可能演化出众多的汉字,但也不排除个别汉字来源于爻象的可能性。现在已经证实,甲骨文、金文中确实有这类八卦符号。,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乾为天, 坤为地, 震为雷, 巽为风, 艮为山, 兑为泽, 坎为水, 离为火。,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契刻说 刻契,是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和记号,用以记事或帮助记忆。 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隋书突厥传记载突厥“无文字,刻木为契。” 列子说符:“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我国傈僳族解放初期曾刻木送给中央调查团,图如: 意思是:你们来的三个人(),月亮圆时()和我们相
14、遇了(),送上三包土产,请分送大中小三位领导()。,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契刻说,云南省博物馆曾收藏有侗族的一根传代木刻,木头两侧刻有许多缺口,每一缺口代表着一件事情,以刻口的深浅表示事情的大小。据说每年在吃新米的时候,便拿出这块刻木,由一位长者叙述每一刻口代表的事件,人们借此得知本村的历史和其他各种事情。,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东汉刘熙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右图是在甘肃省西宁县周家寨出土的仰韶期遗址的骨契图形。,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图画说 汉字起源于图画,已经为学术界普遍接受。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说:“文字的产生,本
15、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 很早以前,古人就已经有了“书画同源”的观念。宋代郑樵通志六画略中说:“书与画同出。”(“书”即字) 汉字是从图画发展来的。逐渐失去图画的性质,逐渐发展符号性质的过程,就是汉字产生的过程。甲骨文、金文中的图形文字,书写逼真,与图画几乎没有多大差别,这些显然是在图画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汉字虽然起源于图画,但是图画并不等于汉字,只有当图画具有了一定的读音和含义时,才能成为汉字。“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都能读。后来,文字跟图画渐渐分歧,差
16、别逐渐显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 (唐兰中国文字学)这就形成了原始的文字。,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北美印第安人大湖石画,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奥基布娃情书,早期文字的形体与图画契刻的确相当接近,如埃及圣书字:太阳, 燕子, 战士,飞, 眼睛。玛雅文: 啄木鸟, 金字塔。克里特石刻文: 山, 牛,鱼。这种描绘实物的逼真性在我国的甲骨文、金文中表现得更为充分。例如:,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据学者们研究,图画与语言中的词结合起来的契机是用作族名族徽的图形。裘锡圭先生在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文中
17、写道:“用象形符号表示族名,很可能是原始表意文字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商代文字里写法特别古老的族名金文大量存在的事实,对我们的这个推测是有力的支持。” 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仰韶文化陶器上,刻划符号有113个,27种,如:有“鸟”、“羊”、“鱼” 等族徽标志。 山东莒县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陶器上,有旦、戈、斤等族徽文字。,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文字形成的过程: 第一步:只有视觉意义的图画文字第二步:有视觉意义和简单发音讯号的象形符号第三步:同时兼有视觉效果和明确读音的形声字第四步:规范字符时期的“大分裂”一个方向以原始字符为字根,继续沿着“视觉特征为主”的象形文字方向发展,形成以汉字(方块字)为主
18、体的视觉文字体系;另一个方向是从原始字符中抽象出一些比较有特色、有明确代表意义的有限字符,作为基本字符,开辟出一条以读音和听觉为主要特征的“字符拼写”道路,形成了以拉丁字母等为主要特色的“拼音文字”,1.汉字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汉字的形成与发展汉字在进入甲骨文之前,必定还有一段相当长的历程。但是,沿着甲骨文再向前追溯,可以证实汉字历史面貌的文物与文献还不够系统和充分,因此,对汉字的起源,只能以不连贯的历史证据和依照发展逻辑的推测为基础,建立科学的假说。由图画传递信息到产生图画文字,再由图画文字和花纹图案的表义成分转变为约定符号以至记词符号,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就是文字起源的过程。欧
19、洲和美洲的一些古老文字的这个过程,大约始于新石器时代而止于有史时期的开始。从所获得的资料看,汉字的产生就其上下限而言,也正是在此时期内。,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从商代后期再往前,推到商代前期。考古学家认为,郑州商代遗址的发掘中找到的被称作二里岗文化的商代文化,与殷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750至前1350年范围内,早于安阳小屯殷商文化三百多年。在翻转的地面上,曾发现三件有字的骨,其中两件各有一字,另一件有十个字。考古学家认为是为练习刻字而刻的,它的形制与殷墟甲骨文差不多,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在使用甲骨文。,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一般认为夏代已经进入阶级社会,起码应该
20、有一些原始文字,但是在夏代遗址的发掘中,却没有找到可以确证为文字的资料。河南偃师县发掘的二里头文化(前2200-前1800),根据考古层位,是压在河南龙山文化层之上,又被二里岗文化所压住的。它的时代约在公元前十九至前十五世纪,属夏文化,至少它的晚期已经进入了文明阶段。在发掘的陶片上有刻划记号,用意不清。 这些几何式的直纹,应 当都与文字有关。 尽管商代早期和夏代文 化中似乎没有更多的关 于汉字的考古资料,但 不能说明那时没有文字。,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在更早一些的新石器时代,我们还可以窥到一些文字起源的信息。 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发现刻有符号的陶尊和残器片十六件
21、,大都出自墓葬,上面有十八个刻符。这些刻符的图像和甲骨文、早期金文的象形文字非常接近。,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遗址,发掘出精美的彩陶,它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至前4500年。彩陶在中原地区到龙山文化(前2800-前2300)时期便衰退了,但却在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地区得到了发展。马家窑文化与半山马厂文化约在公元前3000至前2000年,都有图案华丽的彩陶。彩陶上的花纹一般认为是装饰性的美术图案。近两年来,有人对庙底沟彩陶纹中的鱼形纹发生了兴趣,认为它是带有表意性的由鱼文化遗存的符号。,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研究推测: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已出土的文物中,没有看
22、到作为汉字前身的用图画传递的信息和图画文字,因此,汉字起源的上限难以从实际上确定下来。现在能够提出的根据,最远的只有公元前4000年左右属于仰韶文化的彩陶纹,以及时间与此相近的属于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刻符。它们的时代,都在新石器时期的中期,可以暂时把这一时期作为汉字起源的上限。从理论上说,汉字起源的上限也许比这还要早些,那要等发现新的考古证明时再向上推移了。,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至于汉字起源的下限,我们可以从小屯殷墟甲骨文往上推测。当图画文字与陶器花纹中的表意图案演变为记词字符,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成为一种文字体系。 小屯殷墟甲骨文已是能够完
23、整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这个体系形成的开端应当在夏商之际。尚书多士记载西周初年周公的话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这就是说,商人在灭夏时,已经有了记事典册。从古史文献也可以看出,夏代是中国第一个有完整世系流传下来的朝代。那么,汉字字符开始积累的年代,似可估计为夏初,也就是公元前2100年左右。,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初步结论: 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大约经历了近2600年。,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关于汉字起源、形成的初步结论: 汉字的起源大约经历了前文字阶段、萌芽阶段、形成体系阶段。 前文字阶段就是原始记事方法阶段,这个阶段相当漫长。 萌
24、芽阶段的材料应包括仰韶文化以来的陶器刻划符号,其开端距今约六千年。在这个阶段中,在契刻、图画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些符号,最初大约只能记录一些单词,后来慢慢可以记录一些简单的或不完全的句子,或者如裘锡圭所推测的那样:“那些已经出现的词的符号,还不能完整地把语言记录下来,因此也不能完全排挤掉非文字的图画式表意手法,往往跟图形混在一起使用。” 当这些符号能记录一连串的句子,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时,就意味着它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符号,成体系的文字就最终诞生。形成体系阶段的材料目前虽然以商后期的甲骨文为最大宗,但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已存在,这就是商前期的郑州二里岗陶文。,太平御览卷618引吕氏春秋先识览云:“桀
25、将亡,太史终古执其图书而奔于商。”这是夏人已有图书的明确记载。甲骨文记有殷先公的世系,这些先公显然属于夏代的人物,夏代的世系能流传至今,也从侧面反映出夏人应该是有文字有典册的。夏代的文字目前虽属缺失环节,但夏代作为我国阶级社会的开端,出现成体系的文字,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目前学术界正在加紧对夏文化的探索。,概而言之,汉字起源于原始记事方法,特别是图画和契刻。它萌芽于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六千年;其形成为体系,当在夏代,距今约四千年。,2.汉字的形体演变,我国书籍未正式诞生以前,最早的文字主要记载在甲骨、青铜器、石头或玉上面。在我国文字发展演变史上,从甲骨文出现到现在,已历经几次大的变化。汉字结构和
26、书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演变阶段。,2.汉字的形体演变,商代的代表文字是甲骨文,周代的代表文字是金文,周宣王时产生了“籀文”,也叫“大篆”,因著录于史籀篇而得名。秦统一六国后,李斯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写出范本仓颉篇,对我国文字的统一作出了贡献。程邈又把来自民间的书写体加以搜集整理,而成为“隶书”。唐张怀谨书断载,东汉刘德升创造了“行书”。三国时,钟繇又创造了“楷书”。印刷术发明后,又出现一种印刷体宋体字。这些字体一直沿用到今天。,甲骨文,近百余年来,总计先后出土者达16万片之多,国内存近10万片,散佚海外约6万片。现知单字总数约4500个左右。可认识
27、的约1700字(参见甲骨文编)。,甲骨文字是现存最古的成系统的文字,是商朝后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距今大约3500年。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甲骨文是清光绪二十年(1899年)由清代金石学者王懿荣首先发现,并经当时著名学者刘鄂、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人的研究而确定为殷商文字。甲骨文大约有五千个字。从文字结构看,不仅象形和指事更加规范简练,而且还出现了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类文字,后世所谓的“六书”,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龟甲 六十甲子残辞,戊寅卜:方至?不。之日 (有)曰: “方才(在) 啚(鄙)。”,金文,金文是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由于这种
28、文字多铸在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至今所见最早有铭文的青铜器,为商代中期以后之物,铭文都很简单,文字书体近似于甲骨文。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西周金文字体齐整,铭辞字数较多,有的近500个字。,金文字图片,金文,金文是雕刻或铸造在青铜器皿上的文字,常载于各种彝器、乐器、兵器、度量衡器、铸币、铜镜和金属印章之上。其中以彝器之上载文数量最多。各种器物上的文字,较之甲骨文长且完整。字数少者数十字,多者数百字。例如西周前期的大盂鼎就载字291个。现存字数最多的是西周遗物“毛公鼎”,载文500字。其次是战国时期河北平山县的中山王鼎,载文469字。再次是与中山王鼎同时出土的中
29、山王方壶,载文448字。各种器物上的文字,多刻铸在器物的外面,但也不乏铸于器物内壁者,甚至还有的刻铸在器物的盖、柄、耳、足、颈之上。,篆书(包括大篆、小篆),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大篆 大篆是相对于小篆而言的。 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史籀篇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今其文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之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小篆,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
30、法各异,亦亟待统一。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 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隶书,小篆是秦代在比较庄重的场合使用的正式字体,而当时社会上广泛使用的却是隶书。隶书是从草率的篆文变来的。 相传隶书为秦狱吏程邈所创造。据徐锴说文系传卷二十九介绍:“王僧虔云: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阳,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其书为隶书。”据现在已出土的文字资料看来,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前,民间早已有隶书的萌芽,即便程邈真有其人其事,他也不过是做了些收集、整理和加工的工作罢了。,关于隶书来源有三种说
31、法: (1)程邈造隶书 (2)由六国古文演变而来 (3)由小篆发展而来 郭绍虞、郭沫若认为“隶书是草篆变成的”。 隶书源头在西周张士东隶书源头辨析 结论:隶书当是战国晚期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受到小篆和六国文字的影响。 隶书有古隶(又称“秦隶”)和今隶(又称“汉隶”)之分。,隶书,全名: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简称史晨碑。 时间:东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 事迹:叙述鲁相史晨祭祀孔庙。,隶书,从甲骨文到隶书的演变,楷书,楷书又名“真书”、“正书”。它是从今隶演变而来,产生于汉末,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完全成熟于隋唐,一直沿用至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了。楷书之“楷”者,法也,式也,模也
32、。草书之名出于草率、草稿,楷书之名则反之。楷书是由隶书经过长期演变慢慢脱化出来的,在它成为一种新字体的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或多或少地带有隶书的意味,所以楷书在历史上也被称为“隶书”和“今隶”。,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的字,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体,是正书的变体,因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称之“行书”。自晋迄今,行书用处最大,使用最广。,草书,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唐朝之后,虽又出新体,即张旭之“狂草”。但狂草写出来他人多不能识,
33、只能作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失去了它作为记载和传播信息的文字的作用,因此草书难以再向前发展。文字的发展只能另辟新径,沿着新开辟的方向印刷字体演进了。,唐张旭古诗四帖,现藏于辽宁博物馆,作品片断,唐怀素自叙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片断,现藏于辽宁博物馆,北宋赵佶千字文,作品片断,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版镌刻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 宋体字始发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这种字体为“明朝体”。几百年来,在宋体字的基础上又衍生出长宋、扁宋、仿宋等多种变体。 这些新生的字体,都是应雕版印刷和传统的
34、活字印刷的需要诞生的。近代西方印刷术传入后,在西文字体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 然而,由于宋体字既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一直沿用至今,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宋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募刻本,小结,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汉字演变的总轮廓是由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渐向纯符号的方块字方向发展。这种演变是渐进的,其过程虽然可以划分出若干阶段,但是每种字体的变化往往是交错进行的,同一时期可以有两种或多种形体存在。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总是要求书写快速而方便。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由不便书写到比较便于书写,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3.汉字的构造,汉字
35、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分析字形有助于对本义的了解,所以有必要了解汉字形体的构造。 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六书”理论 (1)“六书”名称由来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六书”的萌芽阶段史书和诸子中的以形解字:国语:“人三为众,兽三为群,女三为粲”。史记周本纪:“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 张守节正义引曹大家曰:“群、众、粲,皆多之名也。” 国
36、语韦注:“粲,美貌也”。 左传:“止戈为武”,“虫皿为蛊”。韩非子:“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2)汉代三家谈“六书”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玄周礼地官 保氏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
37、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清代以后,对于六书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定“六书”的名称和次序如下: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 ,转注 ,假借 (3)“四体二用”说 清人戴震指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即六书中只有前四书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关,后两书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无关。,(4)“六书”的详细内容 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即描画事物的轮廓或特征来造字的方法。 A.独体象形: a.描画轮廓,日日 日 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象形。” 月月 月 说文:“月,阙也,太阴之精。象
38、形。”,耳耳耳 说文:“主听也,象形。” 自自自说文:“鼻也,象鼻形。” 刀刀刀说文:“兵也,象形。” 皿皿皿说文:“饮食之用器也,象形。”,鹿鹿 鹿 鱼鱼 鱼 龟龟 龟 鸟鸟 鸟 豕豕 犬犬 虎虎 马马马,b.突出特征:牛牛 牛羊羊 羊 以上独体象形,B . 合体象形: 眉眉眉 说文:“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 瓜瓜说文:“瓜也,象形。” 州州州说文:“水中可居曰州。” 果果 果说文:“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其他象形字: 山山 山 人人 人 目目 目 文文 文 女女 女 止止 止 木木 木 禾禾 禾,象象 象 戈戈 戈 贝贝 贝 角角 角 齿齿 齿 鼎鼎鼎 水水 水 车车 车
39、 页页 侯侯,有的字原为象形字,后变为形声字,如: 齿 胄 象形中的转意: 王王,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象形造字法的局限性:很难用于表示无形可象的抽象事物。 象形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奠定了基础。,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以象形字为基础添加指示性符号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A .纯符号的指事字: 上上上 下下下 一一 二二 三三 四四 五五 六六 七七 八八 九九 十十,B .以象形字为基础,加指事符号组成的指事字: 亦亦亦 “腋”的初文。说文:“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腋之形。” 甘甘 甘说文:
40、“美也,从口,含一。”,寸寸说文:“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本义:寸脉。 牟牟说文:“牛鸣也。” 血血血说文:“祭所荐牲血也。”,只只说文:“语已词也。从口,象气下引之形。”诗经庸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本本 末末 刃刃 凶凶,指事字可以表示抽象的意义,可以弥补象形字“无形可象”的局限性。 指事构字法局限性较大。指事字在汉字中所占比例最小,但它和象形字却都是基础字。以上象形字、指事字都是独体字,形体不能再分析。,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起来,汇合它们的意义,以表示一种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 “合数字以成一字”(王筠) 武武武
41、信信 说文:“诚也。从人、言。”本义:言语真实,不虚伪,A .同文会意: 从从 说文:“相听也,从二人。”本义:听从,随从 比比 比说文:“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挨着 友友说文:“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步步步 卉卉说文:“屮屮之总名。”其他:林、森、众、轰、晶、炎、焱、淼、羴、垚、惢等。,B .异文会意: 及及及说文:“逮也,从又从人”。 休休休 说文:“息止也。” 逐逐逐 安安安安 鬥鬥 牧牧牧 朝朝 莫莫,戒戒戒 伐伐伐 粪粪 解解 酒酒酒 监监监 暴暴 说文:“晞也,从日、出、廾、米。”“暴”即“曝”的本字。,初初初说文:“始也,从刀、衣,裁衣之始也。” 祭祭祭
42、说文:“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乘乘乘 益益益,典典典 寇寇 寒 寒 兵兵 绝绝 涉涉涉 集集集说文:“群鸟在木上也。”,会意字都是合体字。会意构字法突破了象形、指事造字的局限性,是造字方法的一大进步。 会意字字符的性质古今有别,古文字阶段是形符;今文字阶段是意符,如后世出现的孬、歪、尖、氽、楞等字。以上三种方法构成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都是不带标音成分的纯表意字。,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构字法是根据所要造的字的意义,找一个意义相关的字作形旁(意符),再根据所要造的字的读音,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声旁,然后组合起来构成新字。 江江 河河,景:说文:“光也。从日
43、,京声。”本义:日光。 沐:说文:“濯发也。从水,木声。” 洗: 说文:“洒足也。” 炊:爨也。从火,吹省声。 度:法制也。从又,庶省声。 星:从晶省,生声。 贫:财分少也。从贝分,分亦声。,运用形声法造字,一般有三种方法: A 加注意符:莫暮 益溢 取娶 B 加注声符:自鼻 食飼 C 音意合成:杞 物 裏 问,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说文:“考,老也。”又:“老,考也。” 考考考 从老省,丂声 老老老 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其他转注字: 顶颠 舟船 遇逢 呻吟 聆听(聽 从耳、德,壬声),对转注的解释,分歧较多。主要意见有三家: 江声:部首说 戴震:互训说 朱骏声
44、:引申说,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些词语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它的含义。 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我我我 而而而 其其其 其他如汝(女)、之、难等。,(5)“六书”的贡献和局限 贡献:从说文开始,我国有了以“六书”为理论中心的文字学,人们把“六书”作为分析汉字结构的原则。 540部首的创立。 有利于汉字识字教学。 局限:界说含混;定义与用字不相符合;概括不全。,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6)“六书”的运用和发展 A . “六书”的运用 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而是后
45、人通过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归纳出来的条例。当有了“六书”这一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一系统为依据。如: “猫”、“氧”、“钡”等形声字 “凹”、“凸”等指事字 “楞”、“孬”、“歪”、“尖”等会意字,B . “六书”理论的发展 三书说:唐 兰:象形、象意、形声 陈梦家:象形、假借、形声 裘锡圭:象意、假借、形声 新六书说:詹鄞鑫、苏培成 十一种汉字构形模式:王宁,4.部首和字义的关系 文字学原则的部首标示着同部字的意义范畴,了解部首的意义,可以辨明每个字的词义属性。如: (1)“又”部的字都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如取、叔、秉、彗、度等。 (2)“贝”部的字与钱财的意义有关。如贿、赂、购、买(買)、卖(賣)、贸等。 (3)“言”部的字与语言活动有关。如说、认、识、语、谈、请、议、论等。 (4)“页 ”与头脸的意义有关 。如颜、颈、顶、领、项、颠、题、颂等。 他如:阜部、邑部、攴部、辵部等。,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思考题,1.简述古代“小学”涵义的变化。 2.了解汉字的起源、形成情况。 3.掌握汉字形体演变的大致情形。 4.掌握关于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