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 与山为邻 第二课时山地之国教学目标1.了解山区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2.能对各种图片和资料进行分析,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尝试描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3.欣赏山区自然之美,积极探讨山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确定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观。教学重点山区不同自然环境下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教学难点:理解山区不同的自然环境生成不同的居民生产、生活和文化特色,从而确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教学思路通过垂直的牧场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区域生活。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在感受山区自然之美、感受山区人民创造力的同时,更深地思考人和自然的关
2、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天山地区哈萨克牧民“四季放牧”的生产方式以及“转场”对牧民带来的影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样是山区,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则是另一番风貌。二、新课教学(一) 、如画的梯田。1走进元阳展示 图 1我国的政区 图 2云南元阳的位置让学生了解元阳的位置2进哀牢山讨论:1)山区一般发展什么经济?2)哈尼人是如何创造奇迹的?遵循自然规律:随山势修筑梯田,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种植水稻的水源问题。3)元阳梯田体现了哪一科学道理?哈尼人在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努力改造自然环境,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和谐之美。1看梯田美景
3、展示 图 31 元阳梯田 图 32 元阳梯田 图 33 元阳梯田 图 34 元阳梯田 图 35 元阳梯田 图 36 元阳梯田欣赏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的意义。4、说一说:元阳梯田是如何深刻影响着哈尼人的日常生活?1、山寨建在向阳开阔的山坡上2、修筑梯田成了每一个哈尼人必备的生活本领,梯田是小伙子的脸。5、巩固提高(小组合作完成)1)哈尼人为什么不直接在山坡上种庄稼,而是修成梯田呢?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1000 年前的哈尼人已经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了)2)列举不重视环境保护遭受大自然惩罚的事例。1998 年长江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两岸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黄土高
4、原:西周时期森林覆盖率达 53%。后来森林被毁,高原被河水切割得支离破碎,水土流失极为严重。6、小结:哈尼人修筑梯田和哈萨克人“四季放牧”一样,是人们道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典范。7、议一议:现在元阳的名气越来越大,是好?是坏?哈尼人的未来会怎样?(二)热闹的山谷1 了解卢卡索提问:1)你听说过卢卡索吗?小村庄为什么热闹起来了?展示 图 4卢卡索的位置 图 51 阿尔卑斯山风景 图 52 阿尔卑斯山风景 图 53 阿尔卑斯山风景 图 6卢卡索的冬季2)卢卡索的旅游业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2 小小辩论赛卢卡索热闹起来是好是坏?3 小结:卢卡索原是一个贫瘠的小村庄,经过几十年的开发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协调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众多旅游胜地面临的重要问题。三、拓展研究本地发展经济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教后反思因地制宜是发展生产的前提条件。通常情况下,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和盆地,山地和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哀牢山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山区种植业。哈尼族人随山势变化修筑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