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标内容了 解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奋 斗 目 标 , 理 解 社 会 发 展 不 平 衡 的 现 状 , 增 强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祖国 的 使 命 感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能力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知识了 解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奋 斗 目 标 , 理 解 社 会 发 展 不 平 衡 的 现 状 。教材内容要点全面小康的蓝图奔向全面小康教材分析及处理导语导语用生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本课的主要内容,点明本课的教学
2、目标:中国的发展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情景再现包括一个引言和两个目:全面小康的蓝图 、 奔向全面小康 。引言通过“小康”一词的广泛使用,引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一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着重分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着重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含两个。第一个用数据和事实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第二个通过数据和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具体规定性、目标的整体性和目标的过程性。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含两个
3、。第一个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与“全面小康”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第二个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种种困难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际性、可行性,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长期艰苦奋斗,明确青少年肩负的历史责任。阅读与活动阅览人生通过阅读畅想全面小康一文,告诉学生从不同社会角色的人们对小康社会的理解中,感悟全面小康社会的全面性与综合性,使学生深切认识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建设,也是人的思想、政治、文化、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深化本课主题。感悟名言通过第一段名言
4、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通过第二段名言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艰苦奋斗。活动体验通过我为家乡绘蓝图的活动,使学生直接体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给自己身边的现实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发展前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积极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点睛之笔点明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帮助学生把握本课的主题:我国已实现了总体小康,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但总体小康还不是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教学重难点及其分析(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确定该内容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的原因:第一,该内容是本课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应重点掌握;第二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中国社会当前及今后几十年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应着重了解;第三,学生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要引导学生将国家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突出该重点,首先,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通过活动强化目标意识;其次,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小康目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强化全面小康目标的感召力,激发学生努力为之奋斗的内驱力。(二)总 体 小 康 与 全 面 小 康 的 差 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该内容为本课教学难点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对总体小康与全面
6、小康的差距在内容上很难从宏观上把握,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上,也易产生片面性。突破该教学难点教师应该注意:既要客观地分析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困难,让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艰巨性,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又要让学生了解全面目标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地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国家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树立为小康目标奋斗的信心和决心。教学设计建议建议用四课时完成本课。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用两课时完成;第二目“奔向全面小康”用两课时完成。四课时的整体设计思路: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 (上)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的重要性,树立自豪感。第二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 (下)了
7、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内涵,关心家乡的全面小康建设。第三、四课时:“奔向全面小康”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过程,需要全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奋斗,树立责任感。学情分析第 1 课时 全面小康的蓝图(上)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总体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2、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知识要点: 1.“小康”的提出: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8001000 美元) 2.20 世纪末,我国胜利实
8、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伟大跨越。 3.小康社会的实现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教学方法及媒体准备:搜集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统计数据资料以及体现本地区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放歌曲好日子 后,请学生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教师:对家乡的发展,同学们都感到很振奋,但其实我们这儿的变化只是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小小缩影。今天我们将一起共同去了解我人伟大祖国近几十年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辉煌成就,了解我们家乡在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带动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引入本课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上) 展开一
9、小康目标的提出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第一个下的楷体字,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 (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 (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明确:邓小平在 1979 年首先提出,把 2000 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小康社会,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根据中国国情,这个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8001000 美元。 (4)教师小结: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
10、境的改善。二 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的第二个的内容,了解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 提问:1.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怎样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 明确:恩格尔系数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恩格尔系数高于 60%为贫困和绝对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 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2.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中设定的恩格尔系数为 50%是个怎样的水平呢? 明确:这个值代表的是虽不富裕,但生活比较宽裕。 3.1991 年,国家统计局会同计划、卫生、教育等 12 个部门参照有关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11、,对我国小康指标做了量上的界定,制定了这个包括 16 项指标的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我们来概括一下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的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明确:这一标准包括经济方面、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还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 4.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经过艰辛地努力,使数以亿计的确良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家认为这一重大变化又有何重大意义呢? 明确: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我国现代化第一步、第二步的历史性跨越,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体现了全国人民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这
12、一事实也向全世界有力地证明:发展中国家只要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人善于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有关方针政策,并举国一致地加以执行,就一定能在不长的历史时期中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面貌。 三 品味小康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圈的第二个第二个有关浙江省人民生活水平的内容,并按要求对照“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浙江省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需求情况进行简要评价,可分组合作进行评价。 提问:1.如果要让同学们给浙江省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需求情况下一个结论,那这个结论应该是什么? 明确:2001 年浙江省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总体小康水平,并且部分指标超过的辐度较大。 2.那这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
13、浙江省的发展较快也较好,他们正在向着更加富裕的方向发展。 3.教师小结:在比较中我们得出,浙江省所列指标皆高于全国基本标准,这说明浙江省已完全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有些指标高出全国标准达几倍之多,这说明浙江省经济发水平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快。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个别指标只是刚刚达到全国水平,如: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这说明浙江省还应引导居民不断调整消费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小结通过学习与回顾,我们知道了小康社会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国家统计局根据科学的测算,2000 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辉煌业绩,
14、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我们将以此为基础,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欣赏并演唱歌曲走进新时代结束本课。 附:板书设计 全面小康的蓝图 (一)小康目标的提出 (二)总体上小康的意义 (三)品味小康 教学反思: 第 2 课时 全面小康的蓝图(下)教学目标 1.关心国家、家乡的全面小康建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 2.绘制家乡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规划,展望国家、家乡的发展前景。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教学重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知识要点:1.本世纪头 20 年的目标: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就是要做到 6 个更加: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小康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届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3000 美元,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地位:这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起下发展阶段。 5.本世纪中叶的蓝图(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民族将会实现伟大的复兴。 教学方法及媒体准备:1.教师搜集国家统计局关于全面小康目
16、标体系的相关资料 2.学生搜集家乡全面小康的发展规划和反映家庭生活将发生的巨大变化的资料和图片。3.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小调查“你想住在哪儿” 1.教师给出问题:“假设你可以选择生活区的城市,在可供选择的城市上海、北京、丽江、拉萨这四个城市中,你会选择哪里?请说明理由。 ” 2.教师小结: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的是小康生活水平综合性较高的城市(上海名列全国小康生活水平第一,北京名列全国第二) ,也有部分同学选择环境污染少,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说明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综合的,又是多层次的。但从同学们的讨论和发言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大家的共同心愿,就是希望我们的家乡也
17、能拥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小康生活水平,希望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幸福。这也是我们国家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为之奋斗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它的实现就将使我们梦想成真。 引入本课课题:全面落实小康的蓝图(下)展开一 全面小康 1.学生阅读教材阅览人生中的文章畅想全面小康 。 提问:每全人心中都不得有自己对全面小康的理解,全面小康对每个人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同学们,你心中的全面小康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的内容,并思考: (1)全面小康的具体规定性是什么? 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8、(2)全面建设小康是经济长足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其内容是丰富而广泛的。那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呢? 明确: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3)这个最关键目标的实现对老百姓有何意义呢? 明确: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后 2020 年将达到35 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超过 4 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到那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4)教师补充:也就是说,通过我们国家和全体人民在 21 世纪头 20 年集中力量搞建设,我们将建设一
19、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水平社会这将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历史功绩。 3.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第一个的内容。 4.教师过渡:不同的地区自身的基础和发展的特点不同,因而不同的地区也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社会的构想。下面我们去看看广东省的全面小康构想是如何的。 二 解析构想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一个第二个的内容。 1.按要求将广东省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构想中的关于全面小康的具体指标按内容归类。 2.教师归纳:从以上的归类情况,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全面小康目标在总体小康水平目标的基础上内容更丰富,标准更高,对人民生活区的改变也将更加显著。 3.教师过
20、渡: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我们国家走过的每一小,我们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感受将更加深刻。 三 历史地位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二个的内容。 提问:1、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处于怎样的地位? 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承接现代化建设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发展阶段。 2.我们应当如何来理解这一点呢? 明确:当前我国最大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总体目标到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已经经历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我们还要继续
21、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这种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是积极而又稳妥的,它完全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是新世纪头二十年我们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旋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二十年,是巩固和提高现在初步达到的总体小康水平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 3.教师过渡: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令无数人备感振奋,这一目标的实现将给我们国家、我们的家乡,还有我们的小家带来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到底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畅想 2020。 四 畅想 2020 1.教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鼓舞下,各地都不得制定
22、了自己的发展规划。我们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张庄村民中的全面落实小康是什么样子。 2.学生齐声朗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三个张庄村村民对家乡全面小康的描述 提问:从张庄村村民的描述中,我们可了解到村民们盼望通过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给家乡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 明确:村民们希望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村民们还希望生活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村民们还希望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环境优美总之,从张庄村村民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而朴实的期盼,而这些朴素的词句却又通俗地诠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内容。 3.教师过渡:2006 年 2 月,根据江苏省统计局的测评报告,到去年底,苏州市和无锡
23、市已全面达到了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二十五条指标,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和江阴六个县级市成为江苏省首批全面小康达标的县级市。下面我们到昆山市去看看他们的全面小康水平现实版。 五 体会全面小康 1.教师介绍昆山市的全面小康情况(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略) 提问:同学们听了教师的介绍后,对昆山市的“全面小康”有何感想? 教师归纳:尽管昆山通过的是江苏省自定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考核,但昆山还是给了我们快乐与振奋,仅说昆山的人均 GDP13500 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800 元人民币和农民人均纯收入 8450 元人民币就足够让我们感慨许久了,此外,昆山的经验有很多是值得我们深刻
24、体会和借鉴的。小康的核心是一个“富”字,其最终目的的富民,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即使各项指标都是满分,具体小康的标准还是要落实到老百姓头上,看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满意,是否认可。昆山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全面小康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这意味着无论是发展的结果还是发展的措施,都要给人民群众还来实惠,使人民群众分享增长的成果。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利益关系的和谐。全面小康就是要通过构建公正的社会分配体系,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让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大多数人,这自然就达到了社会和谐。许多专家认为,昆山的“全面小康” ,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样本和一只可供解剖的麻雀。这可能是它最大的历史作用和价值所在
25、。 2.教师:我们来设想一下 2020 年,或许不用那么久,全面小康水平实现后我们自己的家会是怎样的生活情景呢? 教师请学生按照教材第一目第二个第三个下的要求完成相应内容。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懂得了全面小康水平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必经的、不可逾越的民展阶段,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也体现了科学和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重要理念,这一目标必将推动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附 板书设计: 全面小康的蓝图(下) 全 含义 面 小 历史地位 康 2020 年的奋斗目标 最关键的目标 教学反思:第 3、4 课时 奔向全面小康教学目标
26、 1.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客观认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客观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有利因素和具体困难。 3.了解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懂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需要艰苦奋斗。 教学重点:总体小康水平与全面小康的差距 教学难点:实现全面小康,需要艰苦奋斗。 知识要点:1.小康水平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与全面小康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低水平的小康。主要表现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高,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没有
27、进入小康。 (2).不全面的小康。偏重于经济指标,侧重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3).发展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表现为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长期艰苦奋斗。 (1)全面小康实现的意义: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优越性。 (2).全面小康实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a.有利条件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有巨大的时常潜力,我国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B.不利
28、条件全面贫困人口数量很多,许多脱贫的人口有返贫的可能。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人均资源不足;教育、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教学方法及媒体准备:1.教师指导学生分三组分别查找搜集资料 2.分组调查分析本地目前在发展中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了解家乡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社会的规划和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全组同学共同为家乡人发展献计献策,提出12 个有针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并将本组的观点撰写成建议书,以备课堂交流时用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1.上述材料主要表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从2004 年分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排序这张表中,我
29、们可以看到我国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上海、北京、天津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较高,但新疆、宁夏、甘肃、贵州、青海、西藏等地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还是负值。 2.学生看到这些材料后得出什么结论? 明确: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需求程度在地区上很不平衡。且从全国尚有近三分之二的省(区、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小于 30%。少数省(区)的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负值,我们还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当前达到的小康的总体水平还不高。 3.教师过渡:我国已实现需求了总体的小康,但我们在为奋斗的成果感到欣慰的同时,必须对当前的小康进行客观全面落实地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有认识清楚了,我们才能真正奔向全面
30、小康,将蓝图在我们的手中变为现实。 引入本课课题:奔向全面小康展开一 分析差距 1.提问:我们都不得知道,小康水平应该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我们现在达到的总体上的小康并不是全面的小康水平,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差距,而且这个差距还不小。那么,这个差距到底是怎样的呢? 明确:我国现有小康总体水平是低水平的小康;我国现有小康水平的不全面性;我国现有小康水平的不平衡性。 2.教师小结: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可能我们只是在心里问: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多远?但通过我们的分析讨论,我们讲事实谈数据,这都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与全面小康目标相比存在
31、着较大的差距。 也就是说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00 年人均 GDP 只有 800 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 2020 年,我国人均 GDP 将超过 3000 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上的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单就消费而
32、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来。 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到 2000 年,我国尚有 3000 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惠及十几亿人口,所有现在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努力争取尽快达到。就消除城乡差距而言,二十年后基本实现工业化,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将从目前的 50%降低到 30%。 3.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的第二个下的内
33、容。 (举例:略)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的第三个第一个的内容。 (举例:略) 教师过渡:在我们分析我国当前达到的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中,我们的同学不仅关注着国家和我们的家乡,而且还更多地关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因为农业、农村能否发展 ,农民生活能否实现全面小康,这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2002 年,一个 13 岁的城市小刘在农村待了近两个月,拍摄照片 600 多张,写出了 4000 多字的“城乡差异调查报告” 。在报告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在这两个月中的深切感受和他的期盼与梦想 二 续写梦想 1.教师请学生阅读教
34、材第二目第一个的第三个第二个中小刘和“城乡差异调查报告”后,围绕“农村的路城市的路” 、 “农村的厕所城市的厕所” 、农村的爷爷城市的爷爷“分小组讨论,对比城乡差异,体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2.教师请学生在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的第三个黑棱第二个的相应位置进行续写。 3.小结过渡:城市少年小刘在近两个月的农村生活中真实地感受到了城乡在道路、商业、通讯、公共设施(厕所) 、养老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他的报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生活质量指标(含居住道路质量、清洁能源、卫生厕所使用情况、生活信息化实现程度、商品安全等方面)和社会发展指标(含
35、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距,再次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困难、最关键的点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必须采取积极而又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农村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改变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三 重大战略与家乡发展 提问:1、为了尽快改变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近年来党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同学们知道吗? 举例:近年来党和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点工程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国家鼓励扩大区域间经济、技术、人才合作,创新合作方式,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
36、斜,完善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从而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 2.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这些重大战略和举措对我们的家乡人发展有何影响? 3.教师小结并过渡:无论我们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无论身处农村,还是城市,这一系列的重大战略举措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将给我们的家乡带来深刻的变化,成为家乡发展和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7、的强大助推器。同时,这些重大战略举措也召唤着我们僵各地区各族人民、召唤着今天和未来的建设者们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洪流中。 四 奔向全面小康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的第一个的内容,并思考相关问题。 提问:(1)同学们认为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社会有哪些有利条件? 明确: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等,这些都是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 从国内来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交通现代化和通讯数字信息化,我国城市基础设施, 、高速公路、铁路和航
38、空、港口和机场、信息网络等条件将不断改善。这些也都为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教师过渡: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艰巨性,我们面临的诸多困难,尤其是“十一五”时期,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和新的上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 。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的第二个的内容并进行讨论。 提问:(1)同学们认为“十一五”时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面临着的困难有哪些? 明确;我国现在面临着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方面的问题;贫困人口、城乡差距问题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
39、我国将继续面临“三大挑战” ,即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的挑战,发展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这“三大挑战” ,说到底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我国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反映。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的问题凸显出来。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推进城市化和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调整结构和扩大内需,同时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人才就提到极其重要的日程上来了。 2.教师过渡:面对如此多且复杂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逃避,而且也逃避不了。我们仍然
40、需要全国上下一条心,需要全体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迎着困难上,脚踏实地、励精图治,搬掉前进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障碍,切实解决好全面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3.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的第二个第一个内容并讨论。 提问:(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具体要求有哪些? 明确: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体要求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大扶贫开发,从根本上消灭贫困;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小结:要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
41、力,还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同时,我们还应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是艰巨的,因而在建设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勇气、信心、毅力,需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4.教师过渡:2020 年,我们的同学将亲身体验到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成为现实,享受到更加幸福的生活。但我们要享受到明天的美好生活,也需要同全国人民一道投入到建设的热潮中去,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五我的责任 1.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第二个第二
42、个的话题。 学生讨论(略) 2.师小结:虽然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会有所不同,但同学们谈到了自己在 2020 年到来之前早已成为了社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并要当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就需要我们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提高我们的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这些分析与认识说明了我们的同学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同时,同学们也谈到,虽然我们现在还处于青少年时期,但我们也应当像深入农村并撰写调查报告的小刘一样,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了解国家和家乡发展的规划,并用我们的智慧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并且客观地认识了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与全面小康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要继续艰苦奋斗,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虽然我们目前面临许多的艰难险阻,但是我们坚信,通过全国人民的奋斗的努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附:板书设计 奔向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