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想(第 2 课时)流沙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能力目标: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短小的诗句。 (仿写)情感目标: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教学重点:朗读训练,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这首诗歌,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方式:朗读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语段赏析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文章的主题?( 同学自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代表回答。不求一致,重点是赏析语言。 )二、语言运用 1、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
2、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2 、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 1 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 。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 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
3、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 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 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 播马克思主义时,共 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 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三、质疑和交流:1、 学生质疑,互
4、相交流。教师积极引导,生生互动。2、 谈谈学习本课受到的启发。言之成理即可。3、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四、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五、作业:1、完成学探诊第六课 10-15。2、仿写练习:例句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 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 树, 为你撑起绿阴。板书设计: 理想(流沙河)脉络: 总-第 l 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分-2、3 两节 “理想的历史意义” ;4、5、6、7 节 “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 节 “理想的人生意义” 。总-第 12 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教学反思:初一学生读这首诗,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也需要联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调朗读的重要性,要多读,多理解基础上的有感情的朗读。